铲屎官与蛋蛋全集:如何走出“菜贱伤农”怪圈?(中国观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9:37:57
近日,京鲁豫等部分地区蔬菜价格迅速下跌,菜农自杀、毁菜弃耕让人痛心。如何走出这些“菜贵伤民,菜贱伤农”的怪圈,既要靠市场,更要靠科学,还要靠政府等相关部门的服务,去关注菜农,重视菜农,服务于菜农,才会让他们看到希望,提振生活的信心。

种菜难赚钱 “菜贱伤农”现象频出

蔬菜无人问津,珠江三角洲一农民把自己辛辛苦苦种的菜连根拔起扔掉,菜农很心痛。
卷心菜8分一斤 山东菜农绝望自杀
山东济南唐王镇农民韩进听信人家说养殖赚钱,借了一万元买些小羊,小羊却染上瘟疫,一万元赔光。今年他将家里六亩多地全种上卷心菜,偏遭连阴雨,卷心菜价格低至8分钱1斤,这个农民汉破碎的心再遭重击,最终选择自杀。

 

京郊油菜被铲 一度每斤5分 保本需6毛
“越卖越亏。”北京菜农梁平为了少赔钱,把成片油菜铲掉不卖。铲油菜,最多支付100元人工钱。要是算上大棚租金、种子、化肥等成本,每斤油菜必须卖到6毛钱才保本,而油菜一度每斤才卖5分钱。

 

“要命”的菜价暴露出流通怪圈

菜农湛锡银在整理地里的卷心菜。目前,市场上卷心菜价格偏低,大量卷心菜积压在地里。
“菜贱伤农”凸显农民面对市场的弱势地位
蔬菜从田间地头到市民餐桌的过程中,要经历产、运、销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流通成本的增加共同推高了蔬菜的交易成本,进而损伤了菜农的利益。丰产不丰收,使得一些菜农只能让蔬菜烂在田里。
 

要想避免“菜贱伤农”现象出现,最根本的解决之道是扭转菜农的弱势地位,增加他们在蔬菜交易中的话语权。如果不能从体制上增加菜农们的议价能力,“菜贱伤农”或将不断重演。应该说,从产供销的流通成本来分析“菜贱伤农”现象,有一定的道理,但这并非导致蔬菜滞销和菜农利益受损的本质原因。

要想避免“菜贱伤农”现象出现,最根本的解决之道是扭转菜农的弱势地位,增加他们在蔬菜交易中的话语权。如果不能从体制上增加菜农们的议价能力,“菜贱伤农”或将不断重演。

上海农民用拖拉机碾毁百万斤滞销蔬菜,北京菜农为减少损失而铲掉田间油菜,嘉鱼网友在微博发动“爱心购包菜”行动……最近这段时间,“菜贱伤农”事件在全国各地集中爆发,引起各方普遍关注。然而,进出于菜市场的消费者并不觉得菜价有所降低。相关调查显示,菜农的批发价和菜市场的零售价相差10—20倍。

有分析认为,蔬菜从田间地头到市民餐桌的过程中,要经历产、运、销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流通成本的增加共同推高了蔬菜的交易成本,进而损伤了菜农的利益。丰产不丰收,使得一些菜农只能让蔬菜烂在田里。

应该说,从产供销的流通成本来分析“菜贱伤农”现象,有一定的道理,但这并非导致蔬菜滞销和菜农利益受损的本质原因。要想避免“菜贱伤农”现象出现,最根本的解决之道是扭转菜农的弱势地位,增加他们在蔬菜交易中的话语权。

诚然,从理论上讲,蔬菜作物的替代品较多,单一门类的蔬菜在需求量上具有较大的弹性,比如包菜价格太高,市民可以选择油麦菜或其他绿叶蔬菜作为替代品。但从我国居民目前的消费结构和消费习惯来看,蔬菜作物消费在总量上基本固定,即消费需求缺乏弹性。

对于缺乏弹性的产品,即便将现在流通环节中的税费全部免掉,仍然跳不出“菜贱伤农”的怪圈,因为那将同样导致供过于求现象的出现,进而使得蔬菜滞销。菜卖不出去,通过传导效应又会使得菜农的种菜积极性和经济利益遭受双重打击。

物流成本的问题分析至此,我们接下来说一说菜农在蔬菜生产链条上的弱势地位问题。据媒体报道,有菜农向记者反映,他们在蔬菜批发商面前缺乏议价能力,只能被动接受“菜贱伤农”的现实。笔者以为,正是这种话语权的严重不对等,让菜农的利益得不到应有的保证。

在现有的定价机制下,菜价基本由经销商把控,无论是菜农低价售菜,还是市民高价买菜,利益基本不会遭受损失的只有蔬菜经销商。他们可以通过压低批发价和提高交易价的方式来转嫁成本,而为之埋单的菜农和消费者基本不具备抗拒能力,否则只能任由蔬菜烂在田里。

那么,如何增加菜农的话语权,改变他们的弱势地位?笔者认为,可以朝三个方向努力。其一,效仿国外的成功经验,由农产品生产者建立自己的行业组织,利用完善的信息协调机制控制盲目生产的风险,避免“菜贱伤农—减少种植—价格升高—扩大种植—菜贱伤农”的恶性循环。

其二,由国家设立支持价格机制,对经销商的行为形成牵制。众所周知,根据现有的国家储备粮食制度,粮食保护价是降低农民种粮风险的重要措施。已经有不少学者建议,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将“保护价”这一政策性概念引入到蔬菜交易领域。

其三,提高农业规模化生产水平,突破“一家一户”生产形态的局限。蔬菜生产产业化水平过低,“一家一户”的生产模式本身就暗藏风险,菜农自身很难回答“种什么赚钱”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只能靠猜靠蒙,这种局面亟待改善。

笔者注意到,商务部近期已经紧急部署对策,帮助菜农寻找销路,包括组织指导大型连锁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等流通企业直接采购蔬菜,优先销售滞销蔬菜等。这样的举措值得肯定,或许能解菜农的燃眉之急,但政府部门的努力不能到此为止。毕竟,如果不能从体制上增加菜农的议价能力,“菜贱伤农”或将不断重演。


菜价流通中“水分”过多 菜农被动接受现实
菜价下跌大部分会由菜农最终承受,而菜价上涨则由消费者买单。当下的最大问题是流通环节过多,每道加价10%至15%以上,价格必然翻番,有的甚至上涨数倍。唐王镇许多菜农反映,他们在蔬菜批发商面前缺乏议价能力,只能被动接受“菜贱伤农”的现实。

济南菜农韩进因无法承受菜价下跌而自杀的消息,近日引发人们对“菜贱伤农”的持续关注。“新华视点”记者赴当地调查发现,他的自杀有多重因素,但今年菜价低、种菜赔本是症结之一。“受伤”的不仅仅是韩进,低菜价让当地不少菜农“保本”都难。“8分钱一斤卷心菜”事件,暴露出的恰是当下“种菜难赚钱,买菜不便宜”的流通怪圈。

“低菜价”伤害的不仅是韩进

山东济南市唐王镇39岁菜农韩进,4月16日中午自杀身亡,留下了38岁的妻子和两个未成年的女儿。

记者采访韩进亲友了解到,韩进自杀原因非常复杂。性格内向的他近两年来接连受挫,特别是今年他种植的6亩卷心菜卖价出乎他意料大幅下跌,是他走上绝路的原因之一。

韩进之妻韩立霞告诉记者,去年他们家中养殖的羊遭遇瘟疫死亡,投入的本钱无法收回。今年种卷心菜,由于土壤翻整等田间作业投入不足,卷心菜成色、质量均不如人,每斤只能卖8分钱。相比每斤约0.2元的当地市场价还要低不少,家中已欠下2万多元债务。

蔬菜收购价下跌背后,“受伤”的不仅仅是韩进。当地许多菜农告诉记者,卷心菜今年低价格让他们损失很大。按照成本计算,至少每斤0.5元才能保本。

“现在白菜在寿光当地根本无人问津,只能运到银川去卖,每斤卖0.2元多。除去包装钱、人工费、市场管理费几乎不挣钱。而去年的价格都到了每斤1元。”做大白菜生意20多年的寿光市孙家集街道宋家村菜农王光荣说。

在目前我国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寿光农产品物流园,不少菜商也向记者反映,微利对他们来说已经是“万幸”了。浙江宁波菜商李志勇见到记者就连说:“惨!惨!惨!”在他的销售区,堆着6万多斤甘蓝等待出售,冷库里还存着100多万斤,收购价每斤1元,现在只能卖0.4至0.5元,已赔了近百万元。

多重因素助推菜价“跳水”

不仅在山东,全国大部分地区的菜价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跌,河南一些地区的芹菜批发价已低至0.1元。商务部的最新数据显示,4月11日至17日,全国18种蔬菜平均批发价格比前一周下降9.8%,三周以来已累计下降16.2%。

春节期间持续攀高的菜价近期为什么突然“跳水”?一些乡镇干部告诉记者,这主要受供需因素影响。济南市唐王镇镇长李延德说,从供给方面看,今年北方天气异常,一些过去在“南方菜”大量上市之后才登场的“北方菜”提前采摘上市,迅速增加了市场供给。

再从需求方面看,近期市场上关于“大叶蔬菜更容易沾染核辐射”的传言,也使不少市民减少了对卷心菜等大叶蔬菜的消费需求,影响了销路。

受去年冬季菜价高涨的影响,今年菜农的种植积极性明显提高,其中不乏盲目扩大种植面积。有的菜农甚至储藏了大量白菜等,准备今年上市抛售。这些都加大了今年蔬菜市场供应。加之农民小散户在蔬菜批发商面前缺乏议价能力,价格走低成为必然。

增强抗风险能力挤流通“水分”

面对“菜贱伤农”甚至有人因此自杀的悲剧,许多民众在同情的同时,也开始反思,为何菜价屡屡大幅波动?菜农抗风险能力如何提高?菜价流通中的“水分”如何才能挤出来?

山东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蔺栋华分析认为,菜价下跌大部分会由菜农最终承受,而菜价上涨则由消费者买单。当下的最大问题是流通环节过多,每道加价10%至15%以上,价格必然翻番,有的甚至上涨数倍。

唐王镇许多菜农反映,他们在蔬菜批发商面前缺乏议价能力,只能被动接受“菜贱伤农”的现实。种了20多年蔬菜的菜农韩道坤说,有些蔬菜难保存,当收菜的批发商较多时,农民卖菜价格就高些;但一遇到收菜的车比过去少了,菜价就会快速下跌。

对此,山东省蔬菜协会秘书长孙继祥表示,散户抗风险能力要比有组织的协会弱得多。应利用协会组织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的对接,让信息及时传播,增强菜农抗风险能力。如引导农民“错季”种植。

为保障菜农的利益,一些地区已开始进行尝试。如上海在去年便尝试推出了“冬淡青菜成本价格保险”,在国内率先探索建立绿叶菜成本价格保护体系。

专家提出,权衡抗通胀和提高农民收入的关系,宏观调控要重在落实“两保”,即菜价较低时优先保障菜农利益;菜价较高时保障城市低收入群体利益。

破解“菜贱伤农”还需政策托底

菜农在自家的卷心菜地里忙碌,双脚沾满了泥巴,而菜价却让菜农“很受伤”。


“摆平”菜价还需政府在创新上找思路
政府的“手”不妨坚持两条原则:一是大胆管理,因为市场经济绝非放任不管,何况我们也有了多年来保持粮价稳中有升的经验;二是大胆从管理创新上找思路,最大限度地遏制这种怪圈反复出现。

山东等地的“菜贱伤农”现象,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据称,商务部已开始深入各地调研,而上海等地也开始探索蔬菜价格保险机制。

客观地说,农产品特别是蔬菜的价格确有“大小年”现象,是市场经济的共生现象。这多少给人留下“菜价伤农难杜绝”的印象。然而,政府果真“无能为力”吗?

细看此次山东等地“菜贱”原因,一是盲目扩种;二是囤菜“炒菜”,如游资炒作大白菜;三是不必要的恐核心理,使一些收购商拒收大叶蔬菜。这里有老问题,有新现象,倘不加以重视并切实解决,可能会冒出更多难题,引致更大损失。

针对上述原因,政府的“手”不妨坚持两条原则:一是大胆管理,因为市场经济绝非放任不管,何况我们也有了多年来保持粮价稳中有升的经验;二是大胆从管理创新上找思路,最大限度地遏制这种怪圈反复出现。对前一条,社会几成共识;而后一条,还是新课题。

所谓管理创新,首先要特别重视精细管理。这里的“管”,绝不是基于计划的命令式管理,而是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基础上的科学管理,其要义在于科学梳理流程,尽量做到可知可控。今天,市场经济发展的深度和广度远超我们的想象,利益链条令人眼花缭乱,但市场是有规律的,当雷同的“卖菜难”现象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其间必定隐含着一定的规律,关键是我们善不善于挖掘总结,能不能够创新有效的管理办法,既管总量又管结构,既管供给也管需求,既管“行业人”也管“闯入者”,这是对政府管理部门提出的新挑战。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管理之道只有在与市场之魔的相互“切磋”中才能日进日新,造福大众。

管理创新,还要特别重视危机管理。全球化和市场化时代容易出现“蝴蝶效应”。虽然游资炒作大白菜并未成功,日本核泄漏对我国蔬菜安全的影响微小到可以忽略不计,然而,这两大因素却“污染”了市场信心。信息的失准与失当,促成了现在蔬菜市场的危机。在信息传播瞬间完成的今天,危机管理尤显重要,企业如此,政府亦如此。然而,面对信息危机频生的现状,我们目前仍没有十分有效的应对之策。

其实,不仅对菜价需要管理创新,房价、油价、公交车价、出租车价等,莫不如此,只是特点不同、针对性不同、方法措施不同而已。倘市场主导的方法不能解决矛盾,有必要采取政府主导方式予以调节。市场不会乖顺听话,相反还常常桀骜不驯,所以,在事涉民生的领域,政府务必高度重视管理创新,这样,才有可能减少价格的非正常波动,消解其带来的不合理伤害,让市场更好地服务大众。

业内人士分析蔬菜滞销成因 强调结构调整
造成蔬菜滞销的根本原因,在于不合理的结构。长期以来,涉农各方致力于农产品种植及农产品价格的调控,却未充分考虑到社会需求正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这种认识的脱节导致农副产品产业、品种结构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结构。

“最近菜价普遍都在降,比如上月卖2块多1斤的卷心菜,现在卖1块2,降价幅度还是挺大的。”24日,北京海淀区定慧东里菜贩张女士对中新社记者说。

张女士所言并非个案。连日来,北京、山东、河南等省市菜价出现急剧下跌现象。如北京新发地双桥市场近20种蔬菜的批发价格都降到了1元以下,河南一些地区的芹菜、卷心菜价格等甚至低至每斤几分钱,却依然无人问津,蔬菜滞销令菜农损失惨重。

针对上述现象,记者采访了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常务副总经理顾兆学。他指出,短期来看蔬菜滞销成因有三:其一,前两年蔬菜价格保持高位导致菜农盲目扩大生产;其二,燃油价格的上涨导致运输成本的增加;其三,气候异常使南北方蔬菜上市时间冲突,导致市场饱和。

顾兆学同时强调,造成蔬菜滞销的根本原因,在于不合理的结构。长期以来,涉农各方致力于农产品种植及农产品价格的调控,却未充分考虑到社会需求正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这种认识的脱节导致农副产品产业、品种结构不能适应不断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结构。

他解释说,基于不同收入状况,市场上对农副产品有不同的需求,如有人买菜只为了吃,对菜价高低较敏感,高收入人群却对蔬菜档次有更高要求,对菜价则不敏感。没有对这些需求的研究,一味将注意力放在价格高低上,是不成熟的表现。

“懂农不懂业”,这是顾兆学对上述现象的概括。他认为,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把发展工业的理念植入农业生产中,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把先进的思想意识运用到农副产品生产、营销过程中。要针对不一样的群体需求,开展有针对性、有计划、标准化、规模化的农副产品生产及营销。

“我预测,如不采取有效措施,从根本上着手解决问题,明年大白菜等蔬菜价格还会出现报复性上涨”,顾兆学警告说。

最近中国多地出现的蔬菜滞销,已引起农业部、商务部等部门的高度关注。农业部22日发文称,将从加强产销衔接、强化营销服务、加大加工储藏、合理安排生产及抓好信息引导等多方面着手,稳定蔬菜生产发展。商务部也迅速采取措施缓解个别地区蔬菜市场供求矛盾,帮助解决农产品“卖难”,维护市场平稳运行。

商务部发言人姚坚23日更表示,各地商务部门将会同农业等部门采取措施,全力缓解少数蔬菜品种出现的“卖难”问题。姚坚称,下一阶段,将从促进产销衔接、拓宽发布渠道、建立救助机制等方面着手,他还透露,商务部已派出工作组,赴出现蔬菜“卖难”地区,帮助指导开展工作。

结束语

“菜贱伤农”现象暴露出的恰是当下“种菜难赚钱,买菜不便宜”的流通怪圈。在农产品供应链条中,总是农民和消费者两头利益受损,中间商却大发横财。这意味着,各地在提供公共服务产品方面,不仅存在诸多欠缺和差距,还有实质性的具体工作亟需理顺和开展。■策划:王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