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钢拳2预告片:略谈学校管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5:28:59

略谈学校管理

[日期:2010-06-29] 来源:  作者:宋孚川 [字体:大 中 小] 摘要 学校作为教育的前沿基地,只有先做好学校管理工作,安排好教师、学生的位置,建立民主、和谐的管理模式,才能做好对学生的教育教学管理。下面就学校管理存在的弊端及相应措施展开探讨。
  关键词 学校管理;学校教育;教育教学
  
  一、学校管理存在的弊端
  
  近年来,我国学校教育取得了辉煌成就,为社会的发展培育了许许多多的人才。但这并不能代表学校教育管理已无弊端,它仍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学校教育者、管理者不断改进。
  
  (一)以学生考分为依据,盛行“分数与经济挂钩”的管理制度
  分数是评定学生学业成绩的重要工具,也是考查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遗憾的是,众多学校在教育教学中,分数被绝对化了,分数被经济化了。分数从“促进教师工作和学生学习的一种强有力的手段”异化为“控制教师工作和学生学习的一种极可怕的魔杖”。教师和学生在分数面前顶礼膜拜,成为分数的奴隶。考高分的就是好学生,考低分的就是坏学生,班级平均分考得高的教师就会被领导视如“珍宝”,考得低的就会被一纸调令调离原校(从中心学校调离边远学校),学校见分不见人,重分不重人。学校管理和评价盛行分数主义,分数管理严重扭曲了教学的价值取向,教学工作被蒙上了强烈的功利色彩,完全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以“制度”为本,不切实际,形式主义泛滥
  规章制度是学校办学经验的结晶和反映,它对于稳定学校秩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着保障作用。每个人都必须接受规章制度的制约。但学校不能因此见“章”不见人,重“章”不重人。遗憾的是,众多学校却变本加厉地在《教师管理制度》、 《班主任管理制度》及《教学业务管理制度》上大做文章,把规章制度细则化、标准化,更重要的是配合综合量化评分和经济制裁。如“班级卫生及该班环境区域不打扫或打扫不彻底,扣班主任津贴5元/次,并计扣班主任综合量化分5分”;“不备课或教案太略都将处以20元/次的罚款”;“不按时交教案和作业批改记录登记表接受检查的,扣取教师10分/次的综合量化分并扣款20元”;“计划不按要求写或写了没按计划实施的,扣教师量化分10分/科”等。如此制度,简直把教师和学生当成了管教对象,把领导变成了监工,把依法治校变成了以罚治校。这种管理严重扭曲了教学的本性,教学过程被程序化、机械化、标准化了。管理变成了检查(其中教案检查、作业批改检查最为典型)。如此制度,与实施素质教育背道而驰,违背了课改的初衷。在这样的制度下,教师疲于应付,教案体现的全是“回忆录”。在这样的背景下,即使有所谓的教学改革,也是作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
  
  (三)以“权”为本,权力至上
  学校管理不能没有权力,没有权力就成为无政府主义了,学校就会陷入混乱状态。但是,行政权力至上或权力主义,却与教育主旨和使命相背离。新《义务教育法》规定,“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而被“官僚化”以后变成了“校长独裁制”。“有权不用,过期作费”,正是目前大多数学校校长的普遍想法。但从管理者的角度来说,管理不仅仅是权力,更重要的是思想和精神。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学校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领导。”遗憾的是,目前众多学校管理最为缺乏的恰恰就是思想,在一个没有教育思想,崇尚权力,不崇尚学术的校园里,怎么可能有真正的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呢?
  
  二、学校管理应对措施
  
  目前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势在必行!即一方面要坚决改变传统的落后模式和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符合素质教育理念和体现新课标精神的新举措。
  
  (一)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
  “谁看不到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谁就是根本上不理解教师的劳动;同样,不进行教育研究的教师,也不可能真正尝到当教师的乐趣,并成为真正出色的教师。”目前的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角色由“教收匠”转变为“研究者”,教师必须以校为本进行教学研究,学会反思、创新,成为校本教研实战的研究者。通过制度化建设,在学校形成一种崇尚学术、崇尚研究的氛围,真正做到教学改革的先行者。
  
  (二)建立民主科学的教育管理机制
  建立民主机制就是必须革除以往那种“独裁”专制,必须让广大教师和学生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在学校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中发挥主人翁的作用。可以通过教代会加强民主监督,加强民主管理,通过建立学生、教师、家长、社会有威望的人共同组成家长学校及校务委员来为健全民主、科学的教学管理制度出谋划策。同时还可以民主评议、民主推荐,竞争上岗制度等让教师真正发挥其育人的作用。
  
  (三)建立旨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考评制度
  对教师工作的考查、考核、考评、评定是学校管理的日常工作,它对教师的观念和行为具有最为直截的导向、激励、控制作用。我们必须基于对传统的考评制度的深刻反思,摈弃以往那种“人情”评价,重建一种能够真正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考评制度。要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的精神,能从教师的德、勤、能、绩等方面把教师的教学研究、教改实验、创造性教学以及校本教研和师生关系结合起来引入考评内容。在考评过程中,必须杜绝一切形式主义,考评结束后,要防止片面化和绝对化,杜绝分数主义,要让教师通过考评明确自己所处的成长阶段和确定进一步努力的目标。
  
  (四)培养教师队伍,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队伍的培养是办好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问题,要用人必立足于育人。要树立学校职能新观念,把培养教师作为学校的重要职能之一,改革现行学校只培养学生的单一职能的管理体制。必须确立“素质教育首先是对教师素质的教育”的观念,认真分析本校教师素质状况,把培养教师列入行政议事日程和工作计划,使学校培养学生和培养教师两项工作一起抓。就教师而言,新教育理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很多,如何把握课程改革的精髓,用鲜活的知识来充满课堂是每个教师面对的课题。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旺盛的学习精神,强烈的接受新知识和新思想的愿望,站在课程改革的前沿,不断反思着走过来的路,理性的思考总结教学实践。这样的教师队伍是永远富有朝气的队伍,是学校发展中宝贵财富。
  要开展集体备课形式。在集体备课中,教师互相学习,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充分起到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把个人备课、集体研究、理论学习、公开课及听评反思结合在一起,把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全体教师的智慧火花、听评课后的反思和业务知识的学习教学常规的检查融为一体。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整体提高课堂效率。
  总之,学校管理仍有一些问题,需要管理者做好工作,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需要长期的坚持不懈的努力,修复管理缺口,进行管理改革。
  • 0
  • 顶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