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100 在线漫画:关于对广南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情况的调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7:55:21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三农”问题的指示精神,总结广南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找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加快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 2006年7 月下旬,由经济委牵头,政协副调研员李汉文同志任组长,组织县农业、林业、畜牧、财政、发改、科技局等部门深入到珠琳、八宝、底圩等 8 个乡(镇),分别对广南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情况进行调查。调查采取听汇报、召开座谈会、察看现场、走访龙头企业和农户等方式进行。调查情况如下:一、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  “十五”期间,全县各级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 号文件精神,按照全党抓经济、重点抓调整的工作思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明确主攻方向,把握关键环节,狠抓措施落实,全县烤烟、茶叶、八宝米、甘蔗、畜禽、林果、蔬菜、金银花、地产药材和劳务经济几大产业体系建设稳步发展,结构调整深入推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整个农业和农村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通过调查,数据综合分析,全县农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六个方面的成绩。  (一)广泛宣传发动,形成了良好的调整氛围。农民是结构调整的主体,“十五”期间,各级党委,政府把能否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作为调整成败的关键,以科学的发展观,结合广南的实际,提出奋斗目标和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激发广大农民实施结构调整的积极性。据统计,全县各乡(镇)先后进行专题培训 1673 期, 141405 人次,聘请烤烟专家,农业技术能人和致富典型现身说法,以会代训 3002 期 288452 人次,开办夜校 160 班 8794 人次,开展技术咨询 825596 人次,印发技术宣传资料 315092 份, 出黑板报 1422 期, 电影宣传 139 场 28229 人次,现场会 1382 次 92344 人次。通过宣传,广大农民转变了思维方式,增强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加强了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认识,增收致富的愿望越来越强烈;端正了调整的态度,逐步实现了“要我调”向“我要调”的转变。  (二)规划目标明确,把握了调整方向。各乡(镇)、县属各部门按照广南县南药、北茶、中烟的产业布局要求,立足当地资源和区位优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发挥比较优势和可持续发展为前提,作了科学的规划布局。全县用 5 年时间逐步做大做强产业链,到“十五”末,全县完成优质米基地 10.26 万亩, 较“九五”末增加 6.03 万亩,增长 142.6%; 辣椒 8.1 亩, 产干椒 565.6 万公斤, 面积和产量均比“九五”末增长 118.9% 和108.8%.;蔬菜 2.10 万亩, 实现产值 1933.4 万元; 油菜 5.58 万亩, 产量 262.3 万公斤,分别比“九五”末增长 26.8% 和 40.7%; 甘蔗 26833 亩, 产量 12410.9 万公斤,面积和产量均比“九五”末增长 22.6% 和 22.5%; 水果 20996 亩, 产量 1579.2 公斤, 增长 74.8% 和 21.2% ;茶叶 10.35 万亩, 产量 336.7 万公斤, 增长了 4.31 万亩和 203.8 万公斤; 烤烟 5.5 万亩, 产量达 642 万公斤, 产值达 6118 万元, 金银花 40375 亩。  (三)工作重点突出,成效明显。按照广南县南药、北茶、中烟的产业布局,全县上下都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一切工作的重点,采取措施狠抓落实,取得了明显效果,产业结构进一步得到了优化升级,通过几年的调整,“十五”期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19.30 亿元,增长 10.7% ,增幅为 1.2%, 财政收入达 12845 万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 1200 元,增长了 8.3%, 人均有粮 296 公斤,增长 1%.农业总产值完成 12.85 亿元,增长 3%,粮经比例由“九五”末的 8.56:1.44 调整到 8.05:1.95 ,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 28.19% 提高到 35%, 农作物总播种面积 122.1 万亩, 总产量 21739.6 万公斤, 经济作物 29 万亩。调查组为了全面了解广南县烤烟、茶叶、甘蔗、金银花等产业的情况,分别深入到珠琳、八宝、底圩等 8 个乡(镇)的村寨实地调查,通过调查发现,烤烟已形成广南县中部乡(镇)的一大支柱产业,茶叶已形成广南县北部乡(镇)农民增收的亮点,是农民脱贫致富的关键产业,珠琳的新寨、底圩的叮当、坝美镇的弄槌,大寨等一大批村寨通过烤烟、茶叶、甘蔗产业的发展,已经摆脱了贫困,走上了富裕之路, 96% 以上的农民家庭盖起了小洋楼,部份家庭购买了汽车, 94% 以上的家庭购买了摩托车,电视机,洗衣机、安装程控电话等现代生活用品,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们安居乐业,通过产业的发展增加了收入,得到了实惠,摆脱了贫困,看到了希望。  (四)树立典型扶持龙头,产业化经营方式基本形成。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充分发挥典型引路的作用,分别在烤烟、优质米、茶叶、甘蔗等产业上树立和扶持县林果产销协会和凯鑫、八宝贡米等几个典型龙头,充分发挥种植大户,加工大户的领跑作用,坚持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工作思路,在抓好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的同时,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一批从事农产品加工和营销的企业逐渐成立,有效提高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格局基本形成。其中,烤烟、茶叶、甘蔗产业已形成广南县联系农户最多,增值空间最广,转化链条最长,资本聚集程度最深的经济资源。  (五)夯实产业基础,使农业区域布局逐步优化。各乡(镇)从各自不同的区域特点出发,坚持因地制宜,科学布局,效益优先的原则,全力打造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抓重点,树立特色就是竞争力,特色就是财富的观念,努力推进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进一步优化了农民区域布局。烤烟,优质米,茶叶、蔬菜、甘蔗、地产药材等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已初具规模,正向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方向发展。  (六)领导重视,抓好服务,不断提升产业水平。为了产业结构调整的顺利进行,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县乡两级党委、政府不但把搞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作为一项经济工作,而且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精心部署。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格局,全县上下并以高度负责的精神沉到生产一线,抓好每项措施的落实,从而推动了全县农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的全面开展,几年来,广南县采取政府搭台,协会运作,科技服务,逐步规范的方法,建立和完善了多元化,多层次,多功能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培育和扶持了一批了解市场,懂经营、会管理、能进行农产品加工、带动农户发展商品生产的龙头企业。先后为凯鑫生态茶业和八宝贡米公司的部分产品申报为绿色食品,并获得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填补了广南县无绿色食品产品的空白,通过抓好各种服务,实现了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的对接,有效规避了市场风险,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加快了产业化发展的步伐。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总体上看,全县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工作迈出了较大步伐,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特别是农业产业化、市场化,现代化进程加快的形势相比,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一)工作开展不平衡。从各乡(镇)之间比较,全县大部分地方的干部群众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已经形成共识,措施有力,工作进展快,成效比较明显。但是,也有一些地方畏难发愁,认识不深,动作慢,进展不快,形不成规模,没有大变化,有的地方至今仍处于不愿调,不会调,不敢调的状态,工作成效不明显。  (二)农村产业结构层次偏低。从生产结构看,还没有突破传统农业的格局,多数农户仍以经营传统种养业为主,在土地、资源密集型农产品逐步失去竞争优势的情况下,以劳动和技术密集型为主,具有一定比较优势的农产品还没有形成大的规模。从加工环节看,全县农产品加工经营企业中,综合加工和精深加工少。从产品结构看,上规模档次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微乎其微,而且初级农产品加工多,传统农产品仍占主导地位,优质、高效、专用农产品还没有形成竞争优势,全县除烤烟、茶叶、甘蔗、畜牧业外,能拉动农民增收的特色产品还没有形成区域规模优势。  (三)农业产业化,标准化水平仍然不高。对照生产专业化,布局区域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社会化,管理企业化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全县还处于低水平状态,主要是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实力不强、档次低,辐射带动有限,运行机制不健全,农产品加工增值链条短,农业标准化刚刚起步,广大农民的质量意识不高,农产品质量监测检验和认证尚未形成完善体系,与市场化、国际标准化接轨的差距较大。  (四)农产品市场体系不健全。特别是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大宗农产品批发市场少,交易模式和手段落后,初级市场特征明显,全县现有的市场运作都是非市场化形式,市场本身只承担物业管理者的功能,未能发挥经营产品的作用,流通渠道多、乱、杂,产销有效对接不好,生产、流通存在很大盲目性;流通主体数量多、规模小,素质低,组织松散,承载品牌能力差;流通手段仍处于现货交易的原始集散阶段,订单农业、期货交易、网上洽谈等现代物流形式还未形成。  (五)农业基础设施滞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由于广南县县穷民贫,社会经济发展落后,农业综合竞争能力弱,区位优势难以发挥,农业基础设施滞后,“靠天吃饭,天干则旱,雨季则涝”的现象突出,严重制约着农业化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项目的顺利实施,财政困难,向上争取资金有限,投入不足,一些优势特色产业难以做大做强,产业开发进度慢。  (六)劳动者素质偏低,科技教育发展仍然滞后。全县高中以上学历的人数占全县人数的 3.2% 。由于实施“打工经济”战略,目前外出务工农民已达 8.3 万人,占全县农村劳动力的 18.9% ,农村劳力减少,外出人员均为文化程度相对高的青壮年农民,在家务农的农民中,文盲、半文盲占一半以上,农村劳力紧张,造成农业科技推广步伐慢,农业科技贡献率仅为 39% ,严重制约着广南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阻碍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  (七)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贫困面仍然很大。全县总贫困户数114881户,贫困人口52.8万人,按668元标准,其中绝对贫困户52186户23.1万人,有 5.02 万人, 0.79 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有 32036 户贫困农户住在简易房之中,扶贫攻坚非常艰巨。三、对今后农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建议  为了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新阶段发展的需要,根据广南县“十一五”期间农业产业布局规划,要在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乘势推进,力求取得新的更大突破,针对产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要深化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的认识。各级领导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工作的领导,把它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制订扶持政策,特别要扶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优惠政策措施,要加强管理,建立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动态管理制度,运用信息网络,及时进行跟踪、检查、监督,建立各种经济组织的行业协会,充分发挥各产业协会的作用,推动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要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各种媒体,营造调整升级浓厚的氛围。  (二)要切实加大以商招商,以商引资的力度。引进一些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打下基础,促进和加快广南县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在引进资金和项目的同时,更要重视引进技术、人才、先进的管理经验,提升广南县的产业层次。  (三)解放思想,加大农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一方面,要解决农民的思想认识,加强对广大农民的教育培训,采取短期学习,观摩典型,算账对比,经验交流等形式,在提高实用技术和专业技能等方面集中进行大规模教育培训,引导广大农民进一步破除安于现状,小富即安以及固守田园的思想,强化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激发其结构调整的热情。另一方面,要切实解决一些基层干部因对结构调整认识不到位,怕担风险而出现的信心不足,不敢调,不会调的问题;解决一些干部做了一些工作,就沾沾自喜,自我感觉良好,造成调整规模小、档次低、进展慢的问题;解决个别地方干部怕挨批评,为应付检查而调整,不管市场风险,不考虑经济效益,不顾农民意愿不耐心做宣传引导工作采取简单生硬手段,强行让农民调整。要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发动,把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统一到县委、政府安排布局和抓结构调整上来,形成全县上下一盘棋,步调一致抓调整的良好局面。  (四)以产业化为重点,拉长做大做强产业链。农业产业化是被证明行之有效的,能够与现阶段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的经营方式和运行机制,也是落实县委、政府培育几大产业体系的有效措施,广南县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必须围绕主导产业,名牌产品、生产基地,利益机制,龙头企业产业化经营要素,坚持不懈地抓。一是培育壮大广南县的龙头企业。制定适合广南县实际的工商、税务、金融、财政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选准支柱产业和拳头产品,打造一批有地方特色,有市场竞争力的,烤烟,茶叶,优质米、甘蔗、林果、蔬菜等各种产品,在抓好现有龙头企业的基础上有计划地抓好几家辐射能力强,带动农民增收效果显著的重点龙头企业。二是培植主导产业和规模化基地。要从扶持专业户,专业村入手,由点到线,由线到面,逐步建设一批集中连片千亩、万亩以上的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逐步使其成为区域经济的主体。三是从乡情、镇情、村情实际情况出发,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在试验示范,规模效益的前提下,大力实施“一村一品”的特色产品,并给予政策、资金上的扶持。四是正确处理龙头企业和农户的利益关系,形成良好的利益分配机制。通过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一体化,使农户和龙头企业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引导龙头企业立足长远,履行龙头的职责,及时给农户提供信息,技术,资金上的支持,并将加工、流通环节的利润返还给农户,调动农民向龙头企业出售农产品的积极性,进而实现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良性循环。  (五)以“三化”为目标,提升农村产业结构的档次和水平。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把广南县的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放在整个经济发展的大局中统盘考虑,实现工农联动、城乡一体,协调发展。大力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三化”进程。一是提高农业标准化程度,加快优质专用产品,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开发。二是加快农村农产品加工进程。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抓好民营经济,放开投资领域,放宽经营条件,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和支持各类人员从事民营经济,使其在投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与其他企业享有同等待遇。三是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多元化投资机制,引导乡村企业和民营企业向小城镇集中,鼓励农村人口向县城和中心集镇迁居,积极探索乡村合并路子和方法,提高农民的零集度,为结构调整打下良好基础。  (六)以服务为载体,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向纵深发展。一是要强化信息服务,用准确的信息指导农产品生产和销售。按照“集中统一、规范、效能的原则”,集中建设统一兼容、资源共享,高效适用的县、乡、村信息网络平台,形成全县畅通的信息网络体系;二是抓好流通服务,积极开拓省内外市场。在充分利用农村现有集贸市场的基础上,培育一些专业市场,建设一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积极组织各类农副产品的展销促销活动,努力探索产销直挂,连销经营配送中心等新的流通方式,大力扶持发展农村流通合作经济组织,支持农民个体或合伙创办流通企业,引导他们加入经纪人和个体远销队伍,逐步建立起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主体,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农村流通体系。三是要搞好技术服务,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供重要支撑,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强农业科技队伍建设,努力培育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推广服务体系,夯实农业技术服务的基础,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引进、推广成熟实用的农业技术,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充分调动广大农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让他们领办示范园区,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  (七)扶持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其辐射作用。要围绕提高重点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进一步延长产业链,发展龙型经济。按照“卵化培育一批,择优扶持一些,扶强做大一批”的原则,充分利用省、州出台的相关扶持政策,重点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产品竞争力强,经济效益好,带动作用大的龙头企业,积极吸引多方面的资金兴办产业化龙头。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广泛吸纳各个方面的资金,鼓励和支持兴办各种农产品加工企业,对与农业产业关联度大,对农民增收的拉动作用强的企业要优先予以扶持。  (八)积极扶持,引导建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各类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联接农户,企业和市场的纽带,对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促成农户的企业联姻,建立科学规范,合理的利益机制具有重要作用。要引导和鼓励广大农户尤其是专业种养大户,科技示范户,农副产品购销大户,以及农副产品加工经销实体,农业龙头企业等,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通过土地、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入股,实行专业合作和联合,组建各种专业合作社或专业协会,为分散经营的农户提供市场信息、农资供应,技术辅导、信贷资金和产品加工、贮藏、远销等系列化服务,化解市场风险,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  (九)进一步加强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领导。为了全面完成广南县“十一五”规划的目标、任务,全面实现广南县经济发展、立足农村现实和农村经济发展趋势,按照全县五大经济区域的主要布局要求,产业发展思路应由原来的“南药、北茶、中烟”调整为“南果、北茶、中烟”,并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认真抓好广南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把农民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最盼、最愿、最急、最难的事情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各产业调查情况附后)[NextPage] 关于对广南县烤烟、茶叶、甘蔗等农业产业项目的调查情况及发展建议    一、烤烟  通过几届县委、政府的共同努力,烤烟生产在广南县已经形成规模化、规范化、科学化和“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发展格局,是一个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并且每年种植面积都在5万亩左右,为财政增加税收1200多万元,为群众增加收入6000多万元。几年来县委、政府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一是加强领导,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二是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改善基地生产环境;三是办好样板基地辐射带动全面;四是加大培训力度,让广大烟农掌握种烟技术;五是加大投入力度不断提高科技含量。虽然广南县的烤烟形势喜人,但在发展进程中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水利化程度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二是烟农的水平参差不齐,种烟的科技含量低,有待于进一步不断提高;三是部分乡(镇)领导干部重视不够,群众认识不深,重栽轻管现象时有发生;四是受燃料价格上涨的影响,烟农投入成本增大,算账对比,收入减少,对种植烤烟的积极性不高;五是在烟叶交售中个别烟站质检员态度生硬,故意刁难烟农的现象时有发生,从而挫伤烟农种植的积极性;六是受外出打工热的影响,农村的主劳力减少,具备种烟的村寨及家庭相对减少,烤烟种植规范连片难度大。针对广南县烤烟生产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特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一是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努力提高种烟科技含量;二是依托和积极争取(替代进口烟叶)项目在广南县大面积实施,使广南县的烤烟生产提质增效,达到国际标准化水平;三是加大对育苗、移栽、大地管理及烘烤技术的培训力度,使烟农掌握关键性的技术,以致种好烟,烤好烟,不断增加收入;四是在龙头企业与烟农的利益关系上多向生产一线倾斜,完善价格体系;五是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水浇烟工程面积,努力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使广南县烤烟生产从根本上,源头上确保“控得住,稳得住”目标的实现。二、茶叶  茶叶是广南县历史悠久的传统农业产业之一,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项目,加快广南县茶叶产业发展,对提高广南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广大农村、贫困地区脱贫致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几年的努力,广南县茶叶产业已逐步成为底圩、坝美等北部乡(镇)农民增收的一大支柱产业,并显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一是“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基本形成;二是生产加工逐步挤入品牌行列;三是经济效益明显,群众生产积极性较高;四是已被省上列为重点发展茶叶县之一;五是拉动和促进社会和公益事业的发展。  虽然广南县茶叶产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茶园老化,有三分之一的茶园产量较低;二是良种推广步伐缓慢。目前还没有配套的茶树良种繁育基地。虽然茶技站在良种繁育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由于投入少,标准低,规模小,远远满足不了茶叶生产发展的需要,同时存在品种单一,良种品种极少的现状;三是产业化经营程度低,全县现有茶叶公司4个,然而除石山农场外,绝大部分茶叶公司都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个体私营企业,公司基本上都停留在收购——简单加工——销售初级经营上,而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公司+基地+茶农”的产业化经营机制,龙头企业正在发展壮大过程中,迫切需要政府给予一定扶持;四是加工设备落后,技术不规范。全县到目前为止,共有大小加工厂初制所300余个,其中大部分茶叶机械无法适应茶叶产业发展的需要;加工人员没有受过严格培训,还没有完全掌握精加工工艺加工各种茶类,致使全县茶叶加工质量不高,导致效益不理想,乃至制约着广南县茶叶产业化的发展。  根据广南县茶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特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一是引进和扶持现有龙头企业,加大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有机茶的开发力度,扩大普洱茶加工量,增加名特优比重,提高茶叶附加值;二是加大低产茶园改造的投入,走集约化经营的路子;三是协调好各涉茶部门,进一步形成发展合力,认真组织实施好广南县“十一五”规划中茶叶发展目标;四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把广南县的茶叶产业做强做大,以良好的形象挤于云南茶叶之林。三、甘蔗  广南县的甘蔗产业经过 几年的发展,现已初具规模,效益逐步显现,但在发展过程中仍然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蔗区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部分村寨蔗区路晴通雨阻,运输困难,增加投入成本,降低蔗农收入,影响种植面积的扩大;二是科技投入不够,群众很难接受新的科技种植方法,品种单一,良种少;三是部分群众重栽轻管现象突出,投入不足,效益难以体现;四是糖厂的权属不清,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利益共同体和“公司+基地+蔗农”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五是对蔗农的利益及风险没有具体的保护措施和办法,蔗农扩大种植面积的信心和决心不足。  针对甘蔗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特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一是建议县委、政府尽快理顺糖厂的权属及体制问题,化解蔗农发展甘蔗产业的风险;二是按照产业化发展模式,定位甘蔗产业的发展目标和方向,糖厂与蔗农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利益共同体;三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切实解决蔗区运输难的问题;四是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提高发展甘蔗产业的科技含量,加大投入,增加单产,解决糖厂原料不足的问题,同时也增加农民收入,让蔗农得到实惠,看到希望,树立发展甘蔗产业的信心和决心;五是完善发展规划,稳步增加种植面积,引进高产优质品种,实现群众增收,确保生产原料满足工厂生产需求,提高糖厂效益。四、金银花  “十五”期间,县委、政府按照“南药、中烟、北茶”发展思路,把南半县以种植地产药材“金银花”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项目来发展。规划布局在南屏、黑支果、曙光、八宝、董堡等九个乡(镇)。自2002年开始至2006年7月止,全县种植金银花45181.96亩,种植农户7973户。调查组对南屏镇规范化、规模化种植的基地进行详细调查。南屏镇金银花主要布局在安王、架鲁等9个村委会、131个村小组,总面积40375.5亩,种植农户5000多户。调查组到了安王村委会豹子湾村农户何举寿、罗文学家进行调查。何举寿家种植面积19.9亩,2002年种14亩,2005年种5.9亩,每年薅铲三次,追肥二次,打药二次,所收金银花2003年卖得80~100元,2004年卖得30多元,2005年卖得20多元。罗文学家种植12.8亩,是2002年和2003年种的,每年同样的薅铲、追肥、打药,2004年卖得50元,2005年卖得20多元。  从调查中得知,南屏镇党委、政府对金银花这个产业高度重视,可以说认识到位,措施到位。为抓好这个产业,镇上专门成立了以一名副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并设立办公室,常年抽调工作人员下去包村包片,督促抓落实。首先,把金银花种植管理方案提请人大主席团审议通过,使产业的管理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其次是用好地来种,满足金银花的种植需要;再次是抓样板、搞示范,全镇叫响建成绿色经济强镇,把金银花办成“小花”大产业。  几年来,县林业局,乡(镇)党委、政府和种植的群众是那么重视对待金银花,但金银花长势总是不尽人意,群众非常忧心。通过调查,调查组认为,目前金银花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是没有试验成功就大面积种植,从所种植的金银花看,普遍长势不好,花开得少,有的几乎没有;二是没有龙头企业的带动,种下金银花是否有市场,价格如何,群众顾虑重重,持怀疑态度,进而对金银花的管理积极性不高;三是受市场因素影响,重栽轻管现象比较突出。由于金银花市场价格低,1市斤干花最好的卖得12元,中常的6~8元,差的4~5元,一天一个全劳力只摘得一市斤干花(4.5市斤鲜花才晒得1市斤干花),与出去打工相比相差甚远,群众只想每年领取退耕还林补助,不用心去管护;四是品种可能不适应广南县的立地条件,有相当一部分栽在好地上,但长势较差,越来越小,不会木质化,有些甚至死掉。  针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特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一是南半县的金银花产业在南屏还可以看到,其它乡(镇)的金银花比南屏更差,大部分基地杂草丛生,几乎看不到金银花。金银花应该说是一个好产业,可能所栽品种不适合广南的立地条件,应请专家对此作论证。用被调查农户的话说:“种这种金银花,国家损失大,群众付出很大辛劳,效益看不见”。因此,建议县委、政府在金银花产业上应尽快作认真的调研分析,请有关专家论证,找出原因,作出正确的决策;二是广南县现有种植金银花的面积主要是靠国家退耕还林政策保护来支撑,一旦退耕还林政策期满退出,群众看不到经济效益,有可能复耕,要避免此事发生,建议县委、政府及时认真研究,请有关部门提供资料,寻找替代林种;三是通过调查组的调查和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调查组认为替代的林种应该是核桃。五、核桃  “十五”期间,县委、政府根据南半县喀斯特地貌发育健全的八宝、南屏、黑支果、曙光、珠街、那洒等乡(镇)的实际,自2000年开始种植金银花,力求为南半县的人民群众寻找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在发展金银花的同时,黑支果、曙光两乡的党委、政府根据自己的实际和群众的要求于2002年开始先后种植1.2万亩的核桃,根据当地干部群众对金银花的反映,调查组专题对黑支果、曙光种植的核桃作了详细调查。黑支果乡平均海拔1500米,年均气温16.1°C,年均降雨量1113毫米。该乡现种植有大理漾濞泡核桃8000余亩,分布在全乡12个村委会,调查组深入到鼠街村委会三家寨农户袁家文的种植基地银子洞进行调查,该基地连片面积1000余亩,其中他家的面积有110亩,每亩种15~20棵,每棵种前打塘方方一米,施放土杂肥,半年后栽种,如今已有部分挂果,总体长势较好。曙光乡平均海拔1500多米,全乡6个村委会共种植大理漾濞泡核桃4000多亩,基本上做到连片种植,调查组深入到鸡街村委会大倮泥村实地调查,该村核桃是2004年种的,群众套种有包谷,成活率高达90%,目前长势较好。黑支果、曙光两个乡计划“十一五”期间规划种植核桃8万亩。  通过对两个乡的调查,调查组认为,不仅黑支果、曙光乡种植核桃是适宜的,就是南半县种植核桃也是很适宜的,其理由:一是海拔、气候适宜种植核桃,有较好的立地条件;二是有丰富的土地资源,种植面积可发展到15~20万亩;三是交通便利, 323国道和衡昆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四是群众多年来有种植核桃的历史,对核桃这个产业非常感兴趣;五是生产力水平要求符合当地群众的生产实际。如果该产业能按照规范化的栽种,投入管理到位,核桃产业将会形成广南南半县的一大支柱产业,成为人民群众脱贫致富的稳定的经济来源;六是核桃市场前景好。因核桃对人体有保健作用,外地一些企业用核桃加工核桃粉、核桃油等产品,市场潜力大。六、八宝米  “八宝贡”米是广南县地方特色产品,“十五”期间,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八宝米生产,把大力发展八宝米作为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财政增收,农民增收的发展项目来抓,由于八宝米在广南种植历史悠久,产品独特而享誉天下。2001年2月广南县被国家农业部授予“中国八宝米之乡”荣誉称号,同年3月,县委、政府以广发[2001]8号《关于印发广南县“十五”期间八宝优质米等7个农产品商品生产基地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对八宝米生产布局、发展目标、政策措施、考核奖惩等方面作了明确规定,确保项目的贯彻实施。为把八宝米做强做大,成立龙头企业“八宝贡米业有限责任公司”专门从事八宝米的收购、加工、销售。今年3月,为保证“八宝贡”米品牌,县委、政府批准成立了“八宝米研究所”,设在县农技推广站,保证八宝米种子的纯度,并在八宝、莲城、旧莫、那洒、者兔5个乡(镇)适宜种植区内加大种植力度。2006年种植面积达10.3万亩。按种植要求以施农家肥为主,有机复合肥为辅,使八宝米达到无公害成为绿色食品。龙头企业“八宝贡米业公司”为确保八宝米的质量,从种子、复合肥都统一供给农户,采取订单合同,实行收购保护价,确保农户增收。通过调查,公司在八宝镇的定单合同面积有4,700亩,按每亩稻各400—450公斤计算,每亩比种其它杂交稻多卖得300—500元。公司为满足消费者不同层次的要求,生产“八宝贡”牌优质系列十二个规格产品,适时满足广大消费的需求,产品供不应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通过调查,八宝米产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是:一是投入不足,主要表现在生产基地和基础设施上,八宝米产业走“公司+基地联农户”的路子尚未形成;二是农户种植八宝米的科技意识不够强,管理不到位,科技配套服务跟不上;三是对八宝米宣传力度不够,特别是无公害绿色食品的宣传不够;四是八宝米生产基地面积少,订单合同面积少,不能满足龙头企业生产,销售的需要;五是龙头企业生产加工地点无路可走,无门可开。公司多次与县粮食收储总公司协商解决未果,公司正常生产受到影响。  针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调查组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一是加大对八宝米生产基地的投入,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以改善基地生产条件,加强各项技术配套措施服务工作;二是为做强做大八宝米产业,新成立的“八宝米研究所”要做好种子的选育、提纯复壮工作,保证种子的纯度,以保“八宝贡”米品牌;三是加大八宝米宣传力度,加强对种植农户的科技培训,涉农部门和八宝米业公司要做好各项服务工作;四是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发挥龙头企业作用。龙头企业要走“公司+基地联农户”的路子,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求发展,做强做大 “八宝贡”米这一产业;五是建议县政府主持召开协调会,解决龙头企业加工厂大门出入用地事宜。七、畜牧业  “十五”期间,县委、政府结合县情,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畜牧业发展的决定》等政策和措施,把畜牧业的培育发展与扶贫开发、小康示范村建设等工程结合起来,大力推进畜牧业产业的发展,大力调整畜牧业内部结构,把猪、牛、禽、各所占比例进行调整和优化。主要抓好“两猪两牛”(二元杂仔猪,三元杂商品猪、高峰黄牛、水奶牛),为畜牧业走向产业化经营,群众增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十五”期间广南县畜牧产业虽然取得显著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畜牧业发展资金投入不足,是制约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它反映在示范村、重点户厩舍改造、购买种母猪、仔猪,动物疫病防控设备、疫病注射反映死亡补助等资金不足,大牲畜交易市场缺乏,部分乡(镇)办公设备陈旧等方面;二是畜禽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高峰黄牛保种区的种公牛和猪的人工授精供精布点不尽合理,存在乱交乱配,导致高峰黄牛品种退化和猪人工授精推广面达不到要求,品种改良工作滞后,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三是农民没有积累,自身投入不足,科技意识不强,传统养殖占有相当比重,厩舍改造,良种良法配套的推广应用在短期时间内还难以推广。另外,养殖大户借贷款非常困难;四是畜牧科技队伍力量薄弱,难以适应广南县畜牧业发展的需要。全县畜牧兽医人员编制少,部分技术人员没有进行新型专业技术培训,知识更新转换提速慢,在遇到新的疫病问题时,很难处理。另外,聘请的村兽医员待遇低,队伍不稳定。  调查组通过调查认为,要加快发展广南县畜牧产业,特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一是加大资金的投入。政府对示范村重点户要加大厩舍改造的资金补助投入力度。同时金融部门要加大贷款扶持力度,放贷的形式可由养殖户与金融部门采取大户联保;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养殖大户进行规模饲养,从而加快广南县畜牧业的发展步伐;三是突出重点,集中财力、物力,扶持高峰黄牛养殖和水牛冻改的推广;四是加大春秋“两防”,使注射免疫密度达90%以上,坚持以预防为主,认真做好春秋“两防”宣传免疫注射工作,从源头上降低农户养殖风险,减少养殖农户的损失;五是加大培训力度。采取多形式,多层次的养殖培训,使养殖户都能掌握品种选择、厩舍改造、疫病防治等技术。通过培训,让群众在认识上有新的突破,在养殖中受益;六是扩大种草养畜规模,缓解广南县牧地少的矛盾。以全省、全州种草养畜现场会在广南召开为契机,积极争取上级扶持,在全县大力推广种草养畜;六是扶持引导有深加工技术的能人,在县城建一个有一定加工能力且科技含量高的畜产品深加工厂,使广南县的畜牧业得到快速健康发展。                                                                                                  广南县金银花产业调查情况   “十五”期间,县委、政府按照“南药、中烟、北茶”发展思路,把南半县以种植地产药材“金银花”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项目来发展。规划布局在南屏、黑支果、曙光、八宝、董堡等九个乡(镇)。自2002年开始至2006年7月止,全县种植金银花45181.96亩,种植农户7973户。调查组对南屏镇规范化、规模化种植的基地进行详细调查。  一、南屏镇金银花种植和农户收入情况  南屏镇金银花主要布局在安王、架鲁等9个村委会、131个村小组,总面积40375.5亩,种植农户5000多户。调查组到了安王村委会豹子湾村农户何举寿、罗文学家调查,何举寿家种面积19.9亩,2002年种14亩,2005年种5.9亩,每年薅铲三次,追肥二次,打药二次,所收金银花2003年卖得80~100元,2004年卖得30多元,2005年卖得20多元。罗文学家种植12.8亩,是2002年和2003年种的,每年同样的薅铲、追肥、打药,2004年卖得50元,2005年卖得20多元。  从调查中得知,南屏镇党委、政府对金银花这个产业高度重视,可以说认识到位,措施到位。为抓好这个产业,镇上专门成立了以一名副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并设立办公室,常年抽调工作人员下去包村包片,督促抓落实。首先,把金银花种植管理方案提请人大主席团审议通过,使产业的管理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其次是用好地来种,满足金银花的种植需要;再次是抓样板、搞示范,全镇叫响建成绿色经济强镇,把金银花办成“小花”大产业。  几年来,县林业局,乡(镇)党委、政府和种植的群众是那么重视对待金银花,但金银花长势总是不尽人意,群众非常忧心。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通过调查,调查组认为,目前金银花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是:  (一)没有试验成功就大面积种植。从所种植的金银花看,普遍长不好,花开得少,产量不高。  (二)没有龙头企业的带动。种下金银花是否有市场,价格如何,群众顾虑重重,持怀疑态度,进而对金银花的管理积极性不高。  (三)受市场因素影响,重栽轻管理现象比较突出。由于金银花市场价格低,1市斤干花最好的卖得12元,中常的6~8元,差的4~5元,一天一个全劳力只摘得一市斤干花(4.5市斤鲜花才晒得1市斤干花),与出去打工相比相差甚远,群众只想每年领取退耕还林补助,不用心去管护。  (四)品种可能不适应我县的立地条件。有相当一部份栽在好地上长势较差,越来越小,不会木质化,有些甚至死掉。三、意见和建议  (一)南半县的金银花产业在南屏还可以看到,其它乡(镇)的金银花比南屏更差,大部分基地杂草丛生,几乎看不到金银花。金银花应该说是一个好产业,可能品种不适合广南的立地条件,应请专家对此作论证。用被调查农户的话说: “种这种金银花,国家损失大,群众付出很大辛劳,效益看不见”。因此,建议县委、政府在金银花产业上应尽快作认真的调研分析,请有关专家论证,作出正确的选择。  (二)我县现有种植金银花的面积主要是靠国家退耕还林政策保护来支撑,一旦退耕还林政策期满退出,群众看不到经济效益,有可能复耕,要避免此事发生,建议县委、政府及时认真研究,请有关部门提供资料,寻找替代林种。  (三)通过调查组的调查和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调查组认为替代的林种应该是核桃。   县政协经济委2006年8月版权所有 广南县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