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毛大雪: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案例之一**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7:10:05

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案例之一**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被评估企业名称:****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企业基本情况:
**,法定代表人**,财务负责人**,经营地址位于**号,注册资金350万元,主要生产经营**的生产、销售。生产**产品所用原材料主要为玉米和豆粕;辅助材料主要为**等;所用包装物主要有塑料袋、编制袋、塑料桶、塑料瓶子和纸箱。动力和燃料分别为电力和标煤,通过锅炉为生产车间增加温度。该企业生产工艺流程比较复杂,技术含量较高,在**市没有同行业和类似单位,没有可比的纳税评估指标。
一、 审核分析情况:
将该单位确定为重点纳税评估对象后,我们通过征管系统“一户式”查询,采集了大量数据信息,并与主管该户的税收管理员进行了沟通,初步掌握了该企业一些生产经营数据信息。具体数据采集、计算、推导、判断分析如下:
评估期为2006年度           评估基期:2005年度
项目
当期数据
基期数据
项目变动率
一、主营业务收入
18767688.93
15332873.5
22.40%
减:主营业务成本
18418939.01
14715017.8
25.17%
营业费用
18398.15
48225.54
-61.85%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26118.81
7856.58
232.45%
二、主营业务利润
304232.96
561773.58
-45.84%
减:管理费用
608341.2
604344.05
0.66%
财务费用
6642.17
-882.53
-852.63%
三、营业利润
-310750.41
-41687.94
645.42%
四、利润总额
-310750.41
-41687.94
645.42%
减:所得税
0
0
0
五、净利润
-310750.41
-41687.94
645.42%
六、毛利率(%)
1.86%
4.03%
-53.89%
七、销售成本率(%)
98.14%
95.97%
2.26%
八、营业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率(%)
0.10%
0.31%
-68.83%
九、管理费用占主营业务成本的比率(%)
3.30%
4.11%
-19.58%
十、财务费用占主营业务成本的比率(%)
0.04%
-0.01%
-701.28%
十、所得税负担率(%)
0.00%
0.00%
0.00%
十一、应纳增值税
237444.05
71423.46
232.45%
十二、增值税税收负担率(%)
1.27%
0.43%
195.35%
十三、其他应付款
3627618
1926610
88.29%
从损益表反映,该单位三年连续亏损,2004年、2005年、2006年亏损额分别为42965.25元、 41687.94元、310750.49元。从资产负债表反映,实收资本2004年的50万元,到2006年末为350万元,追加投资了300万元,并购买了2辆汽车,货币资金日常持有量在30万元-50万元之间,没有拖欠职工工资现象。从税收管理员了解到,其厂房、设备主要是租赁原酶制剂厂的,职工人数约150人,主要使用粮食收购发票向农民收购玉米。从稽查部门得知,在2005年对该企业粮食收购发票进行过专项检查,并已做了相关处理,再从粮食收购发票找突破,可能非常困难。
[#333333](一)、通过以上数据采集和初步审核分析,发现该单位存在以下纳税疑点:[/#]
1、该单位连续三年亏损,其主要原因主营业务成本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过大。[#ff4040]这种情况与追加投资300万元,添加固定资产(汽车),销售额2006年比2005年增加了343万元,增加幅度为22.4%,这与连续亏损不匹配。[/#]
[#ff4040]2、其他应付款2006年比2005年增加了169万元,对该单位“其他应付款”的资金来源应引起高度关注。[/#]
[#ff4040]3、毛利润由2005年4.03%至2006年降到1.86%,但增值税税负2006年1.27%比2005年0.47%上升了0.8%,这种反常现象引起了评估人员注意。[/#]
[#0000ff](二)明确税务约谈纲要,拟定调查核实方向。
1、其他应付款往往是向个人借款,凭证多为借款收据(白条),并且多数是向投资人借款,凭证不便核实真实性,“合理”解释较多,真伪难辨,难以有所突破。
2、锁定主营业务成本,寻找突破口。但该单位生产的产成品技术含量高,涉及到许多**配方的商业绝密,企业负责人很有可能拒绝或配方在专家手里等方式谢绝提供。因此,通过关键的投入产出比指标测算产成品的产量不易实现。
3、该单位工艺流程较为复杂,外行人很难一时清楚生产内幕底细。在这种情况下,绕开车间的生产工艺流程,从产成品入库与包装物关联入手,找到蛛丝马迹,寻求新突破。
[/#]4、由于该企业生产产品比较特殊,没有同行业或类似单位可比性的情况,评估小组建议对该单位税务约谈与调查核实兼顾,穿插进行。重点从生产相关人员了解翔实信息,另求新的突破。在约谈过程,防止企业人员之间串供或相互暗示,影响约谈效果和信息的真实性,拟定采取分组同时约谈。约谈重点是了解企业生产工艺流程、生产成本结构要素、主要销售对象、原材料采购方式、财务会计核算方法等内容。
二、  税务约谈:
经税源管理部门批准,评估小组制作《税务约谈通知书》,告知企业纳税疑点和约谈时间,提醒企业携带对纳税疑点有异义而主张的证据资料。纳税人如期到我局进行税务约谈,并携带了相关账簿、凭证、单据及相关原始凭证的复印件和书面材料,评估小组人员制作了翔实的约谈记录,妥善留存了纳税人举证资料,以备归档。
(一)静听解释,勤于思考,捕捉话音之外信息
对三年连续亏损,纳税人解释如下:我单位是酶制剂行业,主要生产淀粉酶、蛋白酶、盐析酶、液淀、酶泥和脱羧酶等产品,技术含量较高,受诸多因素影响和制约,例如天气、气压、空气的纯度,菌体的适应能力等。这些东西都是用肉眼看不见的,也没有现成的指标可循,很难掌握和控制。加上没有过硬的技术力量,产品的合格率不高,造成生产成本过大,形成连年亏损。产成品主要使用的原材料为玉米和豆粕。原材料在生产成本中约占75%,平均每标吨淀粉酶约用500-700公斤玉米,200公斤左右豆粕,脱羧酶主要原材料为豆粕。在生产过程中辅助材料占生产成本2%左右,如食盐、精盐、酸和碱等材料。每月工人工资15万元,电费每月30万元、用煤每月约600吨或700吨,维修设备费用近10万元。仅这几项约占生产成本20%,加上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利润空间很小。
生产成本用煤量如此之大,使我们产生了一连串问号。每月600-700吨煤,平均每天20多吨,也就是每小时约用800多公斤,用人推小推车推,按一推车约100公斤算,约5分钟推一车。这种推断使我们难以置信该单位的月用煤量。就以此事问会计煤的库存量现在有多少?会计说具体用煤量不清楚,需问供应处。
(二)避实就虚,迂回旋转,寻求约谈新突破。
该单位生产工艺流程复杂,技术指标生涩、难懂,并且涉及企业商业秘密,与我们预料的基本相符,很难有所突破。必须绕开专业的问题,寻找约谈新的突破口。
[#333333]对于与原酶制剂厂的关系是否为租赁的问题,企业说他们是原酶制厂的销售分公司,其实也可以说不租赁,或者更“准确”地说叫“兼并”,给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但该企业对“兼并”实事又无法举证,避而不谈,似乎有难言之隐,引起我们关注和怀疑。[/#]
[#333333]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就有关所得税政策对该企业法定代表人和财务负责人进行了政策讲解和宣传,并且对不属本单位的费用、成本或白条不得在税前列支,并就非生产用途的固定资产定义标准,与被约谈人进行“闲聊”,意在分散其注意力。然后,我们话锋一转,突如其来地问会计,你单位对兼并原酶制厂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了吗?会计对此所询问没有深思时间,不明询问用意,如实说了没有计提折旧,进一步印证了我们的推断,该单位是租赁原酶制剂厂的厂房和设备。该企业会计过了一会儿,知道已难“圆”其说,就进一步问,听说如果是税务机关检查调整的应税所得额不得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如果我们愿意就此问题自查,自查出来应调增应税所得额,是否可以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就此问题,我们给该企业财务负责人讲解了纳税评估意义。纳税评估是一种人性化税源管理方式,通过审核分析,发现企业存在纳税疑点,与企业相关人员进行平等约谈,将管理寓于服务之中,并针对企业纳税疑点或其他可能存在的涉税风险,进行税收法律、法规、政策讲解与宣传,让企业对照具体政策,自查涉税问题,给企业一次自查自纠改正的机会。对企业通过自查,查出应调增所得额,按政策可以进行账务调整,弥补以前年度亏损。被约谈人就租赁原酶制剂厂厂房、设备及其他涉税问题,愿意进一步细查。[/#]
(三)分组约谈,掌握主动,步步推进约谈工作有效开展。
[#333333]财务负责人明白纳税评估意义之后,与其讲明,纳税评估仍有一些疑点尚未排除,有必要对保管人员、车间的包装工人和供应处负责人进一步约谈。根据约谈对象,我们分成三个小组,对被约谈人同时进行分组约谈。[/#]
约谈保管人员时,保管人员介绍每年入库淀粉酶约3100吨。脱羧酶存在南货场冷库中,目前库存尚有6吨左右,都是大包装,出售时再换绿色塑料瓶子(1KG/瓶)出售,去年出售脱羧酶约2611KG,主要销售给宁夏夏盛有限公司和钟楼、燕京啤酒厂等单位。
约谈车间包装工人。得知该企业未实行计件工资。
约谈煤炭供应处负责人,了解到主要是从劳武煤矿采购,现在煤价相对较低,前几天还采购了约800吨,在对方单位代存约700多吨(举证资料——代存煤证)。目前我单位库存约200左右。
(四)自查自纠,乐于接受,补充申报,约谈效果明显。
该单位财务负责人被约谈后,立即结合纳税疑点和评估人员宣传、讲解的税收政策,认真对财务会计资料进行自查。自查自纠具体方面和数据如下:
1、以煤渣抵顶劳务费用支出44959.93元(含税),应视同销售,做收入处理。
2、购置固定资产(即办公电脑、沙发等)记入“管理费用”科目28347.83元,并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了进项税额。对该项应从当期管理费用扣除,列入固定资产,逐年逐月计提折旧。同时做进项税额转出处理。
3、支付原酶制剂厂下岗职工工资402338.16元,抵顶租赁该厂固定资产的支出,由于不能取得合法租赁凭据,不得在税前扣除。
4、未按规定取得发票使用白条入账,记入“管理费用”科目1000元。
5、替外单位(原酶制厂)支付所欠电费用65000元,没有计入成本费用中,但该项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发票,其进项税额已抵扣,应从当期进项税额中转出。
自查情况,
1.做进项税额转出15869.13元[(28347.83+65000)×17%=15869.13(元)];
2.对煤渣视同销售部门做了调增收入处理,并计提了销项税额6532.64元〔44959.93/(1+17%)×17%=6532.64(元)〕;
3.调增企业所得税应税所得额共计470113.28元[44959.93/(1+17%)+28347.83+402338.16+1000=470113.28(元)]。
2004年调增应纳税所得额为4358.97元,调整后2004年尚未弥补的亏损为38606.28元.
2005年调增应纳税所得额为102936.48元,调整后2005年应纳税所得额为61248.54元,弥补2004年亏损38606.28元后, 应纳税所得额为22642.26元,应缴企业所得税额4075.60元.
2006年调增应纳税所得额为362817.83元,调整后应纳税所得额为52067.42元,应缴企业所得税14058.20元.
该企业合计应补缴企业所得税18133.8元,补缴增值税22401.77元。
四、调查核实:
通过税务约谈环节,企业用煤量、机器设备维修配件、脱羧酶包装物等纳税疑点仍无法排除,有必要到企业进一步调查核实,核实企业生产经营有关情况。我们就有关纳税疑点对该单位的会计资料和生产经营实地进行了查阅、查看调查核实。
(一)财务室查阅该企业会计资料,发现该单位生产成本环节核算混乱。在购进原材料和出售产成品环节计量单位为千克(公斤),而在生产成本核算时用“标吨”(根据酶的不同活力单位换算为1000活力的重量),并且换算不准确。并且在生产成本核算中,没有按不同种类产品的规格型号进行归集和分摊。这种情况的产生,既有传统习惯在生产环节使用“标吨”和技术指标不清的客观原因,也有按产品规格型号核算嫌费时、费力的主观原因,从而造成生产成本核算混乱的事实。
(二)到生产车间和维修配件仓库进行查看。该企业由于租赁原酶制剂厂的厂房、设备比较陈旧,加上日常酸、碱侵蚀,容易发生损坏,日常维修经常发生。更换的损坏部件堆积在院子里、屋子里,数量不少。配件仓库中日常存量也比较多。采购配件金额和数量较大,企业解释应该算是合情、合理。
(三)煤场和锅炉房查看,核实用煤量。该企业锅炉房中有5台4吨锅炉为生产车间供热,确保生产车间稳定室温,并且有专人负责监视管道输入压力和温度。该企业用铲车向锅炉房送煤,烧炉工每班7个,分三班日夜工作。该单位月用煤量较大,应属正常。煤场库存煤180吨左右,与供应处负责人所说200吨基本一致。但在锅炉屋附近,看到少量的炉渣。该企业用煤量较大而煤灰渣日常清理较为及时,由此想到该企业处理煤渣可能没有进行会计处理。边走边询问财务负责人对煤渣是否进行了会计处理。该负责人说,由于生产酶产生的气味难闻而强烈,她很少到生产工区来,对煤渣处理不清楚。如果因煤渣涉及纳税事宜,他们马上进行自查,调整账务,并愿意补充纳税申报资料,补齐应缴的税款(详见《纳税人自查补税表》煤渣自查补税项)。
(四)脱羧酶包装物仓库查看、清查库存。在包装物账上反映领用了4720个绿色塑料瓶子,期末没有库存。但实际库存中尚有700个库存。通过企业相关人员再次举证,有一部分脱羧酶包装物用于其他液体零售包装约1400个。经现场随机询问有关人员,企业反映情况基本属实。
通过实地核查,发现了该单位煤渣未涉税事项,企业愿意通过自查方法核实此项,补充申报资料和补缴应纳税款。对企业生产成本环节财务核算混乱问题,该单位领导重视,愿意接受税务机关处理。
五、评估处理结果:
1、对该单位财务核算混乱问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条第二项规定,建议处以1000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
2、对企业愿意通过自查方式补充申报纳税资料,补缴应纳税款,建议依照《纳税评估管理办法(试行)》(国税发〔2005〕43号)和《纳税评估实施办法(试行)》第三十条第三款执行。
该企业合计应补缴企业所得税18133.8元,滞纳金1985.96,补缴增值税22401.77元,滞纳金3012.58元。
六、加强税源管理建议:
[#333333]通过对该企业的评估,我们建议税源管理部门今后加强以下方面日常管理:[/#]
[#333333](一)税收管理员应多深入企业生产经营实地,了解企业的工艺流程,熟悉企业成本核算方式,掌握企业财务核算水平和质量。[/#]
[#333333](二)通过深入企业调查核实日常管理,全面、系统、翔实采集企业生产经营数据信息,尤其是对工业企业原材料、生产成本、产成品核实库存数量,与会计资料信息比对,掌握第一手资料。对企业调查核实的数据信息采集时,有必要坚持一次到厂(企业),全面采集的原则,尽量避免短期内多头重复调查核实和数据采集。[/#]
[#333333](三)通过“一户式”积累日常管理数据信息,确保数据信息的连续性、全面性、准确性。进行深度纳税评估,强化对企业税前扣除的成本、费用、损失的审核管理,查看原始是否合法有效、凡不能提供合法凭证的,一律不得税前扣除,严禁虚开、代开发票和开票不及时入账等现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