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打铁艺围栏价格:转变发展理念构筑低碳产业体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4 01:30:25
转变发展理念构筑低碳产业体系 日期:2011-07-28  作者:康清  来源:中国环境报第2版 #TRS_AUTOADD_1311762572359 { LINE-HEIGHT: 1.5; MARGIN-TOP: 0px; FONT-FAMILY: 宋体; MARGIN-BOTTOM: 0px; FONT-SIZE: 12pt } #TRS_AUTOADD_1311762572359 P { LINE-HEIGHT: 1.5; MARGIN-TOP: 0px; FONT-FAMILY: 宋体; MARGIN-BOTTOM: 0px; FONT-SIZE: 12pt } #TRS_AUTOADD_1311762572359 TD { LINE-HEIGHT: 1.5; MARGIN-TOP: 0px; FONT-FAMILY: 宋体; MARGIN-BOTTOM: 0px; FONT-SIZE: 12pt } #TRS_AUTOADD_1311762572359 DIV { LINE-HEIGHT: 1.5; MARGIN-TOP: 0px; FONT-FAMILY: 宋体; MARGIN-BOTTOM: 0px; FONT-SIZE: 12pt } #TRS_AUTOADD_1311762572359 LI { LINE-HEIGHT: 1.5; MARGIN-TOP: 0px; FONT-FAMILY: 宋体; MARGIN-BOTTOM: 0px; FONT-SIZE: 12pt } /**---JSON-- {"":{"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p":{"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td":{"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div":{"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li":{"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 --**/

    张掖市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总土地面积4.2万平方公里,是西北区域重要的生态屏障。近年来,张掖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顺应自然规律,转变发展理念,大力实施祁连山森林保护、黑河湿地恢复和荒漠区防沙治沙等重点生态工程,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清洁能源和生态旅游业,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转型升级,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低碳产业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较好效果。全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96.2%,地表水水质、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均稳定保持在100%,地方经济连续多年实现两位数增长,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一、坚持生态优先原则,着力构建西部区域有效的生态安全屏障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


  保护和建设祁连山水源涵养区生态系统,是构建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保障。祁连山是河西走廊黑河、石羊河、疏勒河三大河流发源地,是甘肃河西地区和内蒙古额济纳绿州工农业生产和500多万人民赖以生存生活的命脉。张掖市委、市政府将祁连山生态保护建设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封山育林、人工造林、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重点生态工程,全面实行保护区封禁和农牧民有序搬迁,有效减少人类活动对林区和草场的破坏。经过几十年持续保护和建设,祁连山林地面积由1998年的27.1万公顷增加到61.9万公顷,森林植被水源涵养功能逐步得到恢复,有效缓解了黑河流域水资源危机和生态恶化趋势。


  实施黑河流域湿地保护和恢复工程,是维系走廊中部绿洲生态平衡的现实选择。黑河湿地是全球8条候鸟迁徙通道之一的东亚——印度通道的中转站,承担着涵养水源、净化水质、增加空气湿度等多种生态功能。建国以来,随着黑河中游人口增加、工农业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加快,黑河中游一些湿地被开垦和占用,湿地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生态功能逐步退化。改革开放以来,张掖市委、市政府把黑河湿地保护和恢复作为绿洲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工程,加强湿地功能区基础设施、生态监测网络、湿地水源涵养和动植物资源保护体系建设,采用围栏封护、疏浚水系、退耕还泽、植被恢复、盐碱地改良等综合治理措施,湿地规模和生态功能逐步得到恢复。区域内现有湿地植物385种,黑鹳等国家Ⅰ级保护鸟类6种、天鹅等国家Ⅱ级保护鸟类22种,张掖市成为珍稀鸟类的栖息地、候鸟的主要繁殖地和越冬地、迁徙路线的主要停歇地。


  治理和改善绿洲荒漠,是遏制绿洲生态恶化、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张掖区域内绿洲和沙漠、戈壁、盐碱滩地交错分布,绿洲边缘有我国沙尘暴主要发源地之一巴丹吉林沙漠,自然植被稀少。改革开放以来,全市不断加大荒漠化治理,先后实施了“三北”防护林、防沙治沙、退耕还林还草等重点生态治理工程,加强人工造林、封沙(滩)育林(草)、农田渠系林网配套建设,形成了带、片、网相结合,渠、路、林相配套的林网体系,有效遏制了风沙危害。同时,按照钱学森提出的“多采光、少用水、占地少、效益好”的沙产业理论,大力发展以日光温室为主的现代设施农业,陆续建成了一批以设施葡萄等特色果品、高原夏菜、制种、饲草料生产加工为主的支柱产业。


  二、立足现有资源,发挥后发优势,打造低碳产业发展体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举措


  大力发展绿洲现代农业。张掖具有5000年的农耕历史,耕作条件优越,灌溉农业发达。按照绿色、有机、高效、安全的原则,积极组织实施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示范工程、现代农业示范工程、百万头肉牛基地建设等工程,着力构建具有西部绿洲特色和核心竞争力的现代农业发展体系,玉米种子产量占全国用种量的40%以上,成为带动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农民收入的72%来自特色农副产品的生产加工。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加快特色农副产品加工循环基地建设,努力打造以龙头企业为依托的“种(养)植—加工—综合利用”的循环经济产业链,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综合效益。


  培育壮大清洁能源产业。张掖境内有以黑河为主的大小河流26条,年径流量24.7亿立方米,落差1350米以上,特别适宜水能开发;又因地处河西走廊中部,由于走廊的“狭管效应”,风能资源十分丰富,风能蕴藏量近800万千瓦,适宜建设大型风电场;太阳能资源仅次于太阳辐射量最大的西藏和柴达木盆地,十分适宜太阳能光伏、光热发电。近年来,张掖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水能、风能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开发利用作为推进低碳产业发展的重点,推进开发建设,水电装机已达到100万千瓦。其中境内小孤山水电站利用亚行贷款2.81亿元,是甘肃省第一个利用亚行贷款的清洁能源项目,也是中国和亚太地区第一个获得世行碳汇基金补贴的水电项目,补贴总金额达1350万美元。在风能、太阳能开发方面,全市将完成新能源开发投资500亿元,总装机容量可达到550万千瓦,真正把新能源产业培育成为张掖新的支柱产业。


  快速提升生态旅游业规模。张掖市委、市政府突出“宜居宜游、绿洲张掖”的主题,进一步加快旅游项目建设,完善基础设施,规范质量管理,创新工作机制,着力打造“七彩丹霞、湿地之城、裕固家园、戈壁水乡”的金张掖旅游目的地形象,努力把张掖打造成全国知名的夏季休闲度假胜地,丝绸之路黄金旅游线宜居宜游地和区域性游客集散中心,全国重要的湿地、绿洲、冰川等生态保护、科考、研究基地,全市旅游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三、大胆探索实践,努力建设在全国有影响力的节水型社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


  黑河流经青海、甘肃、内蒙古3省区,最终注入内蒙古居延海。自20世纪后期,随着气候变化,特别是中游过度开荒、下游过度垦牧,黑河下游土地沙化严重,黑河流域水资源紧缺引起的生态失衡问题,备受社会各界关注。2001年,国务院决定实施黑河分水,改善下流生态环境。面对分水后张掖水资源严重短缺的挑战,惟一出路就是举节水旗、走节水路。2001年7月,张掖市被水利部确定为全国第一个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张掖市建设以水权制度为核心的水资源管理体系,构筑与水资源承载力相适应的经济结构体系,完善与水资源配置相适应的工程技术体系,突出抓好“总量控制、定额管理、以水定地(产)、配水到户、公众参与、水量交易、水票运转”等工作,初步形成“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的节水型社会基本框架。


  四、转变发展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益,积极探索高碳产业低碳化的道路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


  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张掖是传统的农业地区,地方工业规模小、技术装备水平低,大多是高能耗、高污染、资源型的“两高一资”企业。张掖市委、市政府在促进现有工业改造升级的同时,对造纸、化工、建材等行业一些浪费资源、污染环境、治理难度大的落后生产线坚决实施关停,全市小煤矿由上世纪末的400户减少到目前的88户。“十二五”期间,将通过引进优势企业集团,对现有煤矿进行兼并重组,彻底改变地方煤矿企业小、散、差的状况。


  转变工业发展方式。张掖市围绕水泥工业结构调整,建设了日产5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关停了水泥机立窑生产线,淘汰落后产能67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658吨,全面提升了水泥行业的产业集中度和市场竞争力。为加快煤炭资源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邀请国内知名煤化工专家,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将建设年产40亿立方米煤制气多联产项目,年转化煤1300万吨。由于采用先进的液体排渣加压气化装置,大大减少了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张掖市地方煤炭资源高效综合、清洁化利用,促进工业发展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变。


  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在农村围绕清洁田园、清洁家园建设,强化节能技术的推广应用,大力发展太阳能取暖房、省柴节煤灶和户用沼气。“十一五”期间,全市完成投资2.3亿元,36%的农户利用了沼气、太阳能,减少煤碳使用量1.5万吨标煤。在城市加大小锅炉撤除力度,加快推进集中供热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城市新建建筑全面执行国家建筑节能标准。充分利用丰富的浅层地热能资源,落实优惠电价政策和配套服务,大力推广应用地源热泵技术,采用地源热泵技术供热的面积已达到97万平方米,相应减少耗煤3.5万吨、减排二氧化硫970吨,减轻了对煤炭的依赖,优化了能源消费结构。


  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张掖市委、市政府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正确处理科学发展与加快发展的关系,积极探索高碳产业低碳化、低端产业高端化的生态经济发展道路,坚持第二产业“减碳”、第一产业“固碳”和第三产业“低碳”的生态文明提升战略,初步走上了一条欠发达地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良性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