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晗为什么比吴亦凡火:从繁体字看中国文化的含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2:46:01
我们已走得太远,以至于忘了为什么而出发2011年03月03日 星期四 14:52

 

繁体字是中华文化的滋养潜流,是中国先进文化的载体。繁体字字态优美,书法艺术更是将其推上了人类文字不二的艺术殿堂。一篇《兰亭序》,世界惊奇,正因为繁体字的仪态之美——横平竖直,落落大方,变幻无穷。

流传半个多世纪的简体字是否割裂了中华文化传统?许多网友认为简体字破坏了汉字的字形结构,繁体字所蕴涵的文化意义随之流失,于此同时给人们阅读古籍造成障碍,客观上是对传统文化的割裂。

以上的图片就是近日微博上疯传的几个例子。“有心才是愛,有水才有雲”,“现代的鱼(魚)都不在水里游了。”很多简化后的汉字,失去了原来的字根,学起来反而麻烦了。

我们常常责备青年人不注重学习传统文化,但他们看到繁体排印的古书就自然产生生疏隔膜的感觉,怎么可能产生学习的兴趣呢?很多网友支持这种说法,他们举例说,台湾一直使用繁体字,与传统典籍没有隔膜,所以台湾人的国学和传统文化基础比内地厚实。另一个例子是那些于传统文化造诣精深的大家根本不愿意使用简化字——陈寅恪、钱钟书等老人生前不写简体,出书也从来不用简体。

不少知识分子也有过这样的思考:流传了几千年的繁体字,在我们青少年中还需不需要认识?如果可以不识繁体字,则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任何一种报刊杂志和图书典籍,将有无法查阅使用的可能,这对今后是很不利的。   

不少倡导恢复繁体字的网友提出,现在电脑普及了,输入一个繁体字与输入一个简体字没有多大区别,然而简体字在13亿人中流行了那么久,完全恢复成繁体字似乎不太可能。但国家应该在一部分人当中提倡学习和认识,包括专业人士、老师学生。并应该允许繁体字在一定范围内流传。

一位网友的感想:

想起几年以前和前男友谈恋爱写情书,他是大陆人,但是从小受爷爷熏陶都写繁体字的。他教我一个字,繁体字的爱,即“愛”。后来我拿他写给我的信和我写给他的信比较,才发现我把这个字写错了。爱是一种用“心”去做的事,而不是“必”须做的事。我们已走得太远,以至于忘了为什么而出发。我觉得学习繁体字很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