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教学设计:基于WiKi的“反思性学习”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3:19:13

基于WiKi的“反思性学习”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作者:王林发 发布日期:2010年06月04日 14:32 浏览:71 次  评论:2 次
来源:电化教育研究 2010-2

【摘 要】Wiki技术支持下的反思性学习是信息时代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它旨在培养学生批判性的思维能力,以及给学生创造一个体验式的学习过程与机会。教学实践证明,基于Wiki的“反思性学习”通过网络资源的应用、学习过程的反馈、学习活动的研讨,把已知的知识材料重新组合,重构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可以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思维创新水平。

【关键词】Wiki;反思性学习;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一、基于Wiki 的“反思性学习”的基本内涵(一)基于Wiki的“反思性学习”的特点Wiki指一种超文本系统,这种超文本系统支持面向社群的协作式交流,我们可以在Web的基础上对Wiki文本进行浏览、创建、更改。同时,Wiki系统还支持面向社群的“协商”,为反思性学习提供必要帮助。Wiki的作者既是学习者,也是协商者,以Wiki为平台构成一个社群,Wiki系统为该社群提供简单的交流工具。[1]Wiki平台可以允许多人协作参与和共同维护,每个人都可以修改网页中的内容.或者恢复修改前的网页,或者对合作完成的任务主题进行扩展或深入研讨。[2]基于Wiki的“反思性学习”是指教师利用Wiki技术和功能为学生构建一个新型的、动态开放的、交互性的学习平台,依据教学目标与教学进程,指导学生进行协商学习和探讨研究:学生利用Wiki平台对自身已有的学习活动,以及活动中所涉及到的学习环境、学习情感、学习信念等相关因素进行持续不断地、批判地审视、探究和改进,力求调节并完善自身的学习,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实现知识意义建构的学习活动基于Wiki 的“反思性学习”与传统的反思性学习比较,除了传统反思性学习的协作性、探究性、开放性的特点外,还具有如下显著特点:1.交互模式网络化。交互性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的互动方式,同时也是独立性与集体性的统一。理想化的基于Wiki的反思性学习的交互模式应该由问题系统、检索系统、知识库系统、群组系统和交流系统组成。学生通过问题系统提出问题,通过检索系统在知识库系统中查找匹配的答案,或通过群组系统提交问题,请大家共同讨论,最后通过交流系统协商完成知识的获取。2.解决问题激励化。基于W 的反思性学习的学习成果的价值主要以分值形式体现。获得受助者的赞扬越多,获得公众的认可越多,分值就越高。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可以体现价值,但不意味着一定能够获得他人的赞赏。是否获得,取决于其知识和能力的“含金量”。可以说,“含金量”越大,获得赞赏就越多。激发学生高水平思维或认知、元认知活动,避免通过简单的信息复制和粘贴即可完成的任务是Wiki环境下反思性学习的重要追求。3.探究问题群体化。反思性学习一般由一人发起,多人参与,共同完成一个研究课题。但Wiki环境下反思性学习并不受限于此。随着参与者规模的扩大,专家化与群众化的并存情形会越来越多,Wiki环境下反思性学习将从群组向群体延伸。参与者之间既分工又协作,这将提高学习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精神。(二)Wiki在“反思性学习”中的作用1.Wiki理念:激发创造性意识。首先,基于Wiki的反思性学习提出的问题具有“挑战性”。当要求学习者理解、综合或解决某个问题时,他们面临的任务不是一个仅仅出于学习任务需要提出的问题。其次,Wiki环境下学习者获得的学习资源是多元性的,而不是经过筛选的“标准件”。通过Wiki平台,学习者可以直接与专家、学者发生联系,可以获得非常专业的解答。最后,学习者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思路或方案呈现于Wiki平台,让大家“评头品足”,因此。学习者在反思性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就会加强进行自我监控,这种反思方式能促使学习者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得出最令人满意的答案,而不是简单地完成任务。就一个具体问题而言,一般需要经过修改、删除、添加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基于Wiki的反思性学习.学习者一般会考虑到其他人的观点,这样就能够在反思中进行借鉴.进一步提高学习水平:而教师则通过发布一些需要学习者经过思考才能解决的“挑战性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反思。由于学生在解答问题的时候.往往需要先经过思考再决定思维活动过程.因此。基于Wiki的反思性学习的深入程度显然与被动学习的效果大不一样。2.Wiki环境:创设学习共同体。基于Wiki的反思性学习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的、以学习者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播者和灌输者。基于Wiki的反思性学习以开放性的问题为导向.以培养和发展学习者的主体性为主要目标,强调培养学习者的创新思维.提高学习者的思维批判性。指导者在指导的过程中,通过提供咨询、引导(不是指示和解答)帮助学习者解决问题,促使学习者从中掌握学习活动的客观规律和生成能力。基于Wiki的反思性学习赋予学习者最大的主创性,学习者可以按具体情况对别人的思路或方案进行修改、删除、添加,并以历史版本方式记录反思过程。这个过程可以表达纯粹个人的看法,也可以表达某一共同领域内由一群人集体讨论的问题,学习者通过浏览、比较历史版本与指导者形成“学习共同体”,达到共享反思学习成果的目的。3.Wiki平台:提供交互式反思。Wiki平台是指由拥有同一学习主题的学习者以Wiki技术创建的用于学习交流、问题探讨等学习活动需要为目的的空问与时间。Wiki平台可以按照学科、主题等创建。每一个学习者都有创建机会,每一个注册成员,都有可以加入感兴趣的群组。Wiki平台创建者享有管理、维护、策划经营的群组的权利与义务,而成员则享有自由地发表言论、积极参与群组的各种活动如发布文章、发表评论、发起活动等权利与义务。构建Wiki平台,最大的价值就是实现了每一个人都拥有与创建者同样的权利,可以对创建者的思路或方案进行修改、删除、批注.实现交互式反思。通过Wiki平台,大家彼此分享心得、分享知识、促进了解、增强理解。教师提出反思的主题(学生提出也可以),然后教师充当引导、帮助者的角色。同时,通过Wiki平台将学生对该主题的一些认识、查找的相关资料整合在一起,供所有人来分享,并将对该主题的反思引向深入。Wiki所强调的“共享、互动、反思、发展”在这里得到很好的体现。Wiki平台为反思性学习提供平等、宽松的场所,实现共同进步。二、基于Wiki的“反思性学习”的教学设计基于Wiki的反思性学习具有“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载体.以创新为目标”的教学理念,体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特点。为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的转型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借鉴和参考。网络教学系统的研究与开发.为基于Wiki的反思性学习的实施提供了一个通用的、一体化的支持平台,既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智慧.又能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多元优势,使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得以保证。基于Wiki的反思性学习充分利用Wiki的优势,改革一些不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发展的教学局面.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基于wiki的反思性学习强调网络资源的应用,强调学习过程的反馈,强调学习活动的研讨,把已知的知识材料重新组合,重构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根据这一特点,我们提出了基于Wiki的反思性学习的教学设计流程图,如图1所示。     (一)学习活动过程设计在Wiki中.教师可以通过时间线随意改动教学序列的顺序,决定让学生进行讨论或者先搜集资料。活动序列可以随意增加,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某处需要增加活动时,则可以直接增加。另外,活动时间的长短也是可以控制的。教师通过对创建的活动序列的检测,可以给学生设置一个学习的终点。在此之前.学生若想进入其他的环节学习,必须先通过其先行序列的学习,这样就不会由于前期知识的不足而无法进行后面的学习,而且由于学员的同步,也有利于促进反思性学习和经验学习。(二)学习活动协作设计基于Wikj的反思性学习以学习协商为基本活动形式,其基本形式为:提出学习任务->群组成员交流->多元评价反思->教师点评反馈。1.提出学习任务。学习任务是指学习者在完成反思性学习时要达到什么样的结果,同时指具有相关知识意义和思想方法的任务。反思性学习将任务作为学习的导向.其任务设计对学习者而言.要具有渐进可导引的过程,以便达到预期目标。因此,学习任务的确定是发现和提出问题的重要前提,只有当确定的学习任务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并且在内容上具有挑战性和探索性时,学习者才能在已有的认知水平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从中发现问题,并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形成能力。Wiki环境下。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而学生则是一个发现者和研究者。因此教师需要考虑探究的内容、学生特征、网络资源和学习工具,从行为性、目标性或生成性的取向来提出学习任务。2.群组成员交流。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从而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侧面,不存在完全相同标准的理解。教学要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达到取长补短、集思广益的效果,通过学习者的合作交流可使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并实现知识的内化。3.多元评价反思。基于Wiki的反思性学习的评价是开放性的,没有“标准答案”,只有“合理答案”,只要言之有理,论点得到相关资料的支持,就可以得到认可。Wiki环境下反思性学习主张采用多元评价来考察学生的学习成果,倾向鼓励性,善于从别人的意见中获得启发,丰富自己的内容,以提高学习质量。4.教师点评反馈。这是学生进行反思、教师进行总结的阶段。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教师要给学生留出讨论和应用的时间,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提出一些不同的解决方法。为总结学习内容和经验,鼓励学生对教师的点评进行反馈,以对学习成果进行拓展和推广。(三)学习管理策略设计基于Wiki的反思性学习要实现知识管理、作业批改、评价反馈,加强教与学的管理,就要运用适当的管理策略,设计适合基于Wiki的反思性学习的管理系统,并将这一系统用于教学之中。在基于Wiki的反思性学习实践中,我们总结出管理策略的三个环节:1.作业管理。主要功能是为教帅埘相关作业进行维护。主要体现为收集和评价,教师可以分类汇总作业,并由系统自动存档。此项管理的意义在于对学生日常学习进行检测、监督。2.过程管理。教师通过对学生的作业、发帖和跟帖过程进行全面追踪与监控,并在追踪与监控基础上以评价方式提出改进。过程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要重视成果与过程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学习过程的追踪与监控.确保学习目标的实现。过程管理的意义,一是保持教师和学生的多向交流正常进行:二是教师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效果.以便得到正确的信息反馈。[3]3.资源管理。教师可以添加、修改、筛选、链接和删除Wiki中的资料.实现资源共享,使和学习相关的学习资料得到最大的增值。三、基于Wiki的“反思性学习”的教学实施(一)实施步骤与一般教学模式不同,反思性学习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通过“头脑风暴”进行学习。基于Wiki的反思性学习的教学实施,没有固定的实施流程,但其一般实施流程应包含提供问题情境、确定研讨主题、实施学习过程、修正促进发展和学习成果展示五个部分。如图2所示 1.提供问题情境学习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这就对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就是说,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教学实施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并把情境创设看作是教学实施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建构主义认为,由于计算机和网络具有超容量特征。可把不同媒体的信息的各种教学内容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样就可以形成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理想的认知工具.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2.确定研讨主题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师生双方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目标一旦被确定了,整个教学过程就应该围绕着它展开。3.实施学习过程[4](1)创建群组,设置问题。教师利用Wiki提供的平台创建学习群组,群组成员对自己的想法和疑惑可以畅所欲言,“强调思维开放和经验分享;设置问题应具有引导性,旨在引导学生指向关键性概念:帮助学生全面思考问题;激励学生以多种观点来看待问题”。如何设置问题,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一是与学生实际活动相结合,使学生感到这些问题都是实实在在的:二是设计一些对学生来说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一些开放性、挑战性的问题,将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2)学生研讨,教师指导。学生研讨遵循确定议题一收集信息一整合资料一解决问题的思路,主要针对两方面:一是针对学习反思出现的问题。以提出改进方法;二是针对学习成果提出批评,以完善解决方案。教师指导是指在学习反思过程中,教师充当过程观察者、点拨者、咨询者,以帮助学习陷入困境的学生。(3)协商学习,形成成果。第一,学习发起者给出引导性问题并进行说明,初步形成学习成果;第二,群组成员根据引导性问题,研究相关资料,参考其他成员的意见,以修改、整合方式对初步学习成果进行提升,形成基本学习成果;第三,汇总群组意见,分析、整理基本学习成果。形成最终学习成果。(4)分析评估,协商交流。在Wiki技术的支持下,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可以方便地分析评估学习成果。一个成员可以把其他成员的学习成果进行存储、加工、编辑、变换,以进行反刍、消化、吸收,转化为自己的东西。4.修正促进发展学生之间为了达到学习目标,可以采用对话、商讨、争论等形式对问题进行充分论证,以期获得达到学习目标的最佳途径。阎反思性学习是一个合作、讨论、协商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通过相互启发、思维碰撞.擦出智慧的火花,寻找尽可能多的以及最优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实际上是一个求异、求同、求优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5.学习成果展示要求每个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者对学习过程进行评论,提出自己的意见,形成自己的最终学习成果.并在Wiki平台进行展示。(二)实施案例基于Wiki的“反思性学习”的实施是一个螺旋上升过程.整个过程就是通过对反思性活动序列的编列实现的。下面我们以“语文教学研究”课程为例进行说明:1.学习目标分析总目标:深入地研究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策略,提高师范生的科研素养,初步培养师范生的教研能力。子目标:著名特级语文教师研究。具体表现为:通过Wiki搜索所需研究资料,并进行分析、加工、整合;通过Wiki平台协商,进行反思学习;通过W 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2.提供问题情境“语文教学研究”教学中设置一个核心问题:为了有效培养教研能力,可采取哪些策略呢?教师在描述问题时应说明:(1)学习内容:语文教学研究方法;(2)学习资源:鼓励利用网络资源;(3)学习过程:个人学习一群组研讨一成果提交一讨论反思等;(4)学习成果:期望以“著名特级语文教师研究”系列丛书的形式体现学习成果。3.确定研讨主题(1)准备——提供背景材料。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要求语文教师用丰富的教学理论支撑教学思想,用足够的科研能力支撑课堂教学。“著名特级语文教师研究”包括阅读教学艺术、作文教学艺术、综合实践教学艺术和口语交际教学艺术四个方面,在着力研究著名特级语文教师的经典案例的基础上,探索语文教学行之有效的策略和方法。(2)分析——研究关键问题。著名特级语文教师的教学艺术。(3)确定— — 学习研讨主题。主题之一:著名特级语文教师的创新教学设计;主题之二:著名特级语文教师的先进教学理念;主题之三:著名特级语文教师的有效教学目标。4.群组协作交流基于Wiki的反思性学习在“语文教学研究”的应用过程中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学习任务完成了.并不意味着解决了所有的问题。发展学生教研能力、批判能力和创新能力,才是学习的目的。在形成初步学习成果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继续反思以下问题:(1)你如何评价特级教师的教学理念?(2)特级教师最能打动你的教学艺术是什么?(3)特级教师在教学设计上有什么独特之处?5.学习成果评价通过基于Wiki的反思性学习,让学生学会如何理解与掌握著名特级语文教师的教学艺术、教学理念和教学风格,学会如何选题、实施,培养教研能力。评价基本可以分三个层次:(1)初级层次:分析研究著名特级语文教师的教学艺术特色,并把研究成果发表在Wiki上。文章的点击率越高.获得评分越高(如果属于恶意点击,则取消评分)。(2)中级层次:按“发表水平”的要求在Wiki创建“精华文章”栏目,文章人选越多,获得评分越高。(3)高级层次:按照图书出版的要求,筛选“精华文章”,分专题编辑成书,交由出版社正式出版。文章的入选量越多.获得评分越高。6.修正促进发展吸取学习伙伴的反馈意见,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修改。笔者主要采用学生自我修改、交互修改、教师修改三种方式。在修改时,教师以鼓励为主,注意思维评判的延迟性,充分肯定学生的观点,以最大限度挖掘学生的潜力。7.学习成果展示一是将有代表性的学习成果通过Wiki平台发表.以供全体学生交流、评论,教师对可圈可点之处给予点评;二是把达到图书出版水平的学习成果结集出版。这些做法主要是给学生提供机会品尝自己的成果。树立信心,激发兴趣。(三)实施分析1.效果Wiki是一个基于网络的集设计、管理和协作的学习活动平台。以Wiki为平台的“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反思性学习以其教学手段的信息化、教学内容的反思性、能力培养的创新性和思维激发的智慧性有效地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获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2005、2006级语文教育专业学生从三年级开始就对中国著名特级语文教师进行系统研究。他们独立确定研究对象,并直接与研究对象接触,结合文献资料,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理论入手,通过Wiki平台探讨著名特级语文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风格、教学特色和经典课堂,详细分析他们的艺术性、应用性和可操作性,最后形成研究成果《名师创新教学设计》《名师先进教学理念》《名师有效教学目标》,并由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9年)。实践表明,基于Wiki的反思性学习确实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取得实效。2.反思基于Wiki的学习环境为开展反思性学习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同时,我们也清楚地看到基于Wjki的反思性学习的研究在国内起步不久,在实际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何更好地利用Wiki为教学服务.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和探索。因此,在设计与实施中应注意以下问题:(1)技术路线必须清楚。基于Wiki的反思性学习的网络资源的选择首先要考虑满足学习任务的需要。对于那些已经符合本学习任务要求的网络资源。可以酌情予以直接采用:对于那些尚不能适应本学习任务要求的网络资源则加以改造;对于那些基本处于空白状态的网络资源,可以根据本学习任务的需要着手开发。(2)学法指导必须到位。网络资源的海量性给基于Wiki的反思性学习提供了非常丰富的文献资料.但对具体学习而言,并非“来者不拒”。开展基于Wiki的反思性学习之前,指导者应当考虑可能使用的资料,并进行比较、选择,看哪一种资料最适合,并使学习者能够认同。在构建学习资源的过程中,往往会从资源价值来进行选择,将最有价值的资源构建成层次分明的学习资源,让学习者通过这个资源来探究、学习、掌握问题规律。按价值大小划分,学习资源依次是核心资源、相关资源、泛在资源。(3)模式选择必须恰当。开展基于Wiki的反思性学习一般采用合作学习模式。出于“群组学习,个人不责”的心理,一些学生往往敷衍塞责,对收集到的各种信息不认真评价,只是简单地复制、粘贴,结果并不能真正达到基于Wiki的反思性学习的目的。基于Wiki的反思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应该服务于教与学的便捷需要,既能满足教师从各个层面进行有效指导.又能满足学生从不同角度选择学习内容。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为导向。 参考文献:[l]赖晓云.Wiki在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5,(6):40~50.[2]李苋.技术思想对E-Leaning应用模式的影响[J].现代教育技术,2004,(5):23—25.[3]郝凯亭,邓祖道.现代远程教育中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J].中国远程教育,2002,(9):50~53.[4]王林发,刘海涛.基于Wiki的实践性学习模式的行动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9,(12):61~64.[5]赵建华,李克东.信息技术环境下基于反思性学习的教学设计[J]_电化教育研究,2000,(4):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