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兽世界风景画:儒学思想对中国现代化发展的负面影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3:50:46

前言:
鲁迅说过中国的“根”全在道教。但是在春秋战国时的诸子百家中涌现出来的儒家学说,因为与中国古代封闭的封建社会制度相适应而得到封建统治者的青睐。自从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儒家哲学就成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官方哲学. 然而,受它影响下的中国社会在追求统一的形式化过程中逐步僵化,经济上的自给自足沦为了贫穷愚昧,文化上的皓首穷经变成了思想桎梏。儒学是已经腐朽的封建传统学说,没有再生或转化的余地,它早在三百年前就已经成为中国近代化的阻力, 使得中国的科技严重落后。否定儒家传统正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意义所在。
儒学的思想主流不适应现代化的要求。儒学提倡的“中庸之道”的思维方式和思维结构,与主张积极进取的现代社会及科学发展不相容。儒学的价值系统与现代的商品意识、竞争机制相冲突,儒家过分强调人伦纲常,阻碍人们大胆创新。儒家崇尚宗法等级观念,在民族性格上打下了愚忠愚孝的奴性烙印。儒家“重道轻器,重德轻艺,重人文轻科技、重人伦轻自然、重体悟轻思辨、重直观轻实证以及重知识轻技能、重修养轻能力等”,把科学技术视为“雕虫小技”,阻碍了生产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儒学所鼓吹的以小农经济和宗法制度为基础的纲常名教与现代民主、法治和协作所要求的道德观不相适应。
儒学在历史上固然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和价值,但从现实的坐标来看,儒学作为封建文化的集中代表,已经失去了它存在的现实基础和现实价值,必须予以扬弃。儒学如果对中国今天的现代化没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和促进作用,而只能在遥远的“前现代化”社会起作用,那么现在提倡它就是毫无意义的。
新中国成立后,儒家思想不占主导地位。这才使得中国的科技,教育有了长足的进步。然而,儒学思想仍然根深蒂固,一些腐儒们还抬出了孔子像来百日维新,它的负面影响还是不可忽视的。
儒学思想对中国现代化发展的负面影响
摘自梁云文章
儒学的一些主要的负面的思想主张:
1.“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2.“ 明贵贱,辨等列,顺少长,习威仪”等级秩序,主张“尊卑贵贱,不逾行次”,把实行严格的等级制看作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法宝。
3.“倡导贤人政治,宣扬以德治国”。
4.“学而优则仕” 。
5.“三纲五常”为核心的社会伦理。
6.“中庸之道”的基本价值取向。
7.“家国一体”,把国当作家的放大。
这些负面思想主张,阻扰着我国希建成政治民主,科技发达,管理科学的现代化强国的进程。现分列如下:
儒学对我国政治现代化的负面影响:
1.特权政治及等级其影响
儒学极其重视和推崇“ 明贵贱,辨等列,顺少长,习威仪”, “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的等级秩序,主张“尊卑贵贱,不逾行次”,把实行严格的等级制看作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法宝。百年来,因这种等级制政体而产生,同时又促使这种等级制政权进一步强化的政治意识形成了一种沉重的传统。即对权力的崇拜、对特权的认同、对卑者的蔑视、欺压弱者成为一种习惯。即使在推翻封建统治多年之后,现代中国也很难彻底摆脱等级特权制的阴影。公仆变为主人,高高在上,发号施令甚至欺压百姓的情况屡见不鲜。他们的亲属及子女依仗着特权,或经商、或办企业、或投资种种实业,其便利条件和丰厚的回报率让普通人望尘莫及。在法律上,我国宪法早已规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而现实中特权阶层却可以以权制法,逃避法律。就算不小心被抓住了,判了死刑,也可以通过关系,由死刑变死缓,死缓变无期,无期变有期,然后没两天人就出狱了,移民国外了。
在人事上,特权阶层可以呼风唤雨, 搞任人唯亲。“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观念到目前都深入人心。
2.人治政治及其影响
作为现代民主法治的对立物,人治是一种畸形、病态的政治。然而儒学却推崇人治,从孔子开始,儒家基本上都是沿着“为政在人”这个思路论述政治中的各种关系的。为此,儒学倡导贤人政治,宣扬以德治国,幻想执政者能通过修身养性成为圣贤,以保国家长治久安。但严酷的事实使这种理想大打折扣。这说明,仅靠人的自觉、靠道德支撑社会是根本行不通的。相反,社会运行是否正常,关键在于制度是否合理,是否有一套以法律手段为主体的社会制约体系。而且经过几千年来的渲染和张扬,人治成为中国历代统治阶级奉行的重要政治模式。有些人,一旦当上官了,就自己制定一大堆条条款款,形成所谓的“法规”。领导人的话就是“法”,不赞成领导人的话叫“违法”,领导人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其实质是以权代法。有些干部以父母官自居,群众期盼领导“为民作主”。这种观念一方面反映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缺乏公仆意识、服务意识、依法行政意识;同时也反映了国民缺乏公民意识、权利意识、主人意识、法律意识。更说明了,我国的“依法治国”道路还漫长,要想成功,先要给掌权者灌输这种思想。
儒家对我国科技发展的负面影响:
1.“学而优则仕” 价值观对科技发展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儒家传统价值观认为知识分子应该规避风险、明哲保身,主张“ 学而优则仕”。许多知识分子走上了仕途,直接结果就是知识分子思想僵化,把大部分时间用在官场上,不愿也耻于研究科学技术,由于儒者大多为政界人物,所以在自己原来的工作领域干出点成就的人,都倾向于当官从政,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科研上,只有极少数人边从政边从事科研,官僚主义严重,轻视体力劳动。“皓首穷经”,使科技发展缺少动力。
2.强烈的忠孝思想使当时的科技发展停滞不前
董仲舒系统化地归纳了儒家伦理,总结出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社会伦理。不仅要求人们孝顺父母,而且要忠君。这种以忠孝为核心的思想不仅维护着封建制度的等级和秩序观念,而且还派生出祖先崇拜、守家顾业和“父母在,不远游” 等思想。使人们在思想上于内敛,最终导致思想上的僵化。思想和自由是科学产生与发展的基本条件。这种强烈地、深入人心的忠孝传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们的活动范围,阻碍了思想的交流,导致缺乏理性的思维,科技发展也缺少了重要的条件。
儒学思想对当代经济管理的负面影响:
1.“中庸之道”的基本价值取向与思想禁锢缺乏创新性
儒家认为只有个体融入整体,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提倡个体服从整体,整体的利益高于个体利益。苟子说:“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日:人能群,彼不能群也。” 这就是儒家的“乐群贵和”理论,也是中庸之道的最好诠释。中国人为人处事倾向于“中庸之道”。朱熹对“中庸之道”的注释是“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既不走极端,又不易帜,不易主,不易信仰。相比而言,西方较重视个性发展,以个人为本位,注意充分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中国人因受孔孟儒家学说影响较深,一般思想比较禁锢僵化,循规蹈矩比较严重,缺乏创新性,长期对人才的评价和使用喜欢用“听话者” ,对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富于创新见解的“韩寒”式人物不感兴趣,历史的惯性造就“贾桂”式人物较多,对经济建设,思维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等均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2.儒家的“家天下”思想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儒家伦理建构的中国的一切制度、规范都是以家庭为中心的。儒家提倡“家国一体”,把国当作家的放大,“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因此家庭伦理和制度伦理之间没有分界。在这种“家天下”的思想观念下就必然导致裙带关系,就有“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就会产生互相之间感情战胜理智,各项法律、规章制度在感情面前没有权威的现象。许多企业领导人自觉和不自觉地进行家庭式管理,任人唯亲,自视为企业的“家长”,习惯发号施令,喜欢惟命是从,听命于己,对不同意见视为“不忠不孝”,排斥冷落。久而久之把企业当成“家企业”,个人领导凌驾于集体领导,个人意志成为企业的意志,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对“权威领导”不起作用, “家长”恣意妄为,缺乏监督,违法乱纪,给企业、事业和经济效益造成巨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