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不杀死李双江:教育叙事 珍视学生的问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1:52:58
珍视学生的问题马晓燕我们常常惊叹于先哲圣贤的聪明才智,他们不仅留下蕴涵伟大思想的传世之作,甚至遣词造句也都寓意深刻。比如“学问”二字就是把具有辩证统一关系的“学”和“问”联系起来。同时,也向世人昭示这样一个道理:问是学的开始,学是问的继续,学中有问,问中有学,学和问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我们应该怎样引导学生做学问呢?面对学生的问题,我们该作出怎样的反应呢?案例一:平常的课上常有这样的现象:当学困生不能顺利解答教师的提问,怯生生地说出“我还不懂”“我不明白为什么”时,教师往往还没听完就换优秀学生回答,甚至说出令学生抬不起头的话“这个问题这么简单你都不会,怎么回事”“讲过几遍了,还不会”。而在各级各类优质课评比中,不少教师在课的最后特意增设“还有什么问题吗”的环节,但实际情况是,99%的课上近乎100%的学生没有问题。案例二:初一的一节数学课上,一个学生问老师:“课本上说,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有理’就是有道理的意思,我不明白,整数和分数有什么道理呢?”老师不假思索地回答:“这是数学上的规定,没有为什么。”面对这样的回答,特级教师孙维刚十分遗憾地说:“这是一个多好的问题啊!世界上没有‘没有为什么’的知识或现象。有理数是翻译上的错误,在翻译rational number时,由于一般字典上rational的意思是‘合乎情理的’,所以被译为有理数。但是,rational还有一个意思是‘比率、速率’,由词根rate可以看出,表明两个整数之比,任何整数和分数都可以写成两个整数之比。这样就把知识学透了,而老师没有满足学生对知识探究的需要,实在太可惜了。”案例三:我教过的一个学生,给我讲了一件令他十分骄傲也十分感动的事。这位学生酷爱物理并在课下看了很多课外资料。一次物理课上,老师讲到有关声音速度问题时,按照教参书的介绍谈到一个参量。这位学生马上举手跟老师说,最新研究结果表明这个参量不对,并把他看到的资料向老师作了介绍。面对“半路上杀出来”的这个“程咬金”,教师没有马上表示赞成,也没有当即反驳,而是说:“好,这个问题我们下课后分别查资料再说。”课后,教师又是请教前辈,又是查阅资料,发现这个参量确实是学生说得对,教参已经落后了。第二天上课,教师马上予以纠正并给予学生热情的鼓励和赞赏。面对几乎每天都在重复的案例一,我感到深深的不安和忧虑。如果我们的学困生因此不再“真实”地说出他有不懂的地方,那么慢慢他就学会了掩盖和虚伪,成绩必然会一步步下滑。而案例二,又是多么令人振奋,我们的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思考是多么宝贵,这种能把教师“问倒”的问题,有些时候的确令人难以回答,但这样的问题很可能是我们从没想过的,也反映出我们自身存在知识缺陷,这正是我们改善自我、提高自我的良机。如果我们能像案例三中的教师那样负责任地处理问题,效果绝对不一样。相反,如果我们不仅漠视学生提出的问题,还像案例二中的教师那样随意“浇灭”学生那可贵的思维火花,几次三番后,学生将不再思考,而是刻板记忆、不求甚解,渐渐地,渐渐地,心智就麻木了……珍视学生的问题吧,努力为学生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培养“人人善问”的习惯,激发“人人追根求源”的欲望。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称得上是真教育,我们的学生才能真正地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做学问。(作者单位:濮阳市第三中学;2010年1月20日《教育时报·课改导刊》《课堂》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