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钢拳2电影完整版:浅谈学校管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5:42:27

浅谈学校管理

[日期:2010-06-29] 来源:  作者:陈士利 [字体:大 中 小] 关于如何加强学校管理,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管理水平,本人现就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谈谈粗浅的看法。
  
  一、校长聘任制
  
  校长聘任制是教育体制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是实行校长负责制的具体措施,是依法治校、民主管理的重要体现。实行校长聘任制是一场由“委任”到“聘任”、由“终身”到“任期”的革命,发挥着教育改革龙头的作用。校长的素质直接决定一所学校的办学水平。选配校长是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进行管理的关键所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等法规文件,为推行校长聘任制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这是推行校长聘任制的重要政策依据。为落实文件精神,结合实际,就校长聘任制谈几点看法。
  1.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校长聘任制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校长的积极性,强化了校长的责任感、使命感,保证了校长集中精力管理,办好学校。但同时在实行校长聘任制的一些学校,少数校长把校长负责制的“负责”二字片面地理解为“校长说了算”,把教职员工当做“雇员”,颐指气使;把学校党支部、教代会等都置于其领导之下,形同虚设。从根本上歪曲了国家实行校长聘任制的初衷。校长聘任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我们在评价校长聘任制成效时,不能把调整了多少校长作为评价指标。评价效果应该从三个方面进行检验,首先,一个地方实行了校长聘任制,整体教育发展是不是有了显著的提高?个体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师教学水平是否有所提高?其次,实行了校长聘任制是不是真正带出了更优秀的校长队伍,让更多年富力强、思维活跃的校长脱颖而出?第三,我们的聘任制是否形成了人才的真正的公平、公开的竞争机制。因此,校长聘任制必须慎重研究,结合校情,因地制宜,趋利避害,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校长选拔任用制度的改革只能循序渐进。
  2.加强监督,强化考评。学校实行校长聘任制后,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学校的调控,建立对校长工作的考评制度,并把考核结果作为奖惩和聘任的重要依据;学校真正全面实施校务公开制度,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发挥学校党支部和教代会的监督保证作用,健全学校财务审查、审计制度,建立学生家长、社区对学校工作的社会监督制度。校长应当自觉接受上级机关的监督和领导,应当自觉接受学校党组织、教代会的监督,接受社会的监督。要实行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考评时校长要做述职,由教育主管部门对校长的工作进行年度和任期考核,做出评价。监督、考评要真抓实干,充分发挥考评作用。对校长的监督不力或失去了监督,就很容易使校长迷失方向、贻误工作。强化对校长的监督、考评,其实是对校长的保护和重视,是对教育的负责。
  3.学习培训、交流提高。校长的聘任要实行“资格准入”。竞聘校长之前首先应取得校长任职资格培训证书,不能“先上车,后买票”。这就要求,加大校长岗位培训力度,扩大培训人员范围。同时新课程改革、校长专业化趋势对校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校长必须实现三个转变,即从强制式管理走向人文式管理,从经验型管理走向专家型管理,从封闭型管理走向开放型管理。这些教育管理理念的变化,必将引起学校管理模式和校长角色的变化,即从委任制、终身制转向聘任制、任期制,推行校长专业化。只有提高校长专业化的水平,才能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和办学质量,才能提高校长的职业和社会地位,才能满足社会变革和教育发展的需要。为此校长要加强学习培训,充实提高自我。校长在同一学校任职一般不宜超过两届,否则其惰性、霸气都会有增无减,影响工作。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要选派负责人到城镇学校和重点学校上挂学习锻炼,以形成城镇学校与农村学校、重点学校与薄弱学校之间的校长交流学习机制,促进城乡中小学的均衡发展。
  4.取消级别。校长的行政级别没有实质性作用。实行校长职级制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按照政事分开的原则,逐步取消校长的行政级别,积极探索校长职级制度,逐步实行校长职级制。校长职级制应当和校长选拔、聘任同步进行,把校长从“官位”上拉下来,从根本上解决校长“官本位”思想,让校长尽早“归位”。当然,实行中小学校长聘任制,不仅仅是教育部门的事,还需要组织、人事、社会保障等多个部门的支持和配合。
  
  二、制度建设
  
  教师应该像医生一样,年龄越大,经验越丰富,业务能力越强。可事实却恰恰相反,有很多教师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不能胜任教学工作。究其原因,除了这些教师不注重知识更新和自我提高以外,其中一个更重要的原因要归咎于学校制度。为了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学校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和依法治教,逐步形成“自主管理、自主发展、自我约束,社会监督”的机制。要把学校的人、财、物、事管理好,就必须制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是人所皆知的道理,搞好学校的制度建设,是搞好学校管理的必要措施,在学校管理中,人、财、物、事是相互联系的,其中人的管理是主要的,只有做好人的工作,才能使整个工作呈现出既有序又生动活泼的局面,所以最有效的管理是人文管理,制度建设必须注重校本人文建设。教师是学校发展的依靠力量,学校制度要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制度建设一要讲民主,二要讲科学。教师是学校的主人,制度的制定应该广泛听取大家的意见,要有人性化;制度的制定还要讲求实际,有依椐,有可操作性。靠民主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靠科学能提高工作效率。这样的制度才有生命力。
  
  三、办学特色
  
  县教育局每年年初给中小学下发《目标管理考评方案》,年终按照方案对各中小学进行考评。这对提高中小学校管理水平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总觉得这有点像“高考指挥棒”,你怎么考评,我就怎么管理,再加上考评方案内容上的共性有余而个性不足,这不利于张扬校长的个性特长和彰显学校的特色,其结果是各个学校千篇一律、千面一孔,没有特色。学校领导者要按照《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的“办出各自的特色”的要求办好学校。如何突出办学特色?首先,要有先进的办学思想。只有拥有明确、先进的办学思想,整个学校的行为才能表现出目的性和整体性。其次,要有明确的远景规划。学校要在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和全体教职员工的参与下,制定一个远景发展规划并经教代会表决通过。校长引领全体教职员工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奋斗。期间即使调整了校长,也必须按照规划开展工作,可持续性发展学校。第三,要有创新的管理方法。学校管理的特色在内容上可以是办学体制、领导体制、管理组织机构、规章制度、硬件建设、学校文化等某些方面体现出的鲜明的个性,或这些方面的有机结合。最有效的途径是在抓好学校的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全面分析、认识各自学校诸管理要素的具体特征,挖掘本校潜在优势,缜密思考,多方论证,科学决策、详细规划、有序实施,有针对性地强化学校优势的开发和管理,逐步形成一种具有自身特色的管理模式和办学亮点。
  学校管理活动主要是培养、教育人的活动,搞好学校管理工作的最终目的还是为培养和教育学生服务。所以,学校管理中办学思想的确立、各项制度的制定、管理措施的出台等等都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只有这样,素质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学校建设和发展才有生命力,学校管理才能规范、有序、科学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