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神寿阳公主:长篇连载《门外岐黄—个中医门外汉的习医经历》3(转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09:33:48

 二十、美容与美人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领如蝤蛴,齿如瓠犀,
   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读着诗,二郎中努力在脑海里勾勒美人的形象。想呀想,想到一个意外的问题,美人肯定是健康的,不然手粗脚大,肤如树皮,脖如鸭子,齿如刀叉,肚如黄瓜,脸上怎么笑,眼睛怎么放电二郎中也不觉得怎么样。
   美容不是美人,美容山寨美人,美人脸若桃花,用粉妆,美人唇红,用口红,美人齿白,用牙膏;美人发秀,用洗发水,美人眉美,用画眉,美人手柔,用护手霜,美人肤白,用护肤品,美人目盼,刷刷眼睫毛……
   这样想,好像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贡献就少了。
   再想想,“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如果二郎中说的“身体好身材好”,社会主义减肥事业肯定跟不上欧美发达水平,更加离共产主义太远。
   但——
   二郎中还会说:
   “美人不是因为美容而美丽,而是因为健康而美丽。”
   面若桃花,因为气旺血润,唇红齿白,因为脾好肾足,发秀眉美,巧笑倩兮,因为心平气和,手柔肤滑,美目盼兮,因为肺充气沛。
   山寨美人见多了,念起了《洛神赋》:
   “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
   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想想美人真的挺美的。

二十一、开始的问题 
   “你太悲观了!”
   二郎中听到这句话毫不脸红地说:
   “我的确悲观和绝望。接近了真相,有人选择融入社会而世故,有人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有人选择隐世。”
   “你选择什么?”
   “对世故表示理解,毕竟谁都要吃饭的;对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表示敬佩,这是民族的脊梁;对隐世而居表示羡慕,遥想着骑着青牛出关的背影。”
   “怎么经常叹气呢?叹气不好。”
   二郎中也觉得不好,想着说什么好呢,说说二郎中思索中医开始的问题。
   一个苹果掉到以后叫“大科学家牛顿”的头上,他开始思考,为什么植物的种子会向下砸中人,而且偏偏是他自己。后来,他发现了万有引力。
   二郎中不是科学家,更加不是大科学家,心里想,那个苹果肯定砸中他脑袋某个部位让这位未来的大科学家开窍了,从此科学的种子发芽了。
   二郎中没有被苹果砸中过,也没变任何植物种子砸中身体任何部位,二郎中刚进入经方学习,就把这样绕脑的问题砸中了。
   第一个问题。
   老大说了一件事,有个老婆婆得了非常严重的病,周围的医生都看不好,然后找老大看。找老大看的时候许了个愿,如果把病治好了,过年拿只鸡表示感谢。
   病好后,可老太太不知是因为忙还是因为忘记了,过年的时候没有把鸡送到老大跟前,换句话说,她没有还愿,结果病复发了。老太太一紧张,想起了她曾经许下的愿,赶紧把鸡送过去,结果送过去后,没服药,病好了。
   问题来了,怎么不开方还了愿就把病给治好了呢?
   第二个问题。
   老大说了另外一件事,一个病人去一个医生看病,那个医生开了方,吃来吃去吃不好。结果找到老大,老大也开了方,吃了就好。那个病人把两个方拿回家一看,惊呆了,两个方一模一样,为什么一个有效一个无效。二郎中当时就猜测,老大捡了个便宜,那副药可能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草。
   还没有猜测完,另一个问题由老大口中说出:
   “同样的病人,同样的药,不同的医生开的方,效果会不同。”
   二郎中觉得,这两个问题比苹果砸中人还绕脑袋的事。
   于是二郎中经常思考,大科学家牛顿最后发现植物种子向下是因为世界上存在万用引力。那么,只是因为没有还愿而病发,因为还愿而病愈,这是什么力?相同的方,只是因为不用的医生效果就不同,那又是什么力?
二十二、女子病  
   二郎中刚摸脉的时候,最怕摸女子脉,一把脉说:
   “你有那个病。”
   “那个病是什么病?”
   “这个……那个……”
   二郎中也不知说这个病好,还是那个病好,总之就是有病,具体什么病,一个大男人怎么好意思跟人说这些东西。
   后来习惯了,一把脉就说:
   “你月事不调。”
   有个病人说:
   “不奇怪,每个女子都是这样了。”
   二郎中笑了笑,对方发觉了这个小把戏。即使不把脉,说女子月事不调肯定八九不离十,看看现代女子什么生活习惯就知道了,喜欢喝寒凉,喜欢穿短裙,还喜欢生闷气……有的甚至在特别时候还是如此,古人说,要像坐月子一样,这点可怜的东西现在的女子都弃之如履了。
   女孩子都特别爱美,却不知道如何去美,情愿化很多时间去山寨美人也不愿意打造健康。很多女子一看到二郎中跟医沾上关系,第一句就问:
   “有什么方法可以美容。”
   第二句话就问:
   “有什么方法可以减肥。”
   第三句话:
   “有什么方法可以美容减肥。”
   美容减肥也没有什么好方法,二郎中看来,把月事调顺就行了,身体健康气血充足流畅的女子不会变成黄脸婆,也不会变成大肥婆。
   说简单,也不简单。
   说简单,如果女子心情舒畅,诸如崩漏、先期、后期等问题往往一二剂就见效,快到二郎中都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说复杂,其实很复杂。
   跟一个病人开方,第一次方,崩漏还在;第二次开方,还是崩漏;第三次开方,好转了,一样崩漏;第四次开方,依然崩漏……
   很折磨人的治法,问了身体状况闲聊:
   “最近有什么打算。”
   “登记结婚了,一起回家看看。”
   “好事呀。”
   病人一副担忧之色说:
   “不知家里人怎么看?”
   二郎中一听,知道症结了,这病不用治,一回家就知道结果。如果一切顺利,不用服药也会好,如果不顺利,怎么用药也不会好。
   幸好一切顺利,听她说,一回到家听到父母笑颜逐开,病立即好了。
   古人说,宁医十男子,不治一妇人。除了有不可名言之隐,更难的是药物永远跟不上心情的变化。
二十三、两难  
   一个朋友的姐姐得了白血病,问二郎中:
   “中医有无办法治白血病?”
   二郎中很为难,一方面中医确实有办法治,中医里面没有白血病红血病这些名称,我们只知道辩证论治;另一方面有办法治却不敢去治,治好了大家都好,但九死一生的病,治这个病等于让自己先带个镣铐。
   二郎中只能说:
   “不好意思,我们不会治这样的危难急病。”
   朋友半信半疑说道:
   “姐姐很可怜,年纪轻轻,还有两个孩子就患这样的病,就治这个病已经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还欠了一屁股债,能不能想下办法?”
   二郎中犹豫了很久,终于还是说道:
   “实在不会治这样的病,您另请高明吧。”
   不知朋友听完有什么感觉,二郎中心里戚戚焉,或许会治,但二郎中绝对不会治,那是把头系在腰里的风险事,二郎中一样有父母,一样有妻儿,做不来。
   同样的情形,师父说:
   “那个患肺癌的老太太挺可怜的,你治治吧。”
   二郎中脸红了,勉强说了一句:
   “不——会——治——。”
   刚说完又说了下一句:
   “如果是我的家人,我肯定治,因为把他们治死了肯定不会到法院告我。”
   师父笑了笑,二郎中想起了师父另外一句话:
   “你六师伯年轻的时候为人治病,把车卖了,把房子卖了。”
   二郎中摇摇头,很佩服六师伯,但自己肯定没有这样的魄力去治病,也肯定不会这样做,二郎中只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
   想起了孙真人的《大医精诚》,“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又想了老大的一句话:
   “如果孙真人活在如今世上,或许不敢”
   有人质问时,老大说:
   “如果你做到了才责问我们不动手。”
   这样的回答也许不是仁心仁术的作为,也好像不是医生的举止。可二郎中似乎看到话里的凄凉与无奈,郎中也是普通人,不能要求要伟大的人物来衡量他,中医只是医,不要认为它能解决一切问题。
二十四、割肉 
   碰到不止一例这样的病人:
   “腹部疼,睡觉不太安稳。”
   “口苦不苦?”
   “苦!”
   “两胁部分经常觉得紧?”
   “是的,你怎么知道?”
   二郎中笑了笑,心想,这是少阳病,怎么会不知道呢?
   如果是女病人,还会说:
   “月事有血,咖啡色,总不停。”
   二郎中一听就说:
   “很好很好,身体还能把淤血排出来,什么时候咖啡色也没有的时候你就小心了。”
   病人一愣,大概想,这个人讲的什么话,身体有病还说是好事。
   “大便时有时无,有时一天几次。”
   “很好很好,身体能把脏东西排除了,什么时候大便难的时候你就小心了。”
   病人没有把话接下去,心里狐疑,什么医生,病了还说好。
   再问下去,这些人有个共同的割肉行为,把胆囊给割除了。二郎中一听,就大笑:
   “如果你是犯人,建议割除胆囊,从此你的生活充满乌云。”
   “可以治吗?”
   “嗯……”
   二郎中没有了下文,这样的病治起来费九牛二虎之力,吃力不讨好,一不小心肝病来了,还说是中医医出来的,殊不知是西医割肉割出来的。
   不知道实情割肉了,二郎中很同情也很无力,知道实情还割肉,二郎中一样很同情也很无力。
   跟病人说:
   “不要切除盲肠。”
   病人疑惑地看着你说:
   “医生说,盲肠好像身体长的多一块肥肉,切除了没有所谓。”
   再跟病人说:
   “千万不要切除盲肠!”
   病人还是转述医生说:
   “不切除的话,阑尾位置会经常痛,切除了就不会痛了。”
   二郎中也不知说什么好,再说下去,人家就怀疑二郎中的心是黑的还是白的。为了避免后患,还是把那块“无用的肉”割了。
   看过一个笑话。
   医生诊断之后,对患者说:“你必须割除盲肠。”
   患者吃惊地说:“人没有盲肠也可以生存吗?”
   “你是可以活下去,可是我们医生就不行。”
二十五、真相的力量  
   这是什么力?
   没有直接的答案,这个问题在二郎中没有印证之前是存在心里的大疑问。
   隐隐约约觉得,答案不在人们所说的药物构成,更加不可能去分析药物成分,桂枝有效因为里面包含桂皮醛、桂皮酸钠,能让皮肤血管扩张、散热增加、促进发汗,麻黄有效因为麻黄碱、伪麻黄碱、挥发油、此外含有2,3,5,6-四甲基吡嗪 L-α-萜品烯醇,促进NA和Adr的释放,本身激动β-R→激活Ac→促进cAMP产生,阻止过敏介质的释放……
   古人不知道这些成分一样治病,为什么到了现在就有这个东西。况且,问题里面不存在药物成分不同的问题。
   慢慢地发现,能圆满结束这个问题是称为被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很哲学的中医基础,很多看似很挠心的问题在中医理论里得到完满的解释,这种解释让二郎中托起下巴沉思起来,这不仅仅是中医基础,他是接近世界真相的方式。
   真相分量有多重,没有称可以衡量,没有人可以知道。
   二郎中只知道一个问题在心上是很头痛的事,世界本不如此,你站在世界的一角,接近不了,听起来好像男孩追女孩,食不知味,夜不思睡一样,确实如此。
   二郎中甚至觉得,一个人为什么会痛苦,很简单,他不知道真相。好像一个人不知道真相把另外一个人误会了一样,心里很痛苦:
   “为什么他对我这样啊,我做错什么事呀……”
   “为什么你如此绝情呢?”
   “我究竟做错了什么?”
   ……
   后来发现,你什么也没有做错,真相不是想象这样,心里觉得释然:
   “原来事情是这样的……”
   “起初我又何苦这样呢?”
   “如果早一点知道就好了。”
   ……
   这只是简单的例子,二郎中想,知道真相绝不是消除一个误会这样简单。
   二郎中反而深深觉得人永远在真相的另一端,会有找不到真相的恐惧,这种恐惧深深种在一个人意识的深处。
   为了摆脱这种恐惧,二郎中有两种选择。
   一种是固执地抓住某种东西是世界的真相,我抓住了就抓住了救命稻草,这个东西可以是金钱,或者权力……,可惜二郎中没有。想想,抓住了自以为是的稻草也挺幸福的,大家都没有抓到我抓到了。
   另一种可以选择的方式是逃避,我固执地认为我知道了世界的真相,我就是世界,世界就是我,我做的事是世界的真理,可惜二郎中总是对自己说,做人要低调,做事要没调,没这样的霸气。
   也许有人会问,这跟治病有什么关系。
   真相就是力量,像阳光一样穿透黑暗,照亮身体。如果你明白身体生化,明白病的运作,用针用灸用药,甚至用语言,用心念告诉它,我知道你了,一切归于平静。

二十六、阳气在哪里  
   “二郎中是中医门外汉。”
   见着人,二郎中总是说这句话,这不是谦虚的话,与许多登堂入室的先贤和前辈相比,站在门外的二郎中深深觉得卑微。
   很多理所当然的东西在我们身上不断体会,不断验证,还不知道能否很好体认这些看似明白而又不明白的方块字。
   “阳气是什么?”
   字很容易写,究竟阳气是什么,要说一个所以然,话到嘴边停住了,真不知是什么,最简单的名词却最难定义,只能说:
   “不知是什么。”
   “阳气在哪里?”
   更加不知在哪里,最直接的体会:
   “张开嘴,向镜子吐口气试试看,那层白雾就是气。”
   “还是不明白。在身体其他地方没有找到这种气。”
   没办法解释,如果碰到不耐烦的时候,二郎中不客气会说:
   “你去找个死人看看,再跟活人对比一下就知道阳气在哪里,活人为什么是活人,死人为什么是死人。”
   这样说的态度很不友善,其实二郎中也体会了很久,至今也模模糊糊。有没有更好的说法,想了很久没有办法。
   总之,总而言之,被称为“阳气”的东西让你有生命的迹象。
   偶然一次,二郎中走在路上,听到一首《春天在哪里》,突然觉得二郎中很二,很多人问中医的“阳气”是什么,就唱唱这首歌:
   “春天在哪里呀?
   春天在哪里呀?
   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里
   这里有红花呀,这里有绿草
   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
   嘀哩哩嘀哩嘀哩哩
   嘀哩哩嘀哩嘀哩哩
   春天在青翠的山林里
   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
   春天在哪里
   春天在哪里呀?
   春天在那湖水的倒影里
   映出红的花呀,映出绿的草
   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
   嘀哩哩嘀哩嘀哩哩
   嘀哩哩嘀哩嘀哩哩
   春天在湖水的倒影里
   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
   嘀哩哩嘀哩嘀哩哩
   嘀哩哩嘀哩嘀哩哩
   春天在湖水的倒影里
   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

二十七、信  
   拜访四师伯,二郎中问:
   “我们供奉太上老君祖师爷、杨公仙师,华佗仙师,有什么讲究?”
   四师伯缓缓说:
   “中间太上老君祖师爷为命,信者能改,半信半疑者有机会改,不信者不能改。”
   四师伯说完,师父接着说:
   “其他同样,相信的人效果好,半信半疑的人效果一般,不信的人没有效果。”
   二郎中深以为然,可如果跟人说:
   “信中医,信者能治,半信半疑者有机会治,不信者不能治。”
   总是遇到这样的问题:
   “接触中医开始都是半信半疑,我们怎么知道这些东西有无效果呢?”
   听起来蛮有道理,现在广告满天飞,专家教授到处都是,祖传秘方满街走,个个拍胸膛说包治,能信哪个呢?只有不信广告信疗效,连二郎中也会认同,文邹邹地说:
   “空言不喜,见诸实效。”
   不过,很多时候,实效还没见的时候,人已经走了。还有一个让人伤脑筋的问题,没有实效总不能跟人说:
   “因为你不信所以没有效。”
   这样就霸道过分了,除了信与不信,还有其他因素,最特别的例子,如果开出的方到药房检药,先不说地道药材,有时候连人工栽培的药也是假的,很大水分在。
   最起码,二郎中会检讨一下自己,辩证对了没有,方子开稳妥了没有,过问一下注意事项注意没有……
   如果都没有,也不能说什么,只能感叹:
   “中医的听众太少了。”
   记得接的第一个病人,二郎中在前面开方,老大在后面跟诊,病患尿频尿痛几年,服药十多天基本治愈,后来病人问了一句:
   “怎么总是一个方变来变去,没有什么变动?”
   老大说了一句:
   “停止治疗吧。”
   “为什么呢?”
   “有疑者治之不效。”
   再问为什么,什么回答都没有,后来老大提到:
   “如果有人抬起手要你把脉问你得什么病,理都不要理他。在医院,什么话都没说就去挂号检查服药开刀去了,到中医手里怎么就有脾气考验人了?”
   老大还会说:
   “如果信数据信西医就去医院去西医那里吧,我们做好自己的事就可以了。”
   说的时候有点无奈,在人们眼中,到了没有办法的时候才找中医,在人们眼里,治好了叫神医,治不好叫江湖赤脚医生。二郎中想:
   中医也就是医人的,没有理由去神化,也没有理由去贬损,他只是按方法辩证施方而已,至于效果如何,跟医生有关,跟病情有人,跟病人自己有关。我们要做的也只是尽心尽力而为。
   二郎中没有那么牛皮哄哄,别人伸出手来说把脉,二郎中还是笑笑,别人说西医怎样怎样说,专家教授怎样,二郎中也是笑笑地听,在二郎中心里面总是觉得:
   “如果因为二郎中让世界多一个中医的听众,那是二郎中的荣幸,无论开始信或是不信。”

二十八、信 
   病人告诉二郎中:
   “真厉害!你让发炎部位白细胞数量减600万。”
   二郎中很疑惑,不知这个“减600万”是什么概念,请教道:
   “真不懂什么意思?”
   “就是恢复正常。”然后继续解释道:
   “白血病数量是衡量一个人是否正常的标准。”
   二郎中终于有点明白什么意思,大概这个数据跟病情有关系,至于怎样有关系,二郎中没有明白,很不好意思对她说:
   “我不懂西医!”
   “不懂西医也能治病?这真是太神奇了。”
   二郎中很疑惑,治病的不一定是西医,也不一定是中医,如二郎中看来,很正常,症状消失了,病也就好了,怎么非得相信机器的数据,不相信自己感觉。
   二郎中经常碰到类似的问题。
   “我身体感觉不舒服。”
   “嗯。”
   “去医院检查,血压正常,血糖正常,能验到的一切数据正常,医生说没病。”
   二郎中笑笑道:
   “那就没病了。”
   “但我感觉不舒服,觉得有病,帮我看看有无病。”
   二郎中继续笑笑道:
   “我也不懂这些数据。”
   “是了,医生说我神经官能症。好像说我身体没问题,心理有问题。帮我把把脉吧。”
   伸出了一只手过来,二郎中把了一下脉说:
   “脾胃虚寒。”
   “但体验后医生对说我脾胃很好,没发现什么问题。”
   二郎中开始冒汗,不知怎么解释。
   “要不要看看我的体检单,看看我有无病。”
   二郎中继续冒汗,说:
   “我看不懂。”
   病人露出怀疑的神色。大概心里又嘀咕,不懂这些数据,你还会医呀,这是不可能的事。
   二郎中觉得理所当然,西医没有来到中国之前古代的医生一样看病,一样看得很好。有时候,跟同道人交流,总会听到一句话:
   “听众太少了。”
   一百年前的常识如今成了解释又解释还不能明白的东西,二郎中不敢说别人什么,经常检视自己,究竟我们忘记了多少,自己又能学习到多少。对于传统,我们经常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事实上往往取其糟粕去其精华。

二十九、听众  
   “不是每个学画画的都能成为画家,不是每个学琴的都能成为音乐家。”
   二郎中点点头,听朋友继续说:
   “但学琴学画画的人提高了自身艺术修养的同时,他也是画展里最好的观众,音乐会上最好的听众。”
   二郎中不禁莞尔一笑,朋友接着上面的话:
   “不要指望学医的都成为医生,如果多一个观众,多一个听众就已经不错了。”
   二郎中心想,说得真有道理,二郎中本来就是一个听众看着台前的表演,心情一激动,奔到台前当演员去了。
   “如今的社会环境,中医的听众太少了,或者说,我们从小受的教育就没有这方面的基础,很多在古代理所当然的事情在今天变成不可触摸的新东西。”
   二郎中深以为然,说:
   “不要说古代,《伤寒杂病论》成书的年代在汉朝,到了一千多年后的宋元明清对于当时的常识都难了解,经方慢慢从人们的视野失落。”
   “只能从小抓起了。”
   朋友摇摇头说:
   “很难很难,除非受家庭熏陶或者个人影响才会学这样不是社会主流的医学,无论他有没有效果。”
   接着反问了二郎中一句:
   “如果你是国家领导人,你是支持科学家制造飞机坦克导弹火箭等高科技一点,还是相信可能不着边际好像很玄的中医?”
   好像不是问题,但这个问题击中二郎中的心坎,这是要生存还是要生活的问题,没有中医可能身体差一点,没有融入世界潮流,没有飞机。没有坦克。没有导弹。没有火箭,没有跟西方的思想和生活方式的“接轨”,不遵从别人的游戏规则,不要说生活,就是说话都困难。
   有个词很流行,叫“话语权”。为了生存,国家必须让所有的资源倾斜到科学科技上来。
   “但倒掉脏水的时候不要连孩子也倒掉。”二郎中强调说。
   “这已经是事实,没有办法的事。”
   这就是事实,历史没有假如,二郎中说了一句很悲观的话:
   “不要说普及,有个种子代代相传下去就已经不错了。”
   在心底里,二郎中更愿意做个听众。

三十、啤酒肚  
   “老爸腆着大肚子,像五六月的孕妇,真难看,有什么办法减下来?”
   二郎中笑了笑说:
   “平时喝啤酒吧?”
   问病的女孩连忙点点头说:
   “对啊,天天回来喜欢喝几瓶啤酒,每天喝得醉醺醺的。”
   “把啤酒戒了。”
   女孩为难地说:
   “这很难,老爸说,喝啤酒解渴,补充维生素,含有许多微量元素,促进新陈代谢。”
   二郎中也很为难地说:
   “啤酒喝多了,体内垃圾就多了,多了排不出去就成啤酒肚了。”
   女孩一脸惊讶:
   “啊?”
   二郎中很快明白过来,女孩可能认为大肚子跟喝啤酒没有关系,果然,女孩接着说:
   “老爸的口头禅,男人减肥,啤酒上阵。”
   这时候,二郎中比女孩更惊讶,还真不知什么时候听到这个论调。如果说啤酒的酒精度比白酒少,喝啤酒比较不容易醉,这个倒是经常听的说法。
   “啤酒寒凉,入肚败阳气,导致中气不运,阳衰土湿,精气积聚化为痰饮得了大肚子。”
   二郎中刚想说这些话,说了另外一句:
   “知道炉灶吧?”
   “嗯。”
   ……
   二郎中说了一大堆,就说了一句话,人的热气很重要。啤酒就好像很冰冷的东西进入一个炉子,要耗费很多火气,一两次没有所谓,如何喝多了,火气慢慢衰退,人 身体不足以把喝进来的寒湿之气排出去,慢慢积聚在肚子就成了啤酒肚,进入四肢关节就成了痛风……总之进入哪个地方哪个地方就有病。
   “那热气重要还是炉具重要?”
   二郎中很不好意思,在二郎中嘴里,好像什么事都重要,要避风寒,要不喝寒凉,要不吃油腻,还要睡好觉,更要保持好心情,病人得到结论,做人没什么意思了。不过还是强调说:
   “都重要。下面的火气烧着脾胃,没有煤气不好,烧不好食物,但万一炉具坏了,装不了食物更倒霉。”
   “恐怕听了这个道理老爸也不会接受不喝啤酒的建议。还有什么办法?”
   二郎中摆摆手,表示没有。
   “老爸真可怜,真的没有?”
   “没有。真的没有。”
   这好像要存钱,服药每天收入100元,你喝啤酒花了120快,支出总比收入大。

长篇连载《门外岐黄—个中医门外汉的习医经历》3(转载) 长篇连载《门外岐黄—个中医门外汉的习医经历》2(转载) 长篇连载《门外岐黄—个中医门外汉的习医经历》4(转载) 长篇连载《门外岐黄—个中医门外汉的习医经历》5(转载) 长篇连载《门外岐黄—个中医门外汉的习医经历》6(转载) 长篇连载《门外岐黄—个中医门外汉的习医经历》7(转载) 长篇连载门外岐黄—个中医门外汉的习医经历 长篇连载门外岐黄—个中医门外汉的习医经历12-20 门外岐黄 —个中医门外汉的习医经历 门外岐黄—个中医门外汉的习医经历11 门外岐黄—个中医门外汉的习医经历26 门外岐黄—个中医门外汉的习医经历 - 岐黄密室- - 民间中医网 - 门外岐黄—个中医门外汉的习医经历16-25 [中医文化]门外岐黄——一个中医门外汉的习医经历3 [中医文化]门外岐黄——一个中医门外汉的习医经历_中医养生30 [中医文化]门外岐黄——一个中医门外汉的习医经历2 [中医文化]门外岐黄——一个中医门外汉的习医经历4 [中医文化]门外岐黄——一个中医门外汉的习医经历5 [中医文化]门外岐黄——一个中医门外汉的习医经历6 [中医文化]门外岐黄——一个中医门外汉的习医经历7 [中医文化]门外岐黄——一个中医门外汉的习医经历8 [中医文化]门外岐黄——一个中医门外汉的习医经历9 [中医文化]门外岐黄——一个中医门外汉的习医经历10 [中医文化]门外岐黄——一个中医门外汉的习医经历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