:铁血时代——以霸业为主线的春秋战国史(长篇连载) / 醉罢君山 / 第2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1:01:22

铁血时代——以霸业为主线的春秋战国史(长篇连载)  
作者:醉罢君山 提交日期:2009-04-12 09:24  
  (铁血时代-3)
  
  没有母爱的滋润,对于一个孩童来说,是不幸的。
  但是不幸也可以使人变得更加坚强。
  从童年时代开始,生活教会寤生第一堂课,就是人生是不平等的。公侯之家固然衣食无忧,显赫与荣耀更是常人之不敢想象,然而宫廷内斗争之残酷,亦非寻常人家所有,寤生作为郑武公的长子,根据时代的传统,他理所当然成为君位的合法继承人,但是在叔段出生之后,一场阴谋就开始了。
  武姜极力想让次子叔段继承君位,她三番五次给郑武公吹枕边风,全力谋求更换君位继承人。由母亲所主导的阴谋,显然给寤生年轻的心灵予重大挫伤,这使他又体会出人生的另一个特点,人生下来后,就投入一个战场,直到死后才能离开,任何人都可能是敌人,包括自己的母亲在内。
  寤生开始小心谨慎,不让对手轻易抓住把柄。他很早就体会到,宫廷的平静永远是假象,流血或不流血的斗争总是暗流涌动,所以他小心地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从不轻易泄漏自己内心的感情,城府极深,令人捉摸不透。他的谨慎使得赢了胜利,武姜的阴谋最后并没有得逞,在西历公元前744年时,郑武公去世,不足十七岁的寤生顺利成为郑国的新一任君主,史称郑庄公,他是春秋时代第一位风云人物。
  
  武姜没能阻止寤生继任国君,但是这个好恶分明的女人并没有停止挑拔阴谋,她又抛出第二套方案。她向寤生提出要求,将制地封给弟弟叔段。
  制地就是虎牢关,是一个险要的关口,是兵家要地,这原来是东虢国的一个城邑,在郑武公时被郑国所吞并,当时的东虢国的国君虢叔便死于制地。郑庄公深知制地在战略上的重要地位,当即婉言拒绝了母亲的要求:“制地是一个险要之邑,当年虢叔便是死在那里,还是另换一个城邑吧。”
  既然得不到制地,那么就要求京城吧,京城是郑国最大的城邑之一。武姜又提出这个要求,这次郑庄公没有拒绝了。
  郑庄公心里十分明白,这次政治斗争远未结束。现在新君初立,政局未稳,作为太后的武姜在朝中的势力仍然强大,她毕竟是自己的母亲,公然与母亲作对,违背孝道之义,对自己十分不利,他羽翼未丰,仍然需要时间,仍然需要等待。他做出必要的让步,将京邑封给叔段,缓解权力斗争的矛盾。再者,将京邑封给叔段,可以调虎离山,弱化其在首都的势力,对于巩固自己的政治权力未必是一件坏事。
  
  叔段离开国都,到了京邑,当时他还不到十四岁。随着年龄的增长,叔段的野心随之膨胀,这位在母亲的宠爱与呵护下长大的公子哥,仗着在朝中有母亲武姜的支持,他也没有将自己的哥哥放在眼中,心高气傲,胆子越来越大,他将京城扩建,京城的面积甚至比郑国的国都还大,这也是他对哥哥心里承受底线的试探。
  在周代的礼制中,对城邑面积的大小有严格的限制。在一个诸侯国内,大城市的面积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城市的面积不能超过国都的五分之一,而小城市则不能超过国都的九分之一。而叔段所在的京城,城市面积竟然比国都还大,城墙周长三百丈,这无异于是挑战郑庄公的权威。
  郑国的大臣们义愤填膺,祭仲警告郑庄公,如果不采取应对措施的话,形势可能会失控。但是令所有人感到失望的是,郑庄公只是轻描淡写地回答:“这都是武姜的主意,我怎么能拒绝呢?”
  祭仲试图说服郑庄公,武姜是个贪得无厌的女人,如果任由她胡作非为,那么国家很快会陷入动乱之中。郑庄公仍然不为所动地回答:“多行不义必自毙,你还是耐心地等着吧。”他仍然象以前那样,将自己真实想法封存起来,这种轻描淡写的回答,并非他忽视了问题的严重性,而是不想引起对手的警惕,这个战术,用日后老子的话来说,就是“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老子在写下这些精妙的文字时,是否有受到郑庄公的启示呢?
  
  叔段认为郑庄公不过是个软柿子,他得寸进尺,不仅以“京城太叔”自居,独霸一方,不受郑庄公的制约,而且变本加厉,将郑国的西部与北部边区都划入自己的管辖范围,公然成为郑国的另一个权力中心。
  这种情况引起了一部分臣僚的骚动,大夫公子吕警告郑庄公,郑国已经出现两个政治中心,他甚至扬言,如果郑庄公想要让位,那么他将前去投靠叔段。郑庄公并没有生气,他还是不紧不慢地说:“他将会自作自受的。”
  以静制动,将欲取之,必固与之,这种战略是有风险的,郑庄公在下一步险棋。但他成竹在胸,一切在他的控制之中,因为叔段虽然野心勃勃,但这个在温室中的长大的公子哥,只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他骄奢跋扈,生活的乐趣只是酗酒狩猎,十足的游手好闲的纨绔子弟,即便在他控制下京城,百姓对他颇多怨言,这使他暴露出致命的弱点。
  
  
  
  
  
作者:醉罢君山 提交日期:2009-04-12 17:44  
  (铁血时代-4)
  
  更重要的是,在郑庄公统治的二十年里,郑国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在众多的诸侯国中,郑国以商业而著称,这也可能与郑庄公的扶持有关。继郑武公之后,郑庄公也担任周王朝的卿士,这不仅大大提高他的政治声望,也使他在必要的时候可以调动周王室的军队,这使他大大增加了手上胜利的筹码。同时,郑庄公大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国防军,这支国防军吞并了东部的小国戴国,并且在战争中击败了东方大国鲁国。
  对郑庄公而言,叔段在西北部的分庭抗礼,根本无法动摇郑国的根基,他完全可以先下手为强,一举清除内部的隐患,但他并没有这样做。从郑庄公的一生来看,他并不是一个残忍的人,虽然他不愿意向任何人表露心迹,但他是个感情丰富的人,心中仍然有母子之情、兄弟之谊,只要叔段不铤而走险,公然叛乱,他也未必挑动起兄弟间的战争。
  
  叔段阴谋反叛的迹象越来越明显,他将自己的势力范围由京邑扩张到了廪延。
  公子吕不得不再次向郑庄公进言,如果不及时采取行动,叔段的地盘将会越来越大。郑庄公的回答是:“叔段不仁不义,如果得到越多的土地,只会使他越丧失民心,离崩溃的日子就越近。”
  该来的终究会来的。
  郑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722年),叔段终于在京城公然反叛。
  叔段为这次反叛作了精心的准备,首先完缮了京城的防御,修建了城墙工事,其次准备了充足的武器,并且组建一支战车部队。太后武姜准备作为内应,在叔段袭击国都时打开城门。这次反叛准备得很周密,叔段认为自己的战略部署,就算不能攻克国都,最下策也可以在京邑自保,裂地为侯。
  可是郑庄公反击速度之快,完全超出叔段的预料。
  当叔段反叛行动刚刚开始,郑庄公就掌握其动向,甚至是反叛的具体时间,就说明郑庄公从来没有放松过对叔段的监视,早就做好迎战准备的郑庄公立即软禁了宫中的母后武姜,然后命令公子吕统率二百辆战车,五千人的军队,先下手为强,直扑京城,这一打击完全打乱了叔段的战前部署,一时措手不及,而此时,京邑的百姓又起来造反,这个情况估计是郑庄公安插在京城的间谍们的得意之笔,里应外合,叔段的反叛还没展开,就被郑庄公神速地镇压下去。
  叔段一看大势已去,仓惶败退到鄢邑,郑庄公的军队很快又兵临城下,最后叔段只得被迫逃离郑国,到共国(卫国的附庸国)去避难了,叔段的儿子公孙滑则逃往卫国避难。
  这次精心策划的叛乱,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被平定了。
  郑庄公不露声色地忍受叔段在京邑分庭抗礼达二十二年,然后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平定叛乱,足见其坚忍与深谋远虑的一面。在春秋战国初期,郑国以一个中等国力的诸侯,却在中原叱咤风云,所凭借的,正是郑庄公的坚忍与谋略。
  
  有一个事实说明郑庄公并非是一个冷酷无情的人。
  他在逮捕母亲武姜之后,诅咒并发誓道:“没到黄泉之下,就没有相见的机会。”黄泉之下的就是墓穴,此生永不再见。但是在他诅咒之后,他后悔了,闷闷不乐,郁郁寡欢。
  颖考叔为郑庄公解开心里的死结,这个聪明的人设下一个局,他首先向郑庄公献上一份礼物,郑庄公心情颇愉快,便设宴款待。颖考叔在吃饭的时候,故意将肉放在一旁,这让郑庄公看在眼里,奇怪地问道:“你为何把肉放在一旁呢?”颖考叔回答说:“小人家中有母亲,她没有尝过国君宫中肉的味道,小人想把肉留给母亲品尝。”郑庄公叹一口气说:“你比我幸运了,你有母亲可以孝敬,我却没有呀。”
  颖孝叔故作惊怪状说:“这是怎么说法?”郑庄公就把自己诅咒母亲的话给颖考叔说了一遍,然后说:“我可真是后悔呀。”郑庄公本来是个城府极深的人,可是这一回是见景生情,居然把心里话都掏出来跟颖考叔说了。春秋战国时代是开明君主时期,这个时代等级制度并不象后世专制时代那么森严,君主并没有那么神秘、高高在上,与臣僚、甚至与百姓之间关系,都是比较近距离的。
  颖考叔听后对郑庄公说:“这又有何难呢?既然说不到黄泉不相见,那么国君您可以挖一条地洞,一直挖到有泉水的地方,然后通过地洞,不就可以跟母亲相见了吗?这样您也没有违背自己的誓言啊。”
  郑庄公听罢大喜,下令挖掘一条深达地下水的地洞,母子两人还果真在黄泉之下相见了。郑庄公难掩喜悦之心,爬进地洞的时候诗兴大发,吟道:“大隧之中,其乐融融。”武姜在一这刻,似乎也被感动了,她在爬出地洞后也吟道:“大隧之外,其乐泄泄。”母子两人终于和解。
  对郑庄公来说,这是一份迟来的母爱。
  
  (下一节《十年战争:沃血中原》)
  
  
  
  
  
  

-
作者:醉罢君山 提交日期:2009-04-13 11:35  
  (铁血时代-5)
  
  二、十年战争:沃血中原(上)
  
  叔段在郑国内战中一败涂地,但这场叛乱却是一根导火线。
  这根导火线引燃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国际战争。
  这场战争,最终使郑庄公脱颖而出,成为春秋时代的第一位霸主。
  
  叔段逃亡到了共国,共国一个小国,是卫国的附庸国,叔段的儿子公孙滑逃亡到卫国。卫国政府公然接受郑国的叛乱分子,很显然,其矛头直指郑庄公。
  卫国为什么要公然与郑庄公为敌呢?
  卫国是中原地区较大的一个诸侯国,位于郑国的东北,与郑国相接壤。卫国建国的时间很早,属于老诸侯国,而郑国则是建国时间不长的新兴诸侯国。郑庄公在周王朝中担任卿士的重职,在内战中又一举消灭叔段的反叛势力,崛起的郑国使卫国感到一种外在的威胁,卫国决心以武力支持逃亡的叔段、公孙滑父子,推翻郑庄公的统治,建立亲卫的政权。
  卫桓公收留了叔段与公孙滑,并在公元前722年的冬季,出兵进攻郑国,攻占廪延,卫、郑战争爆发。
  这场战争,实质上是老诸侯国试图压制新兴诸侯国的努力。
  
  卫桓公很快就发现他严重低估了自己的对手。
  郑庄公毫不示弱,他凭借自己作为周王朝卿士的特殊身份,调动了周王室的军队以及虢国军队,连同郑国军队,侵入卫国的南部边境,卫军被打得大败。在周代,周王室的军队用于征伐不敬之国,在这场战争中,郑庄公祭出“王命”的大旗,令卫国在政治上处于相当不利的位置,而郑庄公则俨然表明自己的正义立场。
  军事上的失利,令卫桓公被迫放弃以武力干涉郑国内政。
  眼看这场军事冲突就要平息时,在公元前720年,卫国爆发政变,卫桓公被弟弟州吁所杀,州吁自立于国君。州吁好勇斗狠,他是以弑君的手段窃取国家政权,遭到国人普遍的不满,为了转移国人的注意力,决定重新发动对郑国的进攻。
  
  州吁是个明白人,单凭卫国的武装力量,是很难击败郑国。卫国在中原有一定的影响力,有两个铁杆喽啰国,一个是陈国,一个是蔡国,这两个喽啰国,惟卫国马首是瞻。州吁心里估摸一番,陈国、蔡国只是两个小诸侯,军事力量也不够强大,加上卫国,能不能击败郑国呢?
  还是没有把握。
  必须要有大国的加盟。
  正巧在这个时候,宋国与郑国的关系恶化了。
  宋、郑交恶的原因是这样的:宋穆公当时病重,必须要选择一个合适的继承人,宋穆公的儿子公子冯本来是理所当然的人选,但是宋穆公却没有选择公子冯,因为他还欠哥哥一笔人情。当年宋穆公的君位,是哥哥宋宣公传给他的,现在宋宣公的儿子与夷已经长大成人,宋穆公认为应该是归还这笔人情债,所以他决定将君位传给与夷,为了避免出现争乱,宋穆公将自己的儿子公子冯移居到郑国。宋穆公死后,与夷继任君主,史称宋殇公,但这个时候却节外生枝,郑庄公明确表态,郑国不承认宋殇公的政权,认为在郑国避难的公子冯才是宋国的合法君位继承人。雄心勃勃的郑庄公准备扶植公子冯,武装干涉宋国内政,计划将公子冯送回宋国夺取政权。
  郑、宋两国关系跌入冰点。
  宋国是中原一个大诸侯国,军事实力比卫国要强大。卫君州吁趁机派人派人前往与宋殇公秘密谈判。州吁向宋殇公表示,卫国愿意帮助宋国除去公子冯这个心腹之患,与宋国联手进攻郑国。宋殇公对于这个提议喜出望外,很快便与卫国、陈国、蔡国达成同盟协议,并且很快组建起一支四国联军,由宋殇公担任联军的统帅。
  
  公元前719年,新一轮的中原战争爆发。
  宋殇公指挥四国联军,长驱直入,直捣郑国的国都。联军兵强马壮,阵容整齐,郑庄公一看对方人多势众,在这种情况,不宜硬拼,他下令坚壁清野,固守城池。
  联军包围郑都的东门,然后连续五天发动进攻,但是郑国都城城高墙厚,士兵又居高临下,占有优势,联军的进攻没能取得进展,最后被迫撤退。由于这场战斗主要发生在郑国都城的东门,因此又称为“东门之役”。
  在春秋初期,由于受到物质、人口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一般战争的规模并不很大,战争持续的时间一般也不长,但是随着历史向纵深演进,技术的进步与人口的增长,使得战争规模不断地扩大。
  第一次进攻郑国的战争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东门之役后,宋殇公派人出使鲁国,准备将这个东方大国也拉入战争之中。鲁隐公拒绝出兵,但是在鲁国大夫羽父坚持请求下,鲁隐公最后不得不同意由羽父率军随同宋殇公出征。这样,四国联军变成了五国联军。
  一国对抗五国的入侵,战争态势对郑庄公十分不利。
  宋殇公将进攻的时间选择在秋季,这正是秋收季节,田地都在城池之外,这将逼迫郑庄公不能重施乌龟战术,必须要出城在野外与五国联军进行决战。
  果不其然,为了保护粮食,居于劣势的郑庄公不得不将军队拉出城外,摆开战斗阵型。但是五国联军中的宋国、鲁国的军队战斗力都颇强,而且人多势众,整个战斗过程没有悬念,五国联军轻松地击败了郑国的军队,郑军被迫退入城内。
  不过反郑联盟内部意见也不统一,鲁国军队只是想在战争中捞一把,卫国军队则只是想打一场胜仗,这样州吁便可以借此来缓和国内矛盾与国人对自己篡权夺位的不满,而陈国与蔡国只是卫国的喽啰国,惟卫国马首是瞻;真正想把战争继续到底的,恐怕只有宋殇公,他希望能一举攻破郑国,消灭自己的政敌公子冯。宋殇公虽然是联军统帅,但他实际上是命令不动其余四国的军队,大家都见好就收,乘机割走了城外的谷子,满载而归。
  
  
  

本文由<贴库网>脱水整理,地址:http://www.tieku.org/201363/2.html
【附图】
   
铁血时代——以霸业为主线的春秋战国史(长篇连载) / 醉罢君山 / 第2页 铁血时代——以霸业为主线的春秋战国史(长篇连载) / 醉罢君山 / 第3页 铁血时代——以霸业为主线的春秋战国史(长篇连载) / 醉罢君山 / 第4页 铁血时代——以霸业为主线的春秋战国史(长篇连载) / 醉罢君山 / 第5页 铁血时代——以霸业为主线的春秋战国史(长篇连载) / 醉罢君山 / 第6页 铁血时代——以霸业为主线的春秋战国史(长篇连载) / 醉罢君山 / 第7页 铁血时代——以霸业为主线的春秋战国史(长篇连载) / 醉罢君山 / 第8页 铁血时代——以霸业为主线的春秋战国史(长篇连载) / 醉罢君山 / 第9页 铁血时代——以霸业为主线的春秋战国史(长篇连载) / 醉罢君山 / 第10页 铁血时代——以霸业为主线的春秋战国史(长篇连载) / 醉罢君山 / 第11页 铁血时代——以霸业为主线的春秋战国史(长篇连载) / 醉罢君山 / 第12页 铁血时代——以霸业为主线的春秋战国史(长篇连载) / 醉罢君山 / 第13页 铁血时代——以霸业为主线的春秋战国史(长篇连载) / 醉罢君山 / 第14页 铁血时代——以霸业为主线的春秋战国史(长篇连载) / 醉罢君山 / 第15页 铁血时代——以霸业为主线的春秋战国史(长篇连载) / 醉罢君山 / 第16页 铁血时代——以霸业为主线的春秋战国史(长篇连载) / 醉罢君山 / 第17页 铁血时代——以霸业为主线的春秋战国史(长篇连载) / 醉罢君山 / 第18页 铁血时代——以霸业为主线的春秋战国史(长篇连载) / 醉罢君山 / 第19页 铁血时代——以霸业为主线的春秋战国史(长篇连载) / 醉罢君山 / 第20页 铁血时代——以霸业为主线的春秋战国史(长篇连载) / 醉罢君山 / 第1页 长篇连载《门外岐黄—个中医门外汉的习医经历》2(转载) 从太平天国看人性的扭曲与苏醒(长篇连载) / 月映长河 / 第1页 《春秋战国时代》(连载未完不续) 长篇连载《门外岐黄—个中医门外汉的习医经历》3(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