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美乐树少儿英语:张录强:中国文化的软实力从哪里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12:22:48
● 张录强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认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构成的“硬实力”,也包括以文化、意识形态吸引力等构成的“软实力”。而文化软实力是一国软实力的核心要素。

  随着国力日盛,王者欲归来的中国越来越发现,与日益增强的经济、军事硬实力相比,其软实力已经成为阻碍帝国复兴的短板。如何打造中国的软实力,已经成为朝野关注的重大课题。有关打造软实力的国家和地方规划林林总总,从中央到地方大手笔的文化产业项目层出不穷,专家和草根意见和建议更是满天飞。但是,无论从发展思路,还是具体措施层面,这些规划或项目都缺乏触及本质的深度和力度。大投入和大跃进式的“文化GDP运动”可以缔造一时的繁荣,却无法带动中国软实力的实质性飞跃。

中国文化进步机制或已枯竭

  1962年美国学者卡尔逊(Rachel Carson)一部《寂静的春天》,引发了一场遍及全球、旷日持久的环境革命,开启了人类文明的新纪元。也就是说,在一个言论和思想自由的社会里,一个人的先知先觉就可以引领一个社会,乃至全人类的进步!

  但是在中国,在与三教九流各色人等交往的过程中,我们不得不惊叹,当下的中国几乎已经到了全民觉醒的程度,但是众所周知的错误却仍然在不断地被重复、被强化。也就是说,在一个言论和思想被控制的社会里,即使是全民觉醒也无法推动社会的进步!

  在一个社会中,一个人的先知先觉就可以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在另一个社会中,即使是全民觉醒都无法推动社会的进步!这两种社会在文明进步速度上的差距,显然不是一个数量级。这也是一个曾经雄霸世界上千年的中华帝国,为什么很快就被众多的后来者赶超,并被远远抛在脑后的重要原因。

  中国一直就有“智慧在民间的说法”。作为自古以来的人口大国,根本上就不缺乏智慧,缺乏的是选择“智慧”来引导社会发展、文化进步的选优机制。现在看来,这种机制在中国依然没有建立起来,中国文化进步的动力,或许已经理所当然地枯竭了。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郎咸平在清华大学的一次演讲中指出,中华民族是一个不善于学习和借鉴的民族,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她却在)不断重复着过去的错误。一个缺乏进步机制的民族,一个不思长进的民族,在改革和发展的每一步都要付出更加沉重的代价。

自说自话形不成文化影响力

言论和思想自由一直就是中国大陆知识分子遥不可及的幻想。更不可思议的是,当下中国的思想、文化与社会环境正在发生逆转。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许小年认为,中国正在大步往回走,走向权贵资本主义。

  近年来,中国政府以整治互联网的名义,不仅关闭了大量的黄赌毒网站,也关闭大量有价值的知识、意见网站,为数众多的意见和思想领袖失去了最后发声的渠道。中国政府终于从“不参与、不争论”耍赖似的被动应付,转向不计后果的主动出击(关闭网站、控制信息源等)。在中国,言论霸权已经强大到不可思议的地步,不仅屏蔽国外媒体和信息,而且通过控制国内信息传播,达到了让舆论“对立面”闭嘴的效果,“一边倒”和“自说自话”的文化与社会环境终于大功告成,文化发展陷入难解的困境。中国互联网和中国社会表面上已经变得越来越纯净,越来越符合官方立场,进而出现了改革开放以来少有的“言论一致”和“思想统一”的盛况。

  随着经济实力的日益强大,中国境内“经济强大,全球敬仰”的自说自话甚嚣尘上;投资数百亿之后,中央媒体的宣传力也大为加强。如果因此就认为中国软实力可以稳步提升了,实在过于盲目乐观。殊不知一国的软实力一定要具有内部生发性,如果一厢情愿地坚持舆论宣传中充斥的逻辑谬误,那么,为富不仁的傲慢和胡搅蛮缠的宣传只能让人们心生厌恶,无助于中国软实力的提升。

  绝不照搬西方的政治模式,不同国家都有符合本国国情的民主形式等等,也都是典型的自说自话。没有人要求中国照搬西方的模式,更没有人肤浅到只追求民主形式,而不注重民主实质的地步。但是,至少在中国,作为人口大多数的工人和农民,却成为名副其实的弱势群体。这绝对不符合现代民主的本质要求。如果非说这就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民主形式,甚至是创造性的“立体民主”,那可就真成了黑白颠倒了。

  说中国不给世界制造麻烦,外国人因此也没有理由对中国指手画脚,是一种关起门来打自家老婆孩子,街坊邻居无权干涉的逻辑,如果一旦成为决策者的行为逻辑,中国的未来将更加黯淡无光。

  政府对民间言论自由的限制,其后果必然是限制人们的思想自由。一个没有思想自由创新的文化,只能靠浮躁和低级趣味的“自说自话”来营造虚假繁荣。这才是中国长期培养不出大师级人物,创造不出与经济繁荣相匹配的文化繁荣的重要原因。长此以往,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只能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中华文明伟大复兴只是个美丽的泡沫

  时下,不断有盲目乐观的人鼓吹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有人甚至鼓吹中华文明将成为世界文明的主宰。其实据我观察,中国大陆之文化进步受制于“民主”制度难以确立(在大陆,只要触及民主、自由、人权、宪政等实质问题,就跨入了禁区),以至于民智被封锁、思想被禁锢;而台湾文化进步虽有民主制度的保障,但却受制于两岸议题(台湾社会一触及两岸议题,就难以理性)。在中华文明复兴与繁荣方面,大陆和台湾都有难以逾越的“坎”。没有这两大主体的文化繁荣,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只能是一个美丽的泡沫。

  中华文明是否能够成为未来世界文明的主流?这个问题其实是毫无悬念的。一个尚处于对抗人类“普适价值”阶段的文化,哪里有可能成为未来世界文明的主流。一个大国的崛起如果没有文化进步的支撑,只能是昙花一现。中国如果不在言论和思想自由方面取得长足的进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只能是纸上谈兵、水中望月。我深感中国文化进步之无望,并且此局面也绝非一己之力所能逆转。软实力来自良性竞争的文化与政治环境言论与思想自由本身就是一种优选机制,它可以形成有效的竞争性的文化发展环境。也只有在竞争性环境中,各种信息和言论中所包含的智慧和创造,才能够像大浪淘沙一样被淘出来,成为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及文化发展的源源不断的动力,这才是持续打造经济、社会、科技及文化国际竞争力的最关键的要素。

  但是说到底,一个社会中竞争性的文化环境,还需要竞争性的政治体制来保证。回眸台湾开放党禁、推进民主化进程之前,岛内主流媒体和学术主流忙于论证一党独裁和威权统治的现实合理性、民主虽好暂不适合台湾、党禁不宜开、民权不可放、新闻要管制等等的各色言论,这些当时的所谓主流舆论注定已经成为历史的笑谈。而今天,许多大陆学人精英依然在做同样的无用努力。当然其中的症结与台湾民主化之前没有区别,只有确立竞争性的政治体制,才有可能把缺乏担当的大陆知识分子,从唯唯诺诺的思想奴役中解救出来,成为推动中华文明进步的力量。

  这是一篇我早就想写,但一直没有写的文章。原因就在于这样的话题过于沉重,甚至有可能摧毁翘首期盼中华民族复兴者的终极幻想,更无助于理想知识分子走出精神困境。今天提笔写这篇文章,只是因为,在我看来,当下的形势已经更不如前,中国文化进步的希望更加渺茫。以前抱有的暂时困难,终将云开雾散的幻想,已经基本破灭。写出来虽然痛苦,但至少也要能引起疗救的注意。

  作者是山东理工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