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的古典诗词 / 阳台一隅 / 第7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1:21:10
我喜欢的古典诗词共266页  作者:阳台一隅 提交日期:2009-10-14 18:45  

作者:阳台一隅 提交日期:2009-10-16 09:54  第13首
  
   种豆歌
  
   杨恽
  
  
  田彼南山,
  
  芜秽不治。
  
  种一顷豆,
  
  落而为萁。
  
  人生行乐耳,
  
  须富贵何时。
  
  
  [注释]
  
  彼:那个。
  芜秽(wu hui):杂草丛生。
  顷:量词,100亩。
  萁(qi):豆子的秸秆。此句的意思是:豆粒落下后只看见了没用的豆秸。
  须:等待。此句的意思是:等到啥时候才能大富大贵啊,可引申理解为:富贵有什么用?
  
  
  [写作背景]
  
  
   公元前74年,年仅21岁的汉昭帝刘弗陵突然去世,死因不明。
  
   (后人怀疑是霍光所为,因为刘弗陵太聪明,随着年龄越来越大,执政时间越来越长,一山容不得二虎,霍光专政时背后也干了一些脏事
  
  ,为了保护自己,先下手为强。)
  
   刘弗陵没有儿子,便推举汉武帝的孙子刘贺继位,但刘贺是个纨绔子弟,放纵无度。霍光一看不是做皇帝的料,就联合一些大臣把他给废
  
  了,这个刘贺一共在位27天,据统计干了1127件荒唐事。霍光是个政治家,有眼光,有魄力,汉武帝在这点上没看错人。
  
   然后(公元前74年),霍光将汉武帝的曾孙刘询立为皇帝,史称汉宣帝,那一年汉宣帝18岁。
  
   汉宣帝曾在民间流浪,相对而言也算见过世面,吸取了刘贺的教训,从不干涉霍光的独断专权。
  
   其实汉宣帝是个非常有头脑的人,深知自己根基太浅,无法与霍光抗衡,一直隐忍,直到霍光病逝。
  
   霍光虽然霸道但还是为刘家社稷着想,一心辅佐汉宣帝,为汉朝的健康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霍光死后,霍家人仍然把持着朝庭的军政大权,仍然骄横跋扈,汉宣帝表面上还像以前一样,任由他们放纵,目的是让他们充分暴露,等
  
  待最佳时机下手。后人评价汉宣帝有点阴。
  
   以此同时,汉宣帝一点一点地回收权利,逐步布局,等着霍家人上套。
  
   由于权力上的争夺,矛盾越来越大,最后,霍家人竟准备造反,这个消息让一个人知道后,急忙报告了汉宣帝,这个人就是杨恽。
  
   当时杨恽官职为左曹(负责人事方面),因告发霍家谋反有功,一路攀升,最后位至九卿。
  
   其父杨敞汉昭帝时为当朝丞相,其母司马英更是有名,乃是大名鼎鼎的司马迁的唯一女儿。
  
   一个显赫的家族。
  
   ==================================================
  
   杨恽为官清廉,轻财好义。《汉书》记载他将父亲给他的500万全部都分给了宗亲。
  
   还有,母亲司马英死后,父亲杨敞又娶一后母,后母死后又将家里的财产分给了后母家人。
  
   的确是不爱财。
  
   当时杨恽名声太响,自然得到汉宣帝的赏识。
  
  
   人无完人,谁都有缺点,而有些人的缺点却是致命的。比如杨恽。
  
   居功自傲,口无遮拦,为人苛刻,这些都是杨恽的不足。
  
   这些缺点使他树敌太多,当时大伙都不愿惹他,敬而远之,但有一个人却站了出来,他就是戴长乐。
  
   戴长乐是汉宣帝在民间共患难的朋友,当时官职为太仆(相当于皇帝的司机),关系不是一般的铁。
  
   有一次戴长乐参加了一次宗庙排练仪式,回来夸耀说:“我扮演了一次皇帝,真过瘾哪”,这话当时绝对是大不敬,有人报告给了汉宣帝
  
  。
  
   戴长乐怀疑是杨恽背后指使,为了报复杨恽,就把以前杨恽说过的话告诉汉宣帝,主要有这么几件事:
  
   1.有一天,高昌侯董忠的车在北门撞坏,杨恽就对张延寿说“以前也有过这种情况,结果昭帝驾崩,现在又出现了,看来是天意啊。”
  
   2.有一次杨恽看历代皇帝画像,指着昏君桀纣说:“他们可以当皇帝的老师”。
  
   3.匈奴单于被手下杀死后,杨恽说:“君主昏庸,不接受臣子的建议,结果身首异处,就像秦朝任用小人,最后灭亡一样,现在的皇帝和
  
  他们一样。”
  
   以上任何一条都是死罪,可是汉宣帝念杨恽有功,没杀他,只是贬为庶人。
  
   回家当了百姓后,杨恽不思悔改,而是大兴土木,建房改舍,每天都宾朋满座,看到这架式,好友孙会宗给他写了一封信,劝他要收敛些
  
  ,不要太过招摇,你可是一个犯过错误的人。
  
   杨恽回信,口气上满不在乎,不但挖苦了孙会宗,还讽刺了汉宣帝。一代英豪,非他莫属。本文的这首诗就出现在这封信中。
  
   南山有一块地,杂草丛生,种了100亩豆,只剩下没用的豆秸,人生就是行乐,富贵有什么用?
  
   这首诗显然是讥讽皇帝治国无方,忠臣遭弃,剩下的全是无能之辈。
  
   不知为什么,这封信写完后杨恽并没有发给孙会宗。
  
   =====================================================
  
   杨恽的事还没有完,还有人在惦念着他。
  
   某一天,天空出现日食,古代人迷信,往往以为日食暗示着皇帝要不吉利,就有人借机说这完全是由于杨恽不知悔过造成的。
  
   于是杨恽二进宫。
  
   在抄杨恽的家时找到了这封信,汉宣帝看后大恕,一国之主的皇帝也是你一个平民百姓随便污辱的吗?一气之下汉宣帝杀了杨恽。
  
   孙会宗也受牵连被免职。
  
   =====================================================
  
   这首诗给我的印象是比较深的,我将我看这首诗的经过写出来,互相交流。
  
   第一次读这首诗是在清人沈德潜的《古诗源》里,因为这本书对每首诗均没有注释,当时觉得它有陶渊明“悠然见南山”的情志,认为这
  
  是一首好诗。
  
   后来读《汉书》,才知道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感叹杨恽的悲惨命运,果真是“祸从口出”啊。
  
   这首诗以后又读过多次,从这首诗联想到杨恽,还是有些感触。以下是我的个人看法,属抛砖引玉。
  
   1.杨恽这个人不贪财,不受贿,秉公执法,正直清廉,这些对一个为官者来说是很难的,可以说杨恽是一个好官。
  
   2.太正直的人对待别人的缺点可能有2种态度:一种是宽容,另一种当然就是不宽容。杨恽属于后一种,要求别人就像要求自己一样,别人
  
  的一个小错也不放过,得理不饶人是也。
  
   所以《汉书》里说他刻薄,喜欢指责别人。这样的人很少有朋友,不论你有多慷慨,不贪财,人们也敬而远之,无形中还会得罪很多人
  
  ,费力不讨好。太正直有时也可以看做是一种缺点。
  
   3.大部分皇帝都希望自己的国家治理得国泰民安,但他也是人,百密必有一疏,如果你一再得理不饶人,穷追猛打,惹急了他,你必会成
  
  为一个倒霉蛋儿。
  
   采光不强,可能是你位置不好,应该换一个角度。
  
   汉宣帝在位共25年,后人给他的评价还是相当高的,常常把昭帝朝与宣帝朝合称“昭宣中兴”。
  
   4.有时候读一首诗真不容易啊。
  
   ====================================================
  
   司马迁写完《史记》后,怕汉武帝焚毁,并没有马上拿出来,而是又抄写了一份。
  
   司马迁死后,他的家人将一份藏于山中,另一份送给司马迁的女儿司马英。
  
   司马英常常把这部《史记》拿出来让杨恽读,而杨恽每读一遍都感慨万千,被书中的内容深深吸引,更为这部书不能面世而惋惜。后来因
  
  为杨恽告发霍家谋反有功,被封平通侯,也感觉汉宣帝确实是个明君,就大胆将这部书公布出来,后人才有幸看到这部巨著。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史记》可能并不是原版,尤其是“景帝本纪”和“武帝本纪”,据说原版中的这2部分批判性太强,删掉后由别人补
  
  写。山中藏得那一部是否出世也不得而知。
  
   我们今天能看到《史记》应感谢杨恽。
  
   ====================================================
  
   我把杨恽的那封信附录出来,后面有翻译。
  
   《报孙会宗书》
  
  
   恽材朽行秽,文质无所底,幸赖先人余业,得备宿卫。遭遇时变,以获爵位。终非其任,卒与祸会。足下哀其愚蒙,赐书教督以所不及,
  
  殷勤甚厚。然窃恨足下不深惟其终始,而猥俗之毁誉也。言鄙陋之愚心,则若逆指而文过;默而息乎,恐违孔氏各言尔志之义。故敢略陈其愚
  
  ,惟君子察焉。
   恽家方隆盛时,乘朱轮者十人,位在列卿,爵为通侯,总领从官,与闻政事。曾不能以此时有所建明,以宣德化,又不能与群僚同心并力,
  
  陪辅朝庭之遗忘,已负窃位素餐之责久矣。怀禄贪势,不能自退,遭遇变故,横被口语,身幽北阙,妻子满狱。当此之时,自以夷灭不足以塞
  
  责,岂意得全首领,复奉先人之丘墓乎?伏惟圣主之恩不可胜量。君子游道,乐以忘忧;小人全躯,说以忘罪。是故身率妻子,戮力耕桑,灌
  
  园治产,以给公上,不意当复用此为讥议也。
   夫人情所不能止者,圣人弗禁。故君父至尊亲,送其终也,有时而既。臣之得罪,已三年矣。田家作苦。岁时伏腊,烹羊炰羔,斗酒自劳。
  
  家本秦也,能为秦声。妇赵女也,雅善鼓瑟。奴婢歌者数人,酒后耳热,仰天抚缶而呼乌乌。其诗曰:“田彼南山,芜秽不治。种一顷豆,落
  
  而为萁。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是日也,奋袖低昂,顿足起舞;诚滛荒无度,不知其不可也。恽幸有余禄,方籴贱贩贵,逐什一之利。
  
  此贾竖之事,污辱之处,恽亲行之。下流之人,众毁所归,不寒而栗。虽雅知恽者,犹随风而靡,尚何称誉之有?董生不云乎:“明明求仁义
  
  ,常恐不能化民者,卿大夫之意也。明明求财利,常恐困乏者,庶人之事也。”故道不同,不相为谋,今子尚安得以卿大夫之制而责仆哉!
   夫西河魏土,文侯所兴,有段干木、田子方之遗风,漂然皆有节概,知去就之分。顷者足下离旧土,临安定,安定山谷之间,昆戎旧壤,子
  
  弟贪鄙,岂习俗之移人哉?于今乃睹子之志矣!方当盛汉之隆,愿勉旃,毋多谈。
  
  
  
  翻译:
  
  
   本人才疏学浅,行为放荡,文采和品德都很欠缺,有幸凭着前辈留下的功业,才得到宿卫这么个官职。赶上时事变化,才得予封侯,因为
  
  不称职,最后得到这么个下场。足下可怜我的愚昧,特意来信指教我的不足,情意天地可鉴。然而我却对你不了解事情的真相就世俗地下结论
  
  而大为不满,那我就说说我愚陋的看法,好像与你的观点不同,就算是我在遮丑吧。如果沉默不语,恐怕违背了孔子所说的文言其志的观点。
  
  因此,斗胆陈述我的愚见,望先生明察。
  
   我家兴旺的时候,乘坐朱轮车的有十个人,我也在九卿之列,封为通侯,总领宫内侍从,参与国家大事。这么好的条件下我竟没有做出成
  
  绩,来显示皇帝的德政,又不能与同僚们齐心协力,辅佐朝庭,避免过失,已经感到自己白拿俸禄,羞愧很久了。由于贪财恋势,没有勇气辞
  
  官,遭遇变故,被人诬陷,被囚禁在宫殿北面的楼房内,妻子儿女也受牵连。这个时候,自己觉得满门抄斩也不为过,不敢想能保留全尸,再
  
  能去祭奉祖先的坟墓啊?趴在地上感觉皇恩之浩荡,君子有道,忘记的是忧愁;小人保命,忘记的是罪过。因此亲率妻子儿女,全力耕地种桑
  
  ,经营产业,好用来向官府交税,想不到有人且拿这件事讥讽我。
  
   人的感情是不能限制的,即使是圣人也做不到。最尊贵亲近的君王和父亲死后,为他们送终服丧,也是有时间限制的,我犯罪已经三年了
  
  ,我还夹着尾巴做人吗?。农作是很苦的,年中遇上伏日、腊日,就烧烤羊肉和羊羔,自斟自饮,我的老家本在秦地,会哼唱两句秦地的小曲
  
  。妻子是赵地人,会弹两下瑟。奴婢中有几个会唱的。喝酒耳热,仰天拍手就唱起来,唱得是:“田彼南山,芜秽不治。种一顷豆,落而为萁
  
  。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这样的日子,我兴奋得手舞足蹈,确实是忘乎所以了,我这样做有错吗?庆幸还有剩余的俸禄,做着贱买贵卖
  
  的生意,挣那十分之一的利润。经营生意,是被人瞧不起的行业,只有下人才干的事情,我却干了。因此常常不寒而粟。即使是以前了解的朋
  
  友,也人云亦云,还会有人来称赞我吗?董仲舒说过:“本来是求仁求义,常担心百姓不受感动,这是你们卿大夫想的事。本来是求财求利,
  
  常担心贫困受穷,这是我们平民百姓想的事。”所以说道不同,不相为谋。现在我就是一老百姓,你怎能用卿大夫的标准来责备我呢!
  
   你的家乡西河是属于魏国,魏文侯在那里发迹,还尚存段干木、田子方留下的遗风,萧洒而有气节,懂得去留。近来你远离家乡,任安定
  
  郡守。安定地处山谷之间,是昆夷族人的家乡,那里的人们贪婪卑鄙,难道习俗把你改变了吗?到现在我才了解了你的志向!如今正当大汉盛
  
  世,祝你多多努力,功成名就,不多说了。
  
   (翻译匆忙,勉强看吧)
  

本文由<贴库网>脱水整理,地址:http://www.tieku.org/2327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