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蜜环口服溶液几种:农村中小学怎样更好地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2:08:09

农村中小学怎样更好地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教育部不仅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列为必修课,而且规定每周3个课时。那么农村中小学如何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更好地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呢?

1.加强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宣传。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内容之一,是为了贯彻课程改革精神、落实课程改革目标而采用的措施之一。因此要加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宣传,利用多种形式、方法,比如免费发放宣传材料、制作电视片、录像带等广泛宣传,使得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农村学校校长、教师、家长以及社会等了解课程改革的理念、目标和内容,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独特价值及其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特别是在学校层面,通过宣传,要使校长对课程改革的理念、目标和内容要有清楚的认识,发挥校长在课程改革中的领导作用,从而推动课程改革的发展和新课程包括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

2.加大教师培训的力度,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做为一门新的课程,具有自身的理念、目标和价值,它与学科课程不同,也和以往的活动课程不同,而且包括的内容也比较多,比较杂。对教师的要求也与以往的学科课程不同。对农村教师来说很多都是全新的。因此要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举办专题研修班、召开经验交流会等,使教师了解、掌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的目的、意义以及目标和要求等。只有了解、掌握了这些,教师才能认识到该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本门课程的特点和要求,在实践中才能根据学校的实际、学生的特点和需要以及社区的资源开展活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3.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对课程资源有一定的要求,特别使其中的信息技术教育和农业技术教育,更是对硬件的要求较高。农村学校特别是西北地区的农村学校一定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一定要避免将综合实践活动搞成书本知识的讲授和课堂灌输,确保其活动性、综合性、开发性、生成性的特点。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或社区资源。挖掘社会资源的教育意义,并为本门课程所用。

4.因地制宜,灵活多样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但根本的目的使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因此,农村学校应根据《纲要》的精神,根据本地、本校的资源或条件,因地制宜地、灵活多样地开展各种实践活动。比如没有计算机的学校,可以开展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乡村的小学可以到城镇的小学学习计算机,城镇学校的学生可以到乡村学校进行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等。只要掌握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要义,具体的形式、内容可以不同。

5.活动内容要联系结合当地实际,紧密结合儿童的生活经验。

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探究,自主活动。因此所选的内容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的经验。特别是其中的研究性学习主题的选择,还是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技术教育等,都应当选择哪些与当地的题材、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结合的题材来进行。切忌哪些大而空的题目或活动。比如目前学多学校一搞研究性学习,就是环境恶化、垃圾成堆的调查,一搞社区服务就是到敬老院或孤儿院照顾老人和儿童等。实际上,哪些诸如环境恶化等研究性题目,农村中小学生的体会并不是很深。一项农村小学研究性学习的实验表明,当以环境恶化等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效果并不理想,而当以“怎样腌咸菜”为主题时,效果却格外的好(王娟,2003)。因此,在农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当地的实际为主,千万不要脱离实际,盲目与城市学校看齐。

6.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地方政府要充分发挥在课程改革中的统领、协调作用。改变以往的以考试分数和主要科目为主评价学校、评价教师的做法,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将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纳入政府的管理视野,积极创造条件确保这些课程的实施。特别是,政府要协调社会各部门,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支持,统筹社会资源,支持教育发展,发挥综合效益。

7.建立实验、示范基地,探索成功经验,带动综合实践活动在不同学校的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做为一门新的必修课程,怎样进行,效果如何,学多农村学校的校长、教师还持观望态度,而且相当一部分学校还不知道怎样开展。因此,可选择一些不同类型的学校,比如村小、中心小学,乡镇学校以及农村初中等,建立实验基地,精心组织,大胆探索,使之成为农村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典型。然后认真总结经验,进一步推广。这些实验基地要充分发挥示范作用和辐射作用,由点带面,推动综合实践活动在农村学校的开展。

8.建立院校合作伙伴关系。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了推动教育改革,一些学者提出了建立大学与中小学合作伙伴关系的构想并付诸实践(王建军、黄显华,2001),而且在西方一些国家逐步形成了由大学或基金会主导的教育改革模式(操太圣,2003,第9页)。这种模式旨在通过“提供专业协助”和发展“校际支援网络”来拓展教育改革的成果(Slavin,1998),被认为是推进教育改革的重要策略(王建军、黄显华,2001)。研究表明,建立这种合作伙伴关系无论对推动教育改革还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生的学习,以及学校组织、文化的变革都有积极的影响(王建军、黄显华,2001)。大学有着良好的信息技术力量和先进的设备,大学的学者又有较高的研究能力和研究水平,而且社会资本也十分丰富。因此,加强大学与农村中小学的联系,建立密切的合作伙伴关系,充分发挥大学的优势,与中小学教师共同推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这对于大学并不是难事,而对中小学则是十分有利的。当前,政府应发挥协调作用,帮助农村中小学与大学建立协作关系;农村中小学的校长、教师也应该积极主动地与大学联系,寻求合作。而大学则应将发展农村基础教育做为自己应尽的一份社会责任,积极主动,平等合作,讲求实效,注重可持续性发展。

注释及参考文献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中国教育报》,2003年9月20日

文可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涵义特点功能》,《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

田慧生《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特点与课程定位》,《人民教育》,2001年第10期。

张华(2001a):《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第8期。

张华(2001b):《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与框架》,《教育发展研究》,2001年第1期。

贾晓红、李广州、程萍:《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现状的调查与思考》,《教育探索》,2003年第5期。

钟启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质、潜力与问题》,《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第3期。

钟启泉:《综合实践活动:涵义、价值及误区》,《教育研究》,2002年第6期。

钟启泉、崔永漷、张华主编《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张传燧:《论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及其课程性质》,《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2年第2期。

王建军、黄显华(2002).教育改革的桥梁:大学与学校伙伴合作的理论与实践。载黄显华、朱嘉颖编著:《一个都不能少——个别差异的处理》,台湾:师大书苑有限公司,209-245页。

操太圣(2003):《院校协作过程中的教师专业性:香港与上海的比较研究》,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博士论文,2003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