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建华穿的板鞋:(2010年12月16日)1王雪峰——在中共武川县十二届八次全委(扩大)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0:18:55

——在中共武川县十二届八次全委(扩大)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2010年12月16日)

王雪峰

 

各位委员,同志们:

    这次全委会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自治区党委八届十三次全委会和市委十届十一次全委会精神,回顾总结“十一五”工作,审议通过《中共武川县委员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动员和团结全县各族干部群众坚定不移地按照县委全委会确立的工作思路和奋斗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举措、凝心聚力、乘势而上,为“十二五”规划的顺利实施起好步、开好局,为建设绿色武川、文明武川、幸福武川而努力奋斗!

下面,我代表县委常委会向全委会报告工作。

一、在新的起点上全面审视“十二五”的发展基础

“十一五”是我县发展历程中极具挑战、极不平凡和各项工作都取得重大突破的时期。五年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委团结带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不断深化县情认识,探索科学发展途径,完善工作思路,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强县、特色生态农牧业大县、特色文化旅游名县建设步伐,不断加强民生工作,有效应对和克服了“十一五”后期全球金融危机及连年严重自然灾害带来的困难,县域经济在又好又快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19.5亿元,预计增加到2010年的42.2亿元,年均增长16.7%。工业增加值由2005年的6.7亿元预计增加到2010年的17.2亿元,年均增长20.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2005年的2.4亿元预计增加到2010年的7.2亿元,年均增长24.6%。固定资产投资由2005年的18.3亿元预计增加到2010年的41.3亿元,年均增长17.7%。招商引资由2005年的9.6亿元,预计增加到2010年的22.4亿元,年均增长18.47%。财政收入由2005年的7600万元预计增加到2010年的3.62亿元,年均增长36.6%,其中,2006年突破1亿元大关,2008年突破2亿元大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5年的7282元预计增加到2010年的15100元,年均增长15.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2372元预计增加到2010年的4900元,年均增长15.6%。三次产业由2005年的19:53:28调整到现在的10:53:37,产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一)转变发展方式,传统农业开始向现代设施农业转型。从“十一五”中后期开始,面对传统农业长期发展缓慢、农民收入徘徊不前的被动局面,我们总结经验,顺势而谋,强力推进以中棚种植模式为重点的现代设施农业,探索后山高寒地区农作物的两茬轮作。经过三年的艰辛努力,取得了较大突破,中棚种植模式成为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一次重大历史性变革,成为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的一把“金钥匙”,对现代设施农业的全面推进起到了纲举目张的作用。以此为切入,提出实施了“三个百万”生态农牧业富民工程,探索实践农牧交错地带农村经济科学发展的新战略。大力扶持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极大地提高了农民专业化、组织化程度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规范和扩展,使农村土地流转在中棚种植、节水高效农业、有机农业、肉羊规模化养殖和特色种养业等现代农牧业建设和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集中精力建成了一批农牧业产业化发展精品项目,特色产业正在撑起农村发展的新天地,成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引领和示范。注重农畜产品品牌化开发,我县被确定为国家绿色马铃薯标准化示范基地,“武川土豆”地域商标成功注册并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特供农产品,2010年上海世博会指定食品和展品。相继完成了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四期等工程,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深入创建“中国绿色名县”的步伐更加坚实有力。

    (二)增强发展后劲,县域主导产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坚持产业延伸与产业重组并举、提升存量与优化增量互动,武川经济开发区、金三角园区、石材工业园区“三大园区”总体架构业已建成,发展显力和潜力不断提升。“四大产业基地”正在形成,即以马铃薯、莜麦、荞麦、肉羊、食用菌为主的面向华北和俄蒙等市场的绿色特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以风能、水能开发利用为主的支撑首府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清洁能源基地和中国新能源百强县;以冀东水泥、饰面石材加工为主的首府重要的水泥建材基地;以哈达门高原牧场、得胜沟和井尔沟红色景区、大青山抽水蓄能电站山水合一景区及正在打造的南山历史文化生态创意产业园为主的旅游休闲度假基地。县域资源优势正在转变为经济优势,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三)完善城镇功能,提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首府卫星城雏形基本形成。按照“加快建设新区、改造提升旧区、实现扩镇提质、彰显武川特色”的工作思路和“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中变化、四年大变样”的工作目标,借助首府实施“一核双圈一体化”的战略机遇,抓住全市“两个文明”建设经验交流现场会的重要契机,对县城可镇20平方公里的规划区域正在推进实施“东治、南绿、西拓、北连”的建设改造,切实加大城镇开发建设和管理力度,经营城市取得重大突破,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可镇建城区面积由2005年的8平方公里拓展到2010年的12平方公里,人口由2005年4.8万人增加到2010年的6万人,楼房面积由2005年的70万平方米增加到2010年130万平方米,集中供热面积达到85万平方米,绿化面积达到343万平方米。城乡交通通达能力大幅提升,城镇面貌和人居环境显著改观,人气指数和城镇魅力明显提升。建设“清新秀美、宜居亲和、功能完善、特色鲜明”首府卫星城的目标正在成为现实。

(四)着力改善民生,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明显提高。县委始终把民生问题放在最为突出的位置,着力改善民生,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积极贯彻就业再就业相关政策,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妥善安置下岗失业人员,认真解决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连续上调,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职称工资全面兑现,干部职工工资达到市级同类同级水平。城乡低保标准逐年增长,实现了应保尽保。认真组织实施国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县工作,为近2万名60岁以上的农民发放养老金2019万元。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核定征缴金额由2005年的1952万元提高到2010年的7340万元,为75岁以上城镇居民发放了每月460元的养老金。全面实行“两免一补”政策,有效整合教育资源,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全面实施了寄宿制改造和校安工程,办学条件大为改善,教学质量逐年提升,高考成绩连创佳绩。大力推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有效缓解了农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相继建成了计生服务中心、政务服务中心和青山影视演艺广场,开工建设了县标准化综合医院、社会综合福利中心、社保就业服务中心、民族学校和阴山博物馆等一批民生社会事业工程。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丰富多彩、颇具成效,“三下乡”活动活跃在全县社区乡村,城乡居民道德素质和文明程度有了新的提高。全方位、多角度对外宣传武川,编制出版了《武川县志(第三编)》、《武川文史》、《武川故事》、《神奇武川》等书籍,与中国旅游卫视、呼市电视台联合制作了《帝乡武川》、《多彩武川》等电视专题片,“爬山歌”非物质文化遗产申遗工作和“文物大县”申报工作成功完成,武川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加强突发性灾害预警、预报和应急体系建设,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建成了在全市旗县区中处于领先水平的数字化应急指挥中心,“平安武川”创建工作卓有成效。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明显增强。

(五)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党的执政能力不断增强。认真组织开展了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科学理论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严格执行县委全委会工作规则和常委会议事规则,切实加强县委班子自身建设,充分发扬团队精神,形成了步调一致、团结奋进的坚强领导核心,保持了县委工作高效协调运转。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县委书记用人行为试点工作成效明显,干部任用工作更加民主化、制度化、规范化。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公开选聘大学生206名,优化了干部队伍的年龄、知识结构。接受了自治区党委巡视组的全面巡视,受到高度评价。以“三千联动富民工程”、“支部+合作社”为载体,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夯实执政基础。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继续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案件查办、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工作,切实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全县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不断增强。

特别是开展“迎会”工作的两年来,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开拓创新,众志成城,克难攻坚,经受住了各种困难的考验,赢得了工作的主动权,各项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形成了更加切合武川实际的科学发展思路,建成了一批主导县域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大项目,基础设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县域经济在危机中保持平稳增长,社会事业整体快速推进,城乡面貌生机盎然,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干部群众精神风貌昂扬向上,民富县强步伐坚定有力。我们以周密的安排、感人的精神、高效的作风和骄人的成就成功举办了全市“两个文明”建设经验交流现场会,再塑了武川对外的良好形象,使人眼前一亮、为之一振,受到了市委、市政府和全体与会同志的广泛赞誉,并且为今后实现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更重要的是全县干部群众从中看到了武川未来发展的广阔前景,进一步提振了信心、凝聚了人心、鼓舞了士气,重新找回了我们失去多年的自信和自豪!

总结近年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主要有以下四点体会:一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立足县情,深入挖掘县域优势,不断探索符合武川县情、具有武川特色的经济社会发展思路,才能实现科学发展、快速发展、和谐发展。二是坚持以解放思想为武器,不断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努力把握规律性、体现前瞻性、富于创造性,才能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三是县各大班子团结协作、密切配合,各级党组织同心协力、共谋发展,形成凝心聚力、干事创业的政治氛围,是促进发展的有力保障。四是必须统筹处理好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与县域经济发展、注重加快发展与立足长远、增强经济实力与解决民生问题、争取上级支持与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四个方面的关系,才能确保经济社会全面、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同志们,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上级党委、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族各界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结果。正是由于我们有了一支好的干部队伍和一方好的人民群众,经济社会发展才有了今天生动活泼的局面。在此,我代表县委向你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二、全县“十二五”发展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需要着力解决好的几个重要问题

按照全委会将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的要求认真组织编写好《“十二五”规划纲要》,是当前一项重要的战略性工作任务。规划要准确把握科学发展的主题,抓住发展水平低、发展不足这个主要矛盾,把发展作为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要紧紧把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线,并将其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个领域,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通过发展方式的转变,构筑发展新优势,拓展发展新空间,实现发展新跨越。

“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首府“一核双圈一体化”发展战略实施为助力,以进一步解放思想为武器,以县域六大资源(即:硬资源、风资源、光资源、绿资源、冷资源、软资源)和一大区位优势为载体,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绿色产业立县、特色产业兴县,走特色化、差异化、可持续发展之路,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全力打造绿色生态屏障,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强县、特色生态农牧业大县、特色文化旅游名县的创建步伐,加快建设清新秀美、宜居亲和、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首府卫星城,打造首府后花园,高度重视和不断强化民生保障和改善,建设民富县强繁荣和谐的绿色武川、文明武川、幸福武川

“十二五”时期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2011年达到48.74亿元,增长15.50%;“十二五”期末达到85亿元,年均增长15.03%,比“十一五”期末翻一番;三次产业比重“十二五”期末达到9:51:40。

财政收入2011年达到4.1亿元,增长13.25%;“十二五”期末达到7.2亿元,年均增长15.00%,比“十一五”期末翻一番。

招商引资2011年达到24.6亿元,增长9.82%;“十二五”期末达到38.02亿元,年均增长11.16%。

固定资产投资2011年达到47.5亿元,增长15.00%;“十二五”期末达到85.11亿元,年均增长15.56%。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1年达到17063元,增长13.00%;“十二五”期末达到27820元,年均增长13%。

农民人均纯收入2011年达到5439元,增长11.00%;“十二五”期末达到8256元,年均增长11.00%。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十二五”期间降低20%。

“十二五”目标的如期实现,必须着力研究和解决好以下几个关系全局发展的重要问题。

(一)冷静迎接新挑战,主动把握新机遇,在推动科学发展中实现转方式、调结构

“十一五”时期,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但在未来的发展中还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挑战。突出表现为:经济总量小,发展方式粗放,产业层级低,结构不尽合理,自我发展能力弱,发展明显不足。面对竞相发展的严峻态势,如果我们不加快发展,同先进地区事实上的差距不仅不能缩小,还会在新一轮发展竞争中进一步拉大。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仍处于落后地区这一重要的现实问题,正视发展差距,从内心深处切实增强主动发展、科学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紧紧抓住国家启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支持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国家大力支持内蒙古地区跨越式发展,自治区、首府实施沿黄河沿交通干线经济带重点产业发展规划,首府被列入国家率先发展服务业的重点城市之一和作为首都北京通往西北、连通三北枢纽城市,以及即将开工建设张家口至呼和浩特高速客运铁路,京藏、京新2条高速公路及呼武复线、武川——固阳、武川——葛根塔拉3条省级公路改造后更加便捷的交通条件等重要政策、发展机遇,坚持“两手抓、双手促”:一手抓向上争取政策项目民生保障,一手抓招商引资培育新税源;促经济总量的做大做强,促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发展方式的转变。着力引进大企业、建设大项目、培育大产业,发展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境污染小、能源消耗少、科技含量高、产业链条长、辐射带动能力强、吸纳就业容量大的优势产业集群。用逆向思维的方式,认识和把握我县从首府总体功能区划分方面有可能被列为限制发展区的挑战和机遇,大力培育新型绿色产业,自上而下建立生态、民生保障扶持政策机制,积极构筑首府重要的生态屏障;进一步加大政策鼓励,刺激民间资本,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设施现代农业、第三产业、房地产开发、商贸物流等各次产业;统筹经营城镇土地和各种公共资源,用好用活各级各类投融资形式和平台,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融资保障,使项目建设成为“十二五”期间推动我县经济跨越式发展的主要抓手和依托。

(二)继续深化农村改革,转变发展方式,全面实施“三个百万”工程,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十二五”是我县农业实现根本转变的关键时期。我们要以“三个百万”工程为统领,坚持“转变方式谋出路、薯羊并举强主导、机制创新添双翼、特色经济兴武川”的具体工作思路,大力发展品牌化农业、标准化农业、创意农业和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业,走出一条特色鲜明的生态农牧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水资源总体短缺是制约我县农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发展节水灌溉是有效缓解农业用水供需矛盾、加快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实现“三个百万”工程精种100万亩的关键所在。结合“十二五”规划,制订全县性的节水灌溉总体发展规划和远景目标,切实转变用水方式,优化用水结构,提高地下水的利用率,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逐步扭转农业灌溉单一依靠打井的粗放做法,盘活现有水利工程存量,限制大型喷灌圈的新增,大力发展移动式、半固定式喷灌和膜下滴灌等节水灌溉工程,形成打破区域划分、集中连片建设、规模集约化生产的农田水利建设格局,使有限的水资源得以科学高效利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三个百万”工程种植高产高效农作物100万亩奠定坚实的基础。“十二五”期末,全县各类节水灌溉面积达到30万亩。

——坚定不移地推进中棚种植模式。中棚种植模式是我县发展设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三个百万”工程重要的切入点、突破口,关系全县现代设施农业建设的深入推进。为此,我们要坚持发展中棚模式就是实现“转观念,转方式,谋节水,谋增产,谋高效,谋出路”的根本目的不动摇,按照“集中连片、以水定量、效益优先、巩固提高”的原则,把2011年确定为全县中棚建设的“巩固提高年”,督查考核工作就是要一看巩固的如何,二看提高的如何。要全面深入地总结中棚种植管理经验,稳步推进庭院中棚种植,在“1+X”种植模式的基础上创新、提高、突破、发展,不断完善配套设施和种植管理技术,特别是要强化技术指导保障服务,增强适应市场能力,形成相对固化的长效机制和实用性操作规程,着力巩固提升这一农民增收增效的致富途径。

——大兴草业,坚持走生态畜牧业发展之路。“十二五”期间,要把发展草业作为推进“三个百万”工程的重要突破口和发展生态畜牧业的重点工程,积极争取国家退牧还草及相关项目和政策,进一步调整种植结构,特别要加大西部风蚀沙化区域优质牧草的种植比例,种草养畜。在中东部丘陵区稳步推行“225”示范工程(户均种植2亩中棚,种草20亩,养羊50只),逐步扩大种草养畜的覆盖面,多措并举破解“三个百万”工程中饲草短缺的难题,走“以草定畜、舍饲养畜”的生态畜牧业发展之路。要继续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力度,采取公司化规模饲养与个体分散养殖相结合等措施,突出抓好种羊繁育和肉羊育肥,加强疫病防治,实现肉羊养殖的平衡发展和总量的适度扩张。肉羊出栏量2011年纯增10万只,“十二五”期末达到80万只,2020年突破100万只。

——稳步推进移民工程。尊重自然,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区域功能,坚持走“收缩、转移、集中、发展”之路。进一步整合资源,加大扶贫移民和生态移民工作力度,有计划地实施“退、转、还、移”战略,用发展的办法保护生态,加快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正确处理“转移、稳定、致富”的关系,逐步将生存条件差的农村人口、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水源条件好、交通便捷的地区,逐步向中心集镇和人口密集区集中,向县内外的二、三产业集聚,将退出的耕地种草种树,恢复生态,自然修复,实现“退出来绿起来、转过来富起来、移出去好起来”的目标,助推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十二五”期末,累计转移就业3.5万人。

——不断创新体制机制。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等多种手段,针对当前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层次不齐、水平不高、竞争无序的发展现状,采取边发展边规范、以规范促发展的方式,通过改组联合,整合合作社,组成联合体发挥集群优势。引导专业合作社增强市场竞争意识、品牌营销意识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加大特色农畜产品商标注册力度,大力发展品牌化农业、标准化农业、创意农业和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业,打造武川知名品牌,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十二五”期末,力争建成一批运作管理规范、利益连接紧密、合作领域广泛、服务功能完备、示范带动能力强、增收效果明显的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充分发挥县、乡两级土地流转服务机构的作用,推进土地依法、自愿、合理、健康有序流转和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强化农民技能培训,培育一批种养能手、科技带头人等新型农民。加强农牧业科技服务体系、农资供应体系、安全服务体系、信息服务体系、防灾减灾体系和市场体系建设,提高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服务保障能力。高度重视和加强农畜产品营销工作,健全完善信息预测分析系统,启动品牌选树培育宣传保护工作,规划建设农畜产品集散中心,重点培育做大几个专业营销合作社,建设一支专业营销队伍,积极发展“农超对接”,为特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打造健全完善的架构系统和渠道。

——全力推进“生态建设年”各项工作。重点打造“一点两带三线”生态格局(一点即可镇园林绿化,努力打造精品样板工程;两带即沿大青山北坡建设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绿化带,沿大豆铺—上秃亥建设中部农田防风林带;三线即沿呼武公路、省道101和武召线两侧建设区域景观绿化带),坚定不移地实施禁牧政策,严厉打击拓边套垄开垦行为,巩固和扩大生态建设成果,建立生态保护与建设的长效机制,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构筑首府北部重要的生态屏障,建设绿色武川,全面打造首府后花园。

2011年县委换届前后将在得胜沟乡、哈拉合少乡和西乌兰不浪镇、二份子乡分片召开观摩现场会,上述四乡镇从现在起要高度重视,精心谋划,力争办出特色,出精品、上水平。

(三)挖掘凸显武川优势,培育壮大支柱产业,优化产业结构,不断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后劲

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在于产业突破、产业提升。坚持“布局合理、企业入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规划科学、效益至上”的原则,以“三大园区”为平台,以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级为主线,突出武川特色,着眼长远发展,致力于产业升级、产业延伸、产业多元,着力构筑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

——绿色特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业要依托国家将内蒙古建成绿色农畜产品基地的战略构想,用好我们的“绿”、“冷”资源,以“龙头企业+基地”和“支部+合作社+农户”等灵活有效的方式,做优做大做强具有武川特色的农畜产品品牌。“武川土豆”要继续坚持三薯并重、体系化发展的原则,充分挖掘种薯繁育优势,着力打造种薯大县,提质增产增效商品薯,升级延伸发展加工薯,全面强化和提升“武川土豆”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竞争力。武川肉羊要加快品种改良,推进规模化养殖,发展标准化、规模化精深加工,实现分级分类包装上市。同时,要大力提升和培育、开发武川莜面、武川荞麦、武川白灵地小麦、武川食用菌、药材、西兰花、小金瓜和林草肉杂鸡、生态鸡蛋等传统优势品牌和极具发展前景的农畜产品新品牌,全面构筑面向华北地区乃至俄蒙等广阔市场的绿色特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并与休闲、观光、生态、创意农业相结合,与乡村风情民俗体验型旅游业相结合,协调联动,共生共荣,保护发展,优化发展,提升发展,成为农村繁荣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新亮点、新支柱。

——清洁能源产业要着力打造支撑首府新能源产业的清洁能源基地。借助50万千瓦汇集站落地武川的有利机遇,合理配置资源,扶优淘劣,加快推进风电项目的核准和在建项目的建设进度。2011年,全县风能总装机容量要达到40万千瓦,2015年力争达到100万千瓦,初步建成全区百万千瓦级的清洁能源基地之一。加快推进大青山抽水蓄能电站建设进程,建成内蒙古西部地区最大的调峰电站,必保2013年投产运行。积极引进光伏发电及配套引进风机装备制造、零部件生产加工企业,全力打造“风光互补、输蓄一体”的“中国新能源百强县”。

——水泥建材产业要着力打造首府及周边地区重要的水泥建材基地。加快解决冀东水泥二期矿源和武兰水泥的矿源问题,加快推进武兰水泥建设进程。尽快完成石材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矿权审批和企业开工相关前期工作,2011年使入园企业全面启动生产。同时,适应快速发展的建筑形势,开发水泥预制品、环保节能建材、新型石材、涂料等中下游产品,进一步延长水泥建材产业链条,形成新的优势产业集群。

——金属采选冶炼业要继续加强矿产资源的勘探工作,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坚决打击私采滥挖,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加快推进后卜子铁矿的开发进程,建成首府百万吨钢铁生产基地的重要产业链条;以国金、彤力为龙头,推进技改扩建,扩规模,提产能,建成吨级以上黄金生产基地。同时推进电解镍等其他金属采选冶炼业,建成呼市地区重要的金属采选冶炼基地

——高效有机肥业要立足腐植酸的深度开发,以永业集团为龙头,整合资源,着力打造面向国内外市场的高效有机肥业生产基地。2011年要推进二期工程的开工建设,2012年全面达产,建成年产50万吨腐植酸颗粒有机肥系列生产线。

——旅游服务业要以“历史文化、红色经典、绿色生态、乡村民俗”为主题,构筑首府打造“首府乃至京津地区旅游休闲度假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大景区的规划建设要形成特色化、经典化、差异化及目的地旅与过境游相融合的发展格局,并与周边旗县区形成优势互补,共同构建依托首府聚集辐射,环绕大青山脉,串联中部草原,北及二连口岸,南达黄河沿岸的首府旅游和自治区中部黄金旅游带。南山历史文化生态创意产业园2011年完成阴山博物馆建设工程,开工建设大型综合服务区和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工程,争取开工建设中心广场、红色经典园、白道驿站;2012年初具雏形, 2015年基本建成,成为“北魏重镇、帝王之乡、茶丝古道、红色胜地、绿色名县、神奇武川”特色文化集中展示区和旅游服务业的新引擎。2011年要全面完成得胜沟司令部遗址的基础设施、接待场所建设工程;哈达门高原牧场新规划建设项目争取开工;推进卯独沁山水一体旅游开发规划建设进程;高度重视旅游业中绿色体验、红色体验、风情体验、历史文化体验“四元素”的融合,实现良性互动;高度重视旅游工艺品、纪念品、消费品的开发和民族文化演艺等在拉动文化旅游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现代商贸物流业要发挥草原旅游通道、俄蒙口岸必经地的“桥头堡”区位优势,抓住首府被列入全国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市的机遇,主动承接首府总部经济的辐射,适应快速发展的工业化、城镇化要求,致力于打造首府“向北开放”重要的现代商贸物流基地。进一步规划好建设好金三角园区(北部商贸物流园区)的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使之成为农畜产品加工集散和商贸物流业的“高地”,进而带动商贸、餐饮、住宿、运输等传统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培育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

要牢固确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环境也是生产力”、“形象也是生产力”的思想,努力营造亲商、助商、安商、富商和便捷、高效、联动、诚信的良好发展环境。充分发挥政务服务中心的“窗口”作用,进一步规范和简化审批程序,对重点企业、重点项目提供“一站式”服务,实行“一企一策”、“一事一议”式全程办事代理制服务。

(四)完善城镇功能,统筹城乡发展,稳步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

以建设首府“卫星城”为战略目标,进一步做好可镇总体规划的修编,严格控制规划“红线”和“绿线”,以“一城四区四乡镇”为重点,着力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拓宽投融资渠道,不断完善城乡公共服务功能,扎实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

县城是县域经济的龙头,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节点。可镇要坚持“水是城之灵、绿是城之品、文是城之魂、人是城之本”的建设理念,形成“东部旧城区、西部新城区、南部工业区、北部商贸物流区”同步推进、协调发展的城镇建设格局,不断增强县域发展的承载力、集聚辐射力、拉动力,提高居民的认同感、归属感、幸福感。其中:东部旧城区要乘势而上,加快推进旧城区改造步伐,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增加公共绿地面积,有效改善人居环境。2011年力争完成青山路两侧重点改造地段的拆迁改造工程;全面完成北河综合改造工程,争取启动东河改造工程,打造环城水系景观带。加快推进已开工的旧城区改造项目建设,抓好碧水龙城、新世界家园、和谐城二期、武皇花园二期等住宅小区建设工程。合理增加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面积,切实解决低收入居民住房问题。西部新城区要按照总体规划和修建性规划要求,严格土地挂牌出让制度,要高标准、严要求,坚持“四出、三不”,即出特色、出精品、出亮点、出高端不吃后悔药、不走回头路、不办遗憾事,对新建项目严格实行城镇建设项目专家评审和例会审批制度,力促已摘牌土地的如期开工。加快推进县标准化综合医院、社会福利中心、房地产交易中心、客运汽车站、社保就业服务中心、民族学校和大兴昌区块改造CDM新村等项目建设进度,筹划建设党政办公中心、公安指挥中心、法院审判中心等重点工程,2012年新区建设初具规模。南部工业区要不断优化整合企业布局和功能区块,加快落后产能淘汰步伐,盘活闲置土地,在现有企业升级延伸的同时,努力引进一批设备机械制造企业,形成规划完善、结构合理、凹地效应突出的经济开发区。

要不断强化城镇产业支撑,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富民产业,努力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以产业繁荣城市、以产业富裕人民,促进城镇人口聚集、市场活跃和产业兴旺。

小集镇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哈乐、西乌兰不浪、二份子、得胜沟“四乡镇”要立足现状、着眼未来,本着“连接县城、承载产业、服务群众、拉动经济、推动发展”的原则,抓住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机遇,结合当地实际高起点、高标准做好小城镇总体规划,进一步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功能区划特点、人口承载状况等。要打破乡镇区划,发挥乡镇所在地人流、物流、信息流集中交汇的功能优势,加大移民搬迁力度,着力打造人口居住集中、基础设施完善、产业扶持配套的中心村和中心集镇。

坚持建管并重,强化城镇管理。要按照规范执法、堵疏结合、市场运作、业主负责的思路,加强教育引导,以市民综合素质的养成和提高促进城镇管理水平的提升。充分发挥指挥中心数字化管理平台作用,提高动态管理和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大对重点区块的监管力度。坚持管罚并重,强化市容市貌整治,营造干净整洁、文明有序的市容环境,提升城镇形象,增强吸引力和影响力。

2011年实现“三年中变化”目标,2012年实现“四年大变样”目标。“十二五”期末,县城可镇建成区面积达到20平方公里,人口突破10万人,清新秀美、宜居亲和、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首府卫星城目标基本建成。

(五)高度重视和不断强化民生保障和改善,努力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要把社会建设放在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来抓,不断增加改善民生和社会事业投入,实现民生工作由应急解难向长效机制转变,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变化和实惠。

要广开就业渠道,优化就业结构,加强技能培训,强化就业服务,实施就业援助,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促进充分就业;继续推进城乡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工作,着力构建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城乡社会养老、医疗保险的全覆盖。不断加强城乡低保的提标扩面工作,努力提高低保人群的生活水平。注重和加强专业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继续优化整合教育资源,进一步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强化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全县义务教育质量和均衡发展水平。高度重视文化事业,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一园(南山历史文化生态创意产业园)、两馆(图书馆、阴山博物馆)、一场(体育场)”和乡村公共文化场所建设,使公共文化尽可能普惠人民群众。着力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重视和解决农村医疗卫生硬件问题解决后,服务人员及经费保障相对滞后的矛盾,切实解决农民“看病难”的问题。继续稳定人口低生育水平,“十二五”期间人口出生率控制在8‰以内。积极协调上级有关方面,优化乡镇构成和分布。

(六)扎实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市民素质教育养成工程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是新时期社会建设的一项战略性任务,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这一根本,突出以“讲文明、树新风、争做文明武川人”为主题,以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为重点,以“公、诚、爱、和、勤、廉”为核心,着力加强文明礼仪知识学习,普及文明礼仪。要注重培育、选树和宣传各类先进典型,继续开展“公民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发挥其典型示范作用,通过树立楷模,让人民群众学有榜样、赶有目标,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用先进典型带动社会风气的好转,以榜样的力量促进社会文明新风的形成。要在企业、农村、社区、机关、学校等不同行业,开展层次不同、内容丰富、群众乐于参与的全民性文明素质教育活动,大力弘扬时代主旋律,让群众在活动中学习文明、感受文明,受到教育和启迪,形成积极上进、情趣健康的社会氛围,有效推动市民素质教育养成工程的深入开展,实现公民素质的全面提升。

稳定是第一职责。要把维护稳定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严格按照《武川县信访工作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和长效机制。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建立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和重大政策措施制定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加大公共安全投入,加强安全生产,健全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食品安全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的预防、预警和应急、救援处置体系,努力实现管理创新力度、经济发展速度、社会公平程度、公民认可程度的和谐统一,实现社会良性运转的稳定性、连续性和长期性。

三、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为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提供坚强保证

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关键在党,根本在人。要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不断提高各级党员干部领导经济社会发展、执行决策推进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凝聚发展合力,推动经济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各级领导班子要适应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要求,自觉带头学习,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谋划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领导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促进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和预见性。充分发挥县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支持人大、政协按照章程开展工作,加强对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的统筹,把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形成协调一致抓发展、抓稳定的工作合力。继续完善县委领导班子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严格执行县委关于“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的实施意见,切实增强各项决策的科学性和执行力。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完善选拔任用机制,真正培养造就一批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在难题面前敢于开拓、在矛盾面前敢抓敢管、在风险面前敢担责任的干部队伍。

    基层组织要以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为重点,以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切实履行好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职责,运用好“党建带群建”的成功做法,努力扩大党的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把发展现代农牧业、培养新型农民、带领群众致富、维护农村稳定贯穿基层党组织活动始终,把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优化管理贯穿于社区党组织活动始终,把服务发展大局、加强队伍建设贯穿机关党组织活动始终,把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团结凝聚职工群众、维护各方合法权益贯穿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经济组织中的党组织活动始终,使各级党组织成为充满活力、作用明显、群众满意的基层组织。

各级班子主要领导要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切实增强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既要带头廉洁从政,牢固树立和大力弘扬艰苦朴素、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又要抓好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纪检监察部门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认真研究反腐倡廉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特点,加强工程建设、房地产开发、土地出让和矿产资源开发、国有资产管理、金融、司法以及惠民政策的落实等领域的专项治理工作。继续深入开展行风评议,规范执法行为,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坚决杜绝损害客商和群众合法权益的行为,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环境。

各位委员、同志们,回顾“十一五”,硕果累累、信心倍增;瞻望“十二五”,蓝图宏伟、豪情满怀。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要进一步解放思想,锐意进取,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良好的工作作风,团结带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再接再厉,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建设民富县强繁荣和谐的绿色武川、文明武川、幸福武川而努力奋斗!

(2010年12月16日)1王雪峰——在中共武川县十二届八次全委(扩大)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中共宿迁市委三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 2011年5月14日 在中共宜良县委十一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报告 在中共宜良县委十一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报告0 在中共扶余县委十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武川县政府工作报告(2010年1月12日) 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0年7月13日)胡锦涛 在中共兰州市城关区九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形势分析) 刘宏建1月12日在中共南充市委四届八次全会上的讲话(全文) 在市政府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宿迁 市委二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胜利闭幕 2005年12月28日 王敏奇同志在中共湖州市纪委第六次全会上的工作报告(摘要)1 陈铁雄同志在市四套班子领导会议上的讲话(2011年2月16日) 在中共宜良县委十一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结束时的讲话 2010  陈伟同志在市政府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坚持改革创新 狠抓工作落实 努力 取得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新成效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2011年1月9日) 贺国强 矢志跨越 奋力赶超——缪瑞林在市委三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在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 (2011年3月3日) 贾庆林 林彪在中共八届扩大的十二中全会第二次会议上的讲话 在中共八届扩大的十二中全会第二次会议上的讲话 白城市总工会_中共白城市委副书记綦远方在市总工会三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2011年安全生产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胡俟同志在县十二届纪委第六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吴吟同志在2010中国国际煤炭发展高层论坛暨展览会组委会(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 能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