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管:大千老师讲《气道中医》之三vb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9 23:46:53

第三课 20071113-《难经》五难到十三难

由紫蔓菁整理
下面接着讲难经吧!上次讲到四难没有讲完,四难是论脉有阴阳之法:“呼出心与肺,吸入肾与肝,呼吸之间,脾也其脉在中。浮者阳也,沉者阴也,故曰阴阳也。”“浮者阳也,沉者阴也”这句话非常有深味,大家要形象理解,不能只是看表面文字意思。浊者下沉,清者上蒸(蒸发的蒸),因为有清浊所以产生了变化,清气轻浊气重,由于惯性产生了上下的对待,在清气上升浊气下降的过程中产生了上下的交流,这就是四象。在脏腑就是心肾肝肺,在四季就是春夏秋冬,春天清气上蒸;夏天清气直接蒸腾而上,万物华实,阳气在上就产生了夏天;万物不可以终极嘛!到了秋天蒸气将尽,肃杀之气开始盛行,草木悲秋,落叶纷纷就产生了降;降而不已沉而下坠最终就产生了沉,沉潜之意,这就是万物收藏的冬天,草木黄落,只剩下枝干,看不到一点生意,候鸟南飞,四季分明。所以说浮沉阴阳要放到自然环境中在整个大环境运化规律中去体现。浮沉于生长之门,或浮或沉,从而产生了所有的变化,这里大家可以去细细体味自己的生活、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举个简单例子,比如每个人的职业都有浮有沉,没有一辈子完全风顺的,同样没有一辈子完全逆境的,总是顺逆相交替,这几年比较顺,那几年比较逆,产生了人生的际遇,这在人生就是浮沉的表现。顺境的时候属阳,逆境的时候属阴,是不是浮就好沉就不好呢?当然是对待的来看,手伸出来一个手心一个手背,主要看怎么来看了。顺境使人做事,但使人松懈和骄傲,必然会转向逆境,逆境使人反思奋起或者精神上发生很大的变化,如果能抗的过来都能化不利为有利,所以说整个的顺逆都是对待的,这也是古代处世哲学的总体思想。有得有失,失得互用嘛!大家在现实生活中可以不断体验,尽量不要让自己产生过多的执着上的烦恼。浮沉大矣!可以说概念很大,浮浮沉沉用在各个方面都是能够说的通的,它代表阴阳的总化,因为有了浮沉就有了变化。

“心肺俱浮,何以别之?然:浮而大散者心也浮而短涩者肺也。肾肝俱沉,何以别之?”浮而大散者就是万物开花嘛,浮大而散是心气的象征,“浮而短涩”,浮到极致,气开始收涩,就变成短涩的肺气的象征。
“肾肝俱沉,何以别之?然:牢而长者肝也,按之濡,举指来实者肾也。”就是说肝肾从体上讲都是沉的,为什么牢而长者是肝并且按之濡,举指来实者是肾呢?这都是从气机上来考虑的,不是从外在形体就能琢磨透的。肾气可以说是牢固的,肾脉主实嘛!什么叫实呢?“实脉大而长,微强,按之隐指愊愊然。”(《脉经》)实就是沉,使劲按下去才能感觉到脉的有力。牢和实是一个意思,“牢而长者肝也,按之濡,举指来实者肾也。”“长”指肝气在下面沉着,沉到一定程度就向上发越伸长,就像树干生长一样,树干要藏起来之后才能生长。所有的脉都是在讲脉气而不是普通的形体或者分类,所以说牢讲的是体,长讲的是用。牢而长,摸脉就感觉绵绵而长,是这种气感,如果不建立在气机的角度上那就很难理解牢而长,会想牢是长度还是时间长,都不能这样理解的。就像观人面像一样,不能说以圆方大小高矮胖瘦来判断一个人的气机,气机的微妙就在这里,需要感而悟之,如果不感而拿尺子去丈量,就失之大矣!完全是南辕北辙,缘木求鱼了。这里先给大家捋一遍,关于具体的运作就要神而明之,去不断体悟了。“举指来实者肾也”肾气主封藏,气收起来之后就变成实了,散则为虚聚则为实,肾者气聚气藏,所以说肾者举指来实,实指气实,大家可以仔细体验。用气道中医的方式来理解难经就是在所有的概念前加一个气字,并且对气字有一个感官的认识,慢慢的就能够融会贯通。

“脾者中州,故其脉在中”有了四象,春夏秋冬,心肾肝肺,还缺一个和事佬来调和诸位(在中药上来讲就是甘草),就像媒人一样,如果没有媒人,那么交流的时候就会出现障碍,容易产生割裂,有脾在中州运化产生了四象之间的交流。“故其脉在中”,在哪个中呢?在气之中!不要理解为身体或脉道的中,而要理解为气之中,气之上者心也,气之下者肾也,气之左为肝气之右为肺。左右不是位置的左右而是气场的左右,不是左边肝右边肺,这样理解浅显没有体会到气机的深层含义。如果从位置上言,那气左边升右边也升,左边降右边也降,不可能左边升右边降,否则形体上就会发生很大的改变,左边和右边就是两回事了。只是无法用言语来准确形容气机升腾和下降的方式,所以简而言之左升右降,这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不是实指。

“脉有一阴一阳,一阴二阳,一阴三阳;有一阳一阴,一阳二阴,一阳三阴。如此之言,寸口有六脉俱动邪?然:此言者,非有六脉俱动也,谓浮、沉、长、短、滑、涩也。”六种脉象可以理解为六种气象。下面具体来讲浮、沉、长、短、滑、涩如何相配来导致一阳一阴,几阳几阴的特点。这里讲一下六种脉,首先分阴阳,浮、滑、长都是阳,沉短涩都是阴。很多人问脉怎么体会,有的指下明了但不能很好的表达出来或者指下不了了,很多年都不明白脉象什么意思,只是看过脉经生搬硬套。以前讲过,脉象就是气象就是气的表示,接触象的任何部分目的都是把握气机的状态,摸脉方便而且脉是跳动的,在动中容易体察气机,所以用摸脉的方式来体察气机是方便直接的。“浮”和“沉”相对,“浮”脉就是气浮于表,“浮”有外感的浮,有体质好的浮或者虚浮。比如外感的“浮”是邪气浮于表,里气鼓荡于表与邪气相争,表气非常激烈与热闹,气机在表上动就表现出浮脉来,气浮泛搭指而有而且很浮数,很多发烧感冒的病人都会有该症状。如果表邪盛往里一攻,里气陷那马上就不是浮脉了,直接转里了。所以伤寒论上讲只要浮脉有表证不论多久,总是桂枝汤麻黄汤主之,因为邪在表嘛!邪在里(风邪、寒邪也好,攻进去了,不在边疆打仗了,打到里面去了,打到胸中或者腹中,血分、气分,就要查其邪气所在而攻之,在上吐在中间下,搏血分下血,这是总的原则,所以说脉浮就是气浮于表。

还有很多人虚浮发热,比如体虚之人总觉得身体一阵阵热,而且自汗乏力,很多人是脾虚发热,补中益气汤主之,甘温除大热嘛!虚浮的病人用甘温除热法为什么能起作用,其实用气机的道理很简单,以前说过气机的八大条,有一条是:气机是有感应的,当身体很虚的时候,虚而不摄,就像一个国家君主昏庸,四方诸侯不安分了;从身体而言就是收气不足,四肢收不住了,气收不回来,权力控制不了,这就产生了呼呼发热或吁吁发热的感觉。这也表现出浮脉,但这是虚浮,里气不收而表现出的外在的浮相,所以用补中益气汤或甘温的小建中汤,里气壮了就有收摄之权了,就能把发散于表的阳气控制住,慢慢收摄回来,浮脉就慢慢的可以消失,这样的病人很多。所以说“浮者阳也”,这是浮脉就是气浮。

“滑”脉按指很滑润,很有劲(气血盛而现滑脉),很滑利和涩相对。涩是无血里面没有多少血了,涩涩的很难形状,没有血的濡润气很难走,有血的濡润,气血充盛但过头了就是滑脉,往往表现是热症,气聚成热嘛!

“长”和“短”相对,脉来绵绵若长,跳动的时间很充沛,可以说是粮草供应很充足或者是意味很深长。
浮、滑、长这三种脉象都是一种实证,浮可以理解为浮于表的浮(先不用理解为虚浮),气血充盛,或者是热象的一种表现,就像白天一样。

沉者阴也,短者阴也,涩者阴也,沉短涩这都是气血收聚在里,气血亏少的表现。像短气不足以息,就是气不够了,粮草供应不上,脉就短没有后劲。涩脉亡血也,血不足了,涩涩然。沉和浮相对,虚而现沉,阳气不能鼓荡周身运营,就往里收涩,就像兵力不够,不能再向外分散了,聚集在一起不能开拓疆土,就沉在里了;第二种郁闭的现沉像,比如阳气被郁,邪气攻于表,陷于里,人的正气不能争而出外,在里面藏着出不来了,就是被别人打到家门口了,而自己的部队让别人截住了出不去,一个是自身不足一个是被对方所遏表现出沉脉,所以沉者气沉,沉在里。因此沉短涩都是不足,邪气来干正气之不足。

“所谓一阴一阳者,谓脉来沉而滑也”,气沉在里并且现滑象,也就是滑在里。滑在里指什么呢?如果有邪气攻在里和正气在里相搏,所以沉而现滑。手一搭没有脉,往里一按滑溜溜的,是气血在滚动,就可以判断是肠胃有热(一般首先就是攻在肠胃,不可能是首先攻在五脏)比如痢疾或者小结胸或者是还未完全形成承气汤的证,正邪相争争在里就是沉而滑,这就是一阴一阳。

“一阴二阳者,谓脉来沉滑而长也”邪气争在里,里气盛变热像,这就是沉而滑,并且热像争得很有劲,这就是沉滑而长。

“一阴三阳者,谓脉来浮滑而长”,时一沉,大部分情况下浮滑而长,阳气鼓动在表,又浮又滑又长,所有的正邪相争都在表。“时一沉”指有时候正气好像是间歇性的,比如疟症,突然一下子阳气陷到里了马上又出来了,这种情况大部分都表现在阳证。

同理,“所谓一阳一阴者,谓脉来浮而涩也”也是如是的解释。阳气滚动在表,突然血不足了或者粮草供应不足了,比如葛根汤证项背强紧紧。

“一阳二阴者,谓脉来长而沉涩也”沉涩意味深长,长指气韧劲很长,这是抽象地来说,和临床还是有一定距离的。

“一阳三阴者,谓脉来沉涩而短,时一浮也。”又在里又缺血又短气,这样的气机表现的病会很多。“时一浮”突然上浮一下又沉下不动了。《难经》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内经》的发挥和解释,只是理论上的建筑,并没有很好的应用到现实疾病中来,所以只是从气机上串一下。

“各以其经所在,名病顺逆也”也就是在何经而现何气象,十二正经的浮沉滑数,邪气之所在都会表现在不同的部位。

五  难

五难曰:脉有轻重,何谓也?然:初持脉,如三菽之重,与皮毛相得者,肺部也。如六菽之重,与血脉相得者,心部也。如九菽之重,与肌肉相得者,脾部也。如十二菽之重,与筋平者,肝部也。按之至骨,举指来疾者,肾部也。故曰轻重也。

这里讲气怎么取,人身气分表里内外深浅,取何部而探何部之气,摸手部的脉探中气,摸颈部的脉探上部之气,摸脚踝或扶阳脉探下部之气,这是三部气,表里气也是这样来摸的。

,豆类之总称也,可以理解为黄豆,往手腕上搭三个黄豆粒,体会下三个豆子的分量,六菽九菽往下按越来越重,最外面的是肺脉。前面寸关尺代表由里入深,这里从肌肤的由浅入深来体会里面的沉浅气机所在的部位。肺部就像是毛脉,很轻微的,肺为相傅之官,把所有的气运布于表,所以通过最体表的气就能体验肺脉之有无。再往里走心脉,然后脾脉,脾脉在中间,越往里走证明气机越深,然后是肝脉,最后按到骨了,骨气就是肾脉之气所发,一层层按下去就可以体会整个的气机的强弱。比如越往里按气越弱而一搭就有,说明气机在表而不在里;一搭没有越往里按越有说明气机在里不在表,所以说轻重是体察气机的一种方式。

《难经》、《内经》、《伤寒》所用的言辞都是从气机而非形体的角度出发,有时候会比较抽象,背后都是对气机的描述,不要把这些话落实到形体这个实在的东西上,否则就失去了中医的韵味。就像画画一样,不能和西方的油画相比,西方油画强调的是形上的逼真,而中国强调的是神上也就是气上的逼真。中医也一样,是神气的医学而不是形体的医学,古代文字也同样是神气而非形体的文字。有人说象形文字是糟粕,阻碍文明的发展,其实恰恰相反,象形文字尤其中国的方块字可以无限的组合,可以很好的模拟整个气场的特点与状态。而英文字母只有那么多个,可以不断的组合,就落实在了,因为只有这么多个,定死了,所以就没有太多的生命力。但是汉字可以不断的组合,可以龙飞凤舞,草书、行书都好,得其天然。当然东西方文明各有其灿烂的地方,不能偏颇。

六  难

六难曰:脉有阴盛阳虚,阳盛阴虚,何谓也?然:浮之损小,沉之实大,故曰阴盛阳虚。沉之损小,浮之实大,故曰阳盛阴虚。是阴阳虚实之意也。

这里说的就是阴阳和浮沉的关系,浮就是阳,沉就是阴。浮之损小,沉之实大就是浮少而沉多,气在里就是阴盛;沉少而浮多,气都浮在表就是阳盛。理解了气机就知道整句话的大概含义了,没有必要死守章句,一个字一个字的去考证、训诂、穿凿附会就都舍了。

七  难

 七难曰:经言少阳之至,乍大乍小,乍短乍长;阳明之至,浮大而短;太阳之至,洪大而长;太阴之至,紧大而长;少阴之至,紧细而微;厥阴之至,沉短而敦。此六者,是平脉邪?将病脉耶?然:皆旺脉也。
其气以何月,各旺几日?然:冬至之后,初得甲子少阳王,复得甲子阳明王,复得甲子太阳王,复得甲子少阴王,复得甲子太阴王,复得甲子厥阴王。王各六十日,六六三百六十日,以成一岁。此三阳三阴之王时日大要也。

经言少阳之至,乍大乍小,乍短乍长;阳明之至,浮大而短;太阳之至,洪大而长;少阴之至,紧大而长;太阴之至,紧细而长;厥阴之至,沉短而紧。此六者,是平脉那?将病脉耶?然:皆王脉也。这里就要说一下六经三阴三阳的关系,首先有一个大前提,《内经》上讲的三阴三阳是有矛盾的,三阴三阳作为一种方法来讲气机之变化,把气机分成六段,有时候用在不同的地方三阴三阳的解释是不同的。很多人研究三阴三阳,但没有一个很好的定论。其实三阴三阳有时候只是一个介质,而并不代表实际的存在,就像一条河流一样,我们人为分成上中下游,其实河流是一个整体。我们只要理解河流是一个整体,并且知道水流和水纹的变化就可以了,然后就自然理解了三阴三阳指什么意思,没有必要死抠三阴三阳的具体含义。因为《内经》之中也是经常偷换概念的,比如阴阳,里面大量的提阴阳,但有的所指的只是表里、寒热或者其他,如果直接理解为阴阳就永远不知道什么是阴阳。同样,如果只理解为三阴三阳也就永远不知道什么是三阴三阳,但大致有规律可循。下面用一年四季来表示,一年四季三百六十天,正好三阴三阳是六处,相除各得六十天,六十一甲子嘛!一年三百六十天有六个甲子,每一个甲子配三阴三阳中的其一。气之生者为少阳,气之长者为阳明,气之盛者为太阳;气之降者为太阴,气之沉者为少阴,沉到家了要向上返了是厥阴(厥者逆也,物极必反,逆而要向上了就是厥阴的代表),大致是这样分段的。如果以人生来说,则少阳指少年,阳明指盛年,太阳指壮年;太阴指四五十岁这个由盛转衰之年,少阴指晚年,厥阴指人之将终之年,就是这样的循环。

这样讲一下大家对三阴三阳可以有一个大体的认识。经言少阳之至,乍大乍小,乍短乍长;阳明之至,浮大而短就是少阳生气来的时候在脉上体现为乍大乍小,乍短乍长,也可以不理解为在脉上,在任何一点都是这样。为什么是乍大乍小,乍短乍长?少阳主肝,也可以说主胆,就是生气之阳,在卦上是震卦。突然大突然小突然短突然长,这里就不好理解了,摸脉怎么可能乍大乍小乍短乍长呢?讲的肯定不是纯粹的脉象,这里讲的是气机的感受。小苗从泥土中生长出来禀少阳之气,卷缩着风吹着,一会卷一会伸,一会卷一会伸,慢慢的长起来,一曲一伸就长大了。钱已《小儿药证直诀》里说小儿是一蒸一蒸长大的,一蒸怎么样,二蒸怎么样,三蒸怎么样。小儿不是平均生长的,而是一窜一窜的,突然就长高了好几厘米,慢慢停下来,然后过一段时间又开始长,就像迈步一样一左一右阶段性的!元气(生长之机)在里面运化,运化到一定程度就拔到一定高度,然后再积攒再拔,就像竹节一样一节一节的,这就形象说明了少阳之气生长过程是乍大乍小乍短乍长,如果不从这里来理解就不知道什么是乍大乍小乍短乍长,脉怎么能摸出乍大乍小乍短乍长呢?少阳之脉是什么脉,能摸出胆脉乍大乍小乍短乍长吗?这是不可能的事情,这里说的所有的事情都是气机。所谓取类比像,周围的事务去不断的琢磨就会发现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易经》有句话:尺蠖之屈,以求伸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都是在屈伸相感的过程中人不断的前进,做事也一样,做买卖也一样,赔赔挣挣就发展壮大了。

阳明之至,浮大而短由少阳初生之气以乍大乍小乍短乍长的方式长到了气血方盛,已经有一定规模了,已经浮大开来了,像气球一样吹起来了,又浮又大(浮大是脉象起来了,好理解),但为什么是短呢?有说阳明主降,有说爆发力,有说在里,都基本正确。阳明主合说的比较接近,因为气浮大起来之后,虽然很盛大,但还没有开疆扩土,还是在积聚,所以现短象,合(阳明主合)嘛!还没有完全的延展开来,相当于粮草兵马已经集结了,这是一个集结的过程非常壮观,但还没有开拔。可以说是距离短,也可以说是规模短,都聚着呢没动,所以说浮大代表规模,短代表集聚的一种状态。这样来理解《难经》、《内经》的每一个字每一个条文都是暗合气机的,这就马上明白了古圣先贤字里字外的意思了,对人是一种享受,读到这时候就发现读书是一种天大的乐趣。就像看电影一样,脑子里都有一部气机电影,和所有的文字暗合,怎么解释怎么通了。

太阳之至,洪大而长的时候,部队已经集结开拔了,四散的开拓疆土,又洪又大,洪比浮要大,宏伟了嘛!长是指队伍绵延数千里争战不休,元气也一样都蒸发到表上去了,太阳经脉嘛!都贴到表上去了,表是展开面积最大的嘛!所以说叫洪大而长,也可以叫浮大而长,气都到表了也是浮大而长嘛!

这样来讲气机生长的三种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一点一点地不断受到挫折,成功,挫折成功,壮大了,然后有一定的资金积累了,最后把这个资金投放出去做事。从乍大乍小到大而短再到洪大而长,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但摸脉能摸出来吗?肯定不是那么回事,上哪去摸太阳之脉洪大而长呢?很难去体会。   

太阴之至,紧大而长;少阴之至,紧细而微;厥阴之至,沉短而紧。同样用前面的道理来解释后面的现象。太阴之至,物极必反,由升转降的一个转折枢纽这叫太阴。太阳之至,所有的部队都布散开来了,再无征伐之力了,停顿在这个状态就是紧大而长,开始收紧了嘛!银子也花光了,粮草也用光了,开始紧缩银根了,但目前还是大和长的状态,只不过要收紧,所以叫紧大而长,这话多么生动啊,而且贴切入微,入木三分。

少阴之至,紧细而微帝国土崩瓦解了,紧缩银根,部队粮草供应不上,各方面都吃紧,往回缩了,元气分崩离析,帝国的疆土开始崩裂。细而微代表物资和人气的缺乏和匮乏。还在收紧,帝国还没有完全灭亡,还有一个中心在,如果没有这个中心那也没有了,如果细微而浮那一下亡阳亡阴了,就完蛋了,所以还是往回收的,仅亡失周围的一些土地。就是整个运输线管道很细,是整个的形势很微,细微并且很紧缩,什么东西都没有了嘛!只能不断地往中心收。很多病人身体极度虚弱,到了晚年就是紧细而微

厥阴之至,沉短而敦。就剩种子了,什么东西都丧掉了,没了。是已经逃避到最里面去了,气就是神气,主宰之气跑到最里面去了。就是不动了,敦敦实实的挺不起来了,即将覆灭。但这只是最终的一种状态,接下去是敦,然后马上生机又起来了,因为物不可以终绝嘛!由生到死都是互相接续的,马上少阳之气就升起来了,带着厥阴之气一起起来了,这里说的厥阴之气是指厥阴之气的前半部分,没有说后半部分,厥阴主肝,肝脉能是沉短而敦吗?不可能,如果是敦那生机就绝了,所以说整个的气机是流运不停的,无环无端的,一个环不断的转来转去的,没有转到头的时候,沉短而敦就马上现肝脉的条达而出了。

这里讲了六经的所有的正脉,叫王脉,就是当盛之脉,少阳、阳明执政的时候是什么脉(执政就是王)。

下面刚才讲了,把一年分成六块,按顺序来分,用四季来解释六经更形象,而且容易把握能够感觉,光讲六经没有比照理解不透。《系辞》上:法象莫大乎天地,通变莫大乎四时,观象观的是气象,观四时之象就能够充分理解人体各方面的气机变化。  

八  难

八难曰:寸口脉平而死者,何谓也,然:诸十二经脉者,皆系于生气之原。所谓生气之原者,谓十二经之根本也,谓肾间动气也。此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呼吸之门,三焦之原。一名守邪之神。故气者,人之根本也,根绝则茎叶枯矣。寸口脉平而死者,生气独绝于内也。

这是《难经》首次揭示肾间动气确立了生命之源,这也是《内经》中所没有的,所有的十二经脉,气机运化都是秉生气之源,生气之原在哪呢?就在两肾之间,这是五脏的根本,十二经脉的根本,呼吸的根本,三焦循行运化的根本,又叫守邪之神,但不知道是有错误还是另有所指,受正守真之神都可以不能讲守邪之神,怎么讲也讲不通。《难经》后面有论左为命门右为肾,这里又说肾间动气,如果叫真来说是有矛盾的。关于生命之根,气道讲越是源头越是根越是无象的,不可体察的,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没有位置的。有人(民国时候)说肾间动气指肾间的油膜,这都是到了形体的层次上了。有形的东西都是粗的浅的,不能说有形的东西摆在那说是生命之门,这样就是滑天下之大稽过于执着了。所有的生命之根都是无形无象的,只不过借肾间动气来表示一下生命之根这个形象而已,左为命门右为肾是对形体的执着,可以权宜理解为左边阳气多一点右边阴气多一点。生气之源从里面发出,肾的确是一个根本,肾间有东西但不能说是绝对的根本。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皆是气机所化,五脏六腑十二经脉之根就是气机之根,气指之根是无形无象的,暂寄寓肾间动气。

三焦者,气之所游行出入也,是平原的意思,也可以理解成道路的意思,上中下三焦嘛!故气者,人之根本也,这里的气就是我们讲的气机的气,所以说经典都是在论述气道的概念。

根绝则茎叶枯矣。寸口脉平而死者,生气独绝于内也。就是说一个人外面好却死了,一定是里面先绝于内了,祸起萧墙,皇帝先驾崩了或者大臣内争了,一下子突然绝灭。

这一难要理解两个问题:一,气的根本不是那么容易琢磨的;生命之本决定所有气机的变化,所有气机的变化化成了十二经脉,五脏六腑。

九  难

九难曰:何以别知脏腑之病耶?然:数者腑也,迟者脏也。数则为热,迟则为寒。诸阳为热,诸阴为寒。故以别知脏腑之病也。

寥寥数语蕴含的东西却不少,直接指导对气机的理解和以后的临证。下面讲一下脏腑,藏精而不泄者是脏,运化而不停者是腑;脏是体,腑是用;脏藏精,精是精微之气,精微之气都藏在脏腑,气分五,心肝脾肺肾,五种气的状态化而为精藏于五腑,气无形不托嘛!形是依于气的,气是托于形的,形气是不能分离的,没有了形气就容易散失,形体一毁灭气马上就散掉了,必须有结结实实的形在那,就像有房子人才能住进去,没了房子人就走了。同样,形体要靠气来充养,就像房子没人住就很容易坏,人在里面修修补补形体才能存在。我们讲气道,但绝对不鄙视形体,没有形体气无以立啊!物质和精神(或者说气)是相互关联的。同样脏腑也一样,五脏之精藏于五脏,运化之精化为六腑去运化,运化什么呢,吐纳嘛,吃了吐吐了吃,我们可以把二便的排泄叫吐。所以说腑外在一些,脏更在里面一些,腑就是工厂,脏就是办公室,工厂很热闹,气血充沛,必须要做呀,所以说就是气血运行加快,不断地运化,让气机旺起来,阳明脉很容易变数。用脑子去思考的却主宰着腑的运化所以说脉是,藏精藏在那里。理解迟数的关系就好说,搭脉感觉出五脏的脉是迟,六腑的脉是数很困难啊,这里只是讲这么一个关系,生机旺,表面旺就是数,就是腑;生机藏在里表面静就是脏,脏者藏也。

数则为热,很热闹,气血充盛,有那么多气血,那么多体力劳动者能干活就是热像;迟则为寒,里面相对来说是寒,是脏腑的寒热,气安静就是寒,气动就是热,很多人跑一圈浑身就热了,生气也热,呆着就寒,这就是气之动者为热,气之静者为寒。就像分子碰撞越快就越热,寒热其实就是气机动静的表现。

诸阳为热,诸阴为寒。可以说诸阳是腑,诸阴是脏,也可以说这是一个虚指,可以说诸阳是代表运化,热闹的,都是热;所有安静的,静止的,藏在里面的都是寒,这里气机用阴阳来解释。故以别知脏腑之病也。前面交待了脏腑,以后就可以推断脏腑致病的特点了。就像少火生气、壮火食气一样,少火生气气机徐徐然而生,气就能不断地产生,太壮盛了反而会使气机耗散得过于剧烈,气机就容易虚乏下去。

十  难

十难曰:一脉为十变者,何谓也?然:五邪刚柔相逢之意也。假令心脉急甚者,肝邪干心也;心脉微急者,胆邪干小肠也;心脉大甚者,心邪自干心也;心脉微大者,小肠邪自干小肠也;心脉缓甚者,脾邪干心也;心脉微缓者,胃邪于小肠也;心脉涩甚者,肺邪干心也;心脉微涩者,大肠邪干小肠也;心脉沉甚者,肾邪干心也;心脉微沉者,膀胱邪干小肠也。五脏各有刚柔邪,故令一脉辄变为十也。

这一难论一脉十变。这里用心脉来代表其他四脏之脉,其实就是说的就是气,用心气代表了。前面在气道八大原则中讲过一团气的流转变化是升降开合的,应在五脏,(肝脉就是升的)心脉就是开的,肺脉就是降的,肾脉就是闭的,这里是心脉,就理解是开气。正常的开气当然是开的很和畅的,开气中也有升降沉浮和开闭,就是一脉十变嘛!也就是张景岳说过的五脏之中另有五脏,五五二十五脏,二分之法嘛!任何一点都是一个太极,那就有升降开合,心脉本身也有升降开合,这一难就是在讲心脉的升降开合会怎么样。这一点至关重要,一定要理解这一点。心脉开太盛就是心之开;心脉开得不及叫心之闭;心脉开中带升这叫心之升;心脉开而降开得不及叫心之降,整个的气机就更加丰富多彩。小人中有君子,君子中有小人,小人中的君子还是君子中的小人,有小人之小人有小人之君子,有君子之小人有君子之君子,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这一难绕来绕去无非是想说明这个道理。

假令心脉急甚者,肝邪干心也,什么叫急呢?急气多了,本身心脉是开脉,中间又加了些急气,谁急呢?肝主急嘛!所以说肝邪干之。心脉微急者,胆邪干小肠也微急不是生气中的精微之气去影响了心脏,而是外表之气干到了心脏,微急嘛!胆邪干小肠也不知道说的是不是小肠干于心,也可以说是胆干于心,只不过用对小肠来比喻这是外来的,其实也可以说是腑里,腑里就是肝侵心,外在的微急就是肝侵小肠,这是外围出现的混乱。就是副将跟副将之间的问题,不是主将跟主将之间的问题。主将对主将就是肝对心,副将对副将就是胆对小肠,肝胆之气都是生气,生气中带有急这种性质,就像脾气急一般就是肝气盛所导致。急者,肝气之总现也

心脉大甚者,心邪自干心也;心脉微大者,小肠邪自干小肠也心脉是开的,如果开而再开就是心上加心了。微开就是副将之间的,小肠干小肠。就是又分阴阳内外嘛!

心脉缓甚者,脾邪干心也;心脉微缓者,胃邪于小肠也同理,缓气是从脾气中发出来的,心开中过缓就是脾气干的,微缓就是胃对小肠,小肠者,心之腑嘛!小肠和心是相为表里的,关于心和小肠为什么相为表里后面还有涉及,到时候再展开陈述。

心脉涩甚者,肺邪干心也;心脉微涩者,大肠邪干小肠也涩是肺,涩和短相对,前面说过,肺到极致了,不再向前延展了,往回收了,一收就短了。肺分两个阶段,一个是宣布的,二是收摄的,就像前面提到的肝,敦是前面部分,后面部分是浑而长往上挺的。肺也是,先是浮长,浮而大,然后短,又收回来了,先是开然后收,这是肺的特点,这是后一阶段的,微涩是副将对副将,大肠干小肠,涩甚是主将对主将,肺对心。

心脉沉甚者,肾邪干心也;心脉微沉者,膀胱邪干小肠也。同理,沉是闭嘛,沉在下,主将对主将就是肾对心,副将对副将就是膀胱对小肠。

这里说的就是某一气之中的过与不及。明白了气机,知道了谁对谁,触类而旁通一下就都明白了。

十一  难

十一难曰:经言脉不满五十动而一止,一脏无气者,何脏也?然:人吸者随阴入,呼者因阳出。今吸不能至肾,至肝而还,故知一脏无气者,肾气先尽也。

经言脉不满五十动而一止,一脏无气者,何脏也?一脏无气没有说肾脏无气。摸脉不可能说搭上脉就知道气机之所变化,肯定要搭一会,里头有一些变,比如有间歇性的跳动啊只能摸时间长了才能体会出来,带脉结脉就是这样的脉。经言脉不满五十动而一止这可能是结脉了,结代之脉是脏腑无气,但哪个无气不好说,这里说是肾气先尽,但是不是肾气先结呢?目前我还不能下结论。

然:人吸者随阴入,呼者因阳出。今吸不能至肾,至肝而还,故知一脏无气者,肾气先尽也。这句话讲的就是前面的吐纳,呼吸是整个气机的动因,呼吸存则生机立,呼吸不存则生机废,人所有的生机都是通过呼吸来完成的,脉搏整个十二经的循行(走)得迟和急也都是根据呼吸,呼吸的速度快就走得快,呼吸慢就走得慢,憋住气脉气就缓慢的往前动,所以说道在呼吸间嘛!仔细体会呼吸就体会了阴阳的转换和出入。有人问为什么阴极而生阳,阳极而生阴呢?仔细体会下呼吸,什么时候呼到极致就要吸,吸到极致就要呼,怎么体会呼吸的转换呢?如果体会出来那对理解医道和气道有很大的帮助。吸未尽而呼未出或者呼之尽而吸未出,那一点精微的阶段正是真气或者说真阴真阳不通的阶段。一口气吸进去可以感受那个点,那个点就是一个转折点,可以叫极点,那一点之后发生明显的变化。

这一难告诉我们两点:一,气机的运动是因呼吸而出入,以前讲过出入不单指呼吸的出入,或者说呼吸可以理解成广义的呼吸,不仅有口鼻的呼吸还有皮肤的呼吸或者说整个身体和外在气场的交换这都叫呼吸,只不过主要以口鼻呼吸的形式来体现;二,脉如果五十动而一止,出现这种结代脉说明一脏无气或者说真气不相接续,脉跳动要所有的脉互相联通,如果中间断了那肯定是中间气机出现很大问题了,出现结代脉是身体非常不好的象征。

十二  难

十二难曰:经言五脏脉已绝于内,用针者反实其外;五脏脉已绝于外,用针者反实其内。内外之绝,何以别之?然:五脏脉已绝于内者,肾肝气已绝于内也,而医反补其心肺;五脏脉已绝于外者,心肺气已绝于外也,而医反补其肾肝。阳绝补阴,阴绝补阳,是谓实实虚虚,损不足而益有余。如此死者,医杀之耳。

最后这句话损不足而益有余。如此死者,医杀之耳。太多了,就相当于不查气机之虚实,犯了虚虚实实之过。在教科书上也提到过,这种情况不胜枚举,气在里而治表,气在表而治里,《伤寒论》也一再提到脉浮者不能下,脉沉者不能发汗也不管用,气聚在里不成实不能下,成实才能下。所有的体察不到气机都可以理解为实实虚虚,治不到贼反杀良民,使真气损耗嘛!

讲一下,所谓用针之法呀绝对不是西医打针的针,针以决死生,扎针其实就是扎气机,根本不是扎人的形体。通过解剖学来找穴位,那样找就像《内经》上说的如游空巷,只是伤到了皮肤骨骼组织却没有找到气机的根本。举个例子:比如飞机从空中向下扫射,如果要消灭的是敌人有生力量那就不要关心敌人的大厦,看到汽车在跑那其实是里面的人在开,找到了人就找到了根本,炸多少建筑物但只要人还在就没有解决根本问题。用针之道贵在能够得气,迎随补泻呀,以经调之都是在调气机,而不是在扎某一个部位,那就失去针道的意义了。进针怎么进,出镇怎么出,怎么补气,怎么泄气都从气机上来考虑。

经言五脏脉已绝于内,用针者反实其外本身就治反了,绝在内应该是补在内不能是治其外。下面肝肾是内,心肺是外。医生不能治反了,但现在治反了的不胜枚举。

十三 难

十三难曰:经言见其色而不得其脉,反得相胜之脉者即死,得相生之脉者,病即自己。色之与脉当参相应,为之奈何?
然:五脏有五色,皆见于面,亦当与寸口、尺内相应。假令色青,其脉当弦而急;色赤,其脉浮大而散;色黄,其脉中缓而大;色白,其脉浮涩而短;色黑,其脉沉濡而滑。此所谓五色之与脉,当参相应也。
脉数,尺之皮肤亦数;脉急,尺之皮肤亦急;脉缓,尺之皮肤亦缓;脉涩,尺之皮肤亦涩;脉滑,尺之皮肤亦滑。
五脏各有声、色、臭、味,当与寸口、尺内相应,其不应者病也。假令色青,其脉浮涩而短,若大而缓为相胜;浮大而散,若小而滑为相生也。
经言知一为下工,知二为中工,知三为上工。上工者十全九,中工者十全七,下工者十全六。此之谓也。

经言见其色而不得其脉,反得相胜之脉者即死,得相生之脉者,病即自己。色之与脉当参相应,为之奈何?也就是说色脉是否相应,按理说气机表现出来应该是色脉相应的,因为气机是一样的,气机旺那色也旺脉也旺,气机衰那色也衰脉也衰,但有时候色偏于表,因为气机表里是有一个过程的或者说有一个区别的,有时候就会现相反之脉。比如亡阳证(戴阳)面色是红的,赤面,微脉,色与脉是表里的关系,里虚了气都跑到表上来了,当然色脉不相符了嘛!色脉不符一般都是很危重的病。

五脏有五色,皆见于面,亦当与寸口、尺内相应。色与脉应该是相符的。假令色青,其脉当弦而急青是肝之象,(为什么肝主青呢?这里不多作介绍,因为里面涉及到很多纠纷问题)弦急也是肝气的特征,人有肝病,则脉弦急色青。色赤,其脉浮大而散这是心气起来了。色黄,其脉中缓而大,脾气是脉缓的,色是黄的,和合的状态。色白,其脉浮涩而短涩就是短短就是涩。色黑,其脉沉濡而滑。”“者,濡润,由上往下的濡润,不是沉而实,那就是病脉了。再往里就是实,实发出来就是滑。所以说此所谓五色之与脉,当参相应也。见了这些脉都是轻病不会是重病。

脉数,尺之皮肤亦数;脉急,尺之皮肤亦急;脉缓,尺之皮肤亦缓;脉涩,尺之皮肤亦涩;脉滑,尺之皮肤亦滑。《内经》里有一段关于腕关节和肘关节之间的寒温粗糙的论述,就是告诉大家象法是多种多样的,皮肤的光滑度,寒热也是一个参照。搭脉的时候一搭腕部冰凉,那肯定是趋于寒证。脉数,尺之皮肤亦数这里的皮肤是虚指,可以说是脉数,尺脉亦数或者说尺脉皮肤亦热,只是用数来表示气机很盛。脉急,尺之皮肤亦急是说皮肤起鸡皮疙瘩或者说皮肤感觉不和缓很绷急,这些都是从气机来考虑的。脉缓,尺之皮肤亦缓,皮肤很松散,没有很崩紧。脉涩,尺之皮肤亦涩皮肤粗糙起毛刺或者皴裂。脉滑,尺之皮肤亦滑皮肤滑利,毛孔也张大,手感不错。

所以说象法无处不在,可以说眼象,手象,声音等所有东西都可以作象法,去了解气机的特点和状态。
五脏各有声、色、臭、味,当与寸口、尺内相应,其不应者病也。《内经》上说什么脏什么音,通过声音去体察。五脏之色见于面,里面有气,外面就可以通过声色很好的表现出来。讲气味,比如很腥,腐臭,就是肾脏出了问题,同理其他几脏以理类推。是味是气,所以舌头是尝味的,鼻子是嗅气的,这是形和气的关系,也就是清和浊的关系。清气是臭,浊气是味。比如木香闻着很香,就是气很大,地黄闻着没有味,但味道是甘甜的,所以说形足而气不足,有滋阴的作用。这是从声色臭味来体察气机的状态,不光是人的气机可以体察,草药的气机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体察。

当与寸口、尺内相应,其不应者病也。寸口尺内脉相符,所有都是反映气机,不相符肯定里面出问题了,内外出现了不一致的情况。

假令色青,其脉浮涩而短,若大而缓为相胜;浮大而散,若小而滑为相生也。”“古代当或讲,就是脉浮涩而短或者大而缓是相胜;浮大而散或小而滑是相生。前面讲过,相胜就是死,相生就是生,病就能好。这里是说浮涩而短就是肺气,大而缓是脾气,色青是肝气,肝和肺是相克的,肝和脾也是相克的,如果内外表里的气是相克的那病就重了,相克嘛!都是仇人,你是我的仇人我是你的仇人或者互相为仇人,气机在身体里面像仇人一样互相征伐克制那病就很严重了。相盛之脉皆死,死只是不会好的代名词,不一定完全死掉。

同理,浮大而散,若小而滑为相生也。浮大而散是心气的代表,小而滑是肾气的代表,和色青的肝气都是相生的关系,色青一变就变成了心气,肾气一变就变成了肝气,都是循环相生的。这种不一致是相生的关系是朋友不是仇人的关系,那就有扭转的可能互换的可能,病就不重。朋友相见气氛非常和畅慢慢的融为一体,那么就是相生。

这一难主要讲气机出现了错乱,错乱严重就互相争斗,如果气机错乱不严重只是不调就是人民内部矛盾,调一下就能解决了;相胜是敌我矛盾是不可调和的,所以一个是死一个是自已(自已就是好了)。比如桂枝汤治疗营气不共卫气和谐,卫气不共营气和谐,营卫不相和谐,用桂枝汤荡而调之,营卫就握手言欢变得融洽了病就好了。

经言知一为下工,知二为中工,知三为上工。上工者十全九,中工者十全七,下工者十全六。此之谓也。这些道理明白得越多临床治愈率就越高。

《难经》主要是讲理论,可能会很枯燥,大家只有钻进去之后才能体会出乐趣来,如果钻不进去只是听讲那很难有收获,讲完了哈哈一乐,或者当时觉得有道理随后就忘了。大家之前最好看一下原文,不然可能跟不上。那样还不如讲一些健康知识,讲一些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的事情,比如讲办公室一族的常见疾病还有情绪对身体有哪些影响或者亚健康。

以脉为主,以色为主,因为色是在表,脉是在里。色分几层,有表气之色,有里气之色,没有经过训练的人只能察出浮泛的表色,所以有时候色不准,以脉为准。因为脉为动中之动,传递的是里气的信息。

如果大家没有很好的准备,那《难经》听完后就感觉像白水一样,健康知识倒是不用准备,还可以引人入胜,再配合一些病人的案例来讲有可能气氛会更好。大家对《难经》的了解不如《内经》、《伤寒》,而且《难经》更抽象,《内经》有抽象的也有具体的,而且文字很优美,大家对《难经》应该提前有一个认识,可以配合华寿的《难经本义》来理解。上一讲讲了一些表面的东西,随着对《难经》的深入大家肯定会增加对气道的理解。(华寿的《难经本义》是最权威的,是学习《难经》的必读书)《难经》上篇理论浓缩得非常厉害,如果不按理论条文来讲那就不是在讲《难经》,按条文来讲字字都得抠,这就涉及到很多根本性的理论,不建议大家从《难经》开始学习气道。

说一个简单的道理,《内经》对哈欠的有非常精辟的分析,人想睡觉了,阴阳相争,阳气要努力往外出,阴气往回拉,阴阳相引就产生了,比如晚上打牌,会一边打牌一边打哈欠,为什么要这样呢?因为首先拒绝睡觉,但是身体本能的要睡觉,拒绝和要睡觉之间产生了分歧互相牵引,通过哈欠的方式阳气出来一些身体能继续工作。还有对喷嚏、振颤等都有精辟的描述。

下面几次可以给大家安排中医之外的内容,只讲中医可能大家会被局限住了,很多东西都可以用气道来解释。大家小的时候学过看云识天气吗?看到什么云彩就知道会有什么天气,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这句话其实很好理解:早晨太阳初升是少阳之气,长上来之后如果有霞也就是云把朝阳之气给挡住了,也就是朝阳之气被遏了浮不起来了,阳气不足那就容易下雨;晚上霞光万丈,证明阳气很足,到了快落山的时候还很足,阳气足当然就不下雨了。很多古代的谚语都有帮助于我们理解气道,不仅人身中有气道,整个大环境(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整个宇宙都有气道。

古代有望气学,就是看云彩的变化,白天主要看云还有特殊的光气,晚上看星星然后就能看出大的气场有什么变动。大家有机会也可以看看《麻衣神相》。下次讲气道养生吧!只有知道养生才能懂得治病。我常常和别人说也和自己说,走路都是左脚迈出了再迈右脚,讲讲《难经》再讲讲其他的,然后再回来讲《难经》,大家就可以有一个重新的认识。光讲理论不讲故事很枯燥,光讲故事不讲理论又失去了方向,阴阳循环嘛!阴完了阳,阳完了阴,不断的圈的循环,大圈套小圈,大圈外面还有更大的圈,小圈里面还有更小的圈,不断地去突破一层一层的。不管《难经》、《内经》都不建议从头到尾地毯式讲一遍,《难经》上篇很枯燥的,几千年的东西了,其实大家只要知道气道的道理就行,学习经典不用随文解字的,点到为止。

大家要理解气道那脑子里首先要有一团气,这一点至关重要,没有这团气那就失去了理解的根本。想象的中医嘛!不能揣摸到,但能想象到这团气发生什么变化,就像炼丹炉一样,怎么炼丹呢?不是按水火立极吗?所以脑子里要有一团气,生气的时候气会怎么样,悲伤的时候怎么样,外面的邪气赶到了这团气里会怎么样,这团气热会呈现什么像,冷会呈现什么像,其实就和炼丹一样。

这就是所说的观象,《系辞》下里说: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大家对整个的像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后,以后学习《周易》就会知道《周易》也是用气道来解释的。有像才有卦辞,没有像就没有了卦辞,同样没有像也就没有了经文,像可以叫做气象,我们无时无刻不生活在像之中,无时无刻不生活在气之中,养我浩然之气嘛!

《黄庭经》里有一句话:仙人道士非有神,积精累气乃成真,什么意思呢?就是什么事情都要付出代价的,无用而用,积精累气最后成了一个真人,而如果把这些东西都娱乐了消耗了放纵了,那就不会成为仙人,一个真人,也不会成为一个健康的人,只有把这些东西保存下来慢慢的去酝酿,去化就能化成一个很不错的身体,再往上就能化出很多精微的东西。这就是仙人道士非有神,积精累气乃成真

所有的事物都是一团气,就看怎么把握。鱼和熊掌不能兼得,又想有身体上的娱乐,又想拥有好的身体这是没有可能的。整天忙于工作疲于奔命就不可能有好身体,想有好身体就不应涸泽而渔,拼了命的尔虞我诈。所以就要看大家的取和舍,没有兼得的,世界不存在兼得的东西,一个手伸出来手心朝上,手背就在下面,同理,手背朝上,手心就在下面。养生大亦!孔子在《周易》中说:象曰,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首先,熄灭自己身体不和谐的东西,第二,制止自己欲望的膨胀,这样才能使阴阳之气和谐,在周身形成比较和畅的气场,这样人才能泰然处之,寿终正寝。但现在有多少人真能寡欲呢?这寡欲不能遏,而是自然而然的,最终的无为而无不为嘛!老子《道德经》: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这是一个很高的境界,首先名利要淡泊,少思寡欲,绝学无忧嘛!这都是古圣先贤说烂了的一些话,我们不能只是说而是要实际做,只有真正来做才能达到健康的身体,身心两派嘛!养生无非就是讲的养心,心不养身无以养。

那就这样吧!下次就讲气道养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