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虾 寄生虫:深圳的“前海突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6:21:06

深圳的“前海突围”

2011-04-20 23:52:18 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北京) 有0人参与 手机看新闻

深圳市长许勤在接受专访时表示:将把“深圳速度”转为“深圳质量”。

“2011年深圳前海开发写入了国家‘十二五’规划,2011年也是深圳‘大特区’建设的开启之年。”4月1日,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独家专访时,深圳市长许勤说。

2011年,刚过“而立之年”的深圳经济特区,再次找到了自己的出发点——“大特区,新前海”。“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之际,有两大标志性意义的建设任务:一是推进经济特区一体化,二是推进前海片区开发。”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委书记王荣到前海调研时如是说。

如何推进深圳特区一体化和前海开发建设?深圳如何借助这两大建设任务再次腾飞?为此,《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专访了深圳市市长许勤。

 “一市一法”

《中国经济周刊》:去年5月27日,《国务院关于扩大深圳经济特区范围的批复》正式发布,深圳由此迈入“大特区”时代,目前各项建设进展如何?

许勤:自2010年7月1日起,深圳经济特区范围从原来罗湖、福田、南山、盐田四区扩大到全市,面积从417平方公里扩大至1991平方公里,为深圳今后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全新的空间和平台。特区一体化是深圳发展的重大契机和潜力所在,有利于逐步解决空间布局、城市功能和公共服务等“二元化”现象,为提高整个城市发展质量和水平,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保障。

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特区一体化,先后出台了《深圳经济特区一体化发展总体思路和工作方案》、《深圳经济特区一体化建设三年实施计划(2010—2012)》等规划和计划,明确了一体化的目标、路径和步骤,提出一体化“一年初见成效,五年明显改观,十年基本完成”。经过努力,目前经济特区现行113部法规和70部规章已经得到全面梳理,基本完成了政策法规一体化,让“一市一法”成为现实。原特区外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实现了特区一体化当年初见成效的预期目标。

《中国经济周刊》:特区内外发展不平衡,二元结构突出等深层次矛盾将如何解决?

许勤:加快特区一体化,逐步消除特区内外“二元”结构现象,提升城市整体发展水平,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具体来说,我们将通过“六个一体化”来破解二元化的难题,即法规政策一体化、规划布局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城市管理一体化、环境保护一体化、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使得原特区外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基本达到全市平均水平,确保“5年根本改观,10年基本实现”。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将加快特区内外交通路网体系建设,全力推进轨道交通建设,2011年大运会前,地铁1—5号线178公里线路将投入运营。高标准推进原特区外污水处理、信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原特区内外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要素资源便捷流通。

在规划布局方面,从提升城市发展质量的高度,推进组团式开发,加快形成“双中心八组团”城市结构,着力推动光明、坪山、前海等新型功能区开发,培育一批新的区域增长极,带动城市整体发展。

在公共服务方面,加大原特区外地区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环保等公共服务投入力度,逐步提升原特区外公共服务水平。

在城市管理方面,以举办大运会为契机,实施市容环境提升行动,提升原特区外的城市形象。

“最小”的前海

《中国经济周刊》:2010年,国家批复同意《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前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迄今为止国家批准的地域面积最小的区域规划。前海开发开放有哪些特色?

许勤:深圳前海开发是深港合作的重要平台,是珠三角地区转型发展的三大新平台之一,也是深圳未来战略开发的重点之一,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前海的开发开放具有三个鲜明的特色:

一是更高的起点和要求。新时期,国家对前海开发寄予很高期望,推动前海开发要以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我国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为全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二是更加强调深港合作。国家要求前海开发开放,在“一国两制”框架下,进一步深化粤港紧密合作,逐步把前海建设成为粤港现代服务业创新合作示范区,在全面推进香港与内地服务业合作中发挥先导作用。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将成为粤港澳合作新载体,这是非常重要的特色和亮点。三是更加明确的战略安排。前海开发开放一开始就被明确为新时期国家推动开放和区域发展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并确定要建立前海开发开放的国家协调机制,赋予前海管理机构在非金融产业项目上相当于计划单列市的管理权限。

我们将从五大方面推进前海开放开发。一是积极开展先行先试的探索性立法,形成与国际通行做法相衔接、促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的特区法规体系。二是建立积极落实CEPA有关安排的工作机制和廉洁高效、机制灵活的开发管理体制。三是加快形成具有较强辐射力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四是努力发展创新金融、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及其他专业服务等四大产业。五是全面加强深港在跨境基础设施建设、口岸通关、教育、医疗、科技、环保等领域的服务,把前海建设成为香港与内地紧密合作的先导区。

从“深圳速度”转为“深圳质量”

《中国经济周刊》:前海开发开放与深圳特区扩容关系如何?两者将如何促进深圳再次腾飞?

许勤:前海开发建设,为“特区一体化”带来新动力。深圳经济特区扩容,为前海开发建设提供了新空间。我们希望,通过10年左右的努力,把前海打造成为带动深圳发展的新引擎,为全国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提供示范。我们将通过推进法规政策、规划布局、基础设施、管理体制、环境保护和基本公共服务等一体化,实现原特区内外协调平衡发展。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场深刻变革,深圳同样如此。过去我们说要“杀出一条血路”,今天,我们要“走出一条科学发展的新路”。“十二五”时期,我们主动将GDP增速预期目标下调为10%,就是要突出转型的决心,突出两大转变,将从“深圳速度”转为“深圳质量”,将从“经济快速前行”转为“社会经济全面和谐发展”。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四大导向,即“创新发展、转型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

一是以自主创新作为战略基点,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努力实现到2015年,科技进步贡献率不低于60%,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5%,全社会研发支出占GDP比重达到4%等。

二是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主攻方向,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构建以“高、新、软、优”为特征的现代产业体系;到201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0%,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20%。

 

三是以推进节能降耗为突破口,推动低碳绿色发展。到2015年,万元GDP水耗累计下降20%,万元GDP能耗在0.51吨标准煤的较低水平上进一步下降。2015年,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10年下降15%。

四是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全面加强社会建设,提升民生幸福水平。到2015年,社保、教育、医疗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社会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努力实现“两个同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9万元。

“十二五”和“十三五”将是打造新深圳的关键时段,也是深圳发展的“黄金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