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的古典诗词 / 阳台一隅 / 第8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4:12:17
我喜欢的古典诗词共266页  作者:阳台一隅 提交日期:2009-10-16 10:00  

-
作者:阳台一隅 提交日期:2009-10-17 08:41  第13首
  
  昭君怨
  
   王昭君
  
  
  秋木萋萋,
  其叶萎黄。
  有鸟处山,
  集于苞桑。
  养育毛羽,
  形容生光。
  
  既得行云,
  上游曲房。
  离宫绝旷,
  身体摧藏。
  志念没沉,
  不得颉颃。
  
  虽得委食,
  心有徊惶。
  我独伊何,
  来往变常。
  翩翩之燕,
  远集西羌。
  
  高山峨峨,
  河水泱泱。
  父兮母兮,
  进阻且长。
  呜呼哀哉。
  忧心恻伤。
  
  
  [注释]
  
  萋萋:草木茂盛。
  萎黄:草木干枯。
  苞桑:桑树的树干。
  形容:形体面容。
  生光:生发光彩。
  曲房:这里指汉宫。
  离宫:这里指皇宫。
  绝旷:非常空旷。
  颉颃(xie hang):鸟雀在天空上下翻飞。
  
  委食:很多的食物。委:积累。
  徊惶:彷徨。
  伊何:为什么。
  来往变常:改变以往的生活常态。
  西羌(qiang):匈奴。
  
  [写作背景]
  
   王昭君,名嫱,字昭君。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宜昌兴山县)人。
  
   汉宣帝死后,汉元帝继位。
  
   汉元帝时期,匈奴单于呼韩邪想与汉朝和好,就亲自到首都长安,要求同汉朝和亲,皇帝同意了。
  
   派谁去呢?反正不能是自己家的人,还是老办法:认个干的。
  
   到哪去认呢?也不能随便认个老百姓家的,即要有点素质还得漂亮,否则也拿不出手。
  
   汉元帝可能嫌麻烦了,也是聪明的灵机一动,干脆在后宫中找啊,可以说个个都配得上那个乡巴佬单于,反正自己也照顾不过来。
  
   汉元帝对后宫下了命令:“谁愿意去匈奴,我把她当公主看待(赐公主身)”。
  
   鸦雀无声,不是这些妃子们喜欢后宫这个地方,而是匈奴那在当时看来绝不是人待的地方,还不如在后宫委屈着,虽然皇帝不宠幸,环境总还是不错的,就在这混吃混喝吧。
  
   有一个人站了出来,这人就是以后大名鼎鼎的王昭君。
  
   王昭君的性格倔强一些,不想过这种孤独寂寞的日子,要自己掌握命运。
  
   王昭君入宫3年了,没见过一次汉元帝。
  
   当那个呼韩邪带着王昭君要走时,汉元帝见到了这个绝代美人,眼睛瞪大了,立马肠子都悔青了,没办法,已经答应匈奴了。
  
   这样的超级美女为什么早没发现?
  
   这也不能怪皇帝,怪就怪当时负责给宫女画像的画师,皇帝不可能面试每个宫女,由画师先把每个宫女的像画出来,再由皇帝挑选,别人都送礼给画师,唯独倔强的王昭君不送,这样,王昭君的画像就失真了,在她的画像上点了一个丧夫痣,就没入皇帝的法眼。可惜当时没有摄像机呀。
  
   汉元帝越想越恼,一气之下,就把那个画师给宰了,那个画师叫毛延寿。
  
  
   据说这首诗就是在王昭君去匈奴的路上弹着琵琶唱的,心中的悲怨发泄的淋漓尽致,太凄美了,以至于大雁听入了神,忘了飞翔,落了下来。
  
   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落雁”说得就是王昭君。
  
  
   王昭君到了匈奴之后,努力改善双边关系,致使有60多年双边没打仗。
  
   王昭君的政绩是突出的,在历史上是有地位的,应该得到后人的爱戴和尊敬。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中,王昭君的品性最好。
  
  
   ====================================================
  
   王昭君与刘细君一样,丈夫死后又嫁给了儿子。
  
   王昭君死后,她的墓地被人们称做“青冢”,据说当时那里的草木四季常青。
  
   ====================================================
  
   这是一首四言体诗,为了便于理解,人为地分成了4个部分。
  
   昭君将自己比喻成燕子。
  
   第1部分:写自己快乐的童年。
  
   第2部分:写入宫之后的孤独生活。
  
   第3部分:写与命运抗争的决心。
  
   第4部分:写对父母的思念。
  
   ====================================================
  
   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对“昭君出塞”阐明着自己的观点:
  
   大多数诗人是从人性的角度:对昭君寄予极大的同情,是一个悲剧,没有爱情的婚姻,是政治的牺牲品。
  
   政客们是从功利的角度:牺牲自己,利国利民,品德高尚,功在千秋。
  
   老百姓是从现实的角度:主动出去是对的,总算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
  
   ====================================================
  
   封建帝王令无数后宫女子过着衣食无忧但暗无天日的生活,从这点看,没一个是明君。
  
   孙中山、毛泽东、蒋介石总算迈出了一大步。
  
   ====================================================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豕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
  
   谒昭君暮
  
   董必武
  
    昭君自有千秋在,
  
   胡汉和亲识见高。
    
   词客各抒胸臆懑,
  
   舞文弄墨总徒劳。
  
   ====================================================
  
   解昭君怨
  
   王睿
  
   莫怨工人丑画身,
  
   英嫌明主遣和亲。
  
   当时若不嫁胡虏,
  
   只是宫中一舞人。
  
   ====================================================
  
   王昭君还有一首诗,是在宫中无聊寂寞中写的:
  
   五更哀怨曲
  
   一更天,最心伤,爹娘爱我如珍宝,在家和乐世难寻;如今样样有,珍珠绮罗新,羊羔美酒享不尽,忆起家园泪满襟。
    二更里,细思量,忍抛亲思三千里,爹娘年迈靠何人?宫中无音讯,日夜想昭君,朝思暮想心不定,只望进京见朝廷。
    三更里,夜半天。黄昏月夜苦忧煎,帐底孤单不成眠;相思情无已,薄命断姻缘,春夏秋冬人虚度,痴心一片亦堪怜。
    四更里,苦难当,凄凄惨惨泪汪汪,妾身命苦人断肠;可恨毛延寿,画笔欺君王,未蒙召幸作凤凰,冷落宫中受凄凉。
    五更里,梦难成,深宫内院冷清清,良宵一夜虚抛掷,父母空想女,女亦倍思亲,命里如此可奈何,自叹人生皆有定。
作者:阳台一隅 提交日期:2009-10-18 18:33  作者:霜冷星孤 回复日期:2009-10-17 13:12:08 
    看到刘细君跟王昭君的故事,想到“红颜祸水”这个词,这些美女的名声竟同政治前途紧紧联系在一起。至少在这里,红颜益国。若说吕后武皇慈禧对历史如何大的影响能接受,剩下的久难接受了。
     尤其是杨玉怀,读纳兰那首古决绝词真让人不忍卒读。说红颜祸水,褒姒比较像,陈圆圆是不自觉的祸水。
  
  
  =============================
  谢谢朋友的补充,相互学习,真是一件乐事。
作者:阳台一隅 提交日期:2009-10-18 18:34  作者:郑关耳 回复日期:2009-10-18 08:46:12 
    顶一顶,回头再看
  
  ========================
  谢谢朋友留言支持。

-
作者:阳台一隅 提交日期:2009-10-18 18:44  第14首
  
   团扇歌
  
   班婕妤
  
  
  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
  裁作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
  弃捐荚笏中,恩情中道绝。
  
  
  [注释]
  新裂:指刚从织布机上裁剪下来。
  齐纨(wan)素:战国时齐国生产的一种高档丝织品。齐国生产的纨素最好,这是班婕妤的自喻。
  合欢扇:正反两面都有表示美好情感图案的扇子(如鸳鸯图案或男女图案)。
  出入君怀袖:古时扇子放在男人的宽大衣袖里。
  捐:舍去。
  荚(jia)笏(wu):箱子。这句话的意思是当秋天凉爽时,就把扇子放入箱子中,比喻自己被冷落。
  中道:中途。
  
  
  [写作背景]
  
   班况:汉武帝时期的有名大将,有三儿一女。
  
   大儿:班伯。
  
   二儿:班施。
  
   三儿:班稚,班稚生儿班彪,班彪又生班固、班超和班昭。
  
   女儿:班婕妤。
  
   这个家庭每个成员都绝等闲之辈。
  
  
   汉元帝死后,汉成帝继位。
  
   到汉成帝时,已见颓式,外戚王氏掌权。“汪洋中的一条船”。
  
   大臣或外戚掌权对于国家来说,都是很危险的。
  
   当时汉成帝软弱,皇太后王政君强势,王氏外戚独揽朝庭大权,这也为以后王莽崛起埋下了伏笔。
  
  
   班氏家族人才辈出,班婕妤自然算一个,后来她的一个曾侄班固比她还出名,因为他写了《汉书》。
  
   班婕妤不但长得漂亮,最主要是知书达礼,修养深厚。
  
   好色昏庸的汉成帝看上了她,纳入后宫,起初为少使(后宫中级别倒数第3),很快便升为婕妤(第3级别,前2个是皇后和昭仪)。
  
   只知道她姓班,具体名字是什么,史书上没说。后来都叫她班婕妤。
  
   《汉书》在外戚传中有班婕妤的介绍,也没有提到她的名字,本人以为这是班固的一个疏忽。自己的亲曾姑不知道叫什么名字吗?
  
   起初班婕妤非常受宠,由以下几个原因:
  
   1、美丽漂亮。这个也可以不算,后宫里没有丑的。
  
   2、知书达礼。据说班婕妤常给汉成帝讲历代明君的故事,劝勉他励精图治。当时外戚王氏掌控皇室大权,汉成帝内心极度苦闷。
  
   3、不狂傲,不低俗,不争宠。这样的女人能使男人耳根子清静,不喜欢才是怪事。
  
   最能表现班婕妤品德的是这样一个故事:
  
   当时这个皇帝感觉一刻也离不开班婕妤了,就特制了一辆大一些的辇车,让班婕妤与他同座,形影不离,估计给一般的女子会高兴的立马
  
  蹦起来,可是班婕妤拒绝了,并说:“圣贤君主的旁边应是名臣,只有夏桀、商纣、周幽王这样的亡国君主才有宠女陪伴(贤圣之君皆有名臣
  
  在侧,三代末主乃有嬖女),估计当时汉成帝肯定感觉不自在。
  
  
  
   时间长了,班婕妤的端庄矜持汉成帝看腻了,想找新鲜,于是,“环肥燕瘦”中的燕瘦---赵飞燕入了皇帝的法眼。
  
   赵飞燕也是一位绝色佳人,舞跳得相当好,歌唱的也不错,最主要的就是瘦(骨感美),能在大的托盘上跳舞,千载难逢的另类美女,汉
  
  成帝要是不喜欢他就不是汉成帝了。
  
   据说,赵飞燕的眼神非常特别,给男人一种若即若离的感觉,是那种令男人见了抬不起脚的尤物。
  
   赵飞燕出身低微,文化不高,谈不上修养,有一种别样的野味,偷走了这个皇帝的魂。
  
   赵飞燕得宠。
  
   为了更长期地占有皇帝,不让别人染指,赵飞燕又把她的妹妹赵合德拉了进来。
  
   赵合德也是一位美女,与赵飞燕最大的不同是:丰满。这下好了,不论皇帝怎么挑,也逃不出这姐俩的手心了。
  
   于是这姐俩轮流伺候皇帝,今天瘦,明天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汉成帝感觉幸福极了,早把班婕妤给忘了。
  
   班婕妤默默地看着这一切,一如既往地不争宠,不哭闹。
  
   赵飞燕的野心越来越大,她想当皇后。
  
   机会来了。
  
   许皇后有一个姐姐,叫许谒,见皇后还没有生儿子,就替皇后担忧,向来都是母以子贵,当时赵氏姐妹太张狂,这种担心是正常的。
  
   于是,许皇后就请了一个巫师在后宫设坛祈祷,以求得子。
  
   这事被赵氏姐妹知道后,立刻报告汉成帝,并诬告说皇后设坛诅咒已经怀孕的王美人(后宫中的一个嫔妃)和汉成帝的舅舅王凤,汉成帝
  
  大恕,杀了许谒,废了许皇后。
  
   接替者自然是赵飞燕。
  
   赵氏姐妹想把班婕妤也拉进来,一同治罪,但班婕妤据理力争,汉成帝没有难为她,因为班婕妤给汉成帝的印象太好了,他不相信班婕妤
  
  会干那种事。
  
   虽然逃过一死,但班婕妤彻底心灰意冷了,她决定离开这个是非之地,太危险了。
  
   但是想离开后宫是不可能的。
  
  
  
  
   多读书的最大好处就是在遇到困难时,总能多想出几个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再从中选择一个合适的。
  
   班婕妤向皇帝申请去伺候王太后,汉成帝果然批准了,他心里比谁都明白,对于班婕妤,他心里有愧。
  
   在王太后的眼皮底下,班婕妤表现得勤勤恳恳,深得太后喜爱,这下班婕妤终于安全了,赵氏姐妹再厉害也不敢动太后身过的红人。
  
   隐藏的是那颗孤独伤感的心。
  
  
  
   帮助汉成帝成为明君的理想已经无法实现了,真挚的感情再也找不到归宿了。
  
   每天就这么默默地忍受着,度日如年。
  
  
  
  
   从赵氏姐妹房间里又传来了欢乐笑声,班婕妤写下了这首诗。
  
   ----------------------------------------------------------------------------
  
   最后,汉成帝暴死在赵合德的“温柔乡”里。(汉成帝对赵合德身体的戏称)
  
   瘪三皇帝终于为自己画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该!
  
  
   汉成帝死后,赵合德自杀,赵飞燕被贬为庶人。
  
  
   坚守妇道,美丽善良的班婕妤在汉成帝死后,又主动要求到汉成帝陵守墓,以终其生。
  
   5年以后,在孤独寂寞中黯然离世。
  
  
   -----------------------------------------------------------------------------
  
   据说汉成帝经常由一个叫张放的大臣偷偷领出皇宫到外面猎色,幽默的是他还假称是张放的家仆,羞涩地跟在张放的后面。
  
   汉成帝是一个昏君。
  
   -----------------------------------------------------------------------------
  
   这首诗用了诗中“比”的手法,以团扇比喻自己,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命运,而且一直“比”到底,没有一句直接描写她或者汉成帝。
  
   “诗如其人”,这正符合班婕妤的矜持、含蓄、秀外慧中的个人性格。
  
   在争夺没有主见的男人中,泼妇往往占上风。
  
   -----------------------------------------------------------------------------
  
  
   自班婕妤后,“团扇”便成为失宠的象征,出现在大量文学作品中。
  
  
   -----------------------------------------------------------------------------
   对于这首诗,有人提出异议,认为是后人伪作,原因有二:
  
   1、《汉书》中没有这首诗的记载。
  
   2、西汉末年不会出现这么成熟的五言诗。
  

本文由<贴库网>脱水整理,地址:http://www.tieku.org/2327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