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恶漫画大全无翼鸟:《‘视听文化’与‘文字文化’比较》 张晓春导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3:14:39
《‘视听文化’与‘文字文化’比较》
张晓春导演
‘视听文化’:电影、电视、戏剧、绘画、音乐、舞蹈、曲艺、杂技、工艺美术、民间艺术等。
‘文字文化’:诗词、小说、各种文章(政论、史记、考古、理论、财经、家谱等)
文字作品包括哪些?
2009-09-02 09:23:42          来源:著作权法
著作权法第三条明确规定了作品包括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作品。创作上述作品的方式之一可以是文字作品。
文字作品,是指用语言文字符号记录的,用以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作品的创作成果,他包括小说(长、中、短篇)、诗歌、散文、论文、剧本、电影、电视创作、歌曲等表达方式,无论作者采用的是手写、打字、印刷、磁盘、光盘等书写记录方式,都是文字作品。
文字作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保护的第一类作品,该法第三条第一款即“文字作品”,不仅我国如此,世界各国也是如此,我国参加的国际公约还是如此,之所以作出这样的规定,是因为文字作品是最普遍采用的创作方式,其履盖领域之广泛,创作数量的浩繁,接触人群之广泛,传播形式之简便和成本的低廉,都是其他作品不能比拟的。
【以上摘自山西农兴网】
-----高考作文指导全程讲稿之“审题谨严”
东平高级中学 吴绪磊
【考点阐释】
“千古文章意为本”。清人崔学古在《学海津梁》一书中讲过:“作文须先闭目静坐,理会题旨。”这“理会题旨”就是讲的写作要“符合题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审题立意”。审题立意,是学生作文写作第一关,是写作教学第一难。审题不严谨周密,作文就会不符合题意,会被打入冷宫;立意不深刻高远,文章就会平庸肤浅,难得读者青睐。所以,在写作教学中,首先要指导学生学会仔细审题,精心立意。
审题就是认真审读、揣摩命题者提供的作文材料(文字、图画等)、写作提示和要求以及标题等。(不一定每道作文题同时具有这几个部分)近几年,高考作文大大降低了审题难度。但这并不是说审题不重要。事实上,每年都有为数不少的考生吃了审题的亏。
【写作警示】
阅读“2010年高考山东卷作文标杆作文”(略)
【技巧领航】
作文审题,永远是佳作产生的基础,是写好作文的前提。考试作文必须遵命而作。审题不准,就会导致偏题甚至跑题。
(一)命题作文的审题
高考作文有不少是用一个词做题目。如“桥”“路”“蜡烛”“机遇”“父辈”“尝试”“习惯”“责任”“说安”“包容”“意气”“愿景”等。它的表意重心往往在这个词所代表的事物本质特点上,需要抓住它的本质特点进行思考,或写它的象征意义,或写它的比喻意义,或写它的引申意义,这类命题审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词所表达的概念的含义,并据此选出恰当的材料。
如果题目是一个短语,必须分析短语的结构。一般说来,偏正关系的短语,它的题眼是偏的部分。比如“心灵的选择“审题必须扣住“心灵”思考,心灵是指人的精神世界,如思想意识道德情操意志品质等等,“心灵的选择”就是选择这在矛盾的情况下,对某种思想精神品质情操等向真善美升华的选择。
一个主谓结构的标题,重点应该分析的是谓语,如“成功贵在恒”,重点应该分析为什么说“贵在恒”,怎样才能做到“贵在恒”,再如“坚韧——我追求的品质”什么是我追求的品质?是“坚韧”。“我追求”又成了一个偏正短语,限制了范围,是“我”的追求,而不是别人的。
一个动宾结构的标题,重点分析的对象是宾语,如“小议异想天开”,重点应该分析什么是异想天开,为什么要异想天开,如何才能异想天开。
并列结构的标题,重点应该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不能偏废一方。
文章的题目,虽然往往只有几个宇,只有仔细辨析题目中每一个字、词的含意及其相互关系,才能确切地领会整个题目的主要意思、主要精神。
(1)要抓住关键词语
例如,看到“父辈”这一题目,就要注意到“辈”是一个群体概念。文章不能只写自己的父亲或是伯父、叔父等某个个人,而要着眼于反映两代人的关系,或是下一代对于上一代的某些较有普遍意义的看法。
(2)弄清词语取的是基本义、还是比喻义
如“尝试”这一题目,取的是它的基本义,即一个人或一些人主动地、有目的地去做一件以前没有做过的事,从而获得某种感受或启示。既然是“以前没有做过的”,所以成功、失败或至今仍无结果都可以写。因为“尝试”的前边没有限制词,所以既可以用第一人称写自己,也可用第三人称写别人;既可以写个人的经历,也可以写集体的实践。
有的题目要求取的是它的比喻义。比如2006年北京《北京的符号》。
(二)话题作文的审题
话题作文一般有材料、提示、话题、注意4个部分。审题对这4个部分都不能忽视。
1.审材料
话题作文中的材料,一般说来只是对话题的一个说明,一个解释,或者说是一个例子,目的在于帮助读者理解话题,只给思路不给立意。材料有助于理解话题,自然不可忽略。
审材料的时候要在概括作文材料旨意的基础上,找出体现有效信息的关键语句。找到了它也就读懂了原材料,这是审材料的关键。如2005年浙江卷要求以“一枝一叶一世界”为话题作文,提供了如下材料:
唐诗曰:“一叶落知天下秋。”宋诗云:“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一叶飘零而知秋,一枝勃发而见春。寻常细微之物常常是大千世界的缩影,无限往往收藏于有限中。
材料中的唐宋诗句,引发我们联想到同类的现象;“寻常细微之物常常是大千世界的缩影,无限往往收藏于有限中”的解说,就是对“一枝一叶一世界”含义的揭示。
当然,审材料要和审话题结合起来,只有找准了材料与话题的相通点、共同点和交汇点,才算审准了题、立准了意。
2.揣摩提示
话题作文在材料与话题之间往往有提示语,它是由材料到话题的桥梁,引导我们的思维从读材料时的感性认识上升为对话题的理性认识。如2005年山东卷,要求以“双赢的智慧”为话题作文,在200余字的材料之后,有下面一段提示:
这则故事寓有中国人处世的哲理:别人的短处可以彰显我们的长处,我们的长处也可以“承托”别人的短处,这样彼此都有好处。推而广之,这是一种竞争中“双赢”的智慧,而这在现代社会中尤为重要。
这段提示,既有对材料含义的揭示,也有对话题内涵的明确。它让我们明确:“双赢”就是“彼此都有好处”;写作的重点是现代社会竞争中双赢的智慧。
2005年湖北卷,材料之后有如下提示:
以上是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一则文字,论述了诗人观察和表现宇宙人生的态度和方法。其实,这则文字所含的思想,对我们为文、处事、做人以及观赏自然、认识社会,都有启发。
这段提示,表明写作的范围:“为文”、“处事”、“做人”、“观赏自然”、“认识社会”。这句话对学生展开相似联想和类比联想,确定合适的写作角度,选择恰当的材料,都有重要意义。
3.琢磨话题
话题,有的是一个词,有的是一个偏正短语,有的是一个并联短语……必须对话题仔细琢磨,准确把握其内涵和外延。如果把“诚信”误解为“忠诚”、“信任”,作文肯定就会偏离题意。如果忽视“心灵的选择”中“心灵”的限制,只写“选择”,肯定也会出问题。“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忘记和铭记”,“位置和价值”……这类话题,表现形式都是“×××与×××”,但连词前后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有种种不同的情况,或为对立统一关系,如“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或为选择取舍关系,如“忘记和铭记”,或为并列共存关系,如“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两者并行不悖……我们要明确两者各自所属的领域或范畴,明确各自的本质、特点,明确各自的内涵与外延;在此基础上,弄清两者之间的关系:在何时何地何情何景下有何联系;是直接影响还是间接影响;是正面作用还是负面作用;是单向联系,还是多向联系,甚至是互动关联,互为条件,互为因果;是显性关系还是隐性关系;是偶然联系,还是必然联系……搞清关系之后,才能从中挑选出自己准备准确表达的一种关系,进而形成观点或判断,并以此构思作文。
4.明确要求
考试作文必须按照要求写作。要明确有哪些“自由”,可以大胆创造;有哪些“限制”,不能越雷池一步。2005年浙江卷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就绝对不能写成诗,即便你擅长写诗;2005年湖南卷要求以“跑的体验”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文体就只有两种选择。2005年江苏卷要求以“凤头、猪肚、豹尾”为话题作文,“话题包括三个方面,也可以选取其中一个或两个方面展开”。这条要求,就给了我们很多自由,即可写的话题不是一个,而是多个:①凤头、猪肚、豹尾;②凤头、猪肚;③猪肚、豹尾;④凤头、豹尾;⑤凤头;⑥猪肚;⑦豹尾。
当然,并非所有的话题作文都有以上4个部分,但所有的作文都须认真审题。
(三)新材料作文的审题
新材料作文的材料既给思路也给立意,这类作文材料有时是一则材料,有时是多则材料,这给同学们的审题带来难度。从阅卷情况和平时的作文教学看,许多学生在材料作文特别是在多则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上还存在很大问题。
材料作文的审题,实际是一种有特定目的的阅读。它要求作者不仅分解内容,提炼意义,而且要善于从整体上去判别材料的主要倾向,从某些暗示中捕捉命题的意向,并根据命题的限制和要求,对材料的主旨作出自己的判断和选择。所以,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点就要做到冷静品读,仔细体味,整体认知、悟出诗的意蕴,把握住诗的主旨,才能确定写作的重心。
如2005年湖北卷: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只提供材料,要求学生根据对所给材料的感悟作文。必须读懂材料,掌握材料的主旨。只有仔细审题,理解材料的意思,才能写出符合题意的作文。实际上,上题虽然没有明确给出话题,但材料暗示了话题,可以根据所给材料自己确定一个话题。上题的材料所关涉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入乎其内,出乎其外,谈的是“内”与“外”的辩证关系。材料告诉我们只有深入到事物的内部,我们才能把握住事物的本质和原貌;同时只有跳过事物的具体细节,我们才能全面地了解事物,不会被局部所迷惑。以“‘入乎其内’与‘出乎其外’”为话题就正好。
要抓材料的关键句。如江西卷2009年高考作文题:
今年3月15日,在国人的强烈发对声中,佳士得拍卖行仍将圆明园非法流失的兔首、鼠首铜像在巴黎拍卖。某艺术公司总经理蔡铭超高价拍下这两件文物。但事后拒绝付款,造成流拍。对此,舆论一篇哗然。
有人称其为名族英雄,有人认为这是恶意破坏规则,有人认为……
你对蔡铭超的行为有什么看法?请据此写成一篇文章。
(1)必须写议论文。(2)题目自拟。(3)立意自定。(4)所写内容必须与给定的材料相合。(5)不少于800字。(6)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材料作文写作时,一定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并对此进行前后分析,才能较准确地把握材料主旨。本则材料的重心是“对蔡铭超的行为有什么看法”,而不是对佳士得的行为或者人们的议论发表看法。文章要始终围绕蔡铭超这个人的行为谈谈你的看法,应抓住佳士得的行为“非法”和兔首鼠首铜像是我国流失国外的“国宝”等证据,通过分析可以得出蔡铭超是“爱国”的、是有“智慧”的、能“巧用拍卖规则,维护民族尊严”等主题,从而对蔡铭超进行褒扬,对其行为进行肯定;抓住“事后拒绝付款,造成流拍”等关键文字,当然也可以对其有“微词”,写出有关个人“诚信”的主题等。
特别是对多则材料作文的审题更要谨慎,这一类材料作文就是提供两则或两则以上的材料,用于写作的多则材料中,必定存在着对审题立意有重要价值的内在联系。因此,在审题立意时,必须找出这种内在联系,看它们在哪一点上构成关系,即具有“关联点”或“聚焦处”,然后提炼出观点,立意作文。抓多则材料间的“关联点”或“聚焦处”,有两种基本思维方法:一是求同法,考题提供的几则材料在形式、内容上虽不相同,但在内涵上必定有共同性或相通性,审题时就要找出材料间的共同点;二是求异法,如果几则材料中既有正面的又有反面的,那么在审题时,首先就应找出正反材料之间的对立点,从正反材料的对比中得到启发,提炼观点,形成立意。找到多则材料的“关联点”或“聚焦处”后,就可以将多则材料作文转换成话题作文,这样,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就不再是形同异途,而是相融相通的了
又如辽宁卷2009年高考作文题:
讨论明星代言虚假广告的现象,有五种观点。甲:47%的人在同类商品购买中,会选择明星代言产品乙:明星很无辜,他们可能不知道产品是虚假的丙:略丁:明星拿大量代言费戊:政府监管不严,舆论、监察部门也有失察;人家好莱坞影星代言就有被罚百万美元的。
针对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文体不限(除诗歌外),写一篇800字以上
这个材料作文材料的时代性强,探讨的是名人代言虚假广告的问题。材料中给了5个人的观点各有不同各有侧重,但实际上都提到了一个问题,就是明星做代言,这其中涉及到了明星承担的社会责任及诚信等问题,但考生在写作文的时候不可能只针对一个人的观点谈起,如材料中“甲”的观点,考生可提炼出明星做代言人是由于商家考虑到明星的社会角色,他们的社会影响力,出于这样的角色,和要承担的社会责任,明星做代言人就更需要谨慎不应该随便说话。再如材料中“丁”的观点,很多明星代言的产品出了问题以后明星则以“不知情、受害人”等说辞推脱责任,这就反映了责任诚信等社会热点问题。最后,材料中“戊”的观点中又从侧面反映了我国在明星代言方面立法、执法方面还存在漏洞。总之,考生只要结合五段材料抓住关键词,找准立意,跑题的可能性不大。相对于2008年高考作文今年作文的难度相对较低,只要学生平时对社会热点问题有所关注基本上都能做到“有话可说”,几年的作文不仅反映了社会热点问题,也是对学生价值观、社会责任感的考察。
【审题训练】
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出审题分析。
300多年前,建筑设计师克里斯托·来伊恩受命设计英国温泽市政府大厅。他应用自己工程力学的丰富知识和多年来的实践经验,巧妙地设计了只用一根柱子支撑的大厅天花板。市政府权威人士进行工程验收时却说只用一根柱子支撑天花板保障不了大厅的安全,责令莱伊恩再多加几根柱子。莱伊恩争辩无效,只好在大厅内增加了4根柱子。不过,这4根柱子实际上并未与天花板接触。直到前几年,市政府准备修缮大厅的天花板时,才发现这个秘密。
请从这则材料中,选择一个角度,谈谈你的感受。要求: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不要写成诗歌。
2、阅读下面这首诗,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出审题分析。 (2010年安徽作文)
吴 兴 杂 诗
[清]阮元
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这首诗蕴含的哲理,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请根据你的思考或联想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注意]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③不得透霹个人相关信息。
④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写出审题分析即可
有位哲人说:“真正的财富,是健康的身体、简单的生活和心情上的海阔天空。”在现实生活中,当面对诸多不顺与不平时,此话使人蓦然觉醒:原来我们自己的生活太复杂,苛责生活,晴空满是阴霾,四顾尽成危道;宽待生活,恶澜可成清流,狂飚自成和风。简单地生活,潇洒就在自身,红尘便是福地!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
【以上摘自360个人图书馆】
“我可以选取任何一个空间,称它为‘空荡’的舞台。一个人在被人的注视之下走过这个空间,这就足以构成一幕戏剧了。”
【以上摘自英国的戏剧大师‘彼得·布鲁克’《空的空间》】
“二十八年前,奇遇一徒步走遍中国山河的‘行者’。简单的行囊,一脸的苍桑,便有了打探无穷未知的强烈欲望。
酒过三巡,‘行者’目光逐渐坚定、深远,仿佛越过八千年的悠悠时光,缓缓道出惊世骇俗之语:“啥也没有……”
“啥也没有……”:便是‘无’了。
“三十幅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以上摘自‘老子’的《道德经》】
在‘老子’看来:‘知’其‘无’,‘用’其‘有’。
“我以为:
把中国文化、中国审美、中国美学、中国气派融入西方电影,侯孝贤的确是中国电影导演的骄傲!
中国艺术、中国的‘视觉艺术’对人类最大的贡献就在于:让观者‘参与’作品,把审美的快感传递给每一个‘观者‘,作品提供给‘观者’‘想象’的‘契机’,‘诱导’观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者’与‘观者’‘共同完成’作品!
如此:不同的文化获得不同的审美享受。不同的境遇引发不同的联想。中外、男女、老少、尊卑均可以在不同层面上满足自我,发现自我,提升自我。
齐白石先生画虾从来不画水,水在那里?在每一个‘观者’的‘想象’里。一百个‘观者’有一百种‘想象’。
中国戏曲舞台上历来不会有真马上台,演员在舞台上只拿一根马鞭,便纵横驰骋,来去自如。马在那里?马在观者的‘想象’里!不同档次有不同的收获。
戏剧理论界有一个专用名词:‘假定性’。
直到近些年,英国的戏剧导演大师‘彼得·布鲁克’才出了一本书《空的空间》。
然,中国戏剧艺术已经‘假定’了、‘空’了几千年。
用‘无’表现‘有’,引发观者想象‘有’,满足‘观者’的‘参与’,‘老庄’为我们奠定了中国审美、中国艺术大厦的基础!
侯孝贤的电影,大多遵循了一条这样的‘创作原则’。“
【以上摘自张晓春《读解台湾电影导演侯孝贤》】
“英国的戏剧大师‘彼得·布鲁克’的理论关乎的是‘空间的艺术’。
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过他的一本理论著作,叫《空的空间》,一本‘阿尔托’《残酷戏剧》式的小册子。开篇,开宗明义:“我可以选取任何一个空间,称它为‘空荡’的舞台。一个人在被人的注视之下走过这个空间,这就足以构成一幕戏剧了。”
这样看起来,与其说‘布鲁克’在关注‘禅宗’意义上的‘空’,还不如说他打开了一扇戏剧之门, 为‘程式化’的‘戏剧现状’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彼得·布鲁克’对东方总是满怀好奇。《空的空间》中他提到对‘京剧’的强烈兴趣。
‘林兆华’说‘布鲁克’的戏剧吸收了很多东方的元素,而布鲁克对他说:“我是很喜欢东方的。”
‘布鲁克’对观众的重视超乎寻常,他说:“我们所做的工作与观众有关。我们相信剧场必须与观众相连———观众是一个‘参与’者。”
剧场真正地被打开了,谁是演员?谁是观众?没有规矩,没有束缚。
“你认为戏剧中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
‘布鲁克’回答说:“我们都期待着作者、演员和观众之间最‘复杂’的联系能变得非常‘容易’,这在某种意义上是由戏剧自身来完成的。对我而言,这也就是‘未来戏剧’存在的全部问题。”
【以上摘自:河西(《彼得·布鲁克访谈录》译者)   】
“所有演员的服装没有亮色,‘黑白灰’。
所有的灯光没有色片,白光。
所有的音乐,单一的、淡淡的钢琴。
‘林兆华’先生语录:“抽离故事,体现精神的张扬。”
‘林兆华’先生打破了原剧‘三一律’结构,精神的张扬依附于演员台词轻重缓急的节奏。
‘濮存昕’扮演的主人公‘索尔尼斯’的舞台调度极其简洁,他大部分时间松散的躺靠在沙发上,他内心的律动,靠其他演员大幅度的直线调动。
‘桃红’扮演的少女‘希尔达’,调度活泼跳跃,台词天籁动人。
‘索尔尼斯’与‘希尔达’,一老一少,一张一弛、一静一动对比强烈,直指人心。
高潮戏,‘索尔尼斯’在众人大幅度的调度,惊慌的台词节奏中,缓缓地、坚定地、义无反顾地向天梯攀登,直至消失在洒满阳光的顶幕上方。
感谢‘林兆华’先生!感谢他在‘易卜生’的戏剧中注入了中国气派,中国精神!
简洁的‘黑白灰’,
神奇的‘墨分五色’,展现着‘精神’生动的‘气韵’!
酣畅的‘笔墨’,
潇洒的‘线条’,‘外化’着人物复杂的心灵!
大面积的‘留白’,
轻盈的‘想象’‘契机’,拨弄着观众‘参与’‘体验’的心弦!
戏如书法!如中国书法!
向林兆华致敬!“
【以上摘自张晓春《戏如书法》】
“‘布鲁克’懂得以‘崭新’的感性,实践‘古老’的律条:在一个风格化的剧场中,必须有风格化的语言;而语言风格化的极致,就是‘诗’。
1968年‘布鲁克’称,中国‘京剧’是戏剧艺术的典范,因为它的形式一成不变,代代相传。然后,红卫兵反映出一个不同的中国,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已被地主和士兵所取代。同样令人惊奇的是武打技巧被用来表现不同的主题。这对西方人来说,好像蒙受了邪恶的耻辱,他们很容易为此洒下出于温和素养的泪水。中国对他们最引为自豪的财富所持的无情态度,恰恰是抓住了活的戏剧的真谛——戏剧永远是一种自我摧毁的艺术,它永远是逆着时尚写出来的东西。
“如果我们的语言必须与时代相一致,我们就必须承认,比起任何其他时代,今天的粗俗的戏剧更加有生命力,严肃的戏剧更加僵化。曾几何时,戏剧可以像魔术一般地开始,而今天,情况却完全相反,戏剧几乎没人需要了,戏剧工作者也没人信任了。所以我们再也不要妄想观众会虔诚而专注地来看戏了,能否抓住观众的注意力并使他们不得不相信我们,就全靠我们了。”
在日常生活里,“假如”是一种虚构;在戏剧里,“假如”是一种实验。
在日常生活里,“假如”是一种逃避;在戏剧里,“假如”都是真理。
当我们被说服,并相信这一真理时,那么戏剧和生活就合而为一了。
这是一个很高的目标。听起来像是很艰苦的工作。
演戏需要大量工作。但是当我们像游戏一样体验这项工作时,那么它就不再是工作了。
一部戏就是游戏。“
【以上摘自:谜仓网站】
“任何艺术作品的终极目地都是为了表达、发现人类日异复杂和丰富的情感世界。任何艺术创作者都无法穷尽人类各种‘情境’下的情感体验。假如我们把人类面临的各种‘情境’比作各种‘化学原素’;假如我们把这个戏比作一间‘化学’‘试验室’;假如我们是一群‘试验者’;我们当然无法预知试验的最终结果。我们所能做到的就是把已知的各种‘化学原素’在各种不同的条件下‘化合’。我们期待有新的惊喜、新的发现。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人生戏剧,戏剧人生。”
【以上摘自张晓春《电视剧‘家有九凤’导演报告》
‘有’一种想法,令我们寝食难安,辗转反侧于冥冥之中。
在戏剧的‘空间’里,用“啥也没有……”‘无’的理念,能否‘物化’的‘视听’到‘自然世界’‘人类心灵’千变万化、生生不息‘有’的‘律动’?!
在戏剧的‘空间’里,‘只’用“啥也没有……”这四个‘文字’,单凭这‘空’的‘空间’,能否‘形象’地‘外化’出‘自然世界’‘人类心灵’百转千回、沧海桑田的‘生命’?!
信念逐渐升腾,一切皆有可能!
戏剧‘啥也没有……’的‘实践’将会‘证明’: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以上摘自‘老子’的《道德经》】
‘啥也没有’,四个汉字。
‘啥也没有’的拼音:shayemieyou
“音节是听觉能感受到的最自然的语音单位,有一个或几个音素按一定规律组合而成。汉语中一个汉字就是一个音节,每个音节由‘声母’、‘韵母’和‘声调’‘三个’部分组成。”
【以上摘自百度百科:音节】
四个‘音节’的汉字‘啥也没有’又可分为 ‘声母’、‘韵母’和‘声调’的‘十二’个部分。
“作曲的准确定义是compose,即“组织”的意思。什么是组织?就是对素材进行整合、组装、创造性地安排、使用。
‘和声学’是研究多个音共同发声的效果,规律的学问。若将旋律比作“骨”则和声就是“肉”,只有有了和声,音响才变得丰满、协和、动听。和声学地位非常重要,可谓是一切音乐理论的基础,许多音乐大师都对和声学作出过杰出的供献。
‘三和弦’‘七和弦’‘九和弦’‘变和弦’‘和声声部’‘四部和声’‘和声的进行、连接、解决’“
【以上摘自百度百科:作曲】
戏剧的本质是‘行动’的艺术。简单的‘音节’演变为逐渐复杂的‘和声’,配之于演员逐步复杂、高难度的‘形体’‘动作’,‘高山流水’至‘黄钟大吕。
悲欢离合、喜怒哀乐、抑扬顿挫、春夏秋冬、啥也没有……
悲欢离合、喜怒哀乐、抑扬顿挫、春夏秋冬、啥都有了……”
【以上是张晓春文章《实践戏剧(啥也没有……)创意随笔》】
显而易见:
“著作权法第三条明确规定了作品包括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作品。创作上述作品的方式之一可以是文字作品。文字作品,是指用语言文字符号记录的,用以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作品的创作成果,他包括小说(长、中、短篇)、诗歌、散文、论文、剧本、电影、电视创作、歌曲等表达方式,无论作者采用的是手写、打字、印刷、磁盘、光盘等书写记录方式,都是文字作品。”
是牵强附会。
‘视听’上的‘妙不可言’,当然更不能靠‘文字’‘言说’!
显而易见:
‘视听文化’与‘文字文化’存在着‘巨大差异’。
篇幅的原因,以后我还将详细论述。
6/10/2011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