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商洛:学术抄袭的罗生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2:36:46

学术抄袭的罗生门

作者:醉恨生   2011-01-17 21:21 星期一 晴  
  在中国社会,抄袭事件的影响力,往往与当事人的知名度有密切关系。一个大学里的二流讲师被指抄袭,没有谁会去关注。但若是学术界的翘楚,某一学派的领军人物被揭发,那么引发的社会震动,与聚焦大众眼光的艳照门事件不相上下。这种心理机制,倒不是因为严谨的职业规范,却类似于人们围观捉奸在床。在娱乐至死的社会,一切崇高都被消解到极庸俗的境地。真相是什么,并不重要;能满足人们的好奇,才是重点。然而这种败坏的社会风气,莫非就是中国学界剽窃成风的成因之一?
  
  2010年中国新左派人物汪晖被指抄袭,就是这类事件的典范。因此人学术地位,圈内威望,在业界属于执牛耳。用一个中国人通俗易懂的比喻,便是相当于武林盟主,总不济也是五岳首席左冷禅之流。然而,历来让中国学者寝食难安的——抄袭这根良心的刺扎向了他,而且证据还是如此的确凿,这种惊暴,自然在他的同僚及追随者中引起极大反响。一个在公众视野中向来完美的知识偶像露出致命破绽,引发的业界心理感受,可能与韦小宝得知一干青木堂兄弟中,居然有向小玄子通风报气的暗探一般惊谔。
  
  除去当事人的影响力外,另外一点尤其值得注意:在中国学界,这种主动的揭发很少发生,因为现实是如何,大家都心知肚明。在集体做假的社会,人们已经习惯了相互包庇,互为容忍。而揭发真相,往往有惹发众怒的危险,陷入孤军奋战,并面临着利益共同体的强烈反噬。在这种大气候下,人们也往往被迫缄默。新左派阵营的汪晖被指抄袭后,自由派人物朱学勤也被匿名控以同样罪名,其中有何玄机,熟知中国国情的人,应该都能看清。
  
  对于这次抄袭事件,中国学界中各派系人马的反应,是另一个看点。因为这一事件涉及新左派与自由派之间长期的历史纠葛,恩怨情仇,观点的对立及理论的殊异。与国外单纯的学术交流与争执不同的是,由于在中国没有自由开放的学术空间,很多观点之争,都牵涉到政治权力之争。用中国惯用的表示,便是主义与路线之争,中国的未来前途之争。在这里需要解释一下,中国人在政治上的与众不同之处,便是需要理论来指导他们的活动。如果脱离理论,就仿佛失去了执政合法性,陷入一种茫然无绪的境地。所以我们历来看见,每一位执政者上台,都会有异于前任的思想出台,并不断在宣传中强调。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灌输后,中国人基本成为一种嗅觉敏感的政治动物,稍有风吹草动,就紧张异常。
  
  在这种生存环境下,学术——特别是人文学科,便与政治产生一种很特别的纠葛关系。回溯1949年后的各种政治运动,其事端几乎都是从这里萌芽。所以,当我们看到,这一场本应该是纯粹的学术争辩,演变成两种阵营学者之间的论战,我们或许应该怀疑,到底是因为抄袭而引发的主义之争,还是主义而引发的抄袭之争?
  
  随后而来的两封学者联名公开信(一封呼吁成立独立组织进行调查,另一封则支持汪晖没有抄袭,并指责事件为蓄意攻击),把事件弄得更为复杂。各种表态及论述,如不同时期的学术规范问题,学界成为行会,双方对于基本国情的判断,社会危机的认识,市场经济与国有经济的优弊,解决之道的选择,掺杂在一起,使这场真假之争,变成了立场之间的对衡,观点的针锋相对中呈现出壁垒森严的阵营。不过甚有趣味的却是,在甚嚣尘上的外在议论中,当事人及当事人单位让人惊讶的沉默。
  
  这种沉默,是面对真相的不敢回应,还是面对谎言的不屑反驳,个中隐情,耐人寻味。但早期学界中人雷海宗早已说过,中国知识分子一言不发的本领,在全世界历史上,可以考第一名。此一事件,成了中国学者说话方式的绝佳炼金石,倒是意外收获:到底是因真理而战,还是为现实利益而战;到底是能根据发现的证据做出客观的评价,还是出于关系的同盟,进行完全不顾良知的包庇?人性善恶,学品优劣,尽在其中,确值一观。
  
  但抄袭与否,是一个极简单的问题,就像昨天有没有下雨,前天有没有出太阳容易判断;非是高等数学、深奥无比。在抄与没抄之间,这仅是一个单项选择;做出回答,只需当事人有足够的勇气面对良知。但“是”与“非”这两个字,蕴涵的重量,却足以把中国人的脊柱压垮。所以,你可以看到他们在理论问题上洋洋洒洒,动笔就是千言万语,但这两个字,却可以足足逼出他们的原形。
  
  也许问题的关键就在这里,是与非的选择,对于当下的中国学者来说,是明显超过他们能力的苛求,于是便用自话自说来表演一场学术的闹剧;及一场沉默,来表演一场政治的哑剧。
  
  或许我们应该从中认识,从这事件后(或者包括以前),没有人长得像好人。惟一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中国学界没有诚信可言,那么这个国家的发展必将受到阻碍。想到中国的许多掌权者都是工程师,这道理还没明白过来还可真是让人意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