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乐网吧:[我国农村土地制度产权改革的风险分析报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8:13:48
我国农村土地制度产权改革的风险分析报告 陈伯君 钟怀宇 刊发时间:2008-04-01 13:12:10  [字体:大 中 小]

  旁白: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眼下,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已蓄势待发。天津海滨新区的改革方案已获得批准,《新京报》以《土地“作价入股”等配套改革已“ 先试先行”》为题作了专题报道。报道特别写了在目前滨海新区“先试先行”改革中,葛沽镇进行的土地改革试点显得尤为突出,其核心在于“土地变性”与“作价入股”——即农民的宅基地和村集体建设用地、农业用地均被流转至镇政府名下,由镇政府进行统一规划整理,而农民则可从中获得收益,获益方式一为用宅基地换取新建住房,二为用村集体建设土地和一般耕地换取保险。在此之前,四川、重庆、广东、浙江等地均在农村土地流转方面进行了类似尝试。对葛沽镇试点,专家组内部就有忧虑,“主要还是围绕土地的巨额价差应该由谁获利的问题,现在来看政府和房地产商获利比较明显,农民和社会的获利没有很好体现”(《新京报》2008年3月28 日)。天津海滨新区的改革方案获得批准后,意味着土地制度产权改革开始从地下走向地上,继国有企业产权改革之后,新一轮农村改革揭开帏幕。

  我一直关注改革的直接动力在哪里。国企改革的直接动力来自管理层对预期利益的追求,但它的后果是国有资产流失和国企工人利益受损,使改革留下的伤痛至今还是反对者质疑改革的把柄。农村土地制度产权改革的直接动力在哪里呢?如果依然来自农村管理层对预期利益的追求,殷鉴不远,完全有可能步国企改革负面效果的后尘。国企改革,我们伤害了工人;农村改革,不能再伤害农民了。我是支持对农村进行产权制度改革的。我深知这是一道绕不过的坎。只有当农村土地产权改革的直接动力来自农民对改革预期利益的追求,农村改革才能避免国企改革的负面效果。然而,农民的维权能力、社会影响力、政策水平等都难以高过工人。改革的最大受益者历来是形形色色的强势群体,“发展很不平衡”由此成为难以解开的死结。这些都是改革的风险。面对蓄势待发的农村土地产权改革,我们有能够切实维护农民利益的制度吗?我们有能够防范政治风险、经济风险的机制吗?我们还承受得起继国企改革之后的又一次阵痛吗?

  但愿,“我的悲哀是侯鸟的悲哀”。祝农村土地制度产权改革一路走好!

  ——陈伯君 

  当前,我国以赋予农村土地资产属性为重点的新一轮产权制度改革已经蓄势待发。如何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中把握其不确定性以降低改革风险,将是深化农村改革中需要关切的问题。国有企业率先进行产权改革的实践,能够为农村土地制度产权改革提供有用的参照。对照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已经取得的经验和留下的教训,始终不渝地坚持农村土地产权改革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要求,认清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中可能面临的各种不确定性风险,未雨绸缪,在制度设计和政策安排上予以预防,使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能够在社会制度的支撑下和市场经济体制的支持下以相对较小的成本代价稳健地推进。

  200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深化农村改革的着力点:建立土地承包权登记制度,确保农村承包经营权证到户,完善土地流转合同、登记、备案等制度;培育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的市场环境,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等[1]。结合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问题的《决定》,可以看处“登记”—“确权”—“土地流转”—“城乡一体”—“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逻辑联系。城市经济中公有制企业的产权改革已经基本上完成,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中国的产权改革在理论、实践上的不断深化和完善,主要是从曲折的国有企业的改革进程中不断取得进展的。尽管国有企业的改革具有其相对的对立性,但以产权改革为核心的这种制度创新探索,却为如何确立有效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形式提供了具有共性特征的产权改革经验,也就是说,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作为公有制的一种形式,其产权改革可以从国有企业改革中获得相当有益的经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和国有企业的成功经验,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顺利推进的前置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