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的古典诗词 / 阳台一隅 / 第1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5:05:14
我喜欢的古典诗词共266页  作者:阳台一隅 提交日期:2009-10-05 19:35
          引 子

   用较少的文字准确地表达一种情感,诗人都是驾御文字的专家。
  
   浓缩的才是精品。
  
   好诗就是一活宝。反反复复,玩味无穷。
  
   众多的古代诗人们就像夜晚天空的星星,千百年来,交相辉映,感谢他们滋润我们这么多年。
  
  
  
   每个人读诗的角度可能不同,从意境的,从章法的,从句法的,从用字的,......
  
   我读诗喜欢从诗人的写作背景入手,诗人写诗往往是由感而发,当时是什么刺激了他?
  
   知道诗人为什么写这首诗,更有助于对这首诗的理解(个见)。
  
  
  
  
   天涯是一高等学堂,藏龙卧虎,我一新学生,望同学兄长多多指教。
  
  
   打算从汉朝诗开始写,一直下去,写到哪儿算哪儿。
  
  
   准备连载,但不一定每天更新,有时太忙。
  
  
  
  -----------------------------------------------------------------------------------
  
  大风歌
  
   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写作背景]
  
   刘邦打败项羽统一天下后,共封了八个异姓王:
  
   楚王韩信(受胯下之辱的那个)
   韩王韩信(重名,不是一个人)
   淮南王英布
   梁王彭越
   越王张敖
   燕王臧荼
   长沙王吴芮
   闽粤王无诸
  
   最先造反的是燕王臧荼,造反理由是刘邦赏赐不公,对他这个本是项羽部下冷落,心中火起,再加上项羽本来对他不错,心里总感觉对不住项羽,是个比较讲义气的人,他是在项羽战死后见大势已去才投降了刘邦。
  
   刘邦亲自挂帅,臧荼战败,被刘邦生擒并斩首示众。臧荼属于义气用事,耿直多了点。
  
   第2个“造反”的是楚王韩信,造反理由:莫须有。
  
   在所有的手下大将中,刘邦最怕的就是这个韩信,能力太强了,有点功高震主,而且韩信也犯了一个错误:收留了项羽得力大将(当然也是刘邦的仇人)钟离昧,刘邦向他要人,韩信不给,刘邦起了疑心,就抓了韩信,这也怪不得刘邦,怪就怪韩信,他不懂换位思考,给哪个皇帝也不会允许他这样。
  
   于是出现了大家都知道的结果,被刘邦软禁了,在自我保护这方面,韩信和张良比差远了,可惜的是韩信以后没有悔改的表现,没有主动向领导表决心。
  
   感情是有的,刘邦并不想杀他,最后被心毒的吕后杀了。韩信不是全才,尤其性格非常复杂。
  
   第3个造反的王是那个同名的韩王韩信,匈奴人侵略韩王韩信的领地,双方打着打着,脑子进水的韩信竟偷偷地与匈奴议和,刘邦知道后,又亲自带队打了过去,把这个韩信轰到匈奴去了,其实这次很危险,刘邦差点丢了小命,幸亏有陈平给他出了一个奇计。
  
   第4个“造反”的是彭越,没有任何理由。
  
   刘邦冤枉了他,刘邦平息阳夏侯陈豨时(刘邦封了8个异姓王,同时也封了22个侯),曾招彭越同征,但当时彭越有病,无法前往,刘邦认为彭越不想帮忙了,起了疑心,正赶上彭越手下红人(实际是一车夫)蒋公轧死人了,彭越想严惩,蒋公想活命,就用了“恶人先告状”这一招,告彭越谋反,刘邦正在气头上,二话不说,把彭越抓起来,在吕后怂恿下,彭越小命没了,彭越最冤枉,吕后真狠毒。
  
   第5个出场的是淮南王英布,同样没有理由,也是被冤枉的,可以说刘邦死就死在这次平乱中。
  
   英布的一个妾(最喜欢的)陈姬病了,有病当然看医生了,而这个医生家的对门偏巧住的是贲赫,而贲赫偏巧又是个马屁精,事情就在这引发了。
  
   那个贲赫为了得到英布的好感,百般讨好陈姬,终于陈姬被他感动了,于是在英布面前说了贲赫的好话,而英布这斯偏偏又是个醋坛子,怀疑他俩有猫腻,一恕之下,就派人去叫贲赫,贲赫知道事情的原尾后,二话不说,驾车跑了,连老婆孩子都没来得及管。
  
   贲赫往哪里跑呢?和彭越的车夫一样,跑到刘邦那里去了,告状:英布要造反,刘邦当时并未糊涂,派一个人去查,可这个人刚到淮南,就听说英布把贲赫全家全杀了,这不明摆着要造反吗?看来必造反无疑,赶忙回去报告刘邦,并说英布已经发兵了。
  
   由谁去镇压英布?
  
   刘邦前一段身体不好,刚刚恢复了一些,还没完全养过来,手下这些大将恐怕都不是英布的对手,这时他想到了太子刘盈。
  
   太子刘盈就一定能行吗?答案是否定的,那刘邦为什么会出这么一个主意,这是有原因的:
  
   前段时间在戚夫人的软磨软泡下,刘邦有了废太子的想法,要立戚夫子的生子如意为太子,遭到吕后及大臣们的一致反对,没有一个人同意,没办法,刘邦只得暂时放下,这次让刘盈出征挂帅,也想试试他的能力,如果胜了,也就不换了,如果败了,还有机会立如意。这就是刘邦的想法。
  
   吕后知道后,吓坏了,眼泪出来了,但吕后就是吕后,很快就冷静下来,就找了太子刘盈身旁的“商山四皓”(4位当时的高人),而这4位高人也确实给吕后出了一个好主意:打感情牌,因为他们知道刘邦这主是吃软不吃硬。
  
   于是,就上演了这样一幕:吕后半夜煮了一只母鸡,半夜去找刘邦,流着眼泪和刘邦拉起了过去的故事,以前怎么怎么苦,怎么怎么不容易,刘邦感动了,答应自己去平英布,不劳刘盈大驾了。
  
   骨子里豪爽的人玩不了细腻。
  
   刘邦当时的身体确实没有恢复过来。他不去谁去呀,别人去他还真不放心,谁让天下是他自己的呢。
  
   最后,刘邦打败了英布,英布逃跑到他的小舅子长沙王那里时,这位长沙王毫不客气地割下了英布的头献给了刘邦。
  
   刘邦也付出了代价:胸部中了一箭,虽然不深,但路途颠簸已隐隐作痛。
  
   在得胜还朝的路上,经过刘邦的老家沛县,这个皇帝想家了,要知道刘邦可是个草根皇帝,特别怀念在老家的生活。他决定去看看。
  
   地方官当然是盛情款待,据说摆了20几桌,在故乡人面前,可爱的刘邦也不装大,把乡里的老少爷们请来了很多,无拘无束,谈笑风声,暂时把箭伤抛到了脑后,这就叫自由自在,越喝越起兴,在没有别人邀请的情况下,自己主动地唱了起来,到了忘我的境界,后来收不住了,干脆起身离座,在场地中央边舞边唱。
  
   这位豪爽、豪迈、豪气冲天的皇帝唱的就是本文上面写的那首诗。
  
   最后,人们看到的是一行泪水挂在了他的脸上。
  
   在这首诗中,本人感觉最重要的就是两个字:威和守。威---表现了刘邦的自信和能力,守---则表现了刘邦的担心和无奈。
  
   面对异姓王的一个个反叛,刘邦在家乡父老面前像孩子似的表露了自己的担忧。
  
   虽然有些人的反叛是被刘邦冤枉了,但在当时刘邦的心里却是真的。帝王都是非常敏感的。
  
  
   当时流行的诗主要有两种体裁,诗经体(4字一句)和楚辞体(带“兮”标志),这首诗属于楚辞体(骚体)。
  
   ------------------------------------------------------------------------------------
  
   很多人都称刘邦为无赖流氓,本人以为这与司马迁有关。
  
   《史记》中关于汉朝的描写,总感觉司马迁好像有一股情绪。
  
   介绍刘邦的父母时,司马迁这样写:父曰太公,母曰刘媪。太公只是当时对长辈的尊称,刘媪就是刘大妈的意思。
  
   刘邦的父亲没有名字吗?其实是有名字的,叫刘执嘉。母亲叫王含始。即使不知道刘邦母亲的名字,为什么不叫刘氏,比刘媪也好听啊。
  
   介绍刘邦时,有这么几句话:不事家人生产作业(不爱劳动),好酒及色。常从王媪、武负贳(shi,赊帐)酒。王媪和武负为2个酒店老板娘。
  
   继续往下看:
  
   每酤(gu买酒)留饮,酒雠(chou核实对账)数倍。就是说每次喝完酒还不走,住下来,欠酒店满屁股债。
  
   白吃白喝白住,明显地欺负2个老板娘,这不是无赖流氓是什么?
  
  
  
  
   即使刘邦真是这副德行,为当朝的开国皇帝写传,也应该含蓄委婉些,或者干脆省略。
  
   司马迁老道的地方表现在,他也写刘邦的优点: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堵住了很多人的嘴。
  
   在情感上把项羽描写的几尽完美,获得了无数人的同情,相对来说刘邦的笔墨较少,感觉有点问题。
  
   刘邦的优点远远多于他的缺点,刘邦很不错。哪里有完人?
  
   话又说回来,如果我们是司马迁可能还不如他做得好,就是因为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说了几句同情的话,被汉武帝给宫刑了,这种耻辱谁受得了?
  
   谁是谁非?扯不断,理还乱。
  
   以上只是本人个见,望高手指正。
  
   ------------------------------------------------------------------------------------
  
   《史记》记载:高祖击布时(平叛英布),为流矢所中,行道病。病甚,吕后迎良医。医入见,高祖问医。医曰:“病可治。”于是高祖嫚骂之曰:“吾以布衣持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遂不使治病。
  
   堂堂一国之君,面对死亡,秦始皇有这种气度吗?后来的汉武帝有这种气度吗?中国历史上有几个皇帝有这种气度?
  
   刘邦当政时,并不昏庸无道。
   ------------------------------------------------------------------------------------
  
   这首诗没有华丽的词藻,质朴率真,充分表现了刘邦豪爽务实的性格。
  
   说刘邦没文化,有文化的人有几个能写出这样的诗?
  
   宋朝陈岩肖的《庚溪诗话.卷上》评价这首诗:不事华藻,而气概远大,真英主也。
  
   南宋魏庆之的《诗人玉屑》中记载了朱熹的评价:大风安不忘危,其霸心之存乎!美哉乎其言之大也。汉之所以有天下,而不能为三代之王,其以是夫!然自千载以来,人主之词,亦未有若是其壮丽而奇伟者也。鸣呼,雄哉。
  
   毛泽东对这首诗的评价是:很有气魄。
  
  
  
  
   为纪念刘邦的这首诗,家乡沛县特意建造了一座“歌风台”。
  
   遗憾,没有机会去沛县真实地感受一下刘邦当年的气魄。
  
   -----------------------------------------------------------------------------------
  
  
   1959年,毛泽东也曾回到故乡韶山,也曾写下了一首诗。
  
   七律 . 到韶山
  
   毛泽东
  
   别梦依稀咒逝川,
  
   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
  
   黑手高悬霸王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
  
   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
  
   遍地英雄下夕烟。
  
  
   ----------------------------------------------------------------------------------
  
  
   对面楼有一悍妇,小区内无人敢惹,对老公更是横眉冷对,骂人嗓门奇高,一日深夜,骂声再起,辗转反侧,难眠。想起刘邦的这首诗。
  
   大风起兮骂声扬,
  
   威加小区兮逞豪强,
  
   安得猛士兮她不忙。
  
  
   见笑。
  
   -----------------------------------------------------------------------------------
  
  
  
   刘邦虽然有缺点,但他仍然是本人喜欢的皇帝。刘邦身上那种固有的豪气无人能比。
  
  
  

本文由<贴库网>脱水整理,地址:http://www.tieku.org/2327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