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的古典诗词 / 阳台一隅 / 第4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2:15:37
我喜欢的古典诗词共266页  作者:阳台一隅 提交日期:2009-10-09 16:33  
        作者:lyhh1196 回复日期:2009-10-09 15:30:52 
    极少到这儿来,这两天偶尔逛之,才发现天涯水深,藏龙卧虎,深叹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来此一回便受益匪浅。如果大家的文字都能成书,我则更喜欢手捧书的感觉。
  
  =====================================================
  谢谢留言。
  互相学习。

-
 作者:zgn21999 回复日期:2009-10-09 21:49:37 
     看过一篇文章,里面讲毛泽东有诗赠叶剑英,其中两句,忽忆刘亭长,苍凉唱大风.看来毛主席对此诗激赏有加.
  
   ==================================================
  谢谢补充。
  毛主席确实喜欢刘邦的这首诗。
  据说,在延安时期,毛主席教给李讷的第一首诗这是这首。
  
  还有,在庐山会议期间,有一次毛主席走出房间,情不自禁地也念出了这着诗,当时与彭分歧太大,彭那时任国防部长,军权在握,毛主席担心哪。


作者:阳台一隅 提交日期:2009-10-10 15:22  第8首
  
  佳人曲
    
     李延年
    
    
    北方有佳人,
  
    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
  
    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
  
    佳人难再得。
    
    
    [注释]
    
    顾:看。
    宁:难道。
    
    [写作背景]
    
     这首诗造就了一个成语:倾国倾城。
    
     作者李延年,河北定州人,音乐世家(身及父母兄弟皆故倡也),本人有着极高的音乐才华,歌唱得好,而且还会作曲(每为新声变曲,闻者莫不感动),再看他写的这首诗,也是个全才,作词、作曲、演唱全包。
    
     这么高的音乐才华,在京城终于混出个模样,进了皇宫,专为皇家服务。
    
     后来犯事,具体啥事,史书没说,估计不是小事,最后受了宫刑,当时汉朝规定,如果犯了死罪,可有2种方法得到减免,一是花钱,二是接受宫刑,估计李延年当时还不是大款(又不能像现在这样出唱片,最多也就是参加一个音乐会,拿点出场费而已),只能接受后一种了。
    
     司马迁因为同情李陵,惹恼了汉武帝,死罪,也是因为没钱而受了宫刑。汉武帝这人缺乏人道。
    
     汉武帝好大喜功,打仗太多,当时国库可能有点紧,才有了花钱可以买死罪的说法,这也是国家敛才的好方法啊,嘿嘿。
    
     用现在一些音乐圈的例子想这个李延年到底犯的啥事,杀人?放火?与宫女私通?强奸幼童?同性恋?......也许是被汉武帝冤枉了。
    
     不管怎么样,在音乐上还是有几把涮子。
    
     本来就长得眉青目秀的李延年接受宫刑后,长得越发像个女人,更好看了,入了汉武帝的法眼,受了宠幸,咳!怎么说呢?汉武帝这人对姣好模样的男人也有极大的兴趣,这也不怪他,汉朝皇帝大部分都有这个嗜好,从祖宗刘邦开始,这家人不知道中了什么邪了?
    
     李延年觉得还不保险,就想把他的妹妹也介绍给汉武帝,双管齐下,可用什么方法呢?
    
     他做好了计划,该计划分为2步:
    
     第一步:通融汉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让她出面与汉武帝说。因为这个平阳公主专爱做红娘,给汉武帝牵线搭桥,以前卫夫人就是这位公主的杰作,当然她也是得了汉武帝大大的好处,得宠的卫夫人也是报恩频频,两方得好处,何乐而不为?平阳公主绝对是个聪明人。
  
  
     第二步:用现在的说法就是炒作,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李延年决定先不让平阳公主介绍,到最关键的时候再出面帮忙。李延年一直在等这个机会,机会来了,在一次给皇帝演出的音乐会上,早已想好的李延年李大音乐家就唱了这首歌。
    
     这就是古代版的炒作,这位美人出场之前就足足地吊起了皇帝的胃口。
    
     唱完后,好色的汉武帝直摇头:现在世上有这样的美人吗?
    
     此时此刻,关键的平阳公主在旁边说话了:“李延年的妹妹就有这样的姿色”。
    
     于是,李延年的妹妹李氏(不知道叫什么名字,史书上查不到)终于隆重登场了,看了果然令汉武帝大吃一惊,不说倾国倾城,最起码他汉武帝的身子肯定是倾了又倾。
    
     据说,好色的汉武帝几乎只宠爱这个李氏夫人,日夜陪伴,纵情享乐。
    
     当然,李氏家族成员也得到了极高的封赏,包括李延年。
    
     据说,汉武帝甚至把身体本来就虚弱的李夫人给折腾病了。
  
  
    
     不描述这位美人如何如何美丽,只说美的后果。
    
     比“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后果更严重。
  
  
    
     高手,李延年。
  
作者:阳台一隅 提交日期:2009-10-10 19:59  第9首
  
   落叶哀蝉曲
    
     汉武帝
  
  
    
    罗袂兮无声,
  
    玉墀兮尘生。
  
    虚房冷而寂寞,
  
    落叶依于重扃。
  
    望彼美之女兮,
  
    安得感余心之未宁?
    
    
    [注释]
    
    袂(mei):袖子。
    墀(chi):台阶。
    扃(jiong):从外面关闭门户用的门闩。
    望:拜访。
    安得:怎么能
    
    
    [写作背景]
    
     经过李延年的前期炒作和平阳公主的顺水推舟(见上一篇《佳人曲》),汉武帝得到了这位李夫人,而且很快擦出火花,进入蜜月期,更
  
  令一般人想不到的是,这蜜月期没有尽头,就这么相互爱着,相互情着,没完没了。
    
     虽然汉武帝对待女性有时很无情,但对李夫人却是一往情深,宠爱有加。异性之间就怕对上眼,一旦合上拍,就会死去活来。所谓“爱情
  
  ”可能只对这样的两人适用,李隆基和杨玉环也属此列。对于绝大部分人一边凉快去。
    
     大多数人没有汉武帝的红颜福份,遇到了真心喜欢的人。男女中这样的比例有多大?本人以为也就万分之一左右吧,呵呵。
    
     情到深处无止境,达到了忘我。
    
     最后,身虚体弱的李夫人陪不起身强体壮的汉武帝,身体亮了红灯,李夫人病了,而且病得不轻,很严重。
    
     汉朝规定,妃子有病是不能见皇帝的,可汉武帝想啊,忍不住啊,尽管御医百般劝说阻挠,汉武帝还是冲进了李夫人的卧室。
    
     此时的李夫人已不再是那朵正盛开的姣花了,打蔫了,她不想这样见汉武帝,于是用被蒙住脸,死活不让汉武帝看,汉武帝那么武断的一
  
  个人也没拧过李夫人,终究没看成。
    
    
     不是拧不过李夫人,是他爱着李夫人,不违背对方的意愿就是爱的有力证明!
    
     李夫人当然也深爱着汉武帝,不想让汉武帝看到自己的破相,想让美好的爱永驻。
    
     在自己生命垂危的时刻,她不想看一眼汉武帝吗?但她克制了自己。
    
     史书上说李夫人不让汉武帝看是因为怕汉武帝看到她这幅模样不爱她了,担心对她的家人也不照顾了,我想肯定也有情感方面的原因,相爱的人总是愿意把美的一面展现给对方。
    
     李夫人死后,汉武帝无法适应没有李夫人的生活,到了不能自拔的地步,李夫人的一颦一笑让他挥之不去。
    
     将李夫人的哥哥李广利封为大将军,李延年封为协律都尉(相当于音乐协会主席),在汉武帝看来,这样做多少可以表达些许思念。
    
     极度悲痛思念中一代英豪汉武帝写下了这首诗。
    
    
     据说,这首诗是在汉武帝游昆明池时写了,出来转转本是为了散心,没想到这样更加想念李夫人,汉武帝虽然有很多毛病,就凭这我们深
  
  深地献上一份同情。
    
     对这首诗文字部分的解释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看到,以下是我自己的理解:
    
     汉武帝想像着自己走进了李夫人居住过的房间,人去楼空,李夫人曾经穿过的衣服还挂在那里,台阶上布满了灰尘,整个房间空旷而寂静
  
  ,让人心里寒颤,悲凉到了极点,外面的窗闩搭着很多落叶。
  
   凄凉,真的凄凉啊。
    
     最后两句堪称绝唱:爱人啊,我又看你来了,你知道我是多么地想你吗?
    
     这首诗,触景生情,感情表达的非常真切,悲愤出诗人,悲情也出诗人,“略输文采”的评价,有点......
    
    
    
     再说说这首诗的句法:
    
     因为有“兮”标志,这首诗有点楚辞体味道,但这样的句式用的不多,一般我们看到的句式较多的就是2种:6字句(○○○○○○兮,或
  
  ○○○兮○○○),5字句(○○○兮○○),汉武帝可能认为用这种句式更能表达自己的感情。
  
     也许有不妥之处,望高手指教。
    
    
     这首诗的名字《落叶哀蝉曲》也体现的一种凄凉的情调。
    
    
    
     人生是美好的,因为有爱情,可惜我们大部分人无缘体会!
    
    
     地下有知,李夫人你知足吧!
  
  
作者:阳台一隅 提交日期:2009-10-11 12:18  
           我住天涯头,
   君住天涯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
   共饮天涯水。

-
作者:阳台一隅 提交日期:2009-10-12 08:10  第10首
  
  
  黄鹄歌
  
   刘细君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
  
  远托异国兮乌孙王。
  
  穹庐为室兮旃为墙,
  
  以肉为食兮酪为浆。
  
  居常思土兮心内伤,
  
  愿为黄鹄兮还故乡。
  
  
  [注释]
  
  乌孙王:乌孙国(今新疆伊犁一带)的国王。
  穹庐:北方游牧民族居住的用毡子做成的圆顶帐篷。
  旃(zhan):同“毡”。
  鹄(hu):天鹅。
  
  
  [写作背景]
  
  
   刘细君,生于江苏扬州,爷爷刘非,父亲刘建。
  
   刘非与汉武帝是亲兄弟,刘非死后,由刘建继承王位,史称“江都王”,刘细君史称“江都公主”。
  
  
   后来,刘建造反失败,被杀,因为刘细君年龄太小,汉武帝没杀她,得以幸存。
  
  
   后来,刘细君被其叔叔广陵王刘胥收养,长大后已是花容月貌,气质非凡。
  
   汉朝与外族和亲这事从刘邦那时就开始了,在当时来讲,也不失为一种比较好的方法,嫁过去后生了儿子,长大当了王,自然流着汉朝人的血液(不一定是刘家的血液,刘家一般情况下也舍不得让自己家的女儿去远稼,多半是认的干公主,是假的),也许就不好意思死缠烂打了。
  
   但嫁过去的人所遭受的痛苦估计皇帝不会考虑太多。老百姓家的闺女不值钱哪!
  
   这次轮到刘细君了。
  
   如果刘细君的老爸不造反,还是个王,即使太阳从西边出来也不会轮上刘细君。
  
   当时匈奴和汉朝仗打的挺厉害,谁也不服谁,而外族中只有乌孙国不怕匈奴,汉武帝就想和乌孙国联合,共同对付匈奴。
  
   恰巧乌孙国也有这个意思,并主动要求娶一位大汉的公主为妻,汉武帝答应了,选择了刘细君。
  
   在所有的公主中,汉武帝心里最不愿见到的可能就是刘细君了。把人家的父亲杀了,想亲近也不行了,心里的距离远了。
  
   眼不见,心不烦,打发出去吧。刘细君当时还不如一个老百姓人家的女儿。
  
   嫁过去后,饮食习惯,气候适应,语言差异,刘细君面临着很多困难。本诗的3、4两句说明了这一点。
  
   有意思的是,匈奴知道这件事后,怕乌孙王被汉朝拉拢过去,也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乌孙王昆莫。没办法,昆莫谁也不想得罪,就以细君为右夫人,以匈奴女为左夫人。
  
   可以想像,刘细君公主当时的处境也挺难的。
  
   困难只能自己克服,汉武帝派她远嫁的任务始终没忘,于是,经常看到细君公主晏请国王身边的贵人,然后送钱送物,为了让乌孙国与汉朝保持友好关系,细君公主为汉朝竭尽全力。
  
   可以说,细君公主绝对是个有大局观念的人,不计较个人得失。
  
  
  
   但是,有一件事彻底把细君公主难住了。
  
   原来,乌孙国有一个特别的习俗,这个习俗让汉人无法接受,在汉人眼里这简直就是乱伦。
  
   这个习俗是:兄弟可以和寡嫂结婚;儿子可以和非亲生的寡母结婚;甚至祖父尚在,孙子竟可以和后祖母结婚。
  
   这个乌孙国王就想这么办,想把细君公主再嫁给他的孙子岑陬,因为他感觉自己要不行了,要离开这个世界了,这么做的目的当然是为了和汉朝继续保持这种关系。
  
   细君公主无法接受,写信告之汉武帝,汉武帝与乌孙国王的想法一致,继续保持这种亲密关系,驳回被请求,并让细君入乡随俗(从其国俗)。
  
   这样,细君公主再次嫁给了他的孙子岑陬,当时乌孙国王还活着。
  
   一个读过圣贤书的女子,一个知书达理的女子,一个贤妻良母型的女子,一个非常有教养的公主,不得不接受这个事实。
  
   困难简单分2种:物质的和精神的。
  
   物质方面的困难咬咬牙就过去了,精神方面的打击有时难以自拔。
  
   恼恕、悔恨、羞耻。
  
   无法抑制对家乡的思念,细君公主唱出了这首诗。
  
  
  
  
   历史上有过无数的人曾默默地为国家奉献。
  
   ======================================================
  
   据考证,琵琶是细君公主首先发明并使用的。
  
   据考证,细君公主比昭君出塞早70多年。之所以没有昭君出名,我想是因为史学家及艺术家们关注昭君太多的缘故。
  
   ======================================================
  
   汉代诗歌与唐诗宋词在一些人眼里无法相提并论,主要是诗人太少,作品不多,尤其是曹魏之前这一阶段,在400年里竟没有出现一个伟大的诗人。
  
   但是,汉代诗歌可以说绝大多数都来自真情实感,不浮夸,不做作,虽然语言可能不够精练,形式可能不够丰富,句法可能不够工整,然而,情到深处时自然有一种穿透力,读后有一种来自内心的震动,这就是好诗。
  
   汉代诗的数量虽然不多,但精品的比例数可能不低于唐宋。(个见)
  
   在汉代诗歌作品中,本人比较喜欢刘细君的这首《黄鹄歌》和李陵的《别歌》。
  
   ======================================================
  
   这首诗的第5句在一些书中有2种不同的写法:“居常思土兮心内伤”和“居常土思兮心内伤”。
  
   本人以为应该是第一种。
  

本文由<贴库网>脱水整理,地址:http://www.tieku.org/23270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