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幕遮所有古词:2010年我的教育叙事汇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3:29:33

1、帮助孩子储存一份亲情 一个叫彼得的小男孩给妈妈开了一份账单,索取他每天帮妈妈做事的报酬;当他在餐盘旁看到他想要的报酬时,同时也看到了妈妈给他的一份账单,妈妈把自己十年中的辛苦付出都写上0芬尼,这份账单让小彼得感受到了母爱的无私与无价。这是三年级语文课本上的课文《妈妈的帐单》。在学习这篇课文的时候我是让同学们通过对两份帐单的比较,来理解妈妈为小彼得付出的很多,而账单上写的是0芬尼,儿子所做的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账单上却写的是60芬尼,从中同学们体会到了妈妈为子女的付出是无价的,表明了母爱的无私与崇高。快下课的时候,我对大家说:“老师,今天晚上不布置作业,但希望同学们能帮父母或长辈做一件事,同时说一句‘我爱你’。”话音刚落,有的同学跃跃欲试,有的同学作出很为难的样子,还有的同学说:“老师,我不说可以吗?”看到同学们那样的表现,我说:“只要能向自己的父母表达对他们的爱,不管采取什么形式都可以。”顿时井然有序的课堂一下子显得有点混乱起来,有的同桌在互相讨论,有的干脆转身和后面的同学议论起来,还有的拿起笔在写什么,那场景让我至今记忆犹新。 第二天上课铃声一响,我就走进了教室,平时吵闹的教室似乎比以前安静了许多,同学们一个个端端整整地坐在那里,眼睛都看着我,好象我脸上有字似的,在一番相互问好之后,我就开始检查作业了,全班60多个人竟然没有一个举手的,大概是不好意思说吧,于是我就叫了几个平时发言积极的同学,我问许丹:你是怎样向父母或长辈表达的呢?她站起来说:吃完晚饭后我帮妈妈洗了碗,并对妈妈说妈妈,我爱你!”。妈妈有什么反应吗?我问道。“妈妈的脸像绽开的花朵似的,说:丹丹长大了,也懂事了,我听了很高兴,以后会经常帮妈妈做事的。我接过她的话说:是啊,哪怕给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哪怕给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也会让我们的父母感到欣慰的!

接着我又问了王新,他不无自豪地说:“我父母没在家,都到外面打工去了,可是昨天晚上我只给爷爷做了一件事,就让他老人家高兴得不得了。”“什么事?能给大家说说吗?”我接着问道。“爷爷有个老毛病——腿脚不方便,走起路来颤巍巍的,晚饭后我扶着爷爷在大街上走了一圈,回来的时候我又端来一盆热水让爷爷泡泡脚,爷爷直夸我是乖孩子呢!”“多懂事的王新啊!”我夸奖道。

在他俩的带动下,其他同学纷纷谈了自己的表达方式以及感受。从这件事中同学们都感觉到那么一件小事就让自己的父母或长辈那样感动,觉得以后确实应该为自己的父母或长辈多做这样的事。

看着同学们自豪的神情,听着同学们激情澎湃的话语,我激动地说道:“是啊,同学们,爱是需要用适当的方式表达出来的。如果你爱你的父母或长辈,你可以用语言直接向他们说出来,也可以用行动向他们证明,还可以把你对他们的爱用笔写出来。因为,亲情是多么的可贵。”

“老师,你放心,我一定不会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素有“快嘴”之称的李明在我话音刚落就大声说道。“老师,我明白了滴水之恩当永泉相报的道理。”平时不太说话的江利也讲出了一句让人感动的话语。、、、、、、听着同学们的肺腑之言,我想可贵的亲情已经植根在同学们的心中,也必将发芽、开花、结果。

 

 

 

                2、从游戏中激发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最令教师感到棘手的仍然是作文教学。虽然现在的教材做了一些调整,作文的要求更贴近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但是一旦写起作文来,学生仍然是感觉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如何让学生喜欢作文,有事可写呢?针对这一难点,我是这么做的:

[案例]            “踢”出来的作文
       又是一节作文课。
    “这是什么?”作文课上,我举起手中的毽子对学生说。
    “毽子”
    “会踢吗?”
    “会。”有的乐得手舞足蹈。
    “不会。”有的象泄了气的皮球。
    “信不信,老师也会踢?”
    “吹牛!您一个男老师也会踢?”
    “是骡子是马,您踢给我看看”
     ……
    面对学生的“不屑一顾”,我笑而不答,拿起毽子就踢了起来。
    “一、二、三、四、五……”同学们不约而同地数了起来。
   “啊!二十个,真了不起!”
    “想不到,老师那么胖,踢起毽子来竟是那样轻巧灵活。”
    ……
      面对学生的称赞,我还是笑而不答,顺手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了这样一行字:一分钟踢毽子比赛。
     “踢毽子比赛!”教室里顿时像炸开了锅似的。
     “我宣布:一分钟踢毽子比赛现在开始。哪一位选手先上?”
       “我来也……”刘洋同学大叫一声,一个箭步跳了上来,拿起毽子就踢,只可惜踢了三五下就再也踢不起来了,而张慧、林秋同学的精彩表演却赢得了同学们阵阵喝彩声。同学们兴奋到了极点,下课了似乎还有点恋恋不舍呢。
        这节作文课,我没有作过多的要求,但是从同学们交来的作文中我发现同学们的作文写得非常生动有趣,看到一篇篇精彩生动的作文我如愿似偿地笑了。

  [赏析]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为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在写作之前,我总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这些游戏活动,不仅冲淡了作文课上的沉闷空气,使学生沉浸在欢乐的海洋里,而且学生在活动中逐渐消除了对习作的恐惧心理,同时由于游戏的本身要求,又使学生感到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从而不得不尽力表现自己,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意见。这样一来,就使他们一天天地接近作文的本来面目,召回了作文的原本的动机。作文教学给人的理念就应该像当年米卢给中国人“享受足球” 理念一样,作文是一种享受,不必是艰苦,但应该是长期的,它的关键在于教师要善于在课堂上创设愉快和谐,自由多彩、友爱、优美的学习环境,激发广泛地作文兴趣,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在这个案例中,既没有空洞的说教,也没有经典案例的引用,而是用了一个极普通的毽子,让学生活了起来,又让学生在一种类似竞赛的气氛中品味了生活,调动了多种感官,为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打下了基础。

 

 



                    3、孩子,你应打个电话回家

    

教师对学生的爱,能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人格形成,能影响学生的职业选择和人生道路的转变。教师对学生的爱和情,既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表现,又是一种教育手段,在塑造学生的灵魂和人格中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对学生的影响之深远是教师自己都始料不及的。热爱学生,这是教师职业特殊性的必然要求。

________黄晓光<关爱学生是师德修养的灵魂>

    我们学校有个不成文的规矩:每年都要把学生按照好、中、差进行重新分班。今年我所接的是一个优生不多,差生不少的班级,由于是刚刚组建的新班,学生和我互不熟悉,一切都得从头开始,在与学生打交道的当中,一个叫欧阳的学生引起了我的注意,他高高的个子,学习一般,文静的像个女孩,上课从来没见他举手发言,即使点名叫他也是从不开口,也难得见他和同学们在一起玩。这孩子是孤僻还是内向?带着这个凝问,我拨通了欧阳同学家的电话,他的父母告诉我孩子确实很内向,平时也难得到外面去玩,我们都愁坏了,不知道怎么办?哦?原来是这样!

    从那以后,我对欧阳同学投入了更多的关注,课堂上我总会有意识地叫他发言,一开始他还是不说,我总是耐心的启发他,终于有一天他的金口打开了,虽然说得不是那么流利,但是我仍然带头鼓起了掌,瞬间全班爆发了一阵热烈的掌声,我及时地表扬了他并抓住这一契机:宣布下周一的课前读由欧阳同学带读。没想到,他那么认真负责,连那些优秀的同学都赞不绝口。课外,我又会叫上他和同学们做游戏,每次他总是笑得那么开心,渐渐地,他在课堂上敢举手发言了,也会主动地和同学们一起拉着手回家,看到他的进步,我感到欣慰。可就在这时一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

    有一天大概是晚上21点多,我洗完澡,一家人坐在电视前一边看电视,一边聊天。突然,我的手机响了,刚打开手机就听到一阵急促的声音:“喂,是童老师吗?我家的欧阳到现在都还没有回家,我们找遍了网吧、游戏厅都没见人,真急死人!”哦?我感到情况严重,立即挂掉手机,再看看时间已经22:30分,不容多想,我穿好衣服,找到几个学生的电话,打了过去,家长说孩子都睡了,我说麻烦你叫醒他,通过和几个学生通话,我大概知道了一些眉目了,于是,我拨通了宁忠同学家的电话,宁忠同学的爸爸说在,他们几个还在看电视呢,我说你让欧阳同学接电话,我把情况对他一讲,并且说你父母好担心你,下次如果出去玩一定要先给父母打声招呼,免得父母着急担心,欧阳同学听了声音都变了,似乎想哭,我说你不要多讲,也不要哭了,先给父母打个电话,然后赶快回家,回到家立即给我打电话,好吗?一场虚惊总算过去了。

    于是,我又拨通了欧阳同学家的电话,他父母接到电话后不停地说谢谢老师,我叮嘱他们如果欧阳回家了千万不要责骂他,更不能打他。他父母连声说不会的、不会的,请老师放心。

    是啊,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做出一些无知、幼稚冲动的事情。面对此事,我们应宽容孩子在求知、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美丽的错误”。 因为他们在观察、触摸、聆听中得到锻炼,积累了经验,提高了思维能力,孩子们可以从无知变得聪明,从幼稚发展为成熟。所以,作为父母,应当给孩子适当活动的空间和权利,要信任我们的孩子,他们所犯的每一个过错都是无意的,要知道孩子必须经历这些“小坎坷”,才能在不断的自省、自纠中得到锤炼和成熟。面对发生的问题,老师不能急于责备孩子,将孩子置于绝境,更不要因此而对孩子有看法。给孩子以充分信任和理解,就有可能给予孩子一个轻松的环境,促使孩子认识到人生中的对与错,毕竟,人都会犯错,何况是幼小的孩子。让我们真诚的对待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生活在老师的宽容、信任、期待的目光中,使他们茁壮成长。

 

4、花瓶与多媒体课件
           同事昨天搬家,应邀到他家玩,走进同事的新居顿时焕然一新,各种摆设恰到好处,布置得当,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尤其是客厅的花瓶,更是锦上添花。我赞不绝口。我们在客厅一边喝茶,一边聊天,说着说着,我们就聊到了这几天的考核课,说到考核课我觉得话题可多了,尤其是考核课上的多媒体课件。听完所有的考核课,我从内心感觉到老师们对考核课的重视,不然,有的老师就不会化那么多的时间去备课、找资料、请人指导、做课件、试讲,更不会出现让人费解的相同的课件,同样的教学思路,同样的板书,而且一字不差。

               是啊,中国的教育有时候就是一窝蜂的,尤其是一些能称得上“先进”的东西总想把它用起来,甚至作为评判的标准之一,比如对多媒体课件的要求就是这样。怪不得我们有的教师为了上课时打分的需要,把简单的几张图片,弄一点动画效果,再配上一点音乐,就成了多媒体课件,这种行为使课件本身失去了应用的价值和意义。在一堂考核课上,一位年轻的老师居然用模糊不清的图片表示“大雾漫天”,所用的背景更是模糊看不清楚,这样的课件又怎么比得上语言的魅力呢?课件要用,就一定要用到点子上,用到关键上,始终做到与课堂教学的内容真正契合起来。多媒体课件的最大特点在于形象化、直观性。如果能在学生不容易理解的时候及时出现,补充一些资料帮助学生突破理解的困惑,这才是它的初衷。但往往在这方面,很多课件没有进行突破,从而使得课件本身就有可能只成为一种摆设,一只摆放在课堂上的花瓶。

         花瓶在客厅里也许能增姿添色,让人赏心悦目;在教室里或许也能愉悦心情,但是要知道花瓶对于课堂并不是必要的。不要让多媒体课件成为课堂上的一种不必要的摆设。

 

 


                                 5、价值体现在敬业中

        最早听魏书生老师的讲座是在2004年,那时我在广东一所私立学校任教,听魏书生老师的讲座成了我们教师每周日的必修课,每次的感受总是不同的,总能激发心中那份琴弦。如今走进国培,我听的第一节课,还是魏书生老师的那个讲座,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心境,感受依然不同,她让我深深地知道班主任作为教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的任务更艰巨,因为他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是班集体建设的指导者,只有把本身的工作作好才无愧这个神圣使命。

     班主任工作是一种实践比理论更丰富的工作!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十分艰巨、复杂的创造性的劳动,它不仅需要知识,需要热情,更需要理解。作为班主任,不能光用自己的尺度去衡量学生,缺乏对学生的深刻理解;作为班主任,只有和学生亲密接触与交流,才能把握学生那一颗颗跳动的火热的心,才能使班主任的工作更富有针对性和指导性,同时也能感到工作给自己带来精神上的满足与欢乐。

    班主任应具有一双洞察秋毫的双眼,做永远的欣赏者。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善于欣赏他们的兴趣与爱好,一言一行,乃至奇思妙想,要毫不吝啬地向学生表达你的由衷喜爱,以激励他们不断进步,在学生心灵的沃土上播撒春风,送去缕缕春风,催发颗颗希望的种子,从而促使学生走向成功。其实,只要你用心去发现学生的可爱是显而易见的。如果因为你一直高高在上,无视学生的点滴进步,那就不可能有种种新的发现;如果因为你的吝啬,那就不可能有出自内心的赞美。我们应该明白:每一个学生都是可爱、可贵的,他们都有一颗纯洁、积极向上的心。一个十来岁的孩子他是需要鼓励的,需要我们不断地激励、赞美。使他们满怀信心地走向美好未来。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应象魏书生老师学习,让学生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不断提高班主任的素质与工作艺术,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做一个研究型的教师。只有这样才能领悟到魏书生老师身上的“敬业精神”的真正内涵,才能创造出令自己骄傲的成就,创造出令人注目的价值,完成一个教师的神圣使命。

 

                    6、时间从我的鼾声中呼噜地飞走了    

            说实话,在自己任教的岁月里,做班主任的时间并不是很长。这么多年来我感觉到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管理,而且费神费力,怪不得学校在班主任的人选上总是把那些看起来身强力壮,沉稳,老练,具有“杀气”的老师作为首先。我似乎就具备这样的条件。

       记得两年前,我刚从农村小学调进这所在全省颇负盛名的百年老校,学校并没有征求我的意见就让我教六年级二班的语文,并兼班主任。虽然我知道如今学生的不懂道理,家长的胡搅蛮缠,社会的苛刻要求,少得可怜的班主任补助,是很多老师不愿当班主任的理由。但我并没有因为这些困难的存在,拒绝学校的指派,却仍然对班主任工作充满着热情。那时班上最让人头疼的是一个叫李志华的差生,和大多数老师一样,对这样的学生,我压根儿感到讨厌,课堂上从来不叫他发言,课外也懒得理睬。

        一天,我在教同学们模仿朱自清的散文名篇《匆匆》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的匆匆。我讲清了要求,然后就请同学们当堂进行模仿练习。一时间,同学们踊跃地举手发言,我很高兴,认为同学们掌握了这个写句练习,正准备下课呢。

         而就在这时,李志华却举起手,还没有站稳妥,就大声地说:“老师,我也写好了,老师讲课时,我在打瞌睡,时间从我的鼾声中呼噜地飞走了。”还有意把“呼噜、飞”两个词语拖长音,顿时教室里一片哗然,井然有序的课堂一下子混乱起来,有的大笑,有的转身去看他,还有的叫了几声。李志华也跟着大家一起笑,还大模大样地坐了下来。

         这个死家伙,就不会安静一下,就知道捣乱,难怪学习那么差!我气极了,但还是不无夸奖地说:“写得很好!不准再笑了!”然后指着李志华说:“你,下课后,到我办公室来。”

         下课了,李志华若无其事地跟着我来到办公室,低着头一句话不说。看着这个不知让我操了多少心的捣蛋鬼,想着他在课堂上的捣乱,不由地大声问他:“你上课打瞌睡了吗?”他看了我一眼,赶紧又把头低了下去。看他不理睬,我指着他大声问:“你上课打呼噜了吗?说!”他还是没有说一句话,可我看到他流出了眼泪,我的心也软了下来,说心里话他说的那个句子本身也没有什么大错,只是他不应该有意把“呼噜、飞”两个词语拖长音,引得课堂大乱,想到这我的语气立马温和了许多:“能说说你为什么有意把“呼噜、飞”两个词语拖长音吗?”

        “哇”地一声,他竟然大哭了起来,呜呜咽咽地说:“我、我并没有故意捣乱,我是想、想让老师注意我,因为我学习差,同学们总是远离我,老师看到我举手也不叫我、、、、、、我、、、、、、”哦?怎么会是这样呢?我心里咯噔一下,顿时不知道怎么回答,“我这样做是想告诉老师和同学们这个练习我、我也会做,别总是那么瞧不起我、、、、、、我只是、、、、、、”看到他那么伤心,我心里也不怎么好受,就问他:“只是什么啊?”他的眼睛里噙着泪水,抬着头说:“只是希望以后老师看到我举手能叫我发言、、、、、、”

        看着他似乎充满渴求的眼睛,我的心像刀绞般难受,突然间,我似乎看见他那渴求尊重与理解的幼小心灵是那么单纯可爱,可就是这么一点小小的要求却往往被我们这些所谓的“人类灵魂工程师”用一种有色眼镜扼杀了!我轻轻地抚摩着他的头,对他说:“会的,老师一定会的,今天老师错怪你了,你放心,老师要让同学们都喜欢你!”

          从那以后,只要是我的语文课,我总会有意识地叫他回答一些问题,开始他有点害羞,但过了一会儿便眉飞色舞地说了起来,每当他说完时,我总会带头鼓掌,而此时教室里总会响起热烈的掌声,从此以后,李志华同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上课时他再不捣蛋了;下课时,他坐在位置上认真地看书、做作业,成绩提高得也快,他写的《老师,我想对您说》一文还在校报上发表了,同时参加了学校的作文竞赛,取得第二名的好成绩,在学期末并以优异的成绩跨进了初中的大门。

 

 

                                       7、失败也是福

             前言:  前几天,和学校的老师们一直在讨论教研活动中课堂教学的得失问题,大多数的教师认为既然是教研活动只允许成功,不可失败,因为你这是在向全校教师展示自己的教学风采!失败那多丢人啊!而我觉得在教研活动中失败也是福。

          20年前,我从师范毕业分配到一所偏僻的农村小学任教,条件相当艰苦,在那样偏僻的农村小学10个教师中就我们2个科班出身的,学校给予了我们很大的厚望,让我担任学校的教导主任,另一个和我同时来的担任学校总辅导员。由于回家极不方便,我们三个外地教师就住在学校,每到晚上那两个老师经常会到前面的村子去打扑克,而我也许因为性格问题对打扑克不感兴趣,却特别爱看书,可是在那样偏僻的农村小学除了几张报纸,剩下的就只有一本语文书外加一本教学参考书,那两本书我是从头看到尾,又从尾看到头,语文书上密密麻麻地做满了备注。初为人师的我一方面急需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一方面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外出学习机会又少,心里感到忧郁与彷徨,而就在此时——1990年10月,学校推荐我参加全乡语文优质课比赛,对于刚参加工作不到一个月的我来说既激动又不安,激动的是学校如此重视我,给了我一次极好的表现与锻炼机会;不安的是我既没有教学经验,偌大的一个学校既无人可指导,更没有教学资料可查,整天焦躁不安,好心的同事看到我那般神态,于是就从别的学校借来了整整10本《江西教育》杂志,我如饥似渴地读着、记着,经过反复斟酌后,我选定了五年级的《别了,我爱的中国》这一篇课文,于是便把全部精力投入到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中,大有“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人书”的劲头。比赛那天,一开始我就以饱满的激情范读全文,让学生边听边思考,把他们带入了课文的情境之中,同时在讲授课文时给学生提供了表现自我的机会,激发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表现欲,为全员参与创造了良好的氛围。一节课下来,学生们余兴未尽,听课的领导、教师也投来赞许的目光。由于教法新颖独特而在全乡语文优质课比赛中获得一等奖,从而得到了乡教办领导的赏识,再加上当年我扎实的工作,一年下来学校刷新了三项记录:五年级升学率由倒数第一越于顺数第一;学校综合检查评比第一次榜上有名;全乡语文优质课比赛第一次有人获奖。第二年便调进了乡中心小学,并让我担任中心小学的教导主任。1991年4月,学校又推荐我参加全县语文优质课比赛,我执教的《小站》,由于教学设计独特而在全县语文优质课比赛中荣获一等奖。

          工作似乎春风得意,以后的岁月里我锻炼的机会多了,获得的荣誉也多了。然而,时隔4年后我上的那堂语文略读教学课却给了我沉重一击。1995年3月下旬,学校让我上一堂高年级的语文略读教学示范课,当时我欣然接受了任务,经过一番思考,我决定上《晏子使楚》那篇课文,因为这篇课文我曾经上过一次反映比较好,这次也应该没有多大问题,于是找来了原来的教学设计方案,看了几遍就认为心中有数了,也没有进行试教,更没有作任何改动。那天上课时,我先和学生谈话以激发兴趣,再问学生你了解晏子吗?你知道课题是什么意思吗?晏子和楚王进行了几次较量?课文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后在学生大概了解课文之后,我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编排课本剧;上课中,学生很配合,发言很积极,课堂气氛很热烈,效果好象也不错;可是课后,同事们对课的评价却吞吞吐吐,态度很不明朗,我非常纳闷,一位要好的同事悄悄地告诉我说,老师们认为这堂课除了热闹,似乎没什么新颖的,课本剧编排指导更叫人摸不着头脑,听完课后还是不知道略读课文该怎么上。这怎么可能呢?难道真的是这样吗?当天晚上,我对白天的课进行了反思,一下子发现许多问题:学生变了,教学环境也变了,而惟独我的教学设计没做任何改变;上一次是面对全县的示范课,进行了多次试教并反复修改教案,才得以圆满成功,等等,这么多的问题我课前都没有认真思考过,所以,课堂上就只能是让学生进行了简单的疏通课文和编排课本剧。这是略读课文的教学吗?这是在指导学生编排课本剧吗?难怪老师们如此!这堂课不仅让我感到揪心,而且好一阵子都抬不起头,以至学校几次教研活动的评课,我都感到自己理不直气不壮,总不敢多讲,似乎觉得老师们都在心里笑话我。

        该怎么办?怎样才能走出这个阴影呢?痛定思痛,我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对近几年的教学工作作了一番深刻地反思,才恍然大悟:那次上课的失败我是被经验“牵着走”,并且丢掉了自己最具有个性的东西!想想自己每一次的示范课或者比赛课都是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虚心向同行请教,进行多次试教、反复修改,才取得最后的成功!是啊,经验有时也是一种束缚!于是我针对《晏子使楚》这堂课中出现的问题虚心地与每一个听了那堂课的教师进行交流,一方面向他们介绍了我最初的设想,主动分析失败的原因,另一方面希望他们引以为戒,防止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犯同样的错误。同时让我感觉到可能因为自己有一定的教学经验,有上大大小小的示范课、比赛课的经历,获得了不少荣誉,把这样的小课不当一回事;可能处于人们常说的那种职业“倦怠期”,缺少继续前进的动力,不再有走上工作岗位时的那份激情。语文课堂要走向深度,拒绝肤浅,课堂不能只是热闹和浮噪,真正的幽默、笑声和深沉才是它的真谛。教学是一种创新的过程,没有创新何来奇迹!于是我开始奋起直追了。

       大概相隔两个月左右,也就是1995年5月上旬,我接到县教研室的通知,要我在全县青年骨干教师培训班上上一节语文课,从接到通知到上课的时间只有15天左右,时间紧迫,任务艰巨,经过反复斟酌后,我选定了《飞夺泸定桥》这一篇课文,于是备课,查找资料,试教;再修改,查找资料,试教;反反复复,前前后后试教了三次,我才露出了开心的笑脸。在上这节语文课的时候,由于课文写的是红军为北上抗日抢渡大渡河,夺取泸定桥的事情,于是,我先用幻灯片出示几副图片,再深情并茂地朗诵毛泽东同志写的诗词《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把学生带入了课文的情境之中。然后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在学生疏通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在一番沉默之后学生纷纷提出了诸如“飞是什么意思?”、“夺是什么意思?”、“课题为什么把飞夺放在一起?”等问题,在学生再读课文,理解“飞”和“夺”的基础上,通过讨论来体会作者是怎样将文章的主要意思一步一步表达出来的。依据一个“险”字,围绕一个“难”字,突出一个“勇”字来把握课文的重点,使学生对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有深刻的认识,再进行感情朗读就水到渠成,学生就是在理解了句子的含义基础上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同时学生对22位英雄就有了全新的认识,那天,我出色的课堂教学以及与众不同的教学设计,赢得了听课的专家、领导、老师们的一致称赞。从此,我的自信又找回来了。

        人有的时候就是这样,如果有了工作激情,就不会因为前进的途中遇到坎坎坷坷而退却或停滞不前。人的一生就得不断奋斗,就应该挑战自我。后来,我自费订阅了《江西教育》和《小学教学》两种教学杂志,每次出差我都会购买一些有关教育教学专著,开始潜心研究教育理论,不断总结自己在教学上的点滴经验,利用业余时间努力写作,我的视野越来越宽,教育观念渐趋理性,1996年,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写的《给孩子更多的表现机会》、《灌输一点经济意识》、《宜疏不宜堵》竟然相继在《鹰潭日报》上发表了。此后,结合教学撰写的教学论文也相继在各级各类评比中获奖,1998年出版了《中小学生作文技法指津》一书。2003年指导学生参加了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少儿部、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中国教育学会家庭专业委员会、《小学生阅读与写作》杂志社联合举办的“全国小学生读写能力”大赛,共有6名同学获一等奖,8名同学获二等奖,6名同学获三等奖,由于成绩突出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2007年4月,我执教的《食物包装上的信息》一课,由于生动有趣、效果好而一举夺得全市首届小学科学优质课比赛一等奖。2009年,执教的录象课《生命生命》在全市优秀教学资源评比活动中荣获一等奖;今年4月省教研室在全省免费征集小学习作教学论文,我结合平时自己的习作教学撰写的《与快乐一起飞翔》有幸被选中,并在全省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研讨会上作了《与快乐一起飞翔》的主题发言。       

        “不经一番彻骨寒,哪得梅花扑鼻香。”有人总会问我:从教20年了,你怎么还那么富有激情?其实他哪里知道,我的激情全来自那次失败的略读教学课,没有她,可能我现在一无所有,平庸度日,我从内心感激她,是她让我明白了:作为一名教师要在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工作岗位中寻求快乐,完善自我,才会有一种奋发向上的动力,就不会因为时间的漫长而缺乏激情,就不会因为成绩的取得而心满意足,更不会迷失自己。

 

 

                             8、在观察中获取素材 


         在语文教学中最令教师感到棘手的仍然是作文教学。虽然现在的教材做了一些调整,作文的要求更贴近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但是一旦写起作文来,学生仍然是感觉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如何让学生喜欢作文,有事可写呢?针对这一难点,我是这么做的:

[案例]    落叶畅想曲
          该上课了,我提着塑料袋走进了教室。老师今天又玩什么新花样呢?从学生的眼神中我感受到了那种既惊又喜的心情,在学生的惊讶之中,我把学生分成了五组,每组六人。然后问:“现在是什么季呢?”
       “秋天。”
       “能背背有关描写秋天的诗句吗?”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
      “能说说有关描写秋天的四字词语吗?”
      “天高云淡”
     “秋高气爽”
      “硕果累累”
        ……
        “是啊,秋天是迷人的,然而秋天的落叶更让人着迷,老师这里有一些叶子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注意它的颜色和形状。”
        我打开塑料袋,把叶子发到每一个同学的手中,拿起叶子,他们仔细的观察着,讨论声顿时弥漫着整个教室。过了一会儿,有的说:“我手中的叶子,就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的手掌,筋脉突兀。”有的说:“我手中的叶子就像铁扇公主手中的芭蕉扇……”看到同学们那股劲儿,我不住地点点头,同时又问:“能说一说它的作用吗?”
     “可以做肥料。”
    “可以做书签。”
    “还可以生火取暖。”
    ……
    “那它有什么品质呢?”
    “无私奉献。”
    “造福于人不求回报。”
          “给予人的多,要求人的少。”
    ……
   “由此,你能想到什么呢?”
     “我会想到救死扶伤的医生,为了拯救一个个病人,他们毫无怨言,忘我的工作。”
      “我会联想到辛勤哺育我们的老师,为了我们的茁壮成长,呕心沥血熬白了双鬓,真可谓: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我会联想到含辛茹苦把我们抚养长大的父母。”
   ……
       “是啊。面对落叶如此无私的品质,我们感慨万分,能不能把它写下来,读给你们的父母或亲朋好友听呢?”
   “能!”同学们异口同声的回答,并拿起笔唰唰地写起来。

[赏析]
           小学生由于年纪小、自觉动脑、动手能力差,还不知道有意识地去看、去听、去想,这就需要老师引导学生细致地观察生活、认识生活、分析生活,学会在生活中捕捉材料。学生没有想到经常看到的叶子竟然蕴涵了这么多的知识,课堂的气氛也异常活跃,就连语文基础不太好、平时不发言的学生也积极加入了其中,学生觉得这种教学比较新奇,兴趣得到激发,就自然而然的说得通顺,言之有物,写得迅速。我们在开发利用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的时候,不一定要把眼界放得多么远,多么广,而要选择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教育资源,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中感受快乐,在快乐之中认识到生活就是作文,作文是一种快乐,是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

                               9、怎样的培训才是有效的

          在三尺讲台上辛勤耕耘了20个春夏秋冬,参加培训班的次数也记不清楚有多少次了,有校级的、县级的、省级的,让人难忘的除了老师们精彩的授课,就是培训课堂中每个人的不同表现。绝大多数的人在课堂上还是很认真的,十分珍惜每次出去学习的机会,这只要从他们的眼神中就可以看出他们对新知识的渴求,他们时而奋笔急书,时而全神贯注地听着,时而随着老师讲课的内容、节奏作出不同的反应。课后,有的跟老师进行交流,有的向老师要课件、联系方式,希望以后有机会能够作进一步的交流。

           但令人感到不可思异的是有些人坐在课堂里东倒西歪的,一会儿脱掉鞋子,把脚架到前面的椅子上;一会儿又是抽烟,把教室里弄得乌烟瘴气;一会儿手机铃声四起,吵得想听课的人也没法安心;一会儿到外面走走,教室里就剩下几个人......这些人根本就没有想学点东西的意识,什么新知识、新理论,一点儿也不感兴趣!

         并不是所有的培训学习都是这样的!有两次培训,那课堂就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去年七月,在井冈山参加的由江西省教育厅主办、江西科技师范学院承办的全省中小学骨干班主任培训,8位教师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的精彩讲座,让来自全省各地的一线班主任收益非浅;今年七月,在美丽的庐山参加的2010年《江西教育》举办的第三届全省通讯员、作者培训班,整个课堂鸦雀无声,这完全得益于老师们的课不但在理论上有依据、在实践中有实例,而且又能从实践中回到理论,指导实践进行操作,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认识,升华自己的理论水平,对指导自己在今后撰写教育教学论文与通讯有着极大的帮助。这样的培训才让人能学到东西,才是有效。

        这两次培训之所以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那是因为他们有以下几个共同点:

      1、主办单位组织严谨,各个环节衔接自然有序;

      2、教师讲课生动有趣,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有详实的案例;真正是本着提高学员的理论水平与工作能力出发的;

      3、学员也是想学点东西的,课堂才会没有各种怪想象出现;安静的课堂体现的也是每一个学员的整体素质。

4、对优秀学员的评比不是看资历、凭关系,而是看学员的出勤率、课堂表现、培训心得等综合积分.

    那些在培训过程中,甚至在各种会议中出现的“共振”想象,不得不值得我们深思,尤其是培训机构,加强管理,提高服务意识,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员的积极性,是迫在眉睫需要改变的,否则,就是把纳税人的钱不当一回事,与其那样没有效果,还不如不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