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桃子强袭高达评测:领导者思维能力训练4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8:25:10

领导思维原理之十六:

创造精神22条

要大力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实现“思维革命”,其灵魂乃是创造。而创造的最基本的东西就是指导思想。有人曾经总结出以下22条经验,可以视为发挥个人创造精神的带有规律性的东西。

1.尊重别人的创造是自己创造的第一步。

2.选择困难而有乐趣的事情。

3.坚持就是一种力量。

4.坚持是创造的重要条件。

5.开拓再开拓。

6.分散和集中。

7.顽强的努力和健壮的体魄。

8.诚心诚意的言行。

9.万全的准备。

10.干净利落的结尾。

11.遵循正确的理论。

12.焕发自己的灵感。

13.从事有前途的工作。

14.不背信弃义,严守信约。

15.不考虑自己的得失,依原则办事。

16.不坐失良机。

17.不怕困难,不成功绝不罢休。

18.迅速的行动。

19.节约时间,不浪费资金。

20.以广阔的视野看待事物。

21.三倍的人生。

22.脚踏实地,自由思维,自我创造。

综合以上这些思想,其根本点就在于实现创造的精神准备,具有实行“思维革命”的精神。除此之外,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特别重要。

第一是身体。搞创造一定要有健康的身体。要想有一个强健的体魄,就要确实执行好“头脑革命的五大要素”,即食物、饮料、睡眠、锻炼、正常的性生活。

第二是知识。知识不能仅限于某一个学科,应该是多方面的,广泛而又深入地掌握知识与那些广而浅的“万事通”是不同的,应该严格区别开来。

第三是经验。单有书本上的知识是不够的,一定要从实践中取得经验。没有一定的经验搞创造是不可能的。

第四是所谓的一触即发的“枪机”。有了指导思想、健全的身体、广而深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最后还要掌握时机。要使机会不从眼前溜过,就要有机敏的观察力、判断力和7种感觉。“创造精神22条”中的“不坐失良机”就是这个意思。

领导思维训练

☆低学历者为什么也能从事创造发明工作?

☆你有没有想过自己有创造才能?

☆培养创造精神就是教人如何搞发明创造?

☆结合你自己的经验,想一想在一个人成才和成功的过程中,有多少时间和精力被浪费在无穷无尽的弯路或错误的方向上?

☆   什么是创造性思维,如何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

案例之五一:智削宦官势力

1.唐朝文宗时的“甘露之变”后,宦官专权,使不少大臣冤死。宣宗即位后,一直怀恨此事,曾经授旨给宰相令狐绹。令狐绹受旨后想尽诛宦官,又顾虑这样做会有受冤的,于是写成折贴向皇上密奏道:“只要对其中有罪的不放过,有缺额不再补充自然这一伙人就无形中慢慢清除了。”

2.从前,各镇宦官监军,各拿自己的意见指挥军事,将帅不能专权指挥军队的进退。另外,这些监军使都在军队中选择几百个勇敢善战的士兵作为自己的卫队,而在阵地上战斗的大都是怯懦软弱者,所以连年将帅出征,屡次失败。李赞皇便和枢密使杨钧义、刘深商议,规定监军不得干预军政,每千人的队伍中,听任他们自己选择十人担任卫队,部队有功,他们也随同受赏。从此,将帅得以施展谋略,所向有功。

领导思维训练

☆如果令狐绹尽诛宦官,除了可能有冤屈的以外,还可能出现什么样的结局?

☆你认为监军不干预军政,部队有功,他们也随同受赏,其他的将士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在运用权力过程中,最主要的障碍是什么?你又是如何克服自己在运用权力中的障碍的?

案例之五二:千里跃进大别山

到1947年6月,中国人民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已经进行了整整一年。经过一年的战争,敌人虽然受到很大的削弱,但是,无论在数量上或装备上都还占着优势。毛泽东高瞻远瞩,科学地分析了革命形势,认为战略进攻的时机已经到来。因为,经过一年的军事较量,我军已歼灭敌人97个半旅,78万人,伪军、保安队等杂部34万人,共计120万人。敌人被迫把全面进攻改为重点进攻,而且重点进攻也遭到了挫折,成了强弩之末。在重大变化来临之时,毛泽东及时做出了战略决策:“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彻底破坏国民党将战争继续引向解放区、进一步破坏和消耗解放区的人力、物力、使我不能持久的反革命战略方针”

战略进攻的矛头指向哪里?毛泽东英明地选定在大别山地区。因为,大别山雄峙于国民党首都南京与长江中游重镇武汉之间的鄂、豫、皖三省交界处,是敌人战略上最敏感而又最薄弱的地区。这里又曾是老革命根据地,这里的群众对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军队有着深厚的感情,我们的军队容易在这里立足。我军长驱直入,一举插进敌人的腹部大别山,就可以东慑南京,西逼武汉,南扼长江,钳制中原。无疑像是一把尖刀插入敌人心脏。蒋介石必然会调动其进攻山东、陕北的部队回援,同我们争夺这块战略要地,这就恰恰可以达到我们预期的战略目的。为了实现跃进大别山、夺取中原的战略计划,毛泽东作了三军配合、两翼牵制的周密部署。三军配合,即由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实施中央突破,跃进大别山;以陈毅、粟裕率领的华东野战军主力为左后一军,挺进苏鲁豫皖地区;以陈赓等率领的太岳兵团为右后一军,挺进豫西。三支大军在(长)江、淮(河)、(黄)河、汉(水)之间的广大地区,布成品字形阵势,互为犄角,逐鹿中原,机动歼敌。同时实施两翼牵制,即由陕北我军出击榆林,调动敌军胡宗南集团主力北上,山东我军则在胶东发动攻势,继续把山东敌军顾祝同部往东引向海滨,以利三军的行动。1947年6月30日夜,刘、邓12万大军在鲁西地区正面强渡黄河,向大别山进军,揭开了全国性大进攻的序幕。

蒋介石不甘心失败,纠集了大批兵力,妄图将我刘邓大军歼灭于陇海路和黄河之间,或将其逐回黄河以北。面对这种情况,我军应采取怎样的进攻样式?毛泽东指示,进军大别山必须采取跃进的进攻样式:下决心不要后方,长驱直入,以半个月行程直趋大别山,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吸引敌人向我进攻打运动战。渡河大军于7月中旬在鲁西南地区歼敌9个半旅后,8月上旬向南推进,11日越过陇海线,接着陆续跨过涡河、黄泛区、颍河、沙河、淮河,攻占了豫东南、鄂东、皖东大部分县城,一路劈荆斩棘,于8月27日到达大别山地区。此后,经过三个多月的战斗,建立了33个县的人民政权,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从而在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心脏地区—武汉至南京之间,插上一把尖刀。

这种以十几万大军远离根据地,一举跃进到敌人的深远后方去作战,是一种独特的进攻方式,是史无前例的。经过几个月的艰苦奋战,我中原三路大军互相配合,机动作战,共歼敌19万余人,解放县城100余座,在4500万人口的江淮河汉广大地区建立了中原根据地,把国民党发动反革命内战的战略后方,变成了我军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前沿阵地。从而使蒋介石在中原的防御体系被摧毁,被迫由“全面防御”转为“分区防御”。

领导思维训练

☆请阅读《刘伯承传》,总结其战略策略思想。

☆请从战略的角度分析毛泽东的战略部署。

☆请从战术的角度分析毛泽东的作战部署。

☆战略正确,战术有失误,对整个战局会产生什么影响?

☆战略失误,战术正确,对整个战局又会有什么样影响?

☆请分析战争中心理战的作用。

☆     在领导下属时,激励是非常有效的。请分析心理学原理在其中的作用和局限性。

案例之五三:利用非常事件

1973年,日本东京三菱公司总部收到了驻卢萨卡情报人员的报告,说扎伊尔发生了军事叛乱,叛军正在向赞比亚的铜矿区移动。他们经过分析和推测,认为叛军一定会切断交通。那里出产的铜在世界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如果交通一旦被切断,必然要影响国际市场上铜的价格。而这种情况尚未引起新闻界的注意,伦敦五金交易所铜的价格仍维持每吨860英镑。于是三菱公司决定立即大量购铜。不久,叛军果然切断了交通,使得铜价迅速上涨至每吨921英镑,三菱公司因此赚了一大笔钱。非常事件可以使市场的供求状况发生突然的变化,重视搜集和分析有关信息,并把它当作市场预测时的一项重要内容,不但可以使经营者避免意外的损失,有时反而可以成为有利的市场机会。

领导思维训练

☆什么是信息?

☆请阅读当天报纸,并找出30条可能引起本地区产生价格变动的信息,并说明自己的理由。

☆有人说:“世间万物都可以简单划分为信息及其物质载体。”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一粒树种子包含了一棵树的全部信息,种子的成长过程只不过是其所包含信息的物质化过程。那么,树的死亡又意味着什么?

案例之五四:苹果落地的启示

牛顿是英国伟大的科学家。他在学习当时自然科学发展主要方向的基础上,做出了许多重要发现,包括光学、数学、万有引力定律、化学、自然哲学等所有主要研究对象的基本思想等。其中,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常常与“苹果落地”的故事相联系。据说:牛顿回到乡下以后,有一天,他集中思考天体运动的问题。他把所有发表过的有关天体运动的论文都看完了,竟没有一篇能使牛顿感到满意的。一天的埋头工作,使他感到有些疲倦,就拿着笔记本到后院散步去了。正巧一个苹果悄悄地离开树枝,“吧嗒”一声落到地上。他受到苹果落地的启示,想到了地球对苹果的引力,并进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苹果落地或其他物体落地,也许会对牛顿有所启示,但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并不会这样简单。牛顿自己就说过,他是“站在巨人的肩上”才看得更远些。牛顿所说的“巨人”在这里就是伽利略和刻卜勒。

领导思维训练

☆假如你被树上掉下来的苹果打中脑袋,你会产生哪些想法?

☆为什么牛顿会在这个时候产生这样的想法,而其他人却没有?

☆牛顿是怎样思考问题的?他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有什么独特之处?

☆理解了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是不是就掌握了牛顿的思维方法?

☆假如没有牛顿这个人,其他人会不会发现和提出万有引力定律?其思维过程又会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案例之五五:聪明反被聪明误

阿西莫夫是美籍俄国人,世界著名的科普作家。他曾经讲过这样一个关于自己的故事:

阿西莫夫从小就很聪明,在年轻时多次参加“智商测试”,得分总在160左右,属于“天赋极高”之列。有一次,他遇到一位汽车修理工,是他的老熟人。修理工对阿西莫夫说:“嗨,博士!我来考考你的智力,出一道思考题,看你能不能正确回答。”

阿西莫夫点头同意,修理工便开始说思考题:

“有一位聋哑人,想买几根钉子,就来到五金店,对售货员做了这样一个手势:左手指立在柜台上,右手握拳做出敲击的样子。售货员见状,先给他拿来一把锤子;聋哑人摇了摇头。于是售货员就明白了,他想买的是钉子。”

“聋哑人买好钉子,刚走出商店,接着进来一位盲人。这位盲人想买一把剪刀,请问,盲人将会怎样做?”阿西莫夫顺口答道:“盲人肯定会这样—”他伸出食指和中指,做出剪刀的形状。听了阿西莫夫的回答,汽车修理工开心地笑起来,“哈哈,答错了吧!盲人想买剪刀,只需要开口说‘我买剪刀’就行了,他干吗要做手势呀?”

阿西莫夫只得承认自己的回答很愚蠢。而那位修理工在考问他之前就认定他要答错,因为阿西莫夫“所受的教育太多了,不可能很聪明”。

领导思维训练

☆请你想一想,阿西莫夫为什么会犯如此明显的思维错误?

☆阿西莫夫之所以犯这样的错误,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受到了思维定势的误导。所谓思维定势,也可以说,就是过去的思维影响当前的思维。思维定势往往具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作用。一方面,反复思维同类问题时会在头脑中形成一种惯性轨道,再遇到同类问题或相近问题时,思考力就不再参与思维活力。思维活动会很自动,而把处理问题的任务交给记忆力和注意然地沿着已形成的惯性轨道前进。其益处是显而易见的,有人曾统计过,思维定势可以帮助人们解决每天所碰到问题的90%以上,大大减轻了人们的思维负担。

另一方面,思维定势发展到比较严重的程度时,就表现为墨守成规,成为一种智慧功能障碍综合症,属于这种综合症的还有“教条主义”“、食古不化”“、本本主义”等。其共同特征是,观念上死抱条条框框;行为上因循守旧,不敢越雷池一步;思维方式上僵化,不知变通,不敢标新立异。要破除这种智慧障碍综合症,关键在于“不惟上、不惟书、不惟风、只惟实”。☆你能够举出自己在工作实践中的超越思维定势或常规思维,并打开新的思路,产生新思想、新办法的例子吗?

案例之五六:弦高犒秦师

公元前630年,秦军攻打郑国无功而返。过了两年,晋文公去世,有谋臣劝说秦穆公立即讨伐郑国,认为晋国国君刚刚死去,尚未举行葬礼,趁此机会攻打郑国,晋国不会干预。

这时,前年留在郑国的秦将杞子也派人送信给秦穆公说:

“郑文公死了,太子兰做了君。我们掌管着郑国北门的钥匙,如果我军秘密派兵来偷袭,我暗中把门打开,一定能消灭郑国。”秦穆公非常高兴,不顾重臣百里奚、蹇叔的反对,命令孟明视、西乞术和白乙丙率领军队,绕过周王都城洛邑偷袭郑国,郑国对此毫无所知。

秦军进军神速,很快通过晋国的崤山,进入滑国。郑国有个贩牛的商人叫弦高,正巧要去周王的都城做生意,半路上听说秦国要派兵攻打郑国,非常着急。他左思右想,想出了一个主意:一面立即派人连夜赶去郑国向国君报告秦国出兵的消息,同时购买了一套使臣穿的衣服鞋帽,把自己装扮成使臣的模样,挑选了四张上好的皮革和十二头肥牛,乘着一辆车子,迎着秦军进军的

必经之路前进。来到滑国的延津时,恰好遇见秦军,弦高便上前拦住去路,冒充郑国的使者,求见秦军主帅孟明视听说郑国使者求见,大吃一惊:郑国怎么这么快就知道了我军到此,还派使者远远来接?他传令接见郑国使者。使者说:“我叫弦高,我们君听说三位将军要从我国经过,特地派我前来献上一份薄礼。君说,承蒙贵国派兵保护我们的北门,我们非常感激。现在贵军就是在我们国土上停留一天,我们也要供应你们丰盛的饭菜;贵军在我们国土上行军,我们一定负责保护你们的安全。”

孟明视听弦高这么一说,以为郑国真的早有防备,只得随机应变说:“我们不是到贵国的,而是来讨伐滑国的,您回去吧!”弦高离开后,孟明视对西乞术和白乙丙说:“我们偷着过晋国的境界,离开本国已有一千里了,如果此时突然袭击郑国,内外夹攻,胜仗是有把握的。可现在人家早有准备,那么内应也恐怕被他们发现了,在这样情况下再去攻打他们,对我们肯定是不利的。倒不如趁着滑国没有防备,灭了它,带些财物回去作个交待算了。”

再说郑国的新君郑穆公得到弦高派人送来的情报后,立即以委婉的外交辞令使秦将杞子等人明白,秦国出兵的消息已经泄露,偷袭郑国的计划已成泡影。秦将只得率驻守郑国都城的部队开拔回国。孟明视率秦军打下了滑国,抢了一些财物。可是秦军在回国的途中,再次经过晋国的崤山时遭到晋军的伏击,全军覆没,孟明视、西乞术和白乙丙三位将领也被活捉去了。

领导思维训练

☆孙子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提出“谋攻”的军事家,请问在当代“谋攻”思想有几层含义?

☆     “道可道,非常道”,为什么“道”字能使人产生无限遐想,而“猪”字却不能?

☆请领悟“越简单的东西层次越高,越复杂的东西层次越低”的道理

☆你读过《孙子兵法》吗?

案例之五七:诸葛亮反兵法用兵

曹操在赤壁遭到大败后,仓皇逃命,行至华容,见前面有两条道路。一条是小路,山险道窄,坎坷难行,但却近50里;另一条是大路,宽畅平坦,但要远50里。曹操犹豫了,究竟走哪条路好呢?前面探路的军士跑来向曹操请示:“前面有大小两条路,都通南郡大路平坦,远50里;小路经过华容道,狭窄难行,却近50里。请问丞相走哪一条?”曹操下令两条路都去探一下。军士探路回来报告:“大路上看不到什么动静,小路的山口上,有几处在冒烟。”众将认为:烽烟起处,必有伏兵,不宜走小路。曹操想了一会儿说:“不,还是走小路”大家惶惑不解,曹操说“:你们哪里懂得,兵法上说,‘虚则实之’,‘实则虚之’,诸葛亮派人于小路烧烟,诱我走大道中其埋伏。我会上当么?”于是,他领着部下走向华容道。

没想到,却恰恰中了诸葛亮的圈套。原来诸葛亮针对曹操深知兵法,多谋善算的特点,算敌之算,因敌施谋,将兵力设伏于华容道,并故意暴露出此处有兵马的真情,使曹操反以为假,误入歧途。后来,幸亏奉命在华容道伏击曹操的关羽重信义,心肠软,受不了曹操的哭求,网开一面,曹操才得以死里逃生。

领导思维训练

☆这个故事可信吗?

☆请比较诸葛亮和曹操两人各自的思维方法和特点

☆熟读书本,其思维是不是就一定受到书本的束缚?

☆人们都知道书本与现实有差距,但是在面对具体问题时,却往往忘记了二者的差距。怎样从现实中找到具体事例反驳下列知识性论断

1.开卷有益;

2.冬天比春天冷;

3.用电脑写作既方便又迅速。

☆正规教育与思维能力是什么关系?

案例之五八:张齐贤巧断家产

宋真宗年间,皇帝的亲戚中有人因为分财产不均而争吵起来。双方指责对方多分了财产,而自己该得的没得到。这事越闹越大,大小官吏都不敢处理皇帝亲戚的事,于是双方跑到宫中,向皇帝告状,闹得皇帝也心烦意乱,不知如何是好。最后,真宗命令宰相张齐贤负责处理这个案子。张齐贤审案时,把告状的双方叫来,问他们:“你们是不是都认为对方分的财产多,自己分双方都说“:是的。”的财产少?”于是张齐贤让他们把各自分的财产列出一张清单,并在上面签字画押然后判决如下:甲家的人到乙家,乙家的人到甲家,人换地方而财产都不得移动,只把分财产的清单互相交换。

这两家人听到判决后大为惊慌,双方都表示不愿意交换财产。张齐贤说:“你们不是都认为对方分的财产比自己多吗?怎双方无话可说么又不愿意交换了呢?”,只得表示撤回诉状,今后不再为此事打官司了。就这样,一桩难断的家务事,给巧妙地解决了。

领导思维训练

☆张齐贤用的是“换元法”断的这个案子,请总结换元法的模式。

☆两人分一块饼吃,甲怕乙多分,乙也怕甲多分,怎样分饼才使甲乙都满意?

☆如果是五个人分一块饼,怎样才能使大家都满意?

☆请运用换元法模式,为本单位设想一个福利分配方案。

☆     请运用现代博弈论的方法分析这一案例。

案例之五九:推己及人

春秋时期,晏婴被任为正卿。晏婴曾连任三朝正卿,辅政50多年。他以谦恭下士,关心民事而著称一年冬天,天气非常寒冷,铺天盖地的大雪一连下了三天三夜。早晨,齐景公身穿裘边的晏婴皮大衣,站在窗前,望着白茫茫的大雪,高兴地对身说:“今年的天气真怪,下了这么多天的大雪,可是,一点也不觉得冷,倒有点春江水暖的样子,这银白色的景致太美了,再多下几天该多好啊!”晏婴听了景公的话,若有所思地呆了好一会儿,然后说:“在这种天气里,您不感到寒冷,这是因为您身上有温暖的裘皮大衣,室内炉火正红。可是我听说,贤明的君主,在吃饭的时候,总会想到是不是有人在挨饿。穿暖衣服的时候,总会想到是不是有人在受冻。这就叫推己及人。”齐景公知道晏婴是在说他,很不好意思。

领导思维训练

☆请领悟体会“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施于人”的含义。

☆     请尝试站在他人的立想一想对自己所提出政策方案场上,的意见。

案例之六○:太平洋小岛的居民

一个太平洋小岛上的土著居民分为骑士和无赖两部分,骑士只讲真话,无赖只讲假话。

(1) A和B是岛上的两个土著居民,关于他俩,A说了以下话:“我们两人中至少有一个是无赖”据此,你能确定A和B两人的身份吗?

(2) C和D是岛上的两个土著居民,关于他俩,C说了以下这句话:“或者我是无赖,或者是骑士”据此,你能确定C和D两人的身份吗?

(3) E和F是岛上的两个土著居民,F证明,E说过以下这句话:“我是无赖,否则二加二等于五。”据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4)一天,一个旅游者来到小岛上,看到两个土著居民在树下纳凉。旅游者问其中的一个人:“你们两人中有骑士吗?”被问者做了回答。根据这一回答,聪明的旅游者找到了问题的答案。现在让你想一下,回答旅游者问题的是什么人,骑士还是无赖?另外一个人呢?初看起来,为了回答上述问题,作为条件的信息似乎提供得还不够充分。事实上,条件是足够充分的

(5)有一次你来到小岛上,发现有两个土著居民坐在地上晒太阳。你问其中一个,另一个是不是骑士,你得到一个“是”或“不是”的回答;你又问第二个人,第一个是否是骑士,你又得到一个“是”或“不是”的回答。你发现,你得到的两个回答是一样的。其实,这带有必然性。想想看,这是为什么?

领导思维训练

☆(1)A说的这句话不可能是假话。 如果“我们两人中至少有一个是无赖”是句假话,据此推断就会是A和B都不是无赖,因而都讲真话,矛盾。因而A说的是真话,可知A是骑士,B是无赖(因为两人中至少有一个是无赖)。

(2)假设C说的话是假话,则事实上C是骑士,D是无赖,这和C说假话的假设矛盾,因为C说的是真话。所以事实上或者C是无赖,或者D是骑士。由于C说真话,不是无赖,所以D是骑士,只要是D事实上是骑士,则不论C是骑士还是无赖,“或者C无赖,或者D是骑士” 这句话总是真。因此,C和D都是骑士。

(3)“我是无赖,否则二加二等于五”,这句话的意思也就是“如果不是无赖,那么二加二等于五”。不管是E骑士还是无赖,他都不可能说这句话。如果E是骑士,则这是句真话,若E确实不是无赖,这样就会得出“二加二等于五”的结论,因此,这不可能是句真话,而是句假话,但骑士是不会说假话的;如果E是无赖,则这是句假话,即事实上E不是无赖,但二加二不等于五。这和E是无赖的假设矛盾。总之,这句话不可能是E说的,事实上也不可能是岛上的任何人说的。因此,F做伪证,是无赖。

(4)问题的关键是,被问者的回答要足以使旅游者找到问题的答案。对于“你们两人中有骑士吗”这个问题,如果旅游者得到的回答是“有”,则他无法确定两人中是否有骑士。因为骑士会在两人中有骑士的情况下回答“有”;如果旅游者得到的回答是“无”,则他就可得出结论:回答问题的人是无赖,另一个是骑士。因为,如果回答问题者是骑士,他就不会回答“无”,既然回答“无”,说明他是无赖,而另一个人不会也是无赖,否则,无赖回答的就会是句真话。总之,旅游者得到回答肯定是“无”,由此可得出结论:回答问题的人是无赖,另一个人是骑士。

(5)如果两个人都是骑士,或两个人都是无赖,他们的回答必定同样是“是”。如果两个人一个是骑士,另一个是无赖,他们的回答必定同样是“不是”。

案例之六一:在脑海中扬起联想的风帆

人的大脑在思维的活动中可以上天入地,可以浮想联翩。联想可以在脑海中扬起风帆,联想可以激发智慧。没有丰富的联想就难以有思考的收获。丰富的联想来自于经验,来自于实践,也来自于联想训练。

联想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相似联想,从相似的形状联想出去是相似联想。相似联想还可以从物品的功能联想出去。例如,钢笔的功能是写字,人们就会从钢笔联想到铅笔、圆珠笔等等。从火柴联想到打火机,从肥皂联想到洗衣粉。第二种是相对联想,从白联想到黑,这是相对联想。相对联想往往是从事物相反的思路进行思考。从高山联想到大海,从火联想到水,这些都属于相对联想。第三种是相关联想。“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诗人写异乡客触景生情,思念家乡的思维活动,是超越时空的相关联想。

思考是领导的生命,思考是领导者从事领导活动的一项主要工作。只有丰富的联想,才有可能获得创造的萌芽。联想要想得多,想得宽,想得深,这样可以让思路拓宽。

树欲静而风不止。这种现象能产生什么联想呢?人们由此联想到利用风作为动力,产生了利用风能的研究。科学家还联想利用风能转化为电能。风力发电是一种新能源,无污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磁铁在磁场中能悬浮着不掉下来,这是一种物理现象。科学家由此联想到用这种原理制造列车,使列车也悬浮着行驶,因此发明了磁悬浮列车。

现在的汽车由于利用石油做燃料,因此产生大气污染。低温的液氮在常温时能够释放能量,科学家们联想用它做汽车的动力,制造无污染的汽车。联想不仅要想到通常的大路,也要联想到人迹罕至的山间小道。思维不能只是沿着一条轨迹行驶。汽车有没有用别的办法来做动力的呢?

太阳能汽车正是科学家多轨迹思维的成果。多轨迹的联想可以沟通事物之间的联系。太阳能电池能够产生电能,从太阳能电池联想出去,就会想到用太阳能电池进行照明。电冰箱、空调器等等都能用太阳能电池。

领导思维训练

☆太阳能电池是靠太阳光照射产生电能。在太阳被乌云覆盖的时候,太阳能电池还能发挥作用吗?

☆请你设想各种建设太阳能电站的方案来避免太阳被乌云覆盖发挥不了作用的缺陷?

案例之六二:从系统的观点看问题

世界上的事物,都不是孤立的存在,它们组成了一个个系统。常言道,树枝动,百叶摇。我们要用系统观点认识事物,这样才能认识到事物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要用系统的方法改造世界,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系统的功能。系统由众多的元素构成。它们互相联系,形成了一个整体。比如,森林就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植物、动物、微生物和土壤、阳光等是组成森林系统的各种元素。在这个系统中,任何一个元素的变化,都会影响另一个元素的变化,影响整个系统的变化。因此,我们要保护森林中的一草一木,使它们互相依存,生生不息。

一个系统与另一个系统之间,即使是相隔遥远的系统之间,也有着密切的联系,人们却常常忘记这一点。他们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对森林滥砍滥伐,使大批森林被毁。结果,带来了洪水成灾,泥石流滑坡,最终毁了自己的家园。千里之外的森林与工厂的烟囱、马路上的汽车似乎没有什么联系,然而,烟囱、汽车排放的废气随风飘移,变成酸雨,酸雨使许多树木悄悄死去。系统产生功能,不同的系统产生不同的功能,协调系统内部能

实现功能的优化。两千多年前的李的关系,就冰,在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时,运用了朴素的系统思想和系统方法,把分洪、排沙、引水、灌溉工程组成了一个系统。鱼嘴工程把岷江水劈为内江和外江,巧妙地把分洪和灌溉统一起来;宝瓶口控制着流入内江的水量,山洪暴发时,宝瓶口挡住了大部分洪水,既使内江的水位保持稳定,又保证了灌溉,防止了水害;飞沙堰使流水保持一定的速度,使流水冲走了淤沙;这样一来,达到了兴利除害的系统目标。岷江水滋润了农田,滋润了庄稼,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系统方法的智慧,创造了数不清的财富。今天,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要中,越来越需树立系统思想,应用系统方法。

领导思维训练

☆什么是系统?系统包括哪些要素?

☆什么是系统方法?

☆你知道什么是“蝴蝶效应”吗?

☆人是一个系统吗?

☆企业系统包括了哪些要素?

案例之六三:兔子的论文

兔子坐在山洞的洞口打字。狐狸跳到他的面前:“我要吃了你!”

兔子说“:别忙,等我把学士论文打完!”

狐狸很奇怪“:什么学士论文?”

兔子一本正经地说:“我的论文是《兔子为什么比狐狸更强大》

狐狸大笑起来“:这太可笑了,你怎么会比我强大!”

兔子仍然一本正经“:不信你跟我来,我证明给你看。”他把狐狸领进山洞,狐狸再也没有出来。

兔子继续在洞口打字。狼跳到他的面前“:我要吃了你!”

兔子说:“别忙,让我把学士论文打完!题目是《兔子为什么比狼更强大》。”

狼大笑起来:“你怎么敢说自己比我强大!”

“真的,我可以证明!”兔子领着狼走进山洞,狼再也没有出来。

兔子继续在洞口把它的论文打完,然后拿着论文走进山洞,交给一头打着饱嗝儿的狮子。

领导思维训练

☆这个故事显然只是一个寓言,为什么寓言却可以给人以很多的启示?

☆兔子力量的基础来自于什么?

☆你有没有身处逆境,但最终走出困境的时候?请分析你成功的原因。

☆请你动脑:请列举政治、军事、商业等领域中以弱胜强的故事,并谈谈他们以弱胜强的策略。

案例之六四:克鲁泡特金过关卡

彼得·克鲁泡特金是19世纪末俄国著名的革命家。1872年他去维也纳旅行。在维也纳他购买了许多革命书籍和社会主义报纸的合订本,这些书报在俄国是被查禁的,而革命者偏偏又极其需要它。。

克鲁泡特金决心将这些书报带回俄国。当时这些东西对俄国来说是绝对禁止的,通过海关绝不可能带进俄国。于是,克鲁泡特金找到在波兰和俄国边境做走私生意的犹太人,决定托他们把这些违禁读物偷偷运进俄国境内。

克鲁泡特金事先来到约定好的俄国车站,等候运书的犹太人。约定的日期到了,克鲁泡特金等在站台上。站台上沙俄的宪兵来回巡视,看见可疑的人和可疑的行李就走过去搜查。克鲁泡特金很紧张,因为他那包书籍包装很大,弄不好就会引起车站宪兵的注意和怀疑,以致前功尽弃。

不一会儿,克鲁泡特金看见那个帮他偷运的犹太人化装成一个搬运工从一列货车上抬下一大包行李,向他走过来。与此同时,巡逻的宪兵也注意到了搬运工扛着的大包裹。他慢慢地向这边踱过来,眼睛警惕地盯着前面的这两个人。这时,“搬运工”冲着克鲁泡特金大声喊叫:“殿下,殿下,这是你的行李,我为你拿来了!”

宪兵见搬运工高声大喊,毫不在意自己在旁边,没有任何心虚的迹象。同时,又听见他喊“殿下”,于是怀疑立时打消,不再向前走,又转身踱了回去。克鲁泡特金终于将书报运回了俄国。

领导思维训练

☆“搬运工”运用了什么思维方法?请分析他的思维过程。

☆你认为“做贼心虚”有道理吗?

☆怎样才能有效地“察言观色”?

领导思维原理之十七:

灵活运用头脑的25个原则

 

人们在总结思维方法与技巧过程中,曾经归纳出许多原则性认识。其中,下面的25项原则或许对于人们灵活运用头脑能起到特别明显的作用,不妨试一试:

1.对问题本身提出质疑;

2.即使是最普通的事也要问个为什么;

3.手段不成时,要重新探讨目标;

4.试着转变物体本身的机能;

5.将量的问题转变为质的问题;

6.扩大问题的时间与空间,再加以思考;

7.对价值的顺序提出质疑;

8.考虑是否能应用缺点;

9.将眼前的具体问题抽象化;

10.将对立的事物综合思考;

11.丢开专业知识;

12.站在完全相反的立场来思考;

13.回到原位再思考;

14.将背景与图案对调;

15.把从问题中所联想到的事物都列举出来;

16.将许多问题归纳组成一个大问题;

17.将问题分析到最小的部分;

18.不要等待灵感,应该收集资料加以分析;

19.依照现场的状况来研究问题;

20.要考虑能否转变为其他的问题;

21.硬是把完全无关的事连起来思考;

22.要考虑完全不同性质的可利用因素;

23.打破常规去分析和思考问题;

24.要考虑应用过去的价值;

25.不要刻意“转变构想”。

领导思维训练

☆请反思、分析以上所提出的原则,并进行归纳分类:

1.自己已经遵循的;

2.还没有实行,但可以借鉴的;

3.不可行、不具有实用价值的。

☆强调掌握多种思维方法会不会也成为束缚思维的因素?

案例之六五:生间

间谍有五种:因间,内间,反间,死间和生间,其中使用生间是最方便的情报获取术之一。所谓“生间”,是指到敌后了解情况后能亲自返回报告情报的人。企业派员外出或参观访问,或旅游,或到“目的地”进修、实习,派专家参加学术讨论、技术交流等等,从中收集情报。被派出去的这些人员可以是经过精心挑选的情报专家,他们对猎取物能一看就懂,过目不忘;也可以是一般人员,有计划地委托他们到某地某企业、某区某市场问问这,看看那,鼓励他们积累材料,随后再让处理情报信息的专门人员筛选过滤,沙里淘金。一般地讲,生间搜集情报的手段是公开的,他们的行动在情报被使用前往往是所谓“光明正大”的。据土耳其报纸报道,长期以来,西德两名“榛子间谍”一直向有关公司报告土耳其榛子行情,使西德每年以较低的价格买到土耳其榛子。这两名西德“榛子间谍”,每年到盛产榛子的土耳其黑海沿岸地区旅行,了解土耳其棒子的收成,然后估计棒子的出口价格,提供给西德榛子进出口公司参考,他们干这件事已达二十五年,使西德有关公司获利不小。这两名“榛子间谍”就是西德棒子进出口公司的“生间”,是生而返报的角色。

领导思维训练

☆请阅读《孙子兵法》,熟悉有关“用间”的论述。

☆请总结案例中的情报收集和调查方法。

☆这些调查方法有什么共同之处?

☆请设计一个调查项目,并将你所总结的调查方法运用于其中。

☆请设计10种新的调查方法。

案例之六六:知子莫若父

陶朱公范蠡还住在陶时,曾生了一个小儿子。等到长大成人后,陶朱公的二子因杀人,被楚国拘囚起来。陶朱公说:“杀人偿命是应该的,但我听说有千金之家财,其子可以不被处死于市中。”于是准备齐千金,准备让小儿子前去探视。但大儿子也坚持要去,并说:“父亲不让大儿子去,而让小弟去,一定是父亲认为我是不肖之子。”说着竟要自杀。夫人见此,再三强劝陶朱公。陶朱公不得已,只得让大儿子去,并附信一封,叫他交给自己过去的好友庄生,并对大儿子说:“到了以后,把礼金送上,然后一切客随主便,不要与他争辩。”

大儿子到后,便按照父亲的嘱咐去做了。庄生对他说:“你快走,不要再继续留在这里了。即使你弟弟被放出来,也不要问是什么原因。”大儿子走后,并没有按庄生吩咐回去,而是偷偷地住在楚贵人那里。庄生虽穷,却以廉洁耿直为标榜,楚王以下的大臣们都非常尊重他。陶朱公的儿子所送千金之礼,庄生并无意收下,原本想把事情办成后,再退还给陶朱公,以为信守之据,然而陶朱公的长子并不理解他的这番良苦用心。

一天,庄生找了个理由觐见楚王,说天上有星相显示,有事不利于楚国,只能用做好事的方法才能消除。楚王一贯信任庄生,于是就命人封住三钱之府,准备大赦天下。楚贵人欣喜地将此喜讯告诉了陶朱公长子。不料范公子想,大赦时弟弟一定会出来,千金岂不白送庄生了,于是就又去见庄生。庄生吃惊地问:“你怎么还没离开这里?”陶朱公长子说:“弟弟今将大赦,故而特来告辞。”庄生明白他的意思,就把钱还给了他。

庄生被范公子耍弄,感到是一种奇耻大辱,于是就又觐见楚王说:“楚王大赦是为了修德去凶,可楚国的百姓都说,陶地的富翁陶朱公的儿子杀了人被囚在楚,他们家里就用金钱来贿赂楚王左右的人,所以说楚王大赦并非为楚国百姓,只是为陶朱公的儿子一人着想罢了。”楚王听后大怒,下令对陶朱公的儿子立即处斩,然后才下大赦令。

当范公子拿着弟弟死亡通知回到家时,母亲及乡亲都很悲伤。陶朱公说:“我听说你的行动,就知道你一定会害死你的弟弟。这并非是你不爱他,只因为你从小与我一同创业,备尝生活的艰辛,所以很看重钱财。至于你小弟,本来就生长在富裕的环境里,出门乘车、骑马,不知钱财来得不易。我派他去只因为他能抛舍钱财,而你却不能,最终是你杀了弟弟,不足见怪,我早就料想你会带丧报回来!”

领导思维训练

☆请分析陶朱公的思维过程。

☆你认为,陶朱公能够避免这一结局吗?

☆人的经历对人的思维方式有什么影响?

☆怎样避免经历对自己思维的束缚?

案例之六七:前所未有的现象

美国国家健康研究所麦克·瑟思博士,一直从事于青蛙遗传物质的研究。一天,他在实验室观察漫游容器中的一种非洲蛙时,发现了一个奇迹:一只前些时候手术过的青蛙,其胃部的刀伤愈合完好了,其他几只非洲蛙也有类似的现象。起初,他对此疑惑不解,因为容器中的水是浊水,其中含有大量的细菌,它们会使蛙的伤口感染,甚至恶化。但是,情况并非如此,蛙的伤口愈合如初。他意识到这一前所未闻的现象,可能会导致医学上的重大发现,于是他想将此弄个水落石出。一连几个月的实验之后,他发现蛙皮中有一种不知名的物质,它是天然抗菌素,能有效而快速杀死真菌(包括霉菌、酵母菌和伞菌)、寄生菌及其他有害自身的细菌等,其杀菌能力比人造抗菌素还要高得多。瑟思博士命名此物质为“曼格尼”(愈合之意),他推测说,这可能是动物抵御细菌系统的第一道防线。“曼格尼”以某种方式起着组织作用,它把蛙体中的其他保护系统和再生系统联合起来,协同保护蛙体的缘故。最近实验表明,“曼格尼”还能有效地用于烧伤的治疗。

领导思维训练

☆一天晚上,有一个朋友请两位客人做一个游戏。他说:“我这里有三颗糖,两颗是软糖,一颗是硬糖。现在,我分给你们一人一颗,我自己留下一颗。请根据你们自己手上的糖来判断各人手里是什么糖。”两位客人分别接过糖,其中一位一摸是软糖,另一位看了看那位客人,他接过糖后正在思考。这位想,如果他的糖是硬糖,那么他就会立即猜到我的是软糖;现在他在思索,说明他手上拿到的不是硬糖;而我手上也不是硬糖,那么他手上一定是软糖,那个朋友手上一定是硬糖。想到这里,这位客人立即把结果说了出来,三人打开一看,果然如此。请总结这一思维方法及其特点。

☆如果是你看到这只青蛙,你会想到些什么?

☆请分析案例中的思维过程。

案例之六八:苏秦死后擒刺客

战国时期,苏秦是威震天下的著名人物,在当时,齐、楚、燕、韩、赵、魏、秦等七国称雄,而以秦国最为强大。苏秦曾周游秦以外的六国,游说各国当权人物,倡议他们联合抗秦,于是封他为宰相。

后来,苏秦到了齐国,很得齐王赏识,而齐国的大夫中一些人与苏秦争宠,最后竟发展到派人去刺杀他。齐王见苏秦身负重伤,立即下诏派人捉拿刺客。几天过去了,刺客仍未擒获,齐王十分恼怒。苏秦的伤势虽经多方医治,但收效甚微,眼见病情一天重似一天

对齐王说:“臣有一,齐王很是焦急。苏秦临死前计……”如此这般地说完,就死去了。齐王回到宫中,一些平时与苏秦争宠的大夫纷纷来到他面前,看他对苏秦之死抱什么态度。齐王故意恨恨地说:“我这下才明白,苏秦是燕国派来颠覆我国的奸细。我要将他五马分尸,方解心头之恨!”齐王当即命令把苏秦的头和四肢分别拴在五辆马车上,一声令下,五辆马车向五个方向奔跑,顿时,苏秦的尸体分成五个部分。齐王刚回宫,只见人群中挤出一个人来,自称是杀死奸细苏秦的刺客。

齐王见他身材高大,就说:“你把行刺的过程说说看。假如真是你杀的,我将重重赏你。”那人叙说了一遍,跟齐王了解到的现场情况一致。齐王知道那人确是刺客,立即命令拿下刺客,说:“我如不照苏秦临终献的计谋行事,你这歹毒之徒怎会自投罗网啊!”刺客一看上当,拔剑要刺齐王,周围的卫士们一跃而上,把他剁成肉酱。

领导思维训练

☆苏秦的这一计谋之所以成功是利用了人的什么心理?

案例之六九:“大陆漂移”假说

1910年的一天,德国年轻的气象学家魏格纳正在看世界地图,他惊异地发现,南美洲的巴西的一块突出部分和非洲的喀麦隆海岸凹进去的部分,形状非常相似,倘把它们拼合在一起,就会基本吻合。为什么这样凑巧?莫非远古的时候,这两块大陆本来是一个整体,后来裂开、漂移,形成现在的样子?魏格纳在产生这一想法时曾指出:“但我也就随即丢开,并不认为有什么重大意义。。1911年秋,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我从一个论文集中看到这样的话:根据古生物的证据,巴西与非洲间曾经有陆地相连接。这是我过去所不知道的。这段文字记载促使我对这个问题在大地测量学与古生物学的范围内为着这个目标从事仓促的研究,并得出重要的肯定的论证,由此就深信我的想法是基本正确的。”

在此基础上,魏格纳于1912年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认为,在距今两亿年的中生代之前,地球上只有一块庞大的原始陆地,叫做“泛大陆”,周围是一片汪洋。后来,由于天体引潮力和地球自转离心力的作用,泛大陆开始分崩离析,犹如浮在水上的冰块,不断漂移,越漂越远。从此,美洲脱离了亚洲和欧洲,中间留下的空隙就是大西洋,非洲的一部分和亚洲告别,在漂移的过程中,它的南端有偏转,渐渐与印巴次大陆脱开,诞生了印度洋。为了使假说能成立,魏格纳进行了多方面的论证:

1从地球物理学进行论证。地球外壳存在两个原始平衡面—较轻的大陆硅铝质地壳和较重的硅镁质洋底地壳。它们就像冰和水一样,这已为地球重力测量和地磁研究所证明。

2.从地质学方面进行论证。大西洋是一个非常宽阔的裂隙,其两岸边缘过去曾直接联合。这是由两岸地质构造拼合证明的:两岸山系,沉积物和熔岩的出现层序几乎完全相同,两岸岩石具有相同年龄、岩相,甚至纹理也相吻合。如非洲南端的开普山脉与南美洲布宜诺斯艾利斯山脉相接,两处泥盆纪海相砂岩层、含相同化石的页岩层和冰川砾石层等都一一对应。

3.从古生物学和生物学方面论证。两岸岩层中有相同的动植物化石,现存两岸生物有亲缘关系。4.从古气候方面论证。如南美洲、非洲和澳洲南部古生代晚期2.5亿年至3.5亿年前的地层中发现大量冰川遗迹,现在这些地区分属于热带、温带和寒带。而同一时期欧洲和北美洲却没有冰川。

5.从大地测量学方面论证。根据大地测量,格陵兰岛与欧洲大陆的距离在增加:1823年至1870年共移动420米,每年移动9米,1870年至1907年共移1190米,每年移动32米。假说是在人们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对在实践中观察和研究到的一些现象在理论上提出假定的解释的思维形式。它是一种新的尚待证明的思想或观点。

领导思维训练

☆假说思维法的一般步骤和方法为:

1.提出假说。假说的提出要以观察、实验、了解到的一定事实为基础。假说的提出和主观臆测不同,假说要以事实作依据,而主观臆测只是一种猜想。

2.验证假说。假说的验证是将提出来的假说,通过科学实验或社会实践加以验证。

3.得出结论。这是对假说的肯定或否定。如在观察和实验中得到的事实证明假说正确,那么就可对假说做出肯定;如在观察和实验中得到的事实和假说不符,那么这个假说就会被抛弃或者重新提出新的假说来。

假说思维法的三个步骤不可分割,其中验证假说是假说思维法的核心,任何假说都要通过验证这一步,验证是假说的试金石。请体会假说思维法的运用原则和方法。

☆你在工作实践中有没有提出过某种“假说”?请尝试之。

案例之七○:谈笑自若退敌人

赤壁之战以后,孙权和刘备的联军乘胜追击曹操的败军,一直追到南郡。驻守南郡的魏国大将曹仁,以逸待劳,击败了吴国的先头部队。周瑜大怒,准备调兵遣将,与曹仁决一雌雄。甘宁上前劝阻,他认为南郡与夷陵互为犄角,应该先袭取夷陵,然后再进攻南郡。周瑜接受了他的建议,并命他领兵攻取夷陵。甘宁率军直逼夷陵城下,与魏军守将曹洪激战二十余回合,曹洪败走,领兵往南郡退逃。甘宁命令部下,迅速夺取了夷陵。甘宁手下兵员很少,只有几百人,入城后立即招兵,也不过千人。当天黄昏,曹仁派曹纯和牛金引兵与曹洪汇合,共聚五千余人,把夷陵城团团围住。曹军架设云梯攻城,被甘宁守军击退。第二天,曹军构筑高楼,然后士兵在高楼上向城中射箭,顿时箭如雨发,射死射伤不少吴军兵士。吴军将士都有些害怕,惟独甘宁有说有笑同往常一样,毫不紧张。他命人收集曹军射来的数万枝箭,选派优秀箭手,与魏军对射。由于甘宁率军沉着应战,顽强固守,曹军无法攻破城池。不久,周瑜派来救兵,配合甘宁击退曹军。周瑜为甘宁解围后,亲自慰劳守城将士,并为甘宁记了一功。甘宁临危不惧,沉着镇定,谈笑自若,在军中传为美谈。

领导思维训练

☆以少胜多、以弱胜强,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如果曹军攻破夷陵,甘宁还会谈笑自若吗?

☆德国一位政治家曾说,虽然在政治过程中,深感责任重大、困难重重,但自己始终保持微笑面对人民。请你想一想,他有什么样的理由?

案例之七一:洛涧挫敌锐气

公元4世纪,中国呈南北对峙的局面。在南方,西晋皇族司马睿称帝,建立东晋政权;在北方,许多少数民族都建立了政权,史称16国。公元357年,前秦的苻坚自立为帝。经过多次战争,苻坚统一北方,积极准备南下灭晋。

公元383年5月,苻坚率几十万大军,号称百万,浩浩荡荡南下攻晋。东晋派出谢石、谢玄、刘牢率军迎战,但东晋的军队只有八万人,前秦的军事力量处于绝对优势地位。10月18日,前秦先头部队攻克寿阳,并派梁成率五万军队进到洛涧,以阻挡从东面赶来援助的晋军。东晋的援军受阻,只好退守硖石。这时,苻坚得知在硖石的东晋军队兵力很少,粮食也不足,以为可以一举消灭东晋。于是,他把大军留在项城,自带8000轻骑赶到寿阳,并派朱序前往晋军营中劝降。朱序本是东晋将领,战败被俘后被迫投降。他到晋军营地见到谢石、谢玄后,不仅不劝降,反而告诉谢玄和谢石,前秦的军队准备不足,各路兵力尚未集结完毕,并建议趁此良机,进攻前秦军队的前锋,挫其锐气。谢石和谢玄接受朱序的意见。11月,晋军前锋刘牢率五千精兵强渡洛涧,夜袭梁成的营寨,大败五万前秦军队,歼灭15000人,主将梁成也被晋军斩杀。与此同时,谢石、谢玄率军水陆并进,一举推进到淝水东岸,与前秦军队隔河相对。

洛涧一仗沉重打击了前秦军队的锐气,鼓舞了晋军将士的士气,坚定了以弱胜强的信心,并为在不久后的淝水之战中大败前秦军队创造了有利条件。

领导思维训练

☆《孙子兵法》“势篇”在谈到“势”时,这样说:“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是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势如纩弩,节如发机。”请结合案例中的“锐气”谈谈你的理解和体会。

☆“计”可以决定一切吗?

☆在工作中,取得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是什么?

案例之七二:只有一个聪明人

A、H、C三个人一起参加了物理和化学两门考试。三个人

中,只有一个聪明人。

A说:(1)如果我不聪明,我将不能通过物理考试;(2)如果我聪明,我将能通过化学考试。

B说:(3)如果我不聪明,我将不能通过化学考试;(4)如果我聪明,我将能通过物理考试。

C说:(5)如果我不聪明,我将不能通过物理考试;(6)如果我聪明,我将能通过物理考试。

考试结束后,证明这三个人说的都是真话,并且:第一,聪明人是三人中惟一的一个通过这两门科目中某门考试的人;第二,聪明人也是三人中惟一的一个没有通过另一门考试的人。这三个人,谁是聪明人?

领导思维训练

☆聪明人是B。假设聪明人是A,则B和C都不是聪明人。这样就会得出A和C都没有通过物理考试的结论,与条件矛盾,不成立。假设聪明人是C,则A和B都不是聪明人。这样就会得出C和B都没有通过化学考试的结论,与条件矛盾,不成立。假设聪明人是B,则可得出B是惟一的通过物理考试,也是惟一的没有通过化学考试的人,成立。(注意,从“如果我不聪明,我将不能通过化学考试”,不能得出结论“如果我聪明,我将能通过化学考试”。)

案例之七三:海王星的发现与剩余思维

1.在海王星发现以前,人们曾认为,天王星是太阳系中离太阳最远的大行星。后来,天文学家在观察天王星的运行轨道时,发现它的运行与根据万有引力计算出来的轨道不符,有四个地方发生了偏离。这四处偏离就是天王星运行中的复合现象,经过分析,知道其中三处的轨道偏离是由于分别受到了三颗已知行星的引力造成的,而另一处的偏离却还没有结论。于是,天文学家们认为,剩下的一处偏离必然也是由另一颗未知的行星的引力所引起的。后来,天文学家和数学家们据此推算出了这颗未知行星的位置,人们有意识地寻找这颗行星。果然,1864年9月23日,柏林天文台真的用天文望远镜找到了这颗新的行星,这就是海王星。海王星的发现正是运用的剩余思维法。从复合现象中除去已确定具体原因的某些具体现象,从而判定剩余的部分也有因果联系的思维方法叫做剩余思维法。

2.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为了弄清一批沥青铀矿渣中是否含有值得加以提炼的铀。他们对其中的含铀量进行了测定。他们惊讶地发现,有几块矿渣的放射性甚至比纯铀的放射性还要大。这就很明显地意味着,在这些沥青铀矿石中一定含有未知的放射性元素。同时,这些未知的放射性元素只能是非常少量的,因为用普通的化学分析方法不能把它们检测出来。这就是说它们具有很强的放射性。居里夫妇带着十分激动的心情,搞到了几吨沥青铀矿石,用木板盖了小作坊,在很原始的条件下以极大的毅力在这些黑色矿石中寻找这种微量的新元素。1898年7月,他们终于分离出极少量的粉末物质,这些物质的放射性比同等数量的铀强400倍。居里夫人把这个新发现的放射性元素命名为钋。但是,他们进一步研究后,发现钋只是矿渣具有强放射性的部分原因。因此,居里夫妇把发现新元素的工作继续下去,又提炼出一种放射性比钋还强的物质,他们给这种放射性新元素取名为镭(意为射线的给予者)。至此,他们才真正弄清了铀矿渣具有很强放射性的原因,居里夫人由于相继发现钋和镭这一卓越成就而获得了1911年诺贝尔化学奖,这应该说是剩余思维法的运用在科学史上的一次伟大成功。

领导思维训练

☆请总结剩余思维方法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提示:先考察某个复合现象,找出引起这个复合现象的复合原因,而其中的具体现象的具体原因已经确定,而另一些具体现象还没有确定具体原因。然后把已经确定了原因的某些具体现象除去,那么,剩余的部分也就有因果联系。

☆有人做了一个实验:把男女老少若干人分为两组,一组人在一间房里连续躺二十天,另一组人在一间房里每天允许运动四次,每次十分钟。结果前一组的人二十天以后疲乏,便秘食少,起来后头晕、心悸,走不动,甚至晕倒,而另一组人却一如往常。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1.每天运动四次,每次十分钟最有益健康;

2.运动对人体是必要的;

3.躺二十天会使人生病;

4.只要参加活动,身体就一定会好。

案例之七四:汪应轸一举数得

明武宗时,庶吉士汪应轸因上疏谏止武宗皇帝南巡,几乎被杖打至死,随后出任泗州知州。泗州的老百姓不知道农桑之事,汪应轸到任后,便鼓励他们耕田,然后从州里支出钱从湖南买来桑树,教他们种植;又招募一些妇女去采桑,并教给他们养蚕的技术。

一天,驿站的使者驰马来报,说皇帝即将到达泗州。附近的州府听到这消息都惊慌失措,使劲敲诈勒索民财,以作为迎驾的费用,弄得老百姓堵死门窗,逃往外地躲藏。汪应轸却镇静如常。有人问他为何如此,他说:“我和州里士人、百姓素来互相信任,即使皇上到来了,一切费用早晚间便可筹措好。现在皇上何时来还没有定期,就匆匆忙忙去筹办,差官吏四处活动,很容易共同作弊。如果到时候费用凑齐而皇上却未来,那可怎么办?”当时别的州府用上千人手执火把在夜间等候迎接皇上,足足有一个月,不少人因此被冻死、饿死。汪应轸命令人站在榆树柳树间,一个人手拿十束火把。等到皇帝夜里经过泗州时,持火把的队伍整齐有序,丝毫不乱。

武宗经过别的州府时,一路上宫廷使者络绎不绝,任意敲诈勒索,毫不满足。汪应轸估计这些人实际上内心很虚弱,可以用威力镇服之,于是率领百名壮士,排列在他们的船旁,大声呼喊答应,声音传遍了远远近近的地方。宫廷使者们都感到震惊,不知他们要干什么。汪应轸指挥随从的人急速拉船前行,顷刻之间,已过百里,很快出了泗州地界,这样,后面到来的使者,也收敛了自己的行为,不敢私自勒索,而汪应轸一概以礼待之。于是,他们都谴责前面的使者,而十分赞赏汪应轸。

武宗到了南都后,又命令泗州进献几十名擅长歌舞的美女,这是因为宫使们怀恨汪应轸而使的报复手段。汪应轸上奏说:“泗州的妇女没有才艺姿色,而且最近大都逃亡了,没有办法应诏。只有进献过去所招募的采桑养蚕妇女若干人,如果蒙皇上收纳到宫中,使他们采桑养蚕,实在有补于王化。”武宗皇帝看了汪应轸的奏书,只好下诏泗州暂停进献美女。

领导思维训练

☆请领悟体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思维方法和点优。

☆请为减轻本地区的农民负担设计一个综合性政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