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咬人:驼绒裤加工行业纳税评估案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9:33:36
一、行业基本情况
某区国税局共管理驼绒裤加工企业38户,其中一般纳税人12户,小规模纳税人26户,小规模纳税人占该行业的70%。该行业某年销售收入1148万元,实现增值税税金27.6万元,行业总体税负2.4%。
二、纳税人生产工艺及经营特点
驼绒裤加工行业大多数户是作坊式加工,产品大部分委托商场销售,销售对象多为消费者,属于季节性产品。该行业工艺流程基本一致,将收购的原材料原绒、驼绒、绵羊毛分别委托加工成无毛绒后纺成混纺纱,进行机器织片、缝合整形后即成为产品。
三、日常税收征管难点
一是由于该行业工艺简单,经营场所比较分散、帐务不健全,收入成本不能准确核算,大部分属于作坊式生产加工,无法使用电费单耗准确核算产量。二是该行业的生产成品销售对象众多,有一般纳税人企业,也有小规模企业,还有消费者,所有产品都属生活用品,直接面对消费者,购买者大部分不索要发票,销售者将不开发票的收入不记帐或记在帐外,少计销项税额,导致对该行业的销售额无法准确核算,日常监管比较困难。
四、评估指标确立
通过测算评估选用原料到纺纱单耗、纺纱到制成产成品单耗、税负率、费用预警值比对的方法进行评估验证。标准值参照标准如下:
(一)绒毛裤单耗
 
件产品
单位产品能耗(度)
单位产品工资(元)
销项税
单位产品抵扣进项税额
单位产品价格
增值额
产品单位税量
税负率
绒毛
纺织
0.09
6
14.45
11.6
85
3.5
2.85
3.33%
 
(二)羊绒裤单耗
 
羊绒裤
纱-羊绒裤
出成
混纺纱
绒-羊绒
纱出成率
绵羊绒
绵羊毛-绵羊绒出成率
原毛
999克(每件)
96%
1040克
92%
1130克
16%
7065克
 
五、评估对象确定
为了全面强化驼绒裤加工行业税收管理,某区国税局选择行业具有代表性、税负偏低的A公司为评估对象,以此寻找行业管理突破口,A公司主要经营绒毛制品加工销售。该企业于2005年7月6日办理税务登记证,2005年8月认定一般纳税人。该企业共有40台织机,有职工30人,使用的主要原料为:粘胶、绵羊毛、驼毛、白包覆纱、柔软剂等。2008年销售收入224万元,缴纳增值税4.9万元,税负2%;2009年1-6月销售收入127.2万元,缴纳增值税2.8万元,税负2.2%。该企业税负明显低于同行业。
(一)数据细化分析
参考以上预警值,对A公司2008年某一时间段的用料、费用、单耗等情况,对该公司抵扣、财务报表、生产环节相关数据进行分析。
1.抵扣凭证数据分析。A公司2008年销售收入224万元,销项税金38.08万元,进项税金33.18万元,其中收购绵羊毛、驼毛的进项税金31.6万元;2009年1-6月份销售收入127.2万元,销项税金21.62万元,进项税金18.82万元,其中收购绵羊毛、驼毛的进项税金17.9万元。发现该企业进项税金90%以上都是自己开具农产品收购发票进行进项税金抵扣,我们对该企业收购发票进行了逐份检查,发现收购发票中开具有不同出售人地址高度集中,怀疑其有虚开农产品收购发票行为。
2.企业财务报表数据分析。2008年销售收入224万元,销售成本219万元;2009年1-6月份销售收入127.2万元,销售成本125.1万元。从财务报表反映,企业连续亏损,与同行业在同一时期对比,该纳税人属于非正常经营。
3.生产环节数据分析。A公司2008年账面反映电费0.2万元,2009年工人人数30人,工人工资9.4万元。对上述疑点我们通过实地调查及外围了解,2009年实际工人人数41人。A公司2008年实际耗用电费0.25万元,单位产品能耗0.1度。
(二)税务约谈辅导
针对上述疑点我们对企业下达了约谈通知,为了约谈更见成效,并对约谈过程中企业法定代表人及财务负责人可能作出的解释进行了分析,精心准备出了约谈提纲,由评估人员采用我问你答,边问边记录的形式一项项内容逐步推进。企业法人代表XX及财务负责人XX面对税务部门直击要害的提问,开始还找了些搪塞的理由,在我们评估人员拿出精确数据的提问下,企业人员开始前言不达后语,思维混乱,并当即表态回去后立刻进行自查。
(三)纳税评估结果
通过企业自查,该企业2008年至今有部分驼绒裤直接销售给消费者,未开具发票、未作收入,金额22万元;补缴税款3.74万元。各项单耗、指标接近预警值。
根据该企业评估模型,对驼绒裤加工行业2009年纳税情况进行评估,共评估税款17.2万元,使驼绒裤加工行业的整体税负由过去的2.4%提高到现在的3.3%。
六、税收征管建议
一是这次纳税评估充分运用了现有纳税人的财务信息,进行细致分析,把握了企业财务核算方面的疑点问题,为我们评估工作找到了突破口;
二是通过这次纳税评估,要求纳税评估人员不但要掌握企业的生产流程、财务状况等基本情况,还要对企业的相关外围情况进行搜集,便于在以后的评估工作中对企业的数据进行比对,从而掌握主动权;
三是按月采集纳税人原料收购、投入产出、销售、库存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监控企业产销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