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电影最高票房排名:重庆:为科学发展铸文化之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9 10:05:25
“我们党成立之初,没有任何资本,更没钱‘发奖金’,但有先进的思想,就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这就是思想文化的力量。”6月中旬,重庆市委召开三届五次全委会专题研究文化建设。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市委书记薄熙来在会上强调:抓文化就是抓方向,抓文化就是抓发展,抓文化就是抓未来。

  全委会专题研究文化建设,是重庆直辖以来第一次。会议确定了重庆文化建设现阶段的五大任务和九件实事,突出了文化建设在重庆发展振兴中的地位和作用,凸显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勾画了重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路线图”。

  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始终成为社会前进的主心骨、精气神、发动机“我很喜欢毛主席的几句话:‘世界是我们的,做事要大家来’、‘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而共产党就最讲认真’、‘人是要有点精神的’!这些话很精干,很实在,也很提气!(薄熙来)”。4月28日上午,重庆许多手机用户都收到了薄熙来发送的这条“红色短信”。这也标志着重庆为期8个月的“红‘言’颂——2009年第二届红色短信创作传播大赛”正式启动。

  “一部中华民族发展史都在说明,先进文化是社会进步的主心骨、精气神、发动机。有先进的思想文化,才有社会的大变革、大发展。”薄熙来说。去年6月以来,由薄熙来倡导的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活动在重庆相继展开。截至今年6月,全市已累计开展红歌传唱5.18万场,参与市民近4000万人次;《读点经典》丛书1至6辑发行量超过125万册;全市培训故事员8533名,故事会的直接听众超过1000万人次。“红‘言’颂”活动开展以来,过去手机中常见的“黄段子”、“灰段子”不见了,全市移动、联通手机用户共上传箴言约52万条,转发约800万条。

  重庆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何事忠说,“唱读讲传”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寓教于乐,寓理于情,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更加直观、更加形象,更加生动,使宣传文化工作更加入眼、入耳、入脑、入心。一项对11万重庆市民的调查显示,接近91%的人对全市开展的“唱读讲传”表示满意或认为很好。

  培植城市的“根与魂”,打造发展的“内动力”

  文化关系到发展模式,关系到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经过直辖12年的建设,重庆各项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全市GDP由1978年的67亿元提高到2008年的5098亿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也比30年前分别提高了40倍和27倍。直辖以来,全市思想理论建设不断加强,舆论引导能力不断提高,文艺创作不断繁荣,文化设施和服务网络日趋完善,具备了较好的文化基础。

  在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为重庆发展作出的总体部署、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的过程中,重庆结合市情提出了建设“宜居重庆”、“畅通重庆”、“森林重庆”、“平安重庆”、“健康重庆”的目标。

  “文化是城市的‘根与魂’,是城市发展的‘内动力’。”薄熙来强调,重庆要完成中央赋予的重任,成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和西部的“重要增长极”,必须通过先进思想和文化的力量,在全社会激荡起不甘落后的场所,奋起直追的勇气,后来居上的豪气,把全市上下的干劲调动起来,智慧凝聚起来。

  作为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重庆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巴渝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战文化、民族文化、移民文化,构成了重庆独特的历史文化主体;山城、夜景、火锅、吊脚楼、大礼堂、解放碑等个性鲜明的城市文化符号,丰富了重庆文化的内涵。特别是近代以来在巴渝大地孕育生长的红岩精神、抗战文化、三峡移民精神等,是重庆的宝贵精神财富。全委会要求,大力繁荣文学艺术,进一步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改革为动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到2012年,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文学艺术全面繁荣,媒体传播体系初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文化人才队伍结构不断优化,使全市文化建设走在西部前列,初步建成城乡统筹发展的文化强市。

  发展文化事业既要做到“原料好”“厨艺精”,又要做到形式让人乐于接受、“营养”让人容易吸收全委会召开前,薄熙来亲自组织实施了“关于干部群众信仰问题的研究”、“关于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关于网络对学生影响的研究”等28个重点调研课题。结合新时期对文化建设的要求和调查研究掌握的情况,全委会确定了发展文化事业当前要认真办好的九件实事:

  继续深入开展“唱读讲传”活动;坚持电影、图书、故事、戏剧、展览“五下乡”;做亮红岩联线品牌,保护利用重点文化遗产。完成120处重要革命遗址、抗战遗址的维护并逐步对外开放。重点打造歌乐山烈士陵园红色旅游区,整合红岩文化、抗战文化和南方局等全国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建设丰富、健康、干净的网络文化;先进文化进校园。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入脑入心;下力气办好重庆日报和重庆卫视;培育文艺人才和领军人物,引导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创作一批“立得住、叫得响、留得下”的文艺精品;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作用,每年选择一二十个重点调研课题由高校、科研院所承担;建设重大文化建筑和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实现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室、自然村广播电视全覆盖。城市街道都要有一个文化艺术中心、一个图书馆、一个文化广场和一个标准影剧院。

  直辖以来,重庆财政对文化事业的投入不断增加。全市财政文化事业投入从1997年的1.4亿元增加到了2008年的12.51亿元,年均增长20.92%。2006年至2008年累计投入更是高达25.3亿元,年均增长高达65.51%,其中市级财政的文化事业投入年均增长超过了76%。为了改变基层无人抓文化事业发展的状况,重庆市还在乡镇和街道配置了专职宣传文化委员,要求乡镇基层文化站必须配置3至5名文化干部。从今年开始,住房开发投资的1%,将作为配套资金专项用于宣传文化建设。

  在多元化的社会中确立大家共同遵循的价值观,需要更多更好的文艺作品和更加丰富多彩、更具亲和力和参与性的传播形式和传播渠道。主旋律、主流文化决不等于呆板、教条和枯燥乏味,它恰恰要更鲜活、更实在,更有吸引力。薄熙来语重心长地说:“我们的宣传文化工作者,一定要善于针对不同的群体,研究设计生动的传播方式,要学会运用群体喜闻乐见的语言,提高传播艺术和传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