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灰色是什么颜色:提升素质 科学发展——市情概况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4 07:30:49

 

一、牡丹江市情概要

牡丹江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既是一座综合性的工业城市、旅游城市,也是全省、全国沿边开放带上的重要口岸城市。现辖绥芬河、宁安、海林、穆棱4市和林口、东宁2县及东安、西安、爱民、阳明4城区,总面积4.06万平方公里。人口280万,市区人口90万。

(一)城市定位

牡丹江是历史悠久城市。“牡丹江”源于满语译音,意思是“弯弯曲曲的江”。牡丹江流域有3000多年的历史,从商周到满清,一直是北方少数民族的居住地,特别在唐朝是渤海国上京龙泉府所在地,曾盛极一时。19世纪末,沙俄修筑中东铁路时,在此设立了牡丹江站。1937年12月建市,当时是日伪东满总省省会,1945年8月解放,同年11月成立人民政府。解放后,牡丹江行政区划和隶属关系多次发生变化。1983年9月地市合并,为省辖市,实行市管县体制。历史遗迹主要有唐代渤海国遗址、国家历史文化名镇——横道河子俄式小镇以及宁古塔将军治所、日军东宁要塞等。

牡丹江是沿边开放城市。东部与俄罗斯滨海边区接壤,边境线长211公里,距俄罗斯的海参崴248公里、乌苏里斯克209公里、纳霍德卡331公里。有绥芬河、东宁2个国家一类口岸,年过货能力1200万吨、过客能力200万人次,经牡丹江市入境的俄罗斯人占全国的30%左右。目前,牡丹江市不仅是东北亚陆海联运大通道和欧亚大陆桥的物流节点城市,也是中国对俄经贸第一大市。

牡丹江是优秀旅游城市。牡丹江市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有自然和人文景观450多处,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十佳宜居城市和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城市。自然景观主要有:世界最大火山堰塞湖、世界地质公园和国家风景名胜区——镜泊湖,中国北方最大人工湖、国家水上体育训练基地——莲花湖,以及“中国雪乡”、地下森林等;历史人文景观主要有:唐代渤海国遗址、国家历史文化名镇横道河子俄式小镇、“八女投江”纪念公园、杨子荣烈士陵园等。

(二)产业状况

“一产”有特色。牡丹江市地处长白山脉的山地丘陵地区,地貌特征俗称“九山水一分田”。年均气温5.2度,年降水量468毫米,生态环境优良,土地肥沃。耕地面积1000万亩,是“中国食用菌之乡”,黑木耳年产量达到91.8万吨,总产值33亿元,拉动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1492元,绥阳黑木耳批发大市场销量占全国的34%,境外农业发展到220万亩。

“二产”有基础。计划经济时期是综合性工业城市,门类齐全,现在正在调优结构,汽车配套、造纸、化工、木材加工等产业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卷烟纸产量全国第一,汽车空调产能全国第二。电力资源充沛,发电企业35户,总装机容量202.8万千瓦,风能储量300万千瓦,水电装机容量67.4万千瓦,居全省首位,是中国北方风电之乡。

三产有规模。三次产业比重为16.7:33.7:49.6,旅游业接待国内外游客751.3万人次,总收入46.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7.9亿元。

(三)经贸态势

经济增长全面加速。市十次党代会以来,市委、市政府提出全面实施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的战略任务,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快发展、大发展、好发展。2009年,全市GDP达到603.4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达到66.3亿元,财政收入实现三年翻番目标,固定资产投资、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64.2%、40.4%和34.4%。

对外贸易潜力巨大。在全国全省提升沿边开放的格局中,正在打造面向东北亚的沿边开放先导区,年进口俄罗斯木材800万立方米,占全省进口木材总量的近90%,全国进口木材总量的20%,是全国最大的木材集散地之一,被授予“中国国际木业之都”称号,正在打造“中国新兴地板之都”。对俄贸易额连续21年居全省首位,始终占黑龙江省的半壁江山、全国的1/8。

(四)社会事业

牡丹江社会事业比较繁荣。牡丹江市有师范学院、医学院2所省属本科大学,商、林、农和幼儿师范4所省属高等职业院校及牡丹江大学1所地方大学,城乡教育、各级教育发展均衡,还拥有一批社会办学力量。三级卫生体系健全,心血管病医院、肿瘤医院、中医院等专科医院在省内外较有影响。文体事业成果丰硕,《走进新时代》、《春天的故事》、《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好日子》等歌词都是牡丹江籍作者创作的,不仅如此,牡丹江市还成功举办了第十一届省运会和“同一首歌·走进牡丹江”大型演出活动。

(五)发展目标

目前发展目标更加明确,已经确定了建设“大牡丹江、新牡丹江”的发展思路,积极打造东连绥芬河、东宁口岸,西接海林、亚布力,南连宁安、吉林,北通鸡西、七台河的一小时交通圈、经济圈、旅游圈,构筑大牡丹江区域格局,实现中心城市人口100万、建成区面积100平方公里的“双百”目标。提出采取大融资、大招商、大项目、大投入等十大措施,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坚持在困难中大干,在大干中追赶跨越。加快沿边开放先导区建设,抢占沿边开放的制高点。以园区和基地为载体,畅通陆海联运大通道,实施一体化战略,打造大牡丹江城市群。

二、海林市情概要

海林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地处长白山脉张广才岭东麓,素有“中国雪乡”和“林海雪原”之美誉,是著名侦察英雄杨子荣战斗和牺牲的地方。东与牡丹江市、林口县接壤,南与宁安市毗邻,西靠尚志市、五常市,北连方正县,西南一隅与吉林省敦化市相连,行政区域面积8711平方公里,辖8镇,总人口42.25万。

海林市区位优势明显

海林市地处东北亚经济圈腹地,是黑龙江省对俄贸易的前沿阵地和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先导区中的核心区,周边有绥芬河、东宁、珲春等四个国家一类口岸,对俄、韩、日贸易便利发达,早在1993年,就被批准为对外开放城市。交通十分便利,距哈尔滨285公里,距黑龙江省东部中心城市牡丹江12公里,距国际航空港牡丹江机场仅20公里,滨绥、图佳两条铁路,201、301国道穿境而过,形成了以国道为骨架、以市通乡、乡通村、村村相通的公路网。即将启动的哈牡客运专线设有海林车站,为融入哈尔滨2小时经济圈创造了便利条件。

海林市历史比较悠久

海林因海浪河而得名,海浪河是牡丹江最大的支流,发源于张广岭的“海兰窝集”,“海兰窝集”是满语“榆树林”的意思,也音译为海浪或孩懒。旧石器晚期就有人类生息繁衍。是满族的发源地之一。海林为清宁古塔将军治所和驻地,是盛京(今沈阳)以北统辖黑龙江、吉林广大地区的军事、政治和经济中心。文化积淀深厚,有16处商周以来的历史遗址,被誉为黑龙江三大历史文化亮点的金元文化、渤海文化、宁古塔流人文化在海林都留有印迹。海林县制几经更迭,1948年9月新海县与五林县合并成立海林县,隶属松江省,1954年归黑龙江省管辖,1956年3月撤销县制,1962年10月恢复县制,1992年撤县设市。

海林市自然资源富集

海林地处北纬44°02'~45°38',东经128°03'~129°57',地貌类型以山地和丘陵为主,俗称“九山半水半分田”。境内南北宽、东西狭,由东北向西南斜伸略呈弯曲,形如卧蚕。地势西高东低,海拔最高1,687米,最低160米,平均海拔为400-500米。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平均气温1.9-3.6℃之间,年日照2,300-2,600小时,无霜期85-130天,年平均降水量450-1,000毫米。林木资源丰富:有三个森工局,森林覆盖率达72.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0多个百分点,是全国重点林木生产加工基地之一;山产品储量巨大:有人参、黄芪、刺五加、五味子等中草药200多种,年蕴藏量达12.5万吨,盛产蕨菜、木耳、猴头、松籽等森林有机食品100多种,年采集量3万多吨;清洁能源充沛:境内河流众多、水能丰富,有大小河流114条,水能总蕴量560万千瓦,占全省规划总量的50%,拥有全省最大的水电站---莲花电站。风能储量达80万元千瓦;矿产资源多样:有金、铁、镁、石材、矿泉水、地热等资源36种,综合开发潜力巨大。

海林市旅游风光秀丽

海林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有“雪、虎、山、水、情”五大特色旅游资源。“林海雪原”、“威虎山”、“中国雪乡”三大旅游品牌更响誉国内外。有威虎山、佛手山、中国雪乡三个国家森林公园和莲花湖地质公园。有世界最大的横道河子东北虎饲养繁育基地;有全国最早的解放军“八一”高山滑雪场,是国家级滑雪训练基地;有东北最大的人工水体莲花湖,正在打造全国水上运动训练中心。北京奥运会上,在莲花湖训练的中国皮划艇队创造“一金两银”的佳绩,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奥运会国家突出贡献奖”荣誉称号。经过多年建设,海林初步构建起“(威虎山风景区、莲花湖风景区、中国雪乡风景区)三区、(杨子荣烈士陵园)一园、(威虎山影视城)一城”的生态旅游格局,被列为全国12条“红色经典旅游线路”之一。

海林市产业基础雄厚

海林经济结构以工业为主,工业税收占财政收入的80%以上,经济综合实力和财政贡献率始终位居全省县级前列。1988年海林在省内率先实现财政、工商税收双超亿元。1992年和1994年被评为黑龙江省综合实力十强县(市)之首,被誉为“龙江第一县”。经过多年发展,初步构建起以木业、食品、医药、清洁能源等为主导的工业产业格局。农业以“菌牧菜”特色产业为主,新农村建设坚持集群式发展,被评为全省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全省新农村整乡推进示范市、全国劳务输出大县。旅游业成为第三产业的发展主力,年接待国内外游人100万人次,旅游业收入达亿元以上。目前,正在全力打造横道旅游名镇。

海林市社会事业繁荣

坚持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先后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县、全国体育先进县、全国文化先进县、全省“两基”教育先进市;连续多年获得省级卫生城、省级文明城、省级园林城和全省新农村建设先进市、棚户区改造先进市、泥草房改造先进市等荣誉称号。党建工作分别被中组部、中纪委确定为联系点,中国领导人才绩效评估项目,成为中组部确定的与国际合作的2个地方政府试点之一。

近年来,海林市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省委、省政府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和牡丹江市委、市政府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的要求,围绕“总量倍增、位次前移、殷实和谐”的总目标和“一年起步、三年跨越、五年步入振兴崛起之路”的阶段性目标,引资金上项目,建环境辟财源,保民生强作风,大力实施“追赶跨越、领跑争先、振兴崛起”发展战略,推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呈现出跨越发展的良好态势。2009年全市GDP实现83.8亿元,同比增长16.5%;全口径财政收入突破10亿元,同比增长43%,实现两年翻一番,位居全省第二位;地方财政收入实现3.17亿元,同比增长60.3%,实现两年翻一番;人均财力达到66866元,位居全省第五位;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0亿元,同比增长64%,是三年前的3.6倍;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5亿元,同比增长46.7%,是三年前的6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实现12581元和7732元,同比增长18.7%和18.9%。市四次党代会确定的五年发展目标,绝大部分提前两年完成,综合实力在全省“十强县”排名实现了连年进位。

 

牡丹江市、海林市发展战略

 

一、牡丹江市发展战略

(一)牡丹江市十次党代会以来发展战略

1.总体要求

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创业、追赶、争先为主要任务,加速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努力打造经济强市、文化名城、旅游胜地,建设和谐牡丹江,实现经济社会追赶型跨越式发展。

2.奋斗目标

——经济发展跃上新台阶。坚持科学发展,力争通过五年的奋斗和追赶,形成各大产业科学、持续、加速、规模发展的格局,成为工业大市、财政强市和黑龙江东部新的经济增长区。

——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加快发展哈—牡—绥东产业带,建设全国最大的对俄进出口加工基地,推动对俄、对韩合作战略升级,为打造东北亚区域性商贸中心、物流中心、旅游中心奠定基础。

——居民收入达到新水平。用五年的发展成果惠及和造福牡丹江人民,坚持强市与富民同步,力争实现城镇居民收入、农民收入、公务人员收入“三个倍增”,成为全省人均收入最高地区之一。

——城市化实现新跨越。通过工业化加快城市化步伐,通过统筹城乡、联动发展、园区拉动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形成东北地区最具实力和竞争力的中小城市集群。

——改革创新取得新突破。靠深化改革加快市场化进程,以开拓创新焕发区域发展的生机与活力,形成全社会求实务实、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使牡丹江成为凝聚人气、吸引财气的人才高地、投资洼地。

——和谐社会得到新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突出地域特色,借助开放优势,打造个性鲜明的区域性文化中心、教育中心、医疗卫生中心,建成国家环保模范城、卫生城和生态园林城,成为东北地区最适宜人居的城市之一。

3.积极打造“大牡丹江”

目标是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用几年、十几年的时间把牡丹江建设成经济大市、开放大市、品牌大市。让牡丹江真正走向全国、融入东北亚。重点在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在实力上要成为经济大市、开放大市、品牌大市。通过借助外力、招商引资,做大优势产业,使牡丹江的经济实力、竞争力迅速提升上去。二是在规模上要成为大市,完成建成区面积达到100平方公里,市区人口达到100万的目标。通过规模的扩张增强城市的承载力、拉动力。三是突破行政界限,与各县(市)、与中省直单位一体化发展。通过打造哈牡绥东经济带,借助好对俄进出口资源,实现与各县(市)及周边地区的共同发展。通过加强与农垦、森工等中省直单位的合作,实现整个区域的共同发展。

4.努力建设“新牡丹江”

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新城区、新起点。要高标准搞好江南开发,把江南新区建成现代化的新城区和新牡丹江的标志,不留历史遗憾。二是新城市、新面貌。要通过改造老城、建设新城,用三到五年的时间让整个牡丹江的面貌焕然一新。三是新理念、新气象。要提升牡丹江人民的精气神,千方百计地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在全市营造创新创业、开拓开放、昂扬向上、文明和谐的积极氛围。

(二)今后三年的发展战略

1.总体目标实现“四个突破”:一是经济总量实现新突破。地区生产总值三年平均增速保持15%,财政收入三年平均增速保持在20%以上。力争到2012年,全市GDP超过1000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突破100亿元,向经济大市目标迈进。二是对外开放实现新突破。对外开放是牡丹江最大的优势。按照全国用三年左右恢复外贸水平和全省实施适应性战略调整的精神,我市提出一年恢复的目标,今年绥芬河实现了开门红,这个目标看来可以实现。在“后边贸时代”不仅要重视数字的恢复增长,更要注重内涵的提升、效益的提升和方式的提升。要调整对俄合作战略,加快贸易方式转型,对外贸易年均增长15%以上。依托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和国际陆海联运大通道,实施“三东”开放战略,抢占区域合作和对外开放的制高点,全面打造开放大市。三是城市发展实现新突破。城市的轻轨等很多发展政策,都由人口数量来决定。我们要形成黑龙江东南部的中心城市,就要扩大城市规模,市区要实现“双百”目标,和海林、宁安逐步实现同城化,特别是要形成经济版块,实现经济互动。全市要实现城市化与城镇化的双轮驱动,中心城市和县域经济的双轮驱动、同步发展。四是民生质量实现新突破。我们的财力增长更多要体现在民生上,体现在城市的综合发展上,全市平均工资水平进入全省先进行列,城乡居民家庭财产普遍增加,提前实现“三个倍增”目标。深入推进“生态宜居城市”建设,按照吉书记“建设和谐幸福牡丹江”的批示,改善生活环境质量,提升人民满意度,建设幸福城市。

2.基本发展思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超千破百”[1]为目标,以“双调双转”[2]为主题,以改革、开放、创新为动力,继续实施工业立市、金融强市、贸旅牵动战略,全力推进同城化、城镇化、市场化进程,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外向型经济和现代服务业,做大做强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全力打造沿边开放先导区,更加关注和改善民生,建设幸福城市,实现新一轮经济社会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编者注:[1]“超千破百”即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000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100亿元。[2]“双调双转”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首先要转变思维方式;转变产业结构,首先要转变知识结构。)

3.2010年的目标:确保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4%以上,全口径财政收入增长20%,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000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300元以上,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5.6%。

二、海林市发展战略

(一)海林市四次党代会以来发展战略

1.总体发展战略:实施“一二三”战略。就是围绕“追赶跨越、领跑争先、振兴崛起”一条主线。就是突出 “项目建设年”和“作风建设年”两个主题。就是“一年起步、三年跨越、五年步入振兴崛起之路”三个阶段性目标。

2.总体发展思路:建设一城(北方生态文明城)、提升两区(国家可持续发展示范区、黑龙江海林经济开发区),打造三个增长极(国际木业城、清洁能源、生态旅游),突出四项工作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民营经济、新农村建设),走新型工业化、特色城镇化、农业产业化之路。单就农村发展思路而言主要是:围绕一个目标(即城乡一体化),推进三个集中(即推进产业向小区集中、土地向规模化集中、农村人口向小城镇集中),加快三化(即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民市民化)进程。

3.总体发展目标:“总量倍增,位次前移,殷实和谐”。坚持五城同创即国家园林城、国家文明城、国家卫生城、全国环保模范城、全国平安县),把海林市打造成为五宜城市(即宜居、宜业、宜商、宜学、宜游的北方滨水生态文明城)。

4.具体发展指标: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到2011年,GDP、财政收入分别突破120亿元和15亿元,巩固“十强前列”地位,在一些指标上冲刺“全国百强县”,步入振兴崛起之路。到2015年“十二五”规划全面完成时,GDP、财政收入分别突破200亿元和30亿元大关,进入“全国百强县”行列,提前五年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实现海林全面振兴崛起。在城市建设方面,努力实现“两年打基础、三年大跨越、五年建新城”的战略目标。到2011年,建成区面积力争达到20平方公里,市区人口力争达到15万人,城市规模、配套功能初步达到中等城市水平。

5.主要发展举措:始终坚持“速度改变海林、项目振兴海林、民本立足海林、作风成就海林”的打法不动摇。积极打造“踏实务实、高效落实、追求卓越”的执行力文化。全面优化三个环境即全面优化人居环境、投资创业环境以及和谐环境)。把招商引资、争取项目作为全市的“一号工程”来抓。坚持推行“二分之一工作法”(即坚持每个乡镇和部门拿出一半以上的时间、人力、精力用于招商引资)和四轮驱动(即在全市构建起了市级领导小分队招商、乡镇驻点招商、部门干部挂职招商、专业队伍招商的格局)对外招商引资,着力把目光和精力聚焦锁定“三个重点”(即聚焦锁定长三角、珠三角、津京唐环渤海等发达地区,聚焦锁定林木加工、清洁能源、食品加工等优势产业,聚焦锁定行业旗舰型企业和国内外500强企业)。坚持一年四季干事业,并将其分为“准备之冬”、“动工之春”、“大干之夏”、“成果之秋”四个阶段。尤其要在“准备之冬”上下大力气。在“准备之冬”阶段,坚持着力做好“三个准备”(即准备好资金、准备好项目、准备好空间),重点搞好“一个活动”(即坚持将“准备之冬”细化为“观念转变之冬”、“思路谋划之冬”、“项目筹备之冬”、“规划拆迁之冬”、“绿化亮化之冬”和“融集资金之冬”)。大力推行城乡洁净“五大工程”(即绿化、亮化、净化、美化、靓化)。党员领导干部要在各项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做到“三个走出去”(即向上走争取项目,向外走招商引资、解放思想,向下走深入基层、帮扶群众),从而把海林的经济社会发展事业不断推向新的阶段。

(二)今后海林市发展战略

1.全市发展主基调:更快更高更好,平安和谐惠民。

2.2010年总体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省委经济工作会和牡丹江市委十届十次全会精神,锁定“追赶跨越,领跑争先,振兴崛起”的战略目标,把2010年确定为“大项目建设年”、“作风建设深化年”和“民生改善年”来全面推进各项工作。坚定不移地实施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加速城市园区“双升级”,战略性突破对外开放、旅游开发、全民创业、城乡一体化等重点工作,进一步改善民生,优化环境,夯实基层,打牢基础,加快追赶跨越步伐。

3.2010年具体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7%以上,突破100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增长30%以上,达到1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分别增长4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2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20%,力争突破万元大关。

4.2011年奋斗目标:到2011年,GDP、财政收入分别突破120亿元和15亿元,巩固“十强前列”地位,在一些指标上冲刺“全国百强县”,步入振兴崛起之路。到2015年“十二五”规划全面完成时,GDP、财政收入分别突破200亿元和30亿元大关,进入“全国百强县”行列,提前五年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实现海林全面振兴崛起。

5.未来一个时期海林的战略任务:完成“一项使命”,加快“两个转变”,推进“三个同步”,实现“四个跨越”。“一项使命”就是实现“全面振兴崛起,让海林人民生活更加美好”的历史使命,找回海林应有的位置,再铸海林新的辉煌。“两个转变”就是加速经济发展方式由投资拉动型向投资、出口、消费协调增长转变,加速经济结构由一二三次产业低端协调,向高端优化转变。“三个同步”就是实现经济总量与财政收入同步增长,城市化速度与城市化质量同步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与经济发展同步提高。“四个跨越”就是由“全省十强”向“全国百强”跨越,由自然生态大市向生态宜居城市跨越,由县级城市向中等水平城市跨越,由总体小康水平向全面小康跨越。

 

黑龙江海林经济开发区简介

 

黑龙江海林经济开发区位于海林市城区北侧,紧邻301国道,距牡丹江市仅12公里,处于东北亚经贸大通道中心地带和全省重点打造的哈—牡—绥(东)对俄经济带上。该园区始建于2002年6月,2005年底通过国家审核成为省级开发区,2007年被国家发改委确定为中小企业国际园,2008年被省财政厅确定为产业集聚示范点,荣获首届“江浙企业家投资中国首选开发区”和“全国十大诚信开发区”称号。根据海林的资源、空间、区位和产业优势,开发区定位是:建设地板装饰材料基地,打造“中国北方地板之都”。在城市功能上,开发区是海林市的新城区,牡丹江市城市副中心。园区一期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二期将达到30平方公里。

开发区内规划有“四横十二纵”的道路框架,按功能划为东、中、西三个分区。东区为对俄出口加工基地,重点发展食品、医药等出口产业;中区为商服、居住、行政办公和配套服务区;西区为海林国际木业城,重点发展木业产业。发展目标是:用3—5年的时间,把开发区建成以木业为主的循环经济加工园和全省最大的台商聚集区。

目前,累计投资8.1亿元,高标准进行水电路、商业厂房、物流中心、五星级酒店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建成了“七纵三横”的道路骨架和铁路物流专用线,基本实现了12平方公里“七通一平”。已有排名世界500强的宜家木业、亚太地区规模最大、世界排名第三的国际家具集团企业台升国际、亚洲最大的木地板骨干企业广东盈彬大自然木业、东北最大的宝石加工企业世元首饰等59户企业入驻开发区,合同引资额41亿元,初步呈现出项目大入驻、产业大聚集的良好态势。开发区正在向服务优质化、管理配套化、环境园林化的全省开发区中的示范区和国家级开发区迈进。

 

海林“三年跨越”大事回顾

 

2006年

12月,中共海林市第四次党代会召开,明确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加快海林振兴崛起”的战略目标,标志着“追赶跨越、领跑争先、振兴崛起”大幕正式拉开。

当年,海林市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41067万元,首次突破4亿元大关,综合实力位居全省“十强”第9位。

2007年

2月,中共海林市四届二次全委(扩大)会议召开,明确提出要实现振兴崛起,必须坚持高目标、高追求,必须坚持高起点、高定位,必须坚持高速度、高质量;必须敢于改革创新,推进超常规追赶型跨越式发展。

5月,市委决定连续三年开展“作风建设年”和“项目建设年”活动,从根本上激活发展内在动力,夯实发展基础,为加快海林振兴崛起提供保障。

6月,海林市被授予“中国猴头菇之乡”称号。

7月,在中共海林市四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上,市委提出要以三年“项目建设年”和三年“作风建设年”助推海林“一年起步,三年跨越,五年步入振兴崛起之路”,海林发展战略更加系统,阶段性目标更加明确。

12月,海林市财政收入突破5亿元,同比增长21.8%,综合实力位居全省“十强”第8位。

2008年

1月,中共海林市四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召开,园区和城市“两个升级”战略全面启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加速提速阶段。

4月,海林被授予“全省卫生先进城市”荣誉称号。

4月,省委书记吉炳轩同志到海林视察,并用诗一般的语言描述海林的自然风光:进入海林,车到雾凇岭,满山绿的松,青的柏,黄的杨,绿的柳,白的雪,一山桃花杏花都开了。林中积雪片片,山腰山花烂漫,山顶树挂冰莹,在阳光照射下,亮亮晶晶,真是美不胜收,到处春潮涌动,到处生机勃勃。

5月,海林市入选“中国2008魅力城市”200强。

5月,海林市被确定为“全省经营城市试点市”。

6月,由台升国际集团投资3500万美金建设的五星级宾馆俪涞国际酒店项目正式开工建设。

12月,黑龙江海林经济开发区荣获首届“江浙企业家投资中国首选开发区”和“全国十大诚信开发区”称号。

12月,海林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2008北京奥运会“集体突出贡献奖”。

12月,海林市成功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12月,海林市全口径财政收入突破7亿元,增长40%,总量和增速均创历史新高,综合实力位居全省“十强”第7位。

2009年

1月,中共海林市四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明确把“更快更高,领跑争先”作为全年工作主基调,确保决战决胜三年跨越。

1月,省长栗战书同志到海林视察,称赞海林开发区有投入、有进度、有形象、有效益。

5月,海林市隆重举行“双六十”项目集中签约开工仪式,集中签约开工项目66个,总额61.1亿元,全面拉开“动工之春”序幕。

7月,海林市杨子荣烈士陵园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8月,杨子荣烈士入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9月,全省新农村建设整乡(整村)推进现场会在海林召开,海林市《以“两区四带”为牵动,加快新农村建设整体推进集群发展》经验在全省推广。

10月3日,省委书记吉炳轩同志到海林调研,深入开发区企业了解应对金融危机情况,充分肯定了海林市开发区发展势头,对开发区建设发展给予充分肯定,勉励开发区加快发展,企业尽快做大做强。

10月,海林市被评为全省造林绿化先进市。

12月,海林市被评为“省级卫生标兵城”。

12月,海林全口径财政收入突破10亿元,实现100117万元,增长43%,成为全省仅有的两个“超10亿元”县份,一般性财政收入实现3.17亿元,增长60.3%,两项指标总量和增幅均创历史新高,市四次党代会确定的经济、社会等多数指标提前两年实现,决战决胜三年跨越取得全面胜利。

 

附录:推荐书目及影视作品

一、主要书目

1.政治哲学类

《马列原著选读》、《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江泽民文选》、《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读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百问》、《六个“为什么”——对几个重大问题的回答》、《通向大国之路的中国策》、《中国现代化战略的新思维》、《中国30年——人类社会的一次伟大变迁》、《辩证法随谈》、《学哲学 用哲学》、《沉思录》

2.经济科技类

《宏观经济》、《微观经济》、《西方经济学》、《货币战争》、《穷人经济学》、《现代经济知识简明读本》、《经济学演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史》、《世界科学技术史》

3.综合管理类

《平衡计分卡》、《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孙子兵法与经理人统帅之道》、《赢在执行》、《细节决定成败》、《沟通力:执行的关键在于沟通》、《公共危机管理》、《公共危机处理案例》、《应对突发事件知识读本》、《中国群体性突发事件成因及对策》、《如何面对媒体》、《向领袖学习领导力》、《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送给加西亚的信》

4.历史典籍类

《领导干部精读二十四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伟大的历程》、《中国人史纲》、《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国大历史》、《宽容》

5.文学艺术类

《诗经》、《论语译注》、《孟子译注》、《道德经》、《庄子》、《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红楼梦》、《全国干部学习读本----古今文学名篇》、《红岩》、《林海雪原》、《平凡的世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美学散步》

6.法律法规类

《法理学》、《行政法案例教程》、《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7.省情市情类

《东北流人史》、《渤海国史》、《黑龙江省情概况》、《林海雪原文化丛书》、《宁古塔山水记》、《历史悠久的海林》

8.其它类

《基层党政领导干部胜任力实证研究》、《文化力》、《大国软实力》、《本领恐慌》、《现代领导“五种能力”培养》、《做官——13位中国官员应对危机之道》、《道德情操论》、《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

二、影视作品

《走近毛泽东》、《周恩来外交风云》、《我的长征》、《焦裕禄》、《孔繁森》、《离开雷锋的日子》、《开国大典》、《首席执行官》、《红旗渠》、《百年中国》、《复兴之路》、《大国崛起》、《伟大历程》、《中国1978-2008》

 

编 后 语

 

经过一段时间的紧张忙碌,《提升素质 科学发展——海林市党员干部学习必读》一书终于可以与全市广大党员干部见面了。

本书就其形式而言,实质上是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学习资料汇编,但就其内容来讲,则厚重精深,内涵丰富。广大党员干部可以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学习,在理论武装、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党性修养、干事创业、科学发展等方面有所进步、有所提升、有所作为。我们在资料的筛选上,本着权威、科学、管用的原则,着力精选一些具有浓烈时代气息的经典文献和一些具有很强现实指导意义的佳作名篇,以期读者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以“点”带“面”、以“学”促“干”的学习效果。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我们曾得到市委领导的睿智指导和亲切关怀,以及市委组织部、宣传部、市委办等有关部门的大力帮助,在这里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时间仓促,加之能力所限,书中可能存在着一定的偏差与不足,敬请专家及全市广大党员干部批评指正。

 

编  者

2010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