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时代——以霸业为主线的春秋战国史(长篇连载) / 醉罢君山 / 第5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0:25:59

铁血时代——以霸业为主线的春秋战国史(长篇连载)-
作者:醉罢君山 提交日期:2009-04-19 09:42  
  (铁血时代-14)
  
  春秋初期郑国的崛起有点令人不可思议,作为一个新兴诸侯,郑国无论在土地面积与人口上都没有优势,而且四周诸侯国林立,缺乏扩张的基础,郑国的辉煌更多得益于郑庄公本人的雄才大略,所以当这位一代雄主去世后,郑国的衰落几乎成为必然,而频繁的内乱更加剧了衰落的速度。
  在郑庄公诸多的儿子中,有两人十分出色,其一是前面介绍过的姬忽,另一个是姬突。姬突的母亲是宋国人雍姞,他与姬忽一样,都是郑军中的名将,是繻葛之战胜利的最大功臣,他的性格与父亲郑庄公颇为相象,坚忍果断,有乃父之风。
  郑庄公去世后,作为太子的姬忽继位,可是几个月后,形势突然急转直下了。
  原来姬忽继任国君之后,姬突为了避免兄弟之间出现火并的局面,他便移居到娘家宋国去了。姬突的娘家是雍氏家族,在宋国有权有势,连宋庄公对他们家族都很敬重,雍氏家族是姬突的亲戚,认为姬突才是郑国国君的合适人选,准备设法让姬突取代姬忽,成为郑国的君主,可是要怎么办呢?
  当时祭仲是辅佐大臣,在郑国位高权重,雍氏家族决定从祭仲下手,他们想法设法把祭仲骗到宋国,然后把他给绑架了,并威胁他说:“如果不立姬突为国君,我们就杀了你。”雍氏家族又怕姬突本人不同意,索性把姬突也绑架了,祭仲受到恐吓后,吓得半死,便与宋国人达成协定,答应送姬突回家,继承君位。
  姬忽与姬突兄弟两人的关系似乎不错,当姬忽得知祭仲准备迎立姬突时,他不愿手足相残的情况出现,干脆放弃君位,不辞而别,投奔卫国去了。
  
  姬突返回国内后,登上君位,史称郑厉公。
  宋国人自认为在迎立郑厉公这件事上功劳很大,贪婪无度地向郑国索取赂款,结果宋、郑关系不仅没有得到改善,反而很快反目成仇。
  这时鲁国站了出来,希望能调解宋、郑两国的矛盾,郑庄公去世后,鲁桓公心想现在应该是鲁国的出头之日了,如果能成功调解宋、郑的矛盾,那么鲁国的国际声望将水涨船高。所以鲁桓公全力以赴地投身其中,充当调解人的角色。
  公元前700年,鲁桓公先后三次与宋庄公会晤,但是最后这份调解计划被宋庄公拒绝了。鲁桓公大怒,大骂宋国没有诚信,不识抬举,他转而与郑厉公结盟,共同对付宋国。
  第二年,郑国会同鲁国、齐国、纪国,共同进攻宋国,宋国也不甘示弱,纠集卫国、燕国的军队迎战。这场七个国家参与的战争,史书上没有明确纪载最后的胜负。
  为了与宋国对抗,郑厉公两度派人出使鲁国,与鲁国的关系进一切密切,由于宋国是夹在郑国与鲁国之间,郑、鲁结成同盟,对宋国构成极大的威胁。宋庄公纠集了几个诸侯国,于公元前698年冬季,对郑国发动大规模的进攻,这次打得郑国狼狈不堪,宋国军队从渠门杀入城内,一直攻打到了郑国都城内的大街,并且攻下郑国的太庙,把太庙屋顶上的椽木都给拆了,作为战利品搬回宋国,并一把火烧了渠门。同时,宋国军队还进攻都城东郊,攻占了东郊附近一个城邑牛首。
  
  郑庄公刚去世几年,郑国就被宋国打得如此狼狈,这是什么原因呢?郑厉公在很多方面与父亲郑庄公颇类似,是个有雄才的人,但是他并没法继续维持郑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这主要是因为受到权臣祭仲的掣肘。
  祭仲迎立郑厉公,逼走姬忽,大权在握。郑厉公对祭仲的专权非常的不满,他决心发动政变,于是就秘密地联系上祭仲的女婿,郑国大夫雍纠,商量除掉祭仲的方法。
  郑厉公并没有看走眼,雍纠这个人是可靠的。于是一个刺杀祭仲的计划出炉了,这个计划,由雍纠在郊外举办一个夜宴,邀请祭仲出席,然后在夜宴过程中,由埋伏的甲士刺杀祭仲。这次计划几乎是天衣无缝,祭仲对女婿没有任何怀疑,欣然接受邀请。
  然而雍纠却犯下一个大错,他把这次刺杀行动透露给自己的爱妻雍姬。雍姬大感震惊,一方是自己的丈夫,一方是自己的父亲,她该如何来作出抉择呢?
  
  雍姬跑回了娘家,向她母亲问了一个问题:“父亲与丈夫相比,哪个更亲呢?”
  她母亲说:“男人都可能成为你的丈夫,可是父亲始终就只有一个,这怎么能比呢?”
  雍姬一听,好象是那么一回事,便找到父亲祭仲,说道:“我家夫君不在家里宴请您,却要跑到郊外去开宴会,这个事女儿觉得有点古怪,特地来向爹您禀报一下。”雍姬这样说,大约是想求得良心上的一个平衡吧,这算是提醒,不算是告密吧。
  
  
  
  
  
作者:醉罢君山 提交日期:2009-04-20 08:46  
  (铁血时代-15)
  
  祭仲在官场上混了那么多年,是何等的精明,马上意识到女儿所说的话中,有弦外之音。他马上派人逮捕雍纠,经过调查,证实雍纠所策划的刺杀阴谋,便下令被他处死,将尸体扔在一个池塘边示众,以警告幕后的郑厉公。
  郑厉公得知雍纠被杀之后,心知刺杀计划已经流产,三十六计,唯有走为上计,便草草将雍纠的尸体收拾装在在马车上,一溜烟便逃出都城去了。在马车上,郑厉公指着车上的尸体,恨恨地说:“真是可恨!这么重大的事情,竟然还跟老婆商量,死了真是活该。”
  郑厉公先是逃亡到了蔡国,但是不久,他带着一帮亲信杀回郑国,夺取栎邑,在栎邑组建了一个流亡政府。
  
  郑厉公逃跑之后,祭仲迎回姬忽,姬忽第二次就任郑国国君,史称郑昭公。
  郑国的政局动荡,给鲁国以表现的机会,鲁桓公一心想要领袖诸侯,他马上约请宋国、卫国、陈国等国的君主紧急磋商,力主干涉郑国的内政,重新拥护郑厉公上台。四国君主达成一致意见,出兵进攻郑国,但是这次军事行动并没有取得胜利,看来郑昭公姬忽确实在打仗上颇有一套本事。
  第二年,鲁国、宋国、卫国、陈国、蔡国组成五国联军,再次进攻郑国,但是这次进攻仍然被能征善战的郑昭公所挫败。在郑昭公的主政下,郑国似乎又渐渐恢复元气,两次击退了多国联军的军事干涉,不过可惜的是,正当郑昭公年富力强之时,却死于一场政治谋杀。
  原来郑昭公姬忽还是太子的时候,郑国有一个大臣,名叫高渠弥,当时郑庄公准备提拔他。姬忽觉得高渠弥这个人,人品有问题,对他很是厌恶,极力反对郑庄公的决定,但是郑庄公不听,仍然提拔了高渠弥。等到姬忽就任国君之后,他对高渠弥的厌恶越来越深,处处打压高渠弥。高渠弥心里想,只要郑昭公在位一天,自己怕有一天终将被国君处死,怎么办呢?索性豁出去了,一不做,二不休,发动政变,杀死了郑昭公。
  这时郑昭公才当了两年的国君,他还没有来得及将父亲的事业发扬光大,就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了。
  
  高渠弥发动政变后,立了郑昭公的弟弟姬亹为国君。
  高渠弥擅自弑君,这可是弥天之罪,齐襄公准备充当国际法官,他率领齐国的军队,驻扎于靠近郑国的卫国边境,大兵压境,一场大战迫在眉睫。郑国最有才华的军事将领,一是郑昭公姬忽,一是郑厉公姬突,现在姬忽被杀死了,姬突在栎邑建立一个流亡政权,而高渠弥虽然会搞阴谋,要说起打仗却是外行,他慌了手脚,不知所措,便建议姬亹前去与齐襄公谈判,他本来还想拉郑国权臣祭仲一起前去,但祭仲这个人滑头得很,心想弑君这种大罪,还是你高渠弥一人去承担吧,便假装生病。高渠弥没有办法,只好与姬亹一同去见齐襄公。
  高渠弥本来想施展些权谋,让齐襄公承认现在姬亹政权的合法性,同时也洗脱弑君的罪名。但他的幻想很快就破灭了,齐襄公一心要维护正义,这倒不是因为齐襄公这个人特别有正义感,他本人就干过暗杀鲁国国君的事情(此事后文再提),他只是想通过惩罚弑君者,来提高齐国的国际声望。
  当姬亹与高渠弥抵达齐军驻地后,齐襄公一瞧,嘿,这两个人自投罗网,下令逮捕,然后自己以国际法官的身份审判两人,高渠弥擅杀国君,罪大恶极,被处于车裂酷刑,就是五马分尸,将高渠弥活活撕扯成几段。姬亹作为郑昭公的弟弟,不仅没有制止罪恶,反而与高渠弥狼狈为奸,齐襄公也下令处死。
  春秋时代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诸侯国虽然拥有拥有各自的土地与军队,但名义上仍然是周王朝分封的属臣,所以当一个诸侯国内部的政治出现动荡时,其他诸侯国是可以出面干涉的,当然,这个干涉的权力原本是属于周王室,但是周王室在骊山之变,平王东迁之后,其威信已经扫地了,这个责任就落在大诸侯国的身上了,这也是霸业的雏形。
  
  明哲保身的祭仲因为称病逃过这一劫,高渠弥一死,他又是郑国最有权力的人了,在郑庄公诸子中,最有才干能胜任国君的人,当然是逃亡在栎邑的郑厉公姬突了,但是姬突当年就是想杀掉祭仲不成才逃难的,祭仲当然不可能再把他迎回都城。
  祭仲选择了对他构不成威胁的子仪为国君,子仪是郑昭公的弟弟,当时居住在陈国。子仪是个平庸的君主,他在位时间共计十四年,在这段时间内,郑国丧失了郑庄公时代的进取精神,在中原事务中几乎看不到郑国的影子,一个曾经威震中原的诸侯国突然间无声无息了,庄公时代的事业也随之终结。
  就在郑国走向沉沦之时,南方的楚国却蒸蒸日上,这个半蛮夷的国家,比起中原的诸侯国,更有一种进取开拓的雄心。
  
  
  
  
  
作者:醉罢君山 提交日期:2009-04-20 21:11  
  (铁血时代-16)
  
  第二章 南方巨鳄的成长
  
  一、南面称王
  
  楚的先祖在周成王时,受封楚地,号为楚子(子爵,在周时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子爵算较低级的爵位)。楚这个地方主要是蛮夷居住的地区,但是在之后历代楚国君主的开拓下,楚的领地不断地扩张,并且吞并了不少附近的诸侯国,由于在楚的周围,都是实力比较弱小的诸侯或蛮族,所以楚国反而因此而得到天时地利,由原先一块小小的封地,已经扩张到领地颇为广阔的颇具实力的诸侯国。
  到了楚君熊通时代,楚国的疆域已经扩张到了汉水。楚国的扩张引起汉水以东的各诸侯国的恐慌,以随国为主的诸侯国团结起来,组建军事攻守同盟,积极抵御楚国人的扩张。熊通是一个雄心勃勃的君王,他准备给这个军事攻守同盟一点颜色瞧瞧,在汉水以东的诸侯国中,随国是最大的国家,所以熊通将矛头直指随国。
  公元前706年(繻葛之战后第二年)春季,楚国军队展开军事行动,熊通亲自率领大军,入侵随国。楚军越过边境线,占领随国的瑕地,熊通将大军驻扎于此,然后准备与随国谈判。
  
  随侯派少师前去与楚君熊通谈判。
  少师是随侯的宠臣,这个人颇为骄奢,看来是个作威作福惯了的官员。在楚君熊通身旁,有一位谋士,此人叫斗伯比,他觉得可以在少师身上作些文章,于是便对熊通说:“我看少师这个人有骄奢之气,我们可以把精锐部队隐藏起来,就留下一些羸弱的士兵,让他产生误判,这样可以迷惑随国人。随国是汉水以东最大的国家,如果他们对我们产生轻视之心,必然会骄傲自满,这么一来,就会洋洋得意,看不起其他小国,那么汉水以东的军事同盟就容易瓦解了。”
  斗伯比说完后,马上有一个人站出来反驳他的建议,此人是楚国大夫,叫熊率且比,他不以为然地说:“就算这事可以蒙蔽少师,也蒙蔽不了季梁,他可是随国有名的贤臣,我看这样做没有什么好处。”
  斗伯比回答说:“这样做是为以后做打算,少师是随侯的宠臣,随侯是听信他的话的。”
  熊通听完后,觉得斗伯比说的有道理,就将精兵隐藏起来,其他士兵故意装得松松垮垮,军容不整齐的样子。
  
  少师进了楚营之后,看到楚军稀稀拉拉的样子,心里暗想,大家都把楚军视为妖魔,百闻不如一见,也不过如此而已。他见了熊通后,劈头就问道:“我国并无什么过错,贵国为何大兵压境呢?”
  楚君熊通的回答颇为霸道,也颇为可爱,正可以看出此人的直肠子:“我是蛮夷,如今中原各国都背叛了天子,互相攻伐杀戮,我有军队,想来参与中原的政事,请周王室提高我的尊号(楚国的国君只是子爵,称楚子)。”
  少师一听,原来熊通出兵前来,是有求于随侯啊。为什么这么说呢?原来随国是属于姬姓国,与周天子原本为一家,在周天子那儿说得上话。所以他理所当然地认为,楚君熊通不过外厉内荏,其实是想让随侯在周天子那里美言几句,捞个侯爵、伯爵之类的头衔罢了。想到这里,他便慷慨地答应下来,等随侯觐见周天子时,顺便提提此事就是了。
  在达成协议后,少师返回随都,熊通也率军撤回楚国。
  
  
  
  
  
  
  

-
作者:醉罢君山 提交日期:2009-04-21 11:10  
  (铁血时代-17)
  
  回到都城后,少师向随侯禀报了谈判的结果,并且称楚军其实没有传说中的强大,军容不整,他建议随国军队立即出动,拦截楚军。
  随侯这个人也是个糊涂蛋,他一听,哎,既然这样,咱们就赶快出兵。这时季梁站了出来阻止道:“楚国人不过是略施小计,故意示弱罢了,那是为了诱使我们上当,国君何必太急呢?楚国现在正得到上天的眷顾,这是个大国,我们不可与之争锋。跟楚国相比,我们只是小国,小国要与大国抗衡,就必须要有道义。什么是道义呢?就是忠于人民,信于鬼神。忠于人民,就是君主要时时刻刻想着做对百姓有利的事情;信于鬼神,就是在祭祀的时候不能歌功颂德,而要实话实说。这两点我们做到了没有呢?现在百姓饥馁而国君纵欲无度,祭祀鬼神时虚报功德,做不到这两种道义,我们怎么跟楚国抗衡呢?”
  凭借季梁的这一番话,他当之无愧是春秋初期最杰出的政治家之一,可惜这样的人才蜗居在小小的随国了。季梁的话说得十分重,直率地责备随侯放纵无度,如果放在后世专制时代,这种话简真是大逆不道,不过春秋是个政治开明的时代。随侯听了之后浑身不舒服,与后世君王不同的是,他并不是雷霆大怒,而是跟季梁来辩论。
  随侯十分不服气地说:“我祭祀用的牲口都是又肥又壮,黍稷也十分丰备,怎么能说不信于鬼神呢?”对于季梁说的,忠于人民这一点,随侯自知理亏,不敢强辩,就拿信于鬼神这点来反驳。
  季梁索性挑明:“人民是鬼神的主人,所以以前的圣王先致力于让人民安居乐业,然后才致力于祭祀鬼神。现在人民心怀不满,鬼神无主,就算国君祭祀的物品再丰盛,又岂会得到鬼神的护佑呢?国君应该要修明政事,亲近兄弟之国,这样大约才可以避免被楚国消灭的灾难。”
  随侯听了之后,吓出一身冷汗,多多少少改正一些错误,民生得到一定的好转。
  
  不久后,随侯到洛邑觐见周天子。由于随国与楚国有约定,随侯便在周桓王面前提出提高楚君爵位的申请。周桓王刚刚在繻葛之战中被郑庄公打得大败而逃,而且还挨了一箭,威风扫地,在他看来,世道变了,这些诸侯都成乱臣贼子,正生闷气时,忽然听随侯这么一说,不由得火冒三丈,熊通早不提晚不提,偏偏在周军大败之后来要求提高爵位,这不明摆着是落井下石吗?这不是公然的要胁吗?欺人太甚,真是欺人太甚。
  周桓王黑着脸,二话没说,一口回绝了。
  随侯返国后,派了一位使者前往楚国,这时已经是公元前704年。随国使者向楚君熊通汇报结果,告诉他,提升爵号的请求没有获得周天子的批准。
  熊通一听,“噌”的一声就跳了起来,大怒道:“我的先祖是周文王的老师,死得比较早,后来周成王封我的祖先熊绎为子爵,居住在楚地。自楚开国以来,南方蛮夷无不归服,功劳这样大,周天子并没提高楚国的爵位,老子也不用他封了,老子就自己来提高尊号了。”
  熊通自立为楚王,史称楚武王,公然与周王分庭抗礼。
  
  中国一直以来的观念是“天无二日,民无二主”,天下只有一位共主,这个人才可以称为“王”,周王就是天下之共主,这是一种政治秩序。
  兴起的楚国政权根本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了,楚国就象一个正在茁壮成长中的孩子,要摆脱一切的束缚,就象楚武王所说的:“我是蛮夷”,是蛮夷,所以不用受到周礼文化的束缚,周王朝已垂垂老矣,已经呆滞、僵化、衰退;而一个充满活力、充满激情的楚国正成长,正可用梁启超的话: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熊通自封楚王,这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虽然周王室不给予承认,但是实际上楚国已经是独立于周王室,也不再尊“周王”这个天下共主了,在汉水、淮河一线,与周王国形成了南北对峙的格局。
  
  
  
  

本文由<贴库网>脱水整理,地址:http://www.tieku.org/201363/5.html

铁血时代——以霸业为主线的春秋战国史(长篇连载) / 醉罢君山 / 第5页 铁血时代——以霸业为主线的春秋战国史(长篇连载) / 醉罢君山 / 第2页 铁血时代——以霸业为主线的春秋战国史(长篇连载) / 醉罢君山 / 第3页 铁血时代——以霸业为主线的春秋战国史(长篇连载) / 醉罢君山 / 第4页 铁血时代——以霸业为主线的春秋战国史(长篇连载) / 醉罢君山 / 第6页 铁血时代——以霸业为主线的春秋战国史(长篇连载) / 醉罢君山 / 第7页 铁血时代——以霸业为主线的春秋战国史(长篇连载) / 醉罢君山 / 第8页 铁血时代——以霸业为主线的春秋战国史(长篇连载) / 醉罢君山 / 第9页 铁血时代——以霸业为主线的春秋战国史(长篇连载) / 醉罢君山 / 第10页 铁血时代——以霸业为主线的春秋战国史(长篇连载) / 醉罢君山 / 第11页 铁血时代——以霸业为主线的春秋战国史(长篇连载) / 醉罢君山 / 第12页 铁血时代——以霸业为主线的春秋战国史(长篇连载) / 醉罢君山 / 第13页 铁血时代——以霸业为主线的春秋战国史(长篇连载) / 醉罢君山 / 第14页 铁血时代——以霸业为主线的春秋战国史(长篇连载) / 醉罢君山 / 第15页 铁血时代——以霸业为主线的春秋战国史(长篇连载) / 醉罢君山 / 第16页 铁血时代——以霸业为主线的春秋战国史(长篇连载) / 醉罢君山 / 第17页 铁血时代——以霸业为主线的春秋战国史(长篇连载) / 醉罢君山 / 第18页 铁血时代——以霸业为主线的春秋战国史(长篇连载) / 醉罢君山 / 第19页 铁血时代——以霸业为主线的春秋战国史(长篇连载) / 醉罢君山 / 第20页 铁血时代——以霸业为主线的春秋战国史(长篇连载) / 醉罢君山 / 第1页 长篇连载《门外岐黄—个中医门外汉的习医经历》5(转载) 从太平天国看人性的扭曲与苏醒(长篇连载) / 月映长河 / 第1页 《春秋战国时代》(连载未完不续) 长篇连载《门外岐黄—个中医门外汉的习医经历》2(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