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尼:[红楼品读]读《红》入门之三:风月宝鉴(待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2:15:05
    小说第一回提到,空空道人从青埂峰下抄回来的故事,被东鲁孔梅溪称作《风月宝鉴》。这是小说的第三个书名。
  那风月宝鉴是什么东东?为什么作者称此书为风月宝鉴呢?
  一、 风月宝鉴是什么?
  风月宝鉴是什么?作者在小说十二回有明确的交待。说贾家那个不长进的青年贾瑞,看上了漂亮的本家嫂嫂王熙凤。他不止出语调戏,还跑到凤姐家问安。凤姐恨他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决定教训教训他。教训的结果很严重,第一次是把他在冬夜里关在穿堂冻了一夜;第二次派了贾蓉贾蔷来捉奸,贾瑞被二人逼着写了一百两银子的欠条,又被泼了一身的粪便。贾瑞终于明白是凤姐故意戏他的了。他气恼不己。可是一想起凤姐漂亮的样子,他还是恨不得要抱在怀里。贾蓉贾蔷哥儿两个常常来逼债,他又因被爷爷看着不正干而拼命罚作功课。一来二去,他就病倒了。吃了多少药看了多少医生,都不见效。眼看就要没命时,忽来了一个化斋的道士。说专病冤业之症。贾瑞一生想活,忙叫请了菩萨来救他。那道人对他说,他这病不是医生和药物治得了的。他有个宝贝,只要贾瑞天天照,病就能好了。那宝贝就是风月宝鉴。
  可是,贾瑞怎么没好呢?原来,那宝贝的照法有讲究——只能照背面,不有照正面。若照错了,后果不堪设想。贾瑞开始求命心切,先按道士所说拿过背面照。可是一看,里面是一具骷髅。他吓出一身冷汗,骂是道士吓他。然后又想,正面会是什么呢?想着就翻过镜子来。那镜子正面,就是花枝招展的凤姐在对他招手。贾瑞乐坏了,飘悠悠就进镜和凤姐欢会。一次之后,心里还不满足。直进去了几次。最后一次正想从镜子里出来,就被两个人拿了锁锁了去。临死还在叫,“让我拿了镜子再走”。
  风月宝鉴,是面极为神奇的镜子,能治好世间不治之症。世间有这样一面镜子吗?答案是否定的。
  照镜子的经验,人人都有。可是,有谁在照镜子时,镜里面照出美人和髓髅过?自然是不可能的。那《石头记》中的贾瑞,怎么就照出了这些呢?首先声明,作品是现实主义作品,不是玄幻小说。事情的原因,只在作者笔法上。全书的基本笔法,是“假语”。书中所有概念和细节,都未必是实写,而是作为有特别寄寓的符号存在。历史上没有过一个贾宝玉,没有过风月宝鉴,没有过元妃省亲的事,没有过那么一座大观雷锋,也没有过俄罗斯裁缝作的雀金裘。作者创出这些名目,都是为了设寓的需要。那风月宝鉴这个名目里,寓含着怎样的寓意呢?
  二、 镜子正面照不得
  要想弄明白这里面的寓意,先弄明白这镜子本身包藏的机关才行。镜子正面里的凤姐和背面的骷髅,是怎么回事呢?先换个角度想:贾瑞在镜子里照出的是凤姐,若换个人来照镜子正面,那正面里照出的,肯定是不一样的。若是尤三姐照这镜,那正面里肯定是柳湘莲;若林妹妹来照那镜,镜里照出的,一定是贾宝玉。这些人照镜之所以照出的不是凤姐,因为凤姐是贾瑞的所爱,却不是这些人的所爱。所以,镜子正面里能照出的形象,就是照镜人内心欲念的幻像。那个对象,可能是人,也可能是别的。
  贾瑞在镜中看到了解花枝招展的凤姐。可是凤姐自己并没有出现在那镜子里,她也不知道自己被人在镜中看到了。贾瑞自己见了凤姐就喜得进镜去欢会,那只是他一厢情愿地意淫而己。既然《石头记》就是一面风月宝鉴,那么,作者是想提醒读者说,千万别象贾瑞照镜一样,只在《石头记》这面宝鉴里找寻自己的欲念,并进行一厢情愿地想象和附会。比如,认为人混江湖就要有相当的心机手段,就对王熙凤大为叹赏、想通过婚姻带来一堆好处的,就看到薛宝钗完美无瑕。这些,都是要不得的。读者们这样做,不是因为她们真的那么好。而是因为,读者们将她们某些行为与一些概念划上等号,并极力向往之的结果。但是,这样做的结果是不好的。贾瑞照镜而死,就是现成的例子。
  三、正面和背面的不同是什么?它们本身是什么?
  镜子的正面里是花枝招展的王熙凤,为什么背面里,是一具骷髅呢?这具骷髅是谁的?答案很简单。镜子背面和正面,都是王熙凤。脂砚斋在此注曰:好知青冢骷髅骨,就是红楼掩面人。他又因此说,看这本书就如照这镜一样,需要看它的背面,才算会看。否则,是看不懂的。这照镜子法,就是《红楼梦》的读法。所谓文字背面,是指其字里行间的内含。
  那正面的王熙凤和背面的有什么不同?文字的表面语义和背面含义有什么不同呢?还是先从镜子说起。那正面的王熙凤,是由脂粉、衣饰、表情等东西构成的。这些东西,都是人的假饰。那脂粉是用来伪饰肤色的、衣服是遮蔽身体的、表情也是可以假作出来的。正因为这些都不代表人的本真,所以穿着同样衣服的贾家三姐妹,有完全不同的性情;一天换几套不同衣服的秦可卿,还是秦可卿。凤姐对贾瑞的热情,也完全是假的,是能置它于死地的;对尤二姐的亲热,更是可怕的杀招。也许有人说,皮肤不是假的吧,头发不是假的吧。跟背面的骨架比起来,它们算不得真。因为人的头发是会变的。晴雯死后,书中写道宝玉的头发是被剃过了。芳官和柳湘莲是剃了头发出家去了,多姑娘是剪了一缕头发送贾琏定情了。秦可卿是病得肉全干了。乡村的二丫头,因为生活条件差,所以肯定皮肤不如贾家姑娘们护理得好。香菱是得了干血之症。等等。而背面的骨架,是全真无假的,不会变化的,更是无从伪饰的;它还是人体存在时间最长的东西。从此可知,镜子正面的凤姐和背面的骨架,是虚假与本真的关系。
  骨架于人的意义是什么?人没有骨架是不行的。骨架是支撑起人的身体的根本。骨架的形状,构成了人体的外在形态。腿骨弯起来,人就是坐、蹲、跪的,它撑直了,人就是站立的。那文本的骨架是什么?它是书中故事发展的内在支撑。那个支撑,作者称为“事体情理”。它说,他的写作只不过“取其事体情理”而己。所以书中看似有不少漏洞,但是其事体情理撑在那里,就无损于这本书的成就和感染力。这个事体情理,就是红楼梦的骨架。
  人的骨架,从表面是看不到的。所以一般人只能看到皮肤衣服脂粉等。就如贾瑞只看到了花枝招展装笑的王熙凤一样。当然,文字的骨架,也不是从表现能看到的。这个骨架,从表现是看不到的,需要我们去除所有的假饰,看到事体的本真,才能找到。这个表现看不到却最重要的东西,无疑是最重要的。那些表现看到的,却是无意义的。这就是作者所说的“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三、为什么贾瑞一定会照错镜
  贾瑞不是没看到过镜子的背面,但是他不愿意承认。其背后的原因之一,是他被自己的欲望控制了。放在他与凤姐一事来说,凤姐是荣府大管家,人人都知道她忙,贾瑞去请过几次安,她也不在家。又人人都传说凤姐厉害。贾瑞就应该知道,这不是自己能接受的人物。可是因为欲令智昏,他不死心,还往荣府去。听凤姐说每天闲着,就盼人去解闷,就顺杆爬上去,许诺天天给她去解闷。还上前动手动脚。第一次被骗,在穿堂里冻了一夜,他就该知道是凤姐骗他,可是他就是不死心,又再次订下约会。结果被贾蓉贾蔷敲诈了一百两银子,还倒了一身的粪便。这次终于知道是凤姐耍他了。可是,他还是想起人家来,就巴不得抱在怀里。还想起人家,就拿指头儿告了消乏。欲求不死,怎么可能呢?
  贾瑞会照错镜子的第二个原因,是因为他是贾代儒的孙子。代儒就是呆儒。尤其是指经宋明理学改造过的样板儒教。曹雪芹认为,这样的儒教是害人的,其设论是虚假的。它们的目的,就是将年轻人教呆、教傻,奴化。奴化就是将人变成奴才。书中称主子为爷爷和奶奶的。李纨就嘲笑过,“爷爷奶奶一大堆”。历代那么多称呼主子的名称,作者偏选这个,是有寓意的。既然主子是爷爷奶奶,那奴才就是孙子孙女了。所以,贾瑞是贾呆儒的孙子,其寓意不过是说,他是被呆板儒教奴化的人。这样的人,表现看老实。二十岁了,还常被爷爷罚了在院子里跪着背书。夜晚也不敢出去玩,装着用功的样子。其实只要爷爷不在面前,就勒索学堂中子弟请他,还帮着皇商之子薛蟠欺压学弟。贾代儒因怕他学习分心,不给二十来岁的他娶亲。在那严厉的约束下,他的欲望得不到合理的面对和疏演,就歪曲和膨胀了。这样的欲望,在遇到外来刺激时,就会不由得暴发出来。遇到漂亮的凤姐假装殷勤的样子,贾瑞就忘了那是本家嫂子、是厉害的角色、爷爷不许夜不归宿的禁令,跑到人多势大的贾府去赴约。这就是这种教育下的青年们的真实的心理写照。由此我们也就明白,为什么贾府学堂那么多孩子,除贾兰这样的,都是应个卯就玩花赏柳去了的。贾珍等被称为十年寒窗,却不见有任何文采。贾宝玉在那学堂里,呆不下去。
  明清时的科举,实质就是奴化。要人背诵四书和朱熹对它的注,用八股的形式写出答卷。不允许有任何个人的见解。读书不是为了让人变明白,只是告诉读书人,不拿了自己的精神、尊严和青春作代价,就别想要到统治者给的爵禄。说难听点,那爵禄,就是朝廷给的狗粮。想拿这些,就得接受被奴化。可是没有一个人,是真的完全甘心被奴化的。所以学堂里半鸡走狗者多,爱读那书者甚少。年龄大了,知道得谋生了,有些人才硬逼了自己学起来,这是浪子回头。学不好的,去做清客,看有钱有势的人的脸,在他们面前作丑,赚取衣食;科举通过的,要把国库的银子拼命往腰包里掏,用这些为自己逝去的青春和尊严等买单。因为青春、自由、尊严是无价的,所以大家贪污的数目也就不会固定下来。并不因为贪够了一辈子花的钱,就住下手来。在得到一定权力后,大家曾被压抑的权力欲,也疯狂暴发出来。对财色的欲望,只是其中一部分。
  贾瑞就是这种教育下出来的人。一遇到一点火花,他就会燃烧。这样的人,自然是最容易被欲望控制的。整个封建社会,多少人不是被别人打倒的,而都是被自己的欲望淹没的,原因就在这里。这样的人,没学会读书,更不会从书中学到人生的道理。因为他们读书只是为了得到外人施与的狗粮,不是为了提升自己。让他们看到镜子背面的东西,那是不可能的。所以他才把自己照死了。书中说,贾瑞最后一次照镜,刚想出来,就有两个人将他锁了去。那两个人,不是传说中的无常鬼。要不,作者就会直说无常了。那两个人,一是欲望,二是儒教。贾瑞还喊要拿了镜子再走,这是典型的死不悔改。
  四、 具体例子
  书的背面,到底是什么。我们举个例子来说。贾宝玉挨打一段。宝玉挨了打,一向守礼孝顺的王夫人听说,忙得来不及告诉婆婆,不避书房里还有小厮和门客,就闯进来抱住板子。这次来不及孝顺了,因为宝玉是她母凭子贵的凭借,这个凭借受到威胁的时候,王夫人可以不惜一切手段。结果她一进来,贾政那板子,就下得更快更狠了。从这里,就能看出这对从不吵架的夫妻,情感到底如何。贾政那不是在打儿子,是在打老婆的脸和心。
  王夫人抱住板子后第一句话是,宝玉虽然该打,老爷也要自重。何况大热天里,老太太身上不好,宝玉打坏事小,老太太有三长两短,就不好了。贾政气的,拿了绳子就要勒死宝玉。贾政为什么气呢?肯定是被老婆的话气的。老婆的话本来是为了劝住丈夫的,为什么偏惹得他更气了呢?我们来看看王夫人的说辞。那说辞里,先是表明白了,自己是知道三从四德的,也明白父为子纲的。所以王夫人说贾政能打儿子,自己也不敢劝。但是今天为什么赶来呢,是因为她孝顺,怕老太太有三长两短。这是拿了贾母压贾政。偷偷打贾母的心肝宝贝,自然是贾政不孝。王夫人就是想拿这个东西压住丈夫的。
  有人总说,黛玉不好,她会和宝玉吵架。可是,贾政和王夫人之间从来不吵架,就是对幸福夫妻了吗?相爱的人,真的会一辈子都不能吵架吗?不吵架的女人才叫贤惠?不吵架的夫妻就是模范?笑话!两个不同的生命个体,一定会有分歧,问题在于,两个人如何解决这些分歧。黛玉是与宝玉吵了一段时间,就再没吵过,两个人达到了心心相印、相濡以沫的情感阶段。而王熙凤与丈夫吵架的结果,是没解决问题,反倒是夫妻离心,凤姐最终被休。薛宝钗和宝玉吵架的结果,是宝玉出家。王夫人和丈夫从不吵架的结果,是两个人间冷若冰霜。王夫人恨贾政的小老婆恨得吵牙切齿。贾政总是对那长得猥琐不堪的贾环比对宝玉好;他见了王夫人,就更恨不得把她儿子勒死。王夫人也因为对夫妻关系灰心,老早就吃斋念佛,把全部希望都压到儿子身上。这样的关系,对两个人都是折磨,对他们的儿子更是摧残。许多人觉得,王夫人表面多贤惠呀,贾政怎么能跟她不好呢?可是,王夫人动不动就暗中拿孝、礼教来压丈夫,丈夫敢公然反对这些论调吗?自然不敢。那社会中的人,敢公然说自己不在乎这些,是很不道德的表现。贾政这样的人,自然不会。但是这总被压却讲不出来的感觉,实在很不好。所以他与王夫人之间,就是形似平安,实际危机一触即发的状态了。说实话,谁娶个这样的老婆,都会受不了的。有了机会,也都是会拿她儿子或她爱的东西出气的。
  王夫人实在没招了,就趴在宝玉身上,一边护他,一边哭着说:老爷虽要教训儿子,也要看夫妻份上。自己五十来岁的人,就这一个骨肉。要勒,把两个一起勒死吧。阴私里娘两个有个照应。贾政听到这里,才哭得老泪纵横,扔了板子,坐到凳子上哭起来。
  王夫人这段说辞,怎么就奏效了呢?那是以情感人的结果。那个情,就是夫妻情、母子情,当然,贾政也因此联想到父子情了。所以才后悔起来,觉得打得太重了。
  那既然以情作说理这样的效,王夫人为什么开始不这样说呢?因为那个文化中的人,是无情的。大家总喜欢用孝道、道德等,压倒别人。可是作者说,那是无效的,只会激起对方的反感情绪。虽然有时候大家不得不屈从于这样的大帽子,可是这样的逆反情绪在积累,并总有一天要暴发出来。最好的办法,是选择一个情字。可是,那个时代的人,只有被逼到无路可走,逼到控制不了自己理智时,才有一点真情实感被逼出来。王夫人就是。贾政要勒死宝玉时,她才被逼得哭着说了母子情夫妻情。可是贾政扔了板子后,王夫人没想到这一点。反倒子哭起已死的大儿子贾珠来。说他要是活着,自己就有指望了,就不怕宝玉被打死了。这又是拿死人压人。压贾政,也压宝玉。嫌宝玉没哥哥有出息。这真是糊涂愚顿、死不改悔。
  因为那是个无情的人,所以人们都不能自觉地记起一个情字。而贾母来到后,没进门,就在窗外喊:先打死我,再打死他,岂不干净?这又不拿不孝顺的帽子压人。压得贾政连连叩头请饶。
  无情的文化和一个情字的功效,就是这段故事背后的事体情理,这段文字背后的骨架。只有读到这个层面,才算是读到了作者藏于书中的本真。        五、 孔梅溪
  书中说,孔梅溪题(此书名)曰:风月宝鉴。这个孔梅溪是谁?风月宝览是没有的,孔梅溪也是没有的。这个书名和这个人名,都不过是个审议。书名说的是此书该怎么读、读好了有什么功益。人名也有寓意。孔梅溪就是孔没兮。孔,就是孔子。孔子是儒教的代称。孔梅溪能看出这本书是能济世保生的风月宝鉴,是说跳脱出儒教影响的人,才能读懂这本书,看懂这本书的本真面目和神奇功用。这个功用,就是以情补天。这和那情石一心完成的使命,是一致的。作者要写情石故事,也正是借它补封建社会那块无情天。而我们是孔教熏染下长起来的,所以然不容易读懂此书。孔没兮的第二个含义是说,孔教中人,是不识情之理的,是写不出这样的作品,也认不出它的真面目的。
  六、风月为何?
  书称风月宝鉴,那为何风月的内容极少?就是主人公贾宝玉,也是心中只有黛玉。除与袭人初试过一次,没再沾过女人的人(有人说他沾,是没读懂这个情种)。风月的意思有几个,一是美丽的自然风光,所谓风月无边,就是其意。二是被借指男女情事。第三,在此书中,被延伸了第一个意项的意思,是指美丽的自然的人事风景。这本文化之作是写人事的。人与人之间的故事千变万化,谁说称不得风月无边呢。正因为它写的是人际间微妙的日常人际关系,所以对我们处理日常生活中的人际关系,有着相当的启示,所以才能起到保生济世之功。
  
[红楼品读]读《红》入门之三:风月宝鉴(待续) [红楼品读]读红入门之七:情僧录 [红楼品读]读《红》入门之五:红楼梦 [红楼品读]读《红》入门之六:大观园 [红楼品读]读《红》入门之二:“石头记” [红楼品读]读《红》入门之四:金陵十二钗 [红楼品读]读《红》入门之一:真事隐、假语存 [红楼品读]袭人职场打拼本领之三:精审的博弈(29) [红楼品读]红楼人物中有没有曹雪芹寓意的“补天之材”?(十九) [红楼品读]吩咐给凤姐宝玉做棺椁是谁?(四三) [红楼品读]揭秘红楼梦焦大醉骂之谜 [红楼品读]袭人职场打拼本领之五:聪明的站队(32) [红楼品读]袭人职场打拼本领之四:漂亮的进言(30) [红楼品读]袭人职场打拼本领之二:适度的冒险(28) 写给年轻父母们《家教心得之——“三招”断了女儿电视瘾》(待续) [红楼品读]宝钗智慧宝鉴:职场该怎样设防?(31) [书评文论]读红楼侃人生之三——给凤姐命运的结语:胜利的反噬 [红楼品读]戏侃红楼的丛林法则(四五) 风水绝学入门之三 [红楼品读]小丫头篆儿跳槽之谜——宝玉对邢岫烟的那份柔情(25) [红楼品读]小丫头篆儿跳槽之谜——宝玉对邢岫烟的那份柔情(25.1) 风月宝鉴映照中的刘海粟 做人要像水浒,做文要学红楼----读 红 楼 水 浒 新绘红楼梦图文完整版之三(41-60回)【红楼情怀】—戴敦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