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桃子红色异端:领导者思维能力训练7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6:44:27

领导思维原理之二三:

—反馈—实施领导调控的重要途径

 

事实的发展总是曲折不平但又始终向着终点前进的,就像在黑夜中寻找光明,就像在迷宫中寻找出路。领导工作过程中,领导者总得不断地调整研究的计划和步骤。从来没有一成不变的计划,也从来没有始终如一的工作思路。这条路走不通,就走别的路;不断地调整,不断地摸索,终于看到了一线光明。领导工作过程,就是一个领导活动对象、环境不断变化,领导者不断地通过反馈进行调控的过程。

要调控,就要及时地掌握输出信息的反馈信息,以调整发展的速度和方向。领导者要利用政策推行的每一步所引起的结果,来修正下一步的行动。根据信息输出的结果,调整系统的再输出,这个过程就是反馈。利用反馈来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就是反馈方法。

反馈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反馈方法是科学探索和社会工程中的一种常用方法。医生治病,也总是不断地根据反馈信息,通过望闻问切,根据对脸色、舌苔、脉搏症状的综合判断,推测可能的疾病,然后开出药方。病人再一次求医,医生再次通过望闻问切,获得用药后的各种生理信息。然后根据用药后症状的变化情况,调整治疗方案。有时加大剂量,有时改变治疗方略,有时作部分药物的调整。每次用药后的症状变化,正是一种信息的反馈,它是进一步治疗的重要依据。

许多自动调节技术也使用了反馈方法。没有反馈,就没有自动控制和自动调节。导弹,是一种新式武器。

导弹打飞机,必须不断地根据导弹飞行速度和与目标的距离,不断地调整自己的速度和方向。它有信息接收装置,能及时地测出对象的各项指数,它也能及时地测出相互关系的各项指数;它有着信息的分析装置,导弹根据对象的方向和速度,调节自己的飞行指数,最后将其击落。巡航导弹能贴近地面飞行;这个位置是雷达的盲区,可以更安全地接近目标;但是,地面不会是一望无际的大平原,它可能有起伏的丘陵,有高高的山冈,它必须随地面的高低而高低,随地面的起落而起落,它也需要不断地根据地面的情况而调整自己。

企业的发展也需要反馈。不仅需要企业内部各种情况的反馈,比如原料、库存、职工的工作效率、质量等等情况要及时地反馈到管理决策部门,更重要的是要及时掌握市场信息以及市场对产品的反馈信息。

领导活动的成功,很大程度就在于我们能不断地根据外部情况的变化而变化,能不断地根据行为的反馈信息,来修正自己的计划,从而开辟通往真理的道路。

领导思维训练

☆为什么领导活动需要不断根据反馈调整自己的行为?

☆反馈反映了思维活动的什么特点?

案例之一四七:训令教化显功效

西汉宣帝刘询时,渤海及邻近各郡成年饥荒,盗贼蜂起,郡太守们不能够制止。宣帝要选拔一个能够治理的人,丞相和御史都推荐龚遂可以任用,宣帝就任命他为渤海郡太守。当时龚遂已经七十岁了,皇上召见时,见他身材矮小,其貌不扬,不像所听说的有本事的样子,心里颇看不起他,便问道:“你能用什么法子平息盗寇呀?”龚遂回答道:“辽远海滨之地,没有沐浴皇上的教化,那里的百姓处于饥寒交迫之中而官吏们又不关心他们,因而那里的百姓就像是陛下的一群顽童偷拿陛下的兵器在小水池边舞枪弄榛一样打斗了起来。现在陛下是想让臣把他们镇压下去,还是去安抚他们呢?”宣帝一听他讲这番道理,便神色严肃起来,说:“我选用贤良的臣子任太守,自然是想安抚百姓。”龚遂说:“臣下听说,治理作乱的百姓就像整理一团乱绳一样,不能操之过急。臣希望丞相、御史不要以现有的法令一味束缚我,允许臣到任后诸事均据实际情况由臣灵活处理。”宣帝答应了他的请求,并派驿传将龚遂送往渤海都去。

郡中官员听说新太守要来上任,便派军队迎接、护卫。龚遂把他们都打发回去,并向渤海所属各县发布文告:将郡中追捕盗贼的官吏全部撤免。凡是手中拿的是锄、镰等农具的人都是良民,官吏不得拿问,手中拿着兵器的才是盗贼。闹事的盗贼们知道龚遂的教化训令后,立即瓦解散伙,丢掉武器,拿起镰刀、锄头种田去了。

领导思维训练

☆请分析龚遂的思维过程。

☆有人曾对这一故事发表评论说:“古之良吏,化有事为无事,化大事为小事,蕲于为朝廷安民而已。今则不然,无事弄做有事,小事弄做大事;事生不以为罪,事定反以为功,人心眷眷思乱,谁之过与!”你是怎么理解其含义的?

☆法制与实际操作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为什么渤海郡等地会盗贼蜂起?而以往的官吏又为什么会束手无策?

☆什么是德治?德治与法治是什么关系?

案例之一四八:裴晋公和李封的智量

1.唐代晋国公裴度在中书省任职时,一次随从忽然报告说官印丢了,裴度依旧神色怡然,告诫随从们不要声张此事。当时正在举行酒宴歌舞,随从们不晓得他为什么会这样处理。半夜酒宴正进行到热闹处,随从们又报告说官印又回来了,裴公也不答话,宴饮极欢而散。人们问他为什么这样,裴度说:“书办们偷印去私盖书券,不急着寻找追查的话,就会再放回原处,追得太急的话就会将印销毁掉,再也找不着了!”

2.唐朝的李封在担任延陵县令时,吏员犯了罪,他不施加杖罚,只让他们裹上绿头巾来羞辱他们,按他们所犯罪行的轻重以天数划分档次,日期一满就解下头巾。穿着这样的服饰出来进去者以此为奇耻大辱,都互相劝勉激励,没有人再敢犯罪,赋税常常比其他县先收齐。一直到他离任,没有杖责过一个人。

领导思维训练

☆上级应当怎样处理与下属的关系?

☆你认为应该如何对待下属的过错?

☆有人对此评论说:“不是矫情镇物,真是透顶光明,故曰‘智量’,智不足,量不大”,你对此如何理解?

☆你认为案例中的方法在今天还适用吗?

案例之一四九:刘频奇计败兀术

公元1140年,南宋刘频被任命为东京副留守,率军3万余人前去东京驻扎,以伺机牵制敌人,保卫江南。但当大军行进到顺昌时,却得到消息,说东京已被金兵占领,而且金兵正向南扑来。刘决定固守顺昌,以牵制敌人。他先派人日夜加固城墙,赶制防御器械,并让人在城墙上增修避箭矢的工事,还在外城土墙上挖了许多可望敌、射敌的洞。工事修好,金兵便扑了过来。刘让手下大开城门,迷惑敌人。敌兵怕中了埋伏,果然不敢杀进来,只是远远放箭。宋兵有避箭工事,故而伤亡不大。宋兵都伏在墙上从洞口中射箭,却给敌人以很大杀伤。金兵见占不到便宜,便退守20里以作打算。刘借机率部冲出去,打得敌人狼狈逃窜,掉进颍水中淹死了不少。

敌人在20里外扎营,妄图重新部署,组织攻城。刘未等敌人下手,便乘一个雷雨之夜,让部将阎充带500名勇士,摸进金兵大营偷袭,直杀得敌人狼狈后退30里扎营。第二夜,天又雷雨。刘让战士百余人穿上黑衣,每人带一竹制哨子,当雷电照射时便起身猛砍敌人,同时吹哨。电光一灭就伏下不动。敌人不知是什么怪物,以为有鬼神作祟,又退出50里处扎营。

敌主帅金兀术听说遇到强敌,便亲率十几万大军从开封赶来增援。刘为诱敌深入,先派两人在战斗中故意坠马,让金兵掠去。金兀术审问时,他们按刘预先布置好的说:“刘只是一个花花公子,只熟悉些小玩艺儿,不会用兵。”以诱敌轻进。同时,刘让人在颍水河南岸撒下大批毒药,又送信给金兀术说:“你敢过颍水作战吗?若敢,我将在颍水上架五座浮桥迎接你。”金兀术一听,气得火冒三丈,即刻率主力杀到颍水边。一看,颍水上果然架着五座浮桥。金兀术气得哇哇叫,挥军从浮桥上杀过颍水,正进了刘的“毒药区”,人马饮水时中毒的不计其数。刘让手下自带水、粮,杀进“毒药区”,上午隐蔽不出,下午等敌人晒得疲惫至极时则小股突袭。这种“藏猫猫”战术,打得金兵摸不着头脑,找刘主力作战又找不到,只好狼狈退兵。

领导思维训练

☆请总结刘频打败金兀术的策略部署。

☆刘频策略部署体现了哪些思维方法?

案例之一五○:多谋善断

日本在商战中接连告捷,跟它们有统一指挥作战的领导核心有关,其中,日本通产省算是个多谋善断的指挥部。为了使日本产业现代化,占领世界更多的市场份额,它吸取了日本各界的智力,广泛收集国内外各种经济情报进行研究后,制定了一系列重要的工商业政策,并为工厂企业制订现代化的规章制度,帮助缺少资本的公司进行改组,大胆试行工业结构调整政策,选择一些有发展潜力的工业部门,集中资源以提高其国际竞争能力。在指导日本对外贸易取得成功的同时,它经常密切注视和研究新的情况,采取新的对策。在20世纪50年代,日本基本上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其众多的劳动力,用低工资生产物美价廉的商品出口。而在20世纪60年代末,当工资上涨到与欧美同等水平时,就集中资源发展资本密集型工业,促使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工业转型。到了20世纪70年代初,出现了石油危机,通产省又积极筹划推广服务性行业与知识密集型工业,用更高水平的科技生产尖端产品在世界市场上进行竞争。由于通产省指导有方,促使日本商战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领导思维训练

☆请总结个人智力与集体智慧的关系。

☆体制与个人智力的发挥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案例之一五一:法军为了保密而故意泄密

1800年五六月,拿破仑亲率法国预备军团,第二次出征意大利北部,同占领这一地区的奥地利军队进行了又一次大规模作战。当拿破仑冒险翻过阿尔卑斯山四个险道中的第一险道—圣伯纳德山口,于5月底进入皮埃蒙特平原,突然出现在奥军后方时,奥军统帅梅拉斯才如梦初醒。因为,梅拉斯本人和他的情报机构都一直认为,法国的预备军团不过是一支只有几千人的杂牌部队。

转眼之间,“几千人的杂牌部队”何以变成了越过天险、攻势如潮的数万大军呢?难道拿破仑真的会变戏法吗?其实,如果硬要说这是令奥军难以置信的变戏法,那么这种“变戏法”就是“以泄露秘密的手段来保守核心秘密”。 1799年“雾月政变”以后,拿破仑在几乎不曾遭到严重反抗的情况下,轻而易举地夺得了法国的最高权力。为了确立和巩固自己的独裁统治,他采取了一系列重大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措施。恰在此时,第二次反法联盟各国的军队,以俄奥军队为主,英国以钱代兵,正从不同方向同时威胁着法国本土的安全。其中,奥地利军队重新占领了意大利北部,这不仅使得拿破仑曾在意大利之战中取得的胜利前功尽弃,而且对法国本土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为了及早解决意大利战场法军现有兵力不足这一突出问题,拿破仑于1800年1月25日给法国军政大臣贝尔蒂埃下达手谕,责成他秘密地组成1个预备军团,并首次创造性地提出在军团与师的编制之间设立军一级单位,该军团下辖3个军,每个军编2个师,共6万人。为了保障所需的兵力来源,拿破仑不仅下令召回一些退役老兵重新入伍,而且决定提前征召新兵参战。在组建过程中,根据法国新宪法的规定,预备军团的司令暂由军政大臣兼任,投入作战时再把指挥权交给拿破仑。

拿破仑精心策划并直接监督着预备军团的组建和训练。在这支6万人的预备军团初具规模后,尽管已经采取了许多严格的保密措施,但英奥等国的间谍还是发现了某些蛛丝马迹,并把法国正在组建预备军团的消息公之于众。对此,拿破仑意识到,一方面,要对预备军团的组建和训练绝对保密已无法办到;另一方面,从公开的消息又可看出英奥间谍探知到的情报也存在很大“水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公开“辟谣”,难免欲盖弥彰,倒不如顺水推舟,设法造成对方的错觉。因此,拿破仑断然决定,不仅由军政大臣亲自把组建预备军团的消息再次公诸于众,而且把预备军团的编制、实力经过加工之后泄露出去。1800年4月,拿破仑又在巴黎正式宣布:法国已经组建了一支预备军团,现在正在第戎地区集结,他将亲自前往检阅这支新的生力军。与此同时,拿破仑又将该预备军团的主力秘密转移到便于隐蔽的新的集结地,第戎地区只是保留少量部队,专供间谍“刺探”。

为了达到预期的目的,拿破仑不断地采取针对性很强的欺骗措施,甚至在政府《通报》上登载“要闻”,在报刊上编发消息,公开承认并大肆宣扬预备军团的存在。这样一来,引得大批间谍从欧洲各地赶到了第戎。他们虽然“证实”了法国组建预备军团的事实,但却没有发现值得一提的正规军,除了刚刚招募来的、连军事常识都不具备的新兵,净是一些不堪一击的老弱残兵。至于那些所谓的军、师司令部,更多的倒像是老人国的自由市场,编制不满,装备不齐,多为“胡子兵”,未经训练,军纪松懈,毫无战斗力可言。总之,这是一支根本不值得重视的预备兵团。

拿破仑言必信,行必果,如期赶到了第戎检阅他的预备军团。检阅刚刚结束,消息不胫而走,很快传到了维也纳、伦敦及第二次反法联盟各国军队的司令部及其高级将领耳中,拿破仑的预备军团随之成为国内外绅士们的谈资笑料。与此同时,拿破仑又令法军谍报人员对此推波助澜:有的贴出讽刺画,画面是12个童子军和1个装有木腿的残疾人,下面的标题是醒目的“拿破仑的预备军团”;有的则散发传单,专门披露拿破仑在组建和训练预备军团时的一些可笑的故事。

这样,许多本无敌意的人们也不得不认为,拿破仑的预备军团是别有用心地编造出来的,是为了牵制奥地利人,阻止奥军进攻法国本土的一个圈套。这样,拿破仑原本是想在极端保密的情况下组建和训练预备军团,在客观情况所迫,无法继续保密的情况下,又果断地部分泄密,但同时仍然严格保守核心秘密,并偷梁换柱,将预备军团训练成一个强大的军事力量,并最终将奥军赶出了意大利北部,进而最后结束了第二次反法联盟中的法奥战争,并使此次反法联盟趋于彻底瓦解。

领导思维训练

☆请总结拿破仑的战略意图和部署。

☆请总结奥地利的战略部署。

☆怎样才能保证一支数万人军队的集结与训练不为外人所知道?

☆请模拟为拿破仑设计一个秘密行动的计划方案。

☆请领悟体会“将欲取之,必先与之”的含义。

案例之一五二:如何练就一双“火眼金睛”

眼睛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窗口,是头等重要的信息输入器官。一个人的一生当中,要从外界获得亿万兆的信息,其中75%以上是通过眼睛获得的。观察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第一道工序。通过观察,使人们了解千姿百态、形形色色的世界。但是,人们通过眼睛观察万事万物的目的,不仅仅是认识客观世界,更重要的还在于改造世界。所以观察是一种手段,通过观察去认识事物变动的规律和事物内部的秘密,这才是观察的目的。

比如,浴缸中装满了水,水是怎样流出去的呢?请你仔细地观察一下,有些观众可能看出来了,水是打着旋涡逆时针方向流出去的。让我们换到水斗中试一试,也是一样。这种现象被美国科学家谢皮罗观察到之后,得出了南半球旋涡是顺时针方向旋转,北半球旋涡是逆时针方向旋转,赤道上是没有旋涡的科学论断。他还由此推断出南、北半球台风移动的规律。

科学家迈克尔·法拉第说,没有观察就没有科学,科学发现诞生于仔细的观察之中。比如,植物的生长、动物的行为都是人们所观察到的现象。但它们与气候的变化有什么关系呢?一般的人不一定认识,物候学家却通过观察寻找植物生长、动物行为与气温的关系,发现物候的规律,作为农作物播种、收获的依据。如果你观察到许多动物反常的现象时,你想到什么呢?可能你会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推测,这可能是地震的预兆。地震学家正是通过动物反常的现象,摸索、寻求动物反常行为与地震的关系。山雨欲来风满楼,风和云是天气变化的征兆。气象工作者常常通过对云的观察来预测天气的变化。对于这些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的云,观众朋友,你认识它们吗?气象工作者会告诉你这些云和天气变化的关系。所以,观察到的东西不一定是认识了的东西。人的眼睛的视野是有限的,对宏观世界及微观世界的现象就受到限制。

但是,观察是认识的起点,发现的起点。。通过观察,使人们认识许多事物的奥秘和规律。科学的观察还需做一个有心人,要有明察秋毫的洞察力。事实上,无数事实都证明,“看见”并不等于“发现”,许多机会都是在我们“看见”却没有“发现”的情况下从我们的眼皮底下溜走的。我们要培养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用大脑去思考、发现问题,改造世界。

领导思维训练

☆“看见”与“发现”之间有什么关系?又有什么区别?

☆怎样才能做到在“看见”的同时能够有所“发现”?

☆请问马路上的红绿灯大家都很熟悉,你能在三秒钟内说出它们排列的顺序吗?

案例之一五三:苏军中尉与原子弹

1949年8月29日黎明时分,一朵巨大的蘑菇云在中亚的哈萨克斯坦腾空而起。时隔一个月,莫斯科向全世界发布公告:苏联进入了核世界。

这件事使美国人目瞪口呆。在他们看来,一个没有足够的科学家,没有关键的技术资料的国家,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生产出原子弹。要知道,美国爆炸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当时还刚满4年。惟一合理的解释是苏联情报机关的狡诈,他们的间谍进入了美国的核心,偷走了最重要的机密。于是一些人遭到逮捕、审讯和监禁,有些人甚至以叛国罪被判处死刑,但后来的事实证明,这种推测并没有多少事实依据。

殊不知,苏联能如此神速地造出原子弹,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年轻的空军中尉弗累洛夫。早在1940年,苏联就成立了原子研究机构,但德国人的入侵使苏联的全部核研究陷入停顿,实验室被关闭,一些年轻的科学家参加武装部队,其中即有弗累洛夫,他参加了苏联空军。

但这位28岁的中尉念念不忘核研究,他不断给有关部门写信要求恢复核裂变研究,但一直没有结果。1942年2月,他被调派到沃罗涅日的一个空军基地,当地有一所大学,因此他有机会在大学图书馆里看到大量西方的最新科学杂志。

早在1940年,弗累洛夫曾和一个同事就发表过一篇关于铀自然核裂变的报告,但他翻阅了当时所有的科学期刊后发现,这个领域中的所有名人,如费米、西拉德、特勒、安德森、惠勒、威格纳等都从杂志上消失了。弗累洛夫从中得出了惟一可能的结论,那就是核研究已成了美国的国家机密,他们的那些科学家正在研制原子弹。

弗累洛夫决定直接给斯大林写信,报告了他的推测和依据,并建议恢复研究、制造原子弹。他的建议得到重视,国防委员会原则上批准了恢复原子弹研究,弗累洛夫也被调到莫斯科,参加了有关的工作,他后来成为苏联一名杰出的物理学家。只是他的信一度使一些高级科学家们很尴尬,因为斯大林召见他们时想弄明白,为什么一名在前线的中尉都能看出苏联所面临的危机,而他的科学顾问们却提不出这个问题。

领导思维训练

☆斯大林的科学顾问们为什么提不出这个问题?是学识不足还是思维僵化?

☆有危机感的人和没有危机感的人看问题有什么不同?

☆弗累洛夫从哪一点看出苏联将面临核危机?

☆目前创新、创造力、创造性思维等词汇频频出现在书报杂志和电台广播中,这意味着什么?这对你意味着什么?

☆请领悟“微”和“著”有几层含义?

案例之一五四:大地震来临之前

一切事物都有过去,一切事物都有未来。未来是一个令人神往的字眼,它给人以希望;未来又是个充满未知的字眼,它给人以迷茫。要创造光辉的未来,就要正确地预测未来。“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未来可知吗?科学表明,在一定意义上,未来可知,未来可测。未来是怎么预测的呢?

实际上,任何事物的发生,常常有一个酝酿的过程。酝酿过程中,总会有某些前兆发生,认识了前兆现象我们就可以预测未来。地震是地球内部运动的一种自然的现象,它造成极大的破坏力。地震来临时,地光闪烁,天崩地裂,高楼夷为平地,城市变为废墟。地震是地质运动的激烈变化,它的形成,伴随着能量的积累,这个过程会引起大地的形变,会引起声、光、电磁等物理、气象和生物的变化。认识了这些变化,就能预测地震。1973年,中国地震工作者发现了辽宁营口地区的地质形变、地磁等等的变化,根据这些地震前兆,加强了观测的频度和密度。1974年12月间,人们发现了井水变浑、冒泡等水文反常现象,发现蝴蝶、蚂蚁等昆虫活动反常,家禽和家畜也活动异常。

2月初,地震工作者又发现了水中氡的含量剧变、地电反应异常,有的井水自喷,有的井水则猛然下降。对这些现象进行了综合分析后,地震工作者认为地震在即,2月4日发出了紧急预报。不久地震发生了。由于预报及时,大大减少了人员的死伤。现在,地震专家应用了灵敏的仪器,不断地收集着地质变化的各种信息,帮助预测和预报地震。

人们常说,天有不测风云。其实,地震可测,风云也可测。风云变幻,但是它也会有各种征兆可循。云,是大气流动和水汽多少的反映。因此,观云可以测天。天高云淡,说明水汽稀少,秋高气爽,干燥无雨;如勾的卷云,表明一场风雨就要来临,正如民谚所说天上布满鱼鳞斑的的,“天上勾勾云,地下雨淋淋”;高积云,表明气流稳定,预示着一个大好的晴天。农民会据此预测,“天上布满鱼鳞斑,明日晒谷不用翻。”事物之间常常有着内在的联系。

领导思维训练

☆请领悟体会“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含义。

☆有一天,你发现井水突然变浑了,是不是就要发生地震了?

☆假设最近在南美洲的一座火山猛烈爆发,请预测火山喷发可能会引起的后果。

☆在古希腊哲学家中流传着这样一个有关鳄鱼的故事。一条鳄鱼从一位母亲的手中抢走了一个小孩。它在打算吞食小孩以前,向小孩的母亲说:“你猜我会不会吃掉你的孩子?猜对了我就把小孩还给你,猜不对,我就把小孩吃掉。”这位母亲成功地救下了自己的孩子。请你想一想,她是怎么猜的?

案例之一五五:太平洋小岛上的外来者

一个太平洋小岛上的土著居民分为骑士和无赖两部分,骑士只讲真话,无赖只讲假话。后来,岛上出现了外来居民。外来居民有时讲真话,有时讲假话,也就是说,他们讲的每一句话,或者是真的,或者是假的。另外,你无法从外表上区分土著居民和外来居民。假设你有A、B、C三个人,其中一个是骑士,一个是无赖,一个是外来居民。他们三个人各说了一句话:

A说“:我是外来居民”。一次来到岛上,看到、、

B说:“A说的没错”。

C说“:我不是外来居民。”

三人各是什么身份?

领导思维训练

☆首先,A不可能是骑士,因为骑士不会承认自己是外来居民。如果A是外来居民,则B说的是真话,因而是骑士,这样C就是无赖。因此,A不是外来居民,而是无赖。因为A是无赖,所以B说的是假话,因而或是无赖,或是外来居民;由于A是无赖,所以B是外来居民。这样,C是骑士,他说的的确是真话。因此,A是无赖,B是外来居民,C是骑士。

案例之一五六:宏观之智

轿车是工业发达国家誉之为“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机器”。轿车工业是当今世界惟一的产品零件以千万计、产品数量以万计的综合性工业。著名工业史家耶华说:“迄今为止,任何国家工业化的过程,都是‘汽车化’的过程;任何国家的现代文明发展史,都是‘汽车发展史。”耶华说的“汽车化”,实质是“轿车’ 化”

耶华说的“汽车发展史”,实质是“轿车发展史”。这是因为,轿车历来是汽车工业的主体,其产量占世界汽车总产量的80%以上,其保有量占世界汽车总保有量的85%以上。没有轿车工业的发展,就谈不上汽车工业的腾飞,就无法体现社会的技术进步和现代文明。

19世纪末,英国是世界汽车工业的摇篮,有着辉煌的历史。20世纪30年代,美国轿车后来居上,咄咄逼人,不断打入英国市场。为抵制美国轿车的冲击,13家英国轿车厂联合组成利兰公司。50年代末,利兰公司轿车产量占英国轿车总产量的一半,达到100万辆,高居欧洲第一位。此时,政府理应大力扶植,使利兰公司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但是当利兰公司遇到困难渴望政府扶植时,政府却出人意料地反过来资助克莱斯勒英国子公司。利兰公司狐立无援,经不住来自各方的巨大冲击,陷于困境,最后被几家外国公司买走,落了个“五马分尸”的下场。眼下,英国只剩下美洲虎、罗尔斯、罗伊斯等两三家小厂,靠每年制造为数不多的豪华特型车为主。显然,错误的产业政策导致英国民族轿车工业的垮台。

反观日本,轿车工业发展较晚。1955年,全国轿车产量不足5万辆。由于资源贫乏、资金紧缺,对国家集中力量发展轿车工业,各界人士争论激烈,舌战不休。但是,政府排除干扰,坚持支持丰田、日产两大集团的发展。在政府宏观调控,两大集团竞相降价的双重压力下,中小轿车企业走投无路,只好向丰田、日产靠拢,终于形成超大规模轿车集团。1980年,日本轿车产量超过1000万辆,25年增长200多倍,超过了美国。无疑,正确的产业政策导致日本民族轿车工业的振兴。

领导思维训练

☆请总结英国政府在汽车产业政策上产生失误的思维过程。

☆请阅读了解有关日本产业政策的书籍,并总结其思维特点。

案例之一五七:开辟新天地

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是瑞典设计中“斯堪的纳维亚风格”的黄金时代。瑞典的产品,尤其是家具,以其设计表达出的恬静、和谐而享誉世界。纯净、优雅而又功能化—这就是人们心目中的瑞典设计,但这种以优雅为主调的风格似乎在一夜之间戛然而止。风格转变开始于60年代。在这一时期瑞典的斯堪的纳维亚“纯净”的风格受到外来力量的猛烈冲击,势头最猛者首推意大利。60年代是动荡的年代,社会人文背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瑞典代代相传而蕴涵于瑞典设计中的恬静、优雅与注重天然材质的人情味、重视局部处理的工匠气质,突然被年轻设计师认为是毫无价值的东西。以手工匠、工艺美术师为主体,以小批量生产为主要生产模式的产业结构让位于大工业生产,崭新的市场结构进入人们的生活。新的、便宜的材料应运而生,如塑料、复合板、纸、棉、钢管等,一切可以想到又可以利用的材料都堂而皇之列入年轻一代设计师的材料手册之中。新一代设计师也正是以这些材料向传统挑战,用材料的语言大声宣布与“斯堪的纳维亚”传统决裂。这一时期是瑞典经济的巅峰时期。新一代设计师的崛起,为瑞典国民经济带来巨大效益。

70年代的石油危机给西方经济罩上阴影,瑞典设计亦跌入低谷。这一时期人们不再像60年代那样渴求标新立异的设计,不再为追逐时髦而朝三暮四。瑞典设计师面临挑战,巫待调整,急需发展。到80年代中期,他们终于走出低谷,开辟了一个又一个新天地。首先,从组织上入手。瑞典成立了以设计师为主体的设计协会—“瑞典设计”,将全国各地的地方设计团体组织起来,成员遍及全国各个角落的网络中心。与此同时,政府在斯德哥尔摩建立了设计中心,集中了设计师和中小型商业机构,并开展“100小时设计服务”活动。通过这项活动,协助和发展了各企业和专题设计,使瑞典在这一时期的机械设计,特种设备设计和日用消费品设计完美到前所未有的国际水准。

领导思维训练

☆什么是创新?

☆怎样才能始终保持旺盛活力,不断创新?

案例之一五八:掌握消费者行为

“没有人比妈妈更了解你。可是,她知道你有多少条短裤吗?乔基公司知道。妈妈知道你往每杯水中放多少块冰吗?可口可乐公司知道。” 这是美国纽约《华尔街日报》一篇文章开头的两句话。意在说明美国企业在市场信息调查方面的精确性。美国绝大部分企业、公司都设有专职人员从事市场调查工作。这些人通过各种途径对消费者进行细致的调查,掌握有关消费者行为的各种详细情况,然后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综合性的分析,提供给决策者参考。在美国,商人们知道,全国每人每年平均吃156个汉堡包、95个热狗、283个鸡蛋、1.8公斤酸奶酪、不到1公斤花生酱。美国人平均每天花90分钟做饭,40分钟吃饭,每年花6.5亿美元买解酸剂帮助消化。他们还知道消费者给婴儿换多少次尿片,丢多少次牙膏盖。美国有一些专门从事市场调研的公司,这些公司经验丰富,经常搞一些综合性调查。他们使用的调查表形式多样,而且填写方便、简单易行、调查覆盖面大。为了促使广大用户积极、认真地填写并寄回调查表,扩大调查表的回收率,市场调研公司往往向用户提供一定的好处,如免费寄赠新产品的样品(如牙膏、洗发剂、洗衣剂、咖啡等等)及购物优惠券等。

领导思维训练

☆著名的物理学家费米在一次演讲中曾提到这样一个问题:“芝加哥市需要多少位钢琴调音师?”他自己对此问题的解答是:“假设芝加哥市有300万人口,每个家庭4口人,而全市有1/3的家庭有钢琴,那么,芝加哥市共有25万架钢琴。每年有1/5的钢琴需要调音,那么一年共需要调音5万次。每个钢琴调音师每天能够调好4架钢琴,一年工作250天,共能调好1000架钢琴,是所需调音量的1/50。由此推断,芝加哥市共需要50位钢琴调音师。”在此,费米使用的是“连锁推理法”,请用此法推算一下,一个4000人的学校,需要多大的操场,才能恰好满足学生们的活动需要?

案例之一五九:以计为首

1943年2月,美军获悉日军有一支舰队集结在南太平洋的新不列颠岛,准备越过俾斯麦海,开往新几内亚。美国西太平洋空军司令肯尼将军,奉命拦截轰炸这支日本舰队。从新不列颠岛到新几内亚有南北两条航线,航程都是3天。美军从气象预报得知,近3天内,北路航线是阴雨天气,南路航线天气晴朗。在这种情况下,日本舰队会选择哪条航线呢?为此,美军要派出侦察机进行搜索,力争尽早发现日本舰队。

美军分析自己的搜索方案有以下几种:

1.搜索力量主要集中在北路,且日本舰队也走北路。北路的天气虽然差,能见度低,但因搜索力量集中,有可能在一天内发现日本舰队,从而争取到两天的轰炸时间。

2.搜索力量主要集中在北路,但日本舰队走南路。南路虽然天气很好,便于搜索,但因主要力量集中在北路,只有很少的飞机在南路。这样要发现日本舰队也需要花费一天时间,轰炸时间还是两天。

3.搜索力量主要集中在南路,而日本舰队走北路。这就是说,北路只有很少的飞机在很差的天气中搜索日本舰队,要发现目标得花费两天时间,轰炸时间只剩下一天了。

4.搜索力量集中在南路,日本舰队走南路。这样,飞机多,天气好,很快就能发现日本舰队,轰炸时间争取到3天。从美方来说,第四种情况最有利;就日本舰队来看,走北路最适宜。但战争不是一厢情愿的事情,双方都想趋利避害,善料敌者,应以敌之利来确定自己的对策。于是,肯尼将军决定,把主要搜索力量使用在北路航线上,而俾斯麦海战却在预期的地点发生了。

领导思维训练

☆请了解有关博弈论的知识。

☆请了解有关人性假设的理论,并应用“经济人”假设来分析人的行为模式。

☆请总结美军谋划拦截日本舰队的思维模式?

案例之一六○:智过察微

公元前453年,晋国专权的智伯率领韩康子、魏桓子的兵马攻伐赵襄子,情况十分危急。赵襄子派大臣张孟谈以朝见智伯为名而私会韩、魏二人,劝说二人联合攻智伯。已经谈妥了计谋以后,张孟谈又朝拜智伯,出来时正被智伯的族人智过在辕门外遇见。智过就进去见智伯说:“魏、韩将有变化。”智伯问:“怎么了?”智过说:“我刚才在辕门外遇到张孟谈,他显得很矜持并且显得很得意。”智伯说:“不对,我已与魏桓子和韩康子约好了,打下赵后就三分其地,他们一定不会欺骗我,你不要妄说。”智过出来后总是放心不下,就去拜见了魏、韩二人。回来对智伯说:“魏韩二人色动意变,一定将不利于大王。不如现在杀了他们!”智伯说:“我们兵驻晋阳已三年了,早晚就要攻下赵而分享好处,怎么能有其他的心思呢?你不要再说了。”智过说道:“如果不杀,那么就要快去亲近他们。”智伯问:“怎么亲近呢?”智过说:“魏桓子的谋臣叫赵菱,韩康子的谋臣叫段规。这两个人是都能改变他们君主的意见的。大王应当与他们约定,破赵后就封二人一人一座万户的城池。这样,魏韩二人之心可以不变,而大王就得到了您所想要的了。”智伯说:“破赵后要三分其地,现在又要分给他们两人各万户之城池,那我得到的就更少了,不能这样!”智过见自己的计谋不被采纳,说的话智伯又不听,就逃走了,并改姓辅氏。

张孟谈听说了,就去见赵襄子说:“我在智伯的辕门外遇见了智过,看来他对我有了怀疑。他进去见智伯,出来就改了姓,所以我有这样的怀疑。今天晚上如不攻智,必有后患。”赵襄子说:“好吧。”于是派张孟谈去见魏韩二人,约定晚上杀掉守堤的官兵,然后放水淹智伯的军队。智伯的军队被水一冲,都慌着去救水,一阵大乱。这时,魏韩两支军队从两侧围攻,赵襄子率军队正面迎击,大败智伯军队,活擒智伯。

智伯后来被杀,国家也亡了,土地也被赵、魏、韩三分了,智氏满门尽灭,惟有辅氏保存了下来。

领导思维训练

☆请总结智过的思维过程。

案例之一六一:山道上的和尚

有一天早晨,太阳刚刚升起,一个和尚沿着一条狭窄的山路向山顶攀登。山路只有一两个人宽,沿山盘旋而上,直达山顶的一座寺庙。上山的路,有时陡,有时缓。和尚走得有时快些,有时慢些。一路上他几次歇脚、喝水或吃随身带的干粮。他到达山顶的寺庙时太阳刚好下山。经过了几天佛事以后,和尚又沿原路下山。他也是太阳刚出山就动身,一路上有行有歇,行的速度有快有慢。当然,他下山的平均速度比上山要快。

现在需要证明,沿途存在一个地点,无论是上山还是下山,和尚经过这一地点的时间是相同的。也就是说,假如和尚下山经过此地点的时间是下午4点,那么,前几天他上山时经过此地点的时间也一定是下午4点。

领导思维训练

☆这个问题的解决可能使你感到出乎意料的简单。你可把题中上山的和尚和下山的和尚设想成两个不同的人,但他们是在同一天上下山,那么,他们自然一定会在途中的某处相遇,此处,正是和尚在上山时和下山时同时经过的地方。

案例之一六二:冰制油管创奇迹

日本南极探险队第一次准备在南极过冬,便设法用运输船把汽油运到越冬基地。由于准备工作不充分,在实地操作中发现输油管的长度根本不够,而且一下子也找不出另外备用和可以替代使用的管子。再从日本去运,时间需要近两个月。怎么办?这下子把所有队员给难住了。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毫无办法。这时候,队长西掘荣三郎突然提出了一个很奇特的设想,他说:“我们用冰来做管子吧。”冰在南极是最丰富的东西,但怎样使冰变成管状呢,很多人还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西掘队长又说:“我们不是有医疗用的绷带吗?就把它缠在已有的铁管上,上面淋上水,让它结冰、然后拔出铁管,这不就成了冰管子了吗,然后把它一截一截接起来,要多长就有多长。”西掘队长的聪明之处在于随机应变,通过已知的东西作媒介,将毫无关系的要素结合起来,也就是取各种物品的长处,把它们结合在一起,再制造出新物件。

领导思维训练

☆请从“输油管长度不够”出发,为探险队设想多种解决办法。

案例之一六三:危机即好运

日本水泥大王浅野水泥公司的创始者浅野忠一郎,在他23岁时还身无分文。因为找不到工作,有一段时间每天都陷入半饥饿状态之中。有一天,他发现有个水泉,已挨饿整整两天的他就捧起这水来试饮充饥,一喝觉得清凉可口。“就干脆卖水算了。”这样在路旁摆摊卖水的生活便开始了,生财工具大部分是捡来的。这最简单的卖水生意使这位吃尽千辛万苦的青年,不必再挨饿了。以后,浅野成为一名大企业家。

成名以后他说:“人生所遇到的危机就是一个绝好的机会。也就是说,人在困难时,他的想法就会改变,反而给予他一个转机,使他涌上无比的勇气,使他更加聪明,更加勇往直前。因此对人生应不必恐惧,应感谢才是。”浅野还这样说:“在这世界上没有一件无用的东西,任何东西都可以加以利用。”浅野卖水两年,25岁时已赚了一笔为数不小的钱,于是开始经营煤炭零售店。30岁时,当时的横滨市市长听到浅野很会把无价值的东西产生价值,就召见他说:“你以很会利用废物而闻名,但是人的排泄物,我想,你是没有办法去利用的了。”“只收集一二家粪便不会赚钱,但是收集数千人的大小便就会赚钱。”“怎么样收集呢?”“做公共厕所。”这样,浅野就替横滨市设置63处日本最初的公共厕所,因而成为日本公共厕所的始祖。厕所做好后,他就把汲粪便的权利一年以4000日元价格卖给别人,两年后设立一家日本最初的人造肥料公司。也许你会感到震惊,水泥公司设立的浅野水泥资金,就是由出售公共厕所的粪便得来的。

领导思维训练

☆请领悟体会“危机即好运”的含义。

☆什么是危机?

☆危机有什么特征?

☆请总结你越过危机的方法和经验。

案例之一六四:从反面去思考

网球曾有一个令球迷们头痛的问题:球容易漏气,变得软塌塌的。按理说,球漏了气可以从外面往球里充气,而这种球却没有打气孔,无法充气。“有没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大家都这么想,可又想不出什么好主意。“球跑气是因为球内压力比大气压力大而引起的。”这是人们的常规思路。有位美国青年却从相反的方面去思考:“如果球内压力小于球外压力呢?”他立即把三个球密封在塑料容器中,用泵向容器中压入空气。过一段时间,球鼓得嘣嘣直跳,像新球一样。后来,这种工具以这个青年的名字命名。

领导思维训练

☆请举出20个现实生活中从反面思考的例子。

案例之一六五:牛刀杀鸡

1994年3月22日,世界最大的电脑软件公司—美国微软公司总裁来北京进行为期两天的访问。此举,把持续了一段时间的洋电脑进入中国的热潮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康柏公司、克雷公司、德尔公司、英特尔公司、尤尼克斯公司、数据设备公司等世界计算机明星公司的总裁们纷纷到来,寻求跻身中国市场的最佳途径,中国市场上出现了一场“洋电脑大战”。据不完全统计,排名世界电脑业前10名的大型企业,已有7家在中国设立了办事处或公司。他们或委托代理商经销其产品,或与中国公司合资建厂。1994年,中国市场电脑销售总量为45万台,洋电脑占37万台。在中国的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和有条件安装电脑的家庭中,总共装备了140万台电脑,圈内人士估计,洋电脑超过了100万台。外国电脑厂商在中国的宣传攻势不惜工本。局外人看来,电脑商开拓中国市场,简直是牛刀杀鸡。在当今世界经济普遍不景气,电脑产业又是过剩竞争的情况下,惟有中国大陆才是惟一具有开发价值的大市场。

领导思维训练

☆请总结微软公司的思维过程。

☆请分析微软公司针对中国市场的决策目标。行业的大公司负责

☆假如你是中国人,你会采取什么样的应对措施?

案例之一六六:约法三章得民心

公元前207年8月,汉高祖刘邦率兵进军武关,在谋士张良和武将周勃的配合下,采取以假乱真,声东击西的方法,很快突破秦军主力,消灭了守关的秦兵,杀死了主将。接着部队乘胜进军,不久攻占了都城咸阳。

正在刘邦率兵进城途中,远远看见前面走来一支好像送殡的队列,走近一看,原来是秦王子婴带着他的大臣前来投降。子婴,表示投降后准备自尽。刘手捧王冠,脖子上套着二尺白邦和他的将士们看到这个可悲的秦王,痛恨已极。刘邦进了都城,来到阿房宫,看见宫内雄伟壮丽、富丽堂皇,高兴得一边拍手一边说:“这回我可要住进去,好好享受享受了。”大将樊哙劝他赶快离开这里,他很不高兴,不理睬樊哙。樊哙见刘邦不听自己的劝告,悻悻退出,去找谋士张良再去劝说。张良足智多谋,能讲善道。张良见了刘邦,说道:“秦王无道,天下大乱,是这些穷奢极欲的东西使秦灭亡。您是为百姓打天下的,不是到这里贪图享乐的,如果您也是这样,那您和秦王还有什么不同?”张良的这番话,使刘邦有了回心转意之念。

为了争取民心,刘邦马上召集各县的父老乡绅,向他们宣布说:“你们长期以来受尽秦朝暴政的残害,如稍有指责就遭灭族之灾,秦朝的这些法规都是压榨老百姓的,从今天起我约法三章:第一,杀人者偿命。第二,打伤人要办罪。第三,偷盗抢劫要惩罚。除这三条外,其他法律、禁令一律废除。”各县的父老乡绅听了,高兴得不得了。当地百姓纷纷拿出自己家的酒肉款待刘邦和义军。从此刘邦的威望更高了。

领导思维训练

☆人的欲望为什么永无止境?

☆怎样才能有效地抑制有害的欲望?

☆约法三章抓住了人们的什么心理?

☆如果没有这约法三章,刘邦还能一统天下吗?

案例之一六七:平天下先兴礼仪

曹操成为北方霸主后,百废待兴。在他的兴邦强国的计划中,他首先考虑的是兴礼仪。东汉建安七年春天,他率军进驻谯县。在谯县境内,他走了一天,也没遇见一个熟人,这使他感慨万分。他对部将说:“我起正义之师,为天下人铲除暴乱。故乡的人民很支持我,父送子,妻送郎,跟我走的人很多都战死在沙场。这真让我悲痛欲绝。”

曹操安顿下来后,马上下令:“凡是跟我当兵的将士,因战死沙场而绝了后代的,找他们的亲戚当他们的后裔,分给田地,由官府配给耕牛,设立学校,教育这些英雄的后代。要建立祠庙,让活着的后代能够有地方祭祀自己的祖先。能够把死者的后代培养成人,我死后见到那些先去的将士,就没什么可遗憾的了。”

第二年秋天,曹操又下令:“十五年战乱,使青年人没见过仁义礼仪的风尚,这使我很忧伤。我命令所辖各郡都要提倡和重视古代圣贤们的典籍的研究,要建立学校,满五百户的县要设立专门负责培养年青人的官员,选拔本地优秀子弟给以教育,使先王之道不致废绝,从而兴天下。”

各郡县按照曹操的命令,大兴教育。教育兴而人才起,人才起而百废兴。曹操的教育计划,为汉王朝崩溃后魏、蜀、吴三国的建立,奠定了人才基础。

领导思维训练

☆请分析曹操的兴国战略。

☆古人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而本案例则讲的是平天下先兴礼仪,以礼兴邦。你是如何看待二者关系的?

☆在当前西部大开发过程中,有人认为人才最为重要,也有人认为资金最为重要,还有人则提出观念最关键,你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请阐述自己的观点。

案例之一六八:日本人寻找大庆

20世纪60年代初,日本某咨询公司从我国公开发行的《人民画报》的一张照片上发现,北京的公共汽车上没有气包了,而这种气包正是中国缺油的标志。这个微小的变化使他们推断出中国一定找到了大油田。时隔不久,《人民日报》刊登了《大庆精神大庆人》的文章,肯定中国有了大油田,日本人储存了这个信息。

1966年7月,《人民画报》刊登了王进喜的照片,照片上的王进喜戴着厚厚的皮帽。日本人从照片上的帽子的保暖性判断,大庆在零下30多度的地区;从帽子的式样分析,很可能在中国的东北地区;再从冬天的温度测算大体的纬度得出结论,大庆大致在哈尔滨到齐齐哈尔之间。

这当然还只是推测。为了验证这些推测,他们又利用来中国的机会,测量了运送原油的火车上的灰尘厚度。火车在大地上行走,不断积累着灰尘。从灰尘的厚度可以测算火车行走的时间和从出发地到目的地北京之间的距离。灰尘厚度表示的时间和距离与日本人从帽子上的信息所做的分析是一致的。

1966年,中国官方报纸在介绍王进喜时提到了马家窑这个地方,在报道中举了王进喜等石油工人是靠人推肩抬把钻机运送到现场的例子。日本人从这篇报道中认为,大庆油田离车站不远,如果很远,是无法用人力搬运的。既然在马家窑,日本人就从精确的地图上找到了马家窑。日本人还从当地的地质结构推测松辽盆地一带称为大庆油田,对大庆油田的规模有了比较准确的认识。

1967年,日本人又根据《人民画报》上刊登的一个大庆石油冶炼厂的照片获取了信息。照片上有一个扶手,常规的扶手是1米左右,日本人从照片上的扶手推算了炼油塔的外径,并推算出内径在5米左右,从而进一步推算出日炼油能力为90千升。以出油率30%计,判定原油加工能力为3000千升,以一年360天计,每口井每年产原油为100万千升,大庆有800口井,可知年产量约360万吨。

这些情报对日本公司来说太重要了。他们通过对中国油田开采方面的情况综合分析后认定,中国当时不具备开采大庆油田的技术和设备,一定会从国外进口,而且为了减轻冬季原料外运的困难和解决运输量过大问题,中国必定要采取就地建厂、就地炼油的办法。为了能够有针对性地向中国提供技术和设备,该公司还针对我国东北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进行技术准备和产品设计,一心一意争取时间,等待中国购买。果然不出所料,几年后我国大庆油田为综合开发利用大庆石油资源,向国外公司招标进口成套设备。这家公司一举中标,使许多国家的公司竞争者为之瞠目,却不知日本公司成功的诀窍在于卓有成效的情报分析和情报研究。

领导思维训练

☆从宏观的角度总结本案中日方的调查过程。

☆日方为什么选石油为调查项目?

☆日方如何从公开的资料中搜集情报?

☆日方又作了哪些调查工作来检查求证情报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从系统的角度分析日方是如何“举一反三”和“见微知著”地搜集情报?其理论根据又是什么?

案例之一六九:谁是冒名顶替者

有一条船,载着12个特工人员去执行一项秘密任务。这12个特工人员是特别挑选出来的,体重相同,互相间都不认识。为了保持船体的平衡,他们分成三组,第一组A、B、C、D四人坐在船头,第二组E、F、G、H坐在中间,第三组I、J、K、L坐在船尾。

一开船,这12个特工中的头儿发现情况有异:船体朝前倾斜。他因此推测,这12个特工中,有一个是冒名顶替的敌方间谍,他的体重同选择的标准体重不一样。他立即和总部联系,他的推测得到了总部刚截获的情报的证实。但问题在于,总部并不能确定这个混入特工队的间谍是谁。

特工头儿对此有丰富的经验。他只作了两次测试,就不但找出了这个冒名顶替者,而且还确定了其体重比标准是重还是轻。每次测试是交换某些成员在船上所处的位置,这种交换可以在一对也可以在多对成员之间进行,但须仍然保持四人一组,然后观察船体的倾斜情况。(在一次测试中,显然不允许对船体的倾斜情况作两次观察。)特工头儿是如何做出这两次测试的?

领导思维训练

☆间谍显然在前排A、B、C、D或后排I、J、K、L八人中,否则,船体不会倾斜。第一次测试:分别交换前排A、B、C三人和中排E、F、G三人的位置,再交换前排D和后排L的位置,然后观察船体的倾斜情况。船体的倾斜有且只有以下三种情况:(1)船体由朝前倾斜变为朝后倾斜,这说明间谍在D和L两人中;(2)船体由朝前倾斜变为保持平衡。这说明间谍在A、B、C三人中;(3)船体继续朝前倾斜。这说明间谍在I、J、K 三人中。

第二次测试,分三种可能情况:(1)如果间谍在D和L两人中,则不妨令D和中排的H交换位置。这时如果船体保持朝后倾斜,说明间谍是L,他的体重比标准轻;如果船体变为平衡,说明间谍是D,他的体重比标准重;如果船体变为朝前倾斜,说明间谍是L,他的体重较重。(2)如果间谍在A、B和C 三人中,则不妨令B和前排的E交换位置,C和G交换位置。这时如果船体继续保持平衡,说明间谍是A;如果船体朝后倾斜,说明间谍是C。因为A、B、C三人原来都在前排,因此,三人中任何一人如果是间谍,其体重一定较重。(3)如果间谍在I、J和K三人中,则不妨令J和中排的A交换位置,K和前排的E交换位置。如果船体朝前倾斜,说明I是间谍;如果船体变为平衡,说明J是间谍;如果船体变为朝后倾斜,说明间谍是K。因为I、J和K三人原来都在后排,因此,三人中任何一人如果是间谍,其体重一定较轻。

案例之一七○:从历史中寻找启示和智慧

流水匆匆,岁月悠悠,逝者如斯,不舍昼夜。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今天变成了昨天,昨天变成了前天。一切发生了的事情,都渐渐地变成了遥远的历史。

历史,像一个睿智的老人,他的胸中,记载着大自然的变迁,记载着人类集体的经验。历史像一个含量丰富的矿藏,矿层中蕴藏着人类世代积累的各种知识。它们是人类智慧的源泉,为人们提供发现、发明和创造的启示。请教历史,他会告诉我们许许多多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使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少走历史的弯路。

1682年,天外飞来一颗神秘的彗星,夜空中,它拖着长长的尾巴,发出淡淡的光芒。人们恐惧起来了,以为上天要把巨大的灾难降临人间。彗星的出现有没有规律呢?在彗星出现的那一年,英国科学家哈雷翻开了历史,他一年年地寻找着,寻找着历史上彗星光临人间的记录,就像在沙土里寻找闪光的黄金。他从历史中找到了灵感,历史向他坦开胸膛里的秘密。历史翻到了75年以前,哈雷高兴地看到,1607年,天文学家记录着,一颗彗星出现在地球的上空。这颗彗星的轨道,与当年的彗星轨道十分相似。哈雷想,它们可能是同一颗彗星。哈雷继续向前搜寻着,历史又上溯75年左右,又有一颗彗星出现在地球的昏黄的天空里。哈雷不断地从历史上追溯着,追溯着。又上溯75年左右,一颗彗星再度出现。哈雷从历史中发现,每隔75年左右,这颗彗星就会来到地球探亲。历史启示了哈雷。哈雷猜测,这颗彗星,在轨道上运行一周的时间是75年左右,历史上多次记录的这些彗星,实际上是同一颗彗星。哈雷相信历史启示的规律,他勇敢地预言,再过75年,即到了1757年,这颗彗星将再一次来到地球。人们将信将疑,这颗彗星真的会按时回归吗?结果是,在哈雷去世16年后,即到了他所预言的1757年,守信的哈雷彗星果然按时在天空出现。

历史的启示岂止在天上,大地上生物的生长和繁衍,历史也给人们许多启示。在粗大的树木的年轮上,人们看到每隔大约11年,年轮的生长形成一个新的周期。历史上记载,每隔大约11年,蝗虫就会泛滥成灾。欧洲有一种旅鼠,每隔大约11年,它们就成群结队地集体旅行,最后跑到海边集体淹死,庄稼的丰歉,也有大致相同的周期。历史似乎向人们透露出一点信息,这种种相同的周期的背后,大自然潜藏着一个深奥的原因。历史告诉人们又一个信息,太阳上的黑子每隔11年左右就爆发一次。生物学家低头沉思,天文学家则仰头观天。他们观察太阳,发现11太阳上的黑子确实有着年的周期。从历史中,科学家们终于找到了谜底,天上人间一线牵,天体的周期性变化,引起了生物的周期性变化。

因此,我们一定要努力从历史上寻找启示。任何事物都有历史,任何历史都展开着自己的规律;明镜可以照形,往古可以知今。认识了事物的历史,也就认识了它的规律。只要善于挖掘,我们可以从历史中获得宝贵的启示和智慧。

领导思维训练

☆怎样才能正确总结历史?

☆什么是规律?怎样才能掌握和运用规律?

案例之一七一:与众不同的告示

美国纽约市有一个著名的植物园,每天吸引大批游客。人们纷纷前往观赏植物园内多姿多彩的花卉和形状奇特的盆景。植物园另一与众不同之处是其园上方的一块告示牌,上书:“凡检举偷盗花木者,赏金200美元。”好奇的游客问管理人员:“为何不按通常的习惯,写‘凡偷盗花木者,罚款200美元’?”管理人员不假思索地回答道:“要是那么写,就只能靠我的两只眼。而现在,则可能有几百双警惕的眼睛帮着我了。”

领导思维训练

☆为什么同样是200美金,由罚改奖,防盗效果会大不一样?

☆同样是防盗,当我们从不同的思维角度去考虑解决办法时,为什么会找出许多办法?

☆为什么方法截然相反,却能解决同样的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为什么相同的方法,却常常导致截然不同的结果?

☆请举出现实生活中的相似例子,并设想加以实行的可能性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