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历险记官方攻略:教师队伍建设相关文集[辰星网络教研平台]面向21世纪中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03:08:51

面向21世纪中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

河南教育学院函授部主任、副教授郑州450003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要面向现代化,必须有现代化水平的教师。教育要为未来培养人才,必须有具备未 来教师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队伍建设任务的落实,不仅要依靠办好师范院校,培养合格的师范毕业生,而且 更需要改革教师继续教育,提高现有教师队伍的素质。因为我们不能等到师范院校培养出符合面向未来需要的 毕业生以后再开始培养跨世纪的人才;而是应该从现在做起,依靠现有的教师队伍来完成这一任务。所以,改 革教师继续教育,通过继续教育来提高现有广大教师的素质,就成为贯彻“三个面向”方针的重要战略措施。 当前,我国中学教师的素质远远不能适应面向未来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需要,诸如教师观念陈旧,学历达标率偏 低等等。为改变这种现状,加强中学教师的继续教育更是刻不容缓。按照面向未来的要求改革中学教师继续教 育的教学内容,则是其中最关键的问题。 面向21世纪的教育对教师素质提出的新的要求,是设计中学教师继续教育教学内容的依据。随着新技术 革命的深入发展和整个社会的进步,对人才的道德、科技、文化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进而对负有培养人才历 史使命的教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传统的教师素质观相比,在面向21世纪的教师素质中,以下几个 方面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以高学历为标志的专业知识素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教师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这是教师队伍建设的二个普遍的发展趋势。当前,国外的 中小学教师的学历层次已达到本科毕业以上的学历,而且要求高中教师必须取得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而我国 目前教师的学历层次远远落后于世界水平。《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取得初中教师资格,应当具备 高等师范专科或其他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取得高中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或其他大学 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但是,就是这样低的规定,现在还未达到。截至1995年,我国中学教师的学历 达标率,初中为69.1%,高中为45.4%。这显然与社会发展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是不相适应的。没有在 专业上高学历水平的教师,就无法为培养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具有高层次的学历, 是对未来教师的最重要的要求。 (二)以对教师事业的献身精神为核心的职业道德素养 人们从事生产和社会活动,需要一定的推动力量,这种推动力量不外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 的作用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和不同的行业是有区别的。在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比较低下的时代,物质刺激是人 们从事生产劳动和社会活动的主要动力。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刺激的作用相对削弱,而精神动 力的作用则显得越来越重要,这已为现代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所证明。教师作为文化人,其精神需要对工作的推 动作用,往往比一般人更为重要。由此可知,在未来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动力结构中,精神动力占据支配的地 位。这种精神动力的最高境界,就是把自我实现的需要与本职工作统一起来。在教师工作中集中体现为对教育 事业的献身精神。他们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对工作的高度的责任感,对学生的深深的热爱,都来源于这种对教 育事业的献身精神。在未来,人才流动可能更为自由,教师的这种为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又是使这种流动保 持平衡,稳定教师队伍的最重要的精神力量。所以,未来教师的职业道德的核心,应当是对教师事业的献身精 神。缺乏这种献身精神,就难以充分发挥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难以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 (三)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的教育知识技能 教育思想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导航台,教育态度的确立,教育方式方法的选择和运用,都是在一定的教 育思想的指导下实现的。就是对教育理论知识和教育技能的掌握,也莫不受教育思想的制约。陈旧教育思想的 束缚,已成为实现三个面向的主要障碍。所以,对未来教师来说,关键问题已不是单纯的教育基本理论知识掌 握的问题,而是通过教育理论知识的掌握来端正教育思想的问题。 教师的现代教育思想,应当具有如下特征:把教育事业放在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中进行认识,身在课 堂,放眼社会,正确处理教育与其他社会因素的关系;具有超前意识,把教育看作为未来社会培养人才的事业 ;承认并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教育过程看作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我认识和发展的过程;把开发学生 的智力,特别是创造能力放在重要的地位。只有具备这样的教育思想,才能适应未来的教育工作,才能使教育 适应未来的社会发展。 未来教师掌握教育理论知识和技能是完全必要的。但是,掌握教育理论知识和技能,应当为形成正确的教 育思想服务,应当为发挥正确的教育思想的指导作用服务。离开这个目的,掌握教育理论和技能就失去了意义 。 (四)以社会适应为目标的能力素养 教师智力的培养与开发,应当以社会适应为目的,或者说以社会适应能力的开发为中心。对教师来说,这 种社会适应能力主要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对社会变化的承受能力,即能在激烈的社会变动面前泰然处之,保 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冷静地寻求各种对策;自我完善能力,即能主动地使自己的知识、能力和各种心理品质不 断发展和完善,以适应社会飞速发展变化的需要;创造和革新能力,即能适应形势发展和教育对象的变化,不 断创造出新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模式,保证教育任务的顺利完成。 (五)以发展自身潜能和陶冶身心为目的的多方面的文化素养 为保证教育任务的顺利完成,还必须注意教师自身的发展与保健。不但现在如此,在将来更应如此。教师 自身潜力的充分发挥,其特长爱好充分发挥,不仅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条件 。学会过闲暇生活,通过闲暇活动来陶冶情操,对于在紧张激烈的社会环境中工作的未来教师恢复疲劳,保持 身心健康也是十分必要的。另外,良好的文化修养和高尚的情操,作为自身的一种心理背景,对于做好教育工 作来说也是完全必要的。这种心理背景的陶冶作用,是任何其他的教育措施所不能代替的。 以上是就未来教师与传统教师的不同而言的。当然,传统教师应具备的多方面的素养对未来教师来说也是 完全不可缺少的。但仅仅具备那些素质是远远不够的。对于现在的教师来讲,只有在具备传统的教师素质的基 础之上,再加强上述五个方面的素养,才能适应未来教育工作的需要。这是我们在规划面向未来的中学教师继 续教育,特别是设计未来教师继续教育的教学内容方面的一个重要的依据。 兼顾教育工作的需要和教师个人发展的需要,是设计面向21世纪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内容的基本指导思想 。 在社会主义社会,教师不应该是一个教书匠,而应该是一个既能全面做好教育工作,又能享受现代文明幸 福的全面发展的人。这无论对于社会、个人还是教育本身,都是十分必要的,面向21世纪的教师更应该是这 样的人。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内容的设计,必须以此作为基本指导思想和出发点。 首先,这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在处理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上,古代社会和现代社会采 取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在古代社会,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还无法保证所有人的发展要求,是以牺 牲人的发展来换取社会发展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工业和农业的分工,城市和乡村的分工,都是以 牺牲一部分人的发展为代价的。在现代社会,由于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不但产生了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客观需要 ,而且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个人的充分自由发展成为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没有个人的发展, 社会就不可能得到发展。未来教师作为社会的成员,当然不能游离于现代社会之外。如果依照传统的观念,不 关心教师个人的发展,甚至仍然要求教师用牺牲个人发展的办法对教师事业作出贡献,这不但是不可能的,而 且也是不人道的;而用促进教师个人发展的办法来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则是顺应历史潮流的。这就决定了未 来中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应当是有利于促进教师个人发展的教育,而不是单纯培养教书匠的教育,在其教学内 容的实际中必须反映出这种时代发展的客观趋势。 其次,这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的需要。我们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 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对全国一切教育事业的要求,教师继续教育也不例外。把教师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既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需要。80年代以来,国家教委在教师继续教育方面强调坚 持“干什么,学什么”的原则。这本来是针对我国当时教师素质偏低的情况的一种应争措施或具体要求,但在 许多地方却把它作为确定教师继续教育内容的主要依据。这是极不恰当的。确定教师继续教育的教学内容的根 本依据,应当是我国的教育方针,而不能是其它。从教师担负的培养人才的任务来说,也必须重视促进教师的 全面发展。要把中学生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辩证唯物主义 告诉我们,人总是按照自己的世界观来改造客观世界的。教师作为塑造学生灵魂的工程师,是以自身为典型来 塑造学生的。身教重于言教,教师不仅在用言语教育学生,而且更重要的是在用自己的全部人格来教育和感染 学生。如果教师没有达到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水平,没有健全而高尚的人格,他就无法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学生。 要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首先必须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要开发学生的智力,首先要开发教师的智力 ;要使学生身心健康,首先必须使教师的身心健康。这是不言而喻的真理。如果我们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不瞄 准这个目标,就无法在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 在宏观上,课程结构多元化是面向21世纪的教师继续教育教学内容安排的重要特色。 为了培养面向21世纪的教师,为了把促进教师个人发展和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统一起来,在教学内容的 宏观设计上必须走课程结构多元化的道路。当前那种课程结构单一化和简单化的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时代的要 求了。 课程结构多元化包括课程形式的多元化和课程门类多元化两个方面。 课程形式多元化是指按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安排多种形式的课程。这不仅是为了适应教师工作内 容的多样性的需要,而且也是为了适应教师多方面发展的需要。课程形式多元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必修课是适应做好教师工作的需要安排的课程,它体现了国家对教师素质的统 一要求,是所有参加继续教育的教师必须学习的。必修课可分为公共必修课和专业必修课两种。前者是所有进 修教师必须学习的;后者是各个专业教师必须学习的,是构建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主要材料。选修课是由进修 院校提供的课程。选修课可分为适应各个教师工作的特殊需要的选修课和适应教师自身发展需要的选修课两种 ,进修教师可以根据需要自由选择其中一门或几门。第二,工具性课程与修养性课程相结合。工具性课程是指 为适应工作需要而开设的课程,它包括适应教师一般工作需要的课程和适应教师特殊工作需要的课程。修养性 课程是为适应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而开设的课程,它包括适应教师一般发展需要的课程和适应各个教师发展兴 趣爱好和特长的课程。无论是工具性课程还是修养性课程,都可以以必修课或选修课的形式来实现。第三,显 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相结合。显性课程是指列入教学计划的各门课程(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总和。隐性课程 是指教学计划之外,随机遇到的学习机会。隐性课程的引入,不仅可以弥补显性课程的不足,而且可以拓宽获 取知识的渠道,构建更为合理的知识结构。这三个结合就可以把教育工作的需要和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统一起 来,实现培养未来教师的根本指导思想。 课程门类多元化是指为了全面构建教师合理素质的需要而安排的多种多样的课程。传统的教师继续教育课 程的三元结构(即政治课、教育理论课和专业课)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培养面向21世纪的教师的需要。为了 培养面向21世纪的教师,新的课程门类至少需要由以下7个模块构成。第一,思想品德教育模块。主要包括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形势教育、品德修养和职业道德教育等课程。第二,教育理论模块。主要包括教育学、 心理学和教育科学研究等课程。第三,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模块。主要包括专业基础知识扩展、专业知识更新 和职业技能训练等课程。第四,现代信息技术模块。主要包括情报技术、计算机技术等课程。第五,文化修养 模块。主要包括文理交叉课程(即文科教师学习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理科教师学习人文学科知识)、文学艺术 课程和现代社会生活课程。第六,教育实践模块。主要包括教育教学实践课程、社会调查课程(文科)以及野 外或工厂实习课程(理科)。第七,闲暇修养(又称身心修养)模块。主要包括引导教师有效利用闲暇时间, 促进自身修养的课程,如发展教师特长爱好的课程,满足教师求知欲望的课程和陶冶性情的课程(如园艺、棋 牌、书画、体操、气功、歌舞、器乐等等)。这7个门类的课程基本可以满足构建未来教师合理素质结构的需 要。 在微观上,各门课程教材的编写,要兼顾学术性和师范性,把现代科学技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起来。这 也是教学内容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 学术性与师范性之争,是当代师范教育办学方向争论的一个焦点。师范性是师范教育和教师继续教育的本 质属性,当然不能放弃。未来教师仍然需要有对教师事业的敬业精神、从事教育工作的知识和技能,所以重视 师范性是完全必要的。但是在强调师范性时不应该排斥学术性的要求,缺乏一定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同样 无法完成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任务。当然,强调学术性也不能盲目地向综合性大学看齐。师范院校的学术性 要体现出师范的特点,在一般的学术水平上它不可能高于综合性大学,但在教育理论研究的水平上则应当高于 综合性大学。在教师继续教育中要特别注意克服单纯教什么学什么的培养教书匠的做法,重视提高教师的学术 修养。对于任何一门课程,在选择具体材料时都要兼顾这两个方面。这也是把教育事业的需要与教师自身发展 的需要统一起来的具体体现。 教学内容要反映现代科技成就,体现现代科技的最新水平,这是教育要面向现代化的具体要求。但是,这 种反映要和我国的实际结合起来。一方面,在反映的内容上要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教育发展的需要进行取 舍,特别是人文和社会学科的教材,一定要以四项基本原则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绝对不能 搞兼收并蓄。另一方面,在反映现代科技成就的同时,对于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也不能忽视,应当让教师了解 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并使其在教书育人中充分发挥作用。 1.《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2.赵建华等:《中学教师继续教育教学问题研究》,《河南教育学院学报》1996年第2期,第8页 。
教师队伍建设相关文集[辰星网络教研平台]面向21世纪中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 教师队伍建设相关文集[辰星网络教研平台]面向21世纪中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 教师队伍建设相关文集[辰星网络教研平台]面向21世纪教师伦理道德建设的理论思考 教师队伍建设相关文集[辰星网络教研平台]面向21世纪教师伦理道德建设的理论思考 教师队伍建设相关文集[辰星网络教研平台]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教学问题研究[* 教师队伍建设相关文集[辰星网络教研平台]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教学问题研究[* 教师队伍建设相关文集[辰星网络教研平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形式和途径简论 教师队伍建设相关文集[辰星网络教研平台]21世纪中国教师的职责和素质 教师队伍建设相关文集[辰星网络教研平台]21世纪中国教师的职责和素质 教师队伍建设相关文集[辰星网络教研平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 的层次性与实效性研究 教师队伍建设相关文集[辰星网络教研平台]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教师队伍建设相关文集[辰星网络教研平台] 教师队伍建设相关文集[辰星网络教研平台] 教师队伍建设相关文集[辰星网络教研平台]正确对待教师队伍的稳定与流失 教师队伍建设相关文集[辰星网络教研平台]参与教研----青年教师成才的最佳途径 教师队伍建设相关文集[辰星网络教研平台]师德建设的理论思考 教师队伍建设相关文集[辰星网络教研平台]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教师队伍建设相关文集[辰星网络教研平台]关于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 教师队伍建设相关文集[辰星网络教研平台]谈政治课教师的自身修养 教师队伍建设相关文集[辰星网络教研平台]教师岗位培训工作的战略思考 教师队伍建设相关文集[辰星网络教研平台]浅谈教师的素质教育 教师队伍建设相关文集[辰星网络教研平台]创设良好的教师集体 教师队伍建设相关文集[辰星网络教研平台]要重视开发教师创造力的管理 教师队伍建设相关文集[辰星网络教研平台]走出精神两极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