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著的意思:长春老建筑物语—沙俄领事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7:45:43

长春老建筑物语—沙俄领事馆

沙俄领事馆,修建于1914年,当年竣工,位于长春长通路边,与前文介绍的清真寺毗邻。1907年1月,沙俄在长春设领事馆。起初,领事馆在长春老城西门外租用民房办公,因为民房简陋,1909年3月,迁到长春老城的北大街路东。在商埠地不断发展和逐渐成熟后,在1914年初,沙俄在此地建设了这座建筑。1917年,俄国爆发革命,这座属于沙俄时代设立的领事馆也在1920年关闭。1932年“满洲国”后,这里成了“满洲国”的最高法院。高墙深垒,树木繁茂。

这栋建筑整体布局,是采用自由式组合的。通过高低错落的直线与曲线结合,平顶与坡顶的巧妙呼应,典型哥特式的两个锥顶,整齐的沙罩面横条凹槽外墙,再加上精美的局部造型,使得整个建筑自由洒脱、精美异常。不光是外表,其内部的楼梯、扶手也都相当精美。当初中国人的房屋基本上都是砖木结构,不耐长久,老祖宗当年的杰作很难留到今天。而这栋建筑(包括日本人在附属地的许多建筑)是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建造的,所以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历经磨难,仍然可以屹立不倒。




沙俄政府1896年与清政府签订《中俄密约》后,1898年8月开始修建中东铁路(赤塔到海参崴)和中东铁路支线(哈尔滨到旅顺),中东铁路支线1901年10月完工,也就有了二道沟的沙俄宽城子车站和占地5平方公里的沙俄铁路附属地。虽然沙俄在附属地内也修建了医院、商店、俱乐部等设施,但就建设规模和精美度来说,这栋沙俄领事馆堪称最具代表性。 

 

 解放以后,这栋老楼变成了民宅,最多时居住过54户居民,大部分是橡胶八厂的职工。说起它的经历留给人们印象最深的是坎坷的经历。此楼曾三次失火,最惨的一次是1983年,整个房顶基本烧塌,那两个哥特式的尖顶随之烟硝云散,主楼就像“秃子”般立在那里。而1985年和1998年的两次洪水,又光顾过这里,而当时疏散了地下室的几户居民后,剩余的住户依然住在那里。

                 修复工程前,房顶和楼体两个颜色,因为当初房顶让大伙烧没了,后接的房顶,哪管什么颜色!

 

                          修复后的楼况,房顶已经整修一新,铁皮瓦!后边的亭子处就是清真寺

修复后的楼体,大体看有点意思了    在地上新做的哥特式尖顶

 几年前,政府就判定此楼为危房,市长曾公开表态要进行修复。但规划局称“无权维修,只负责文物保留”;文保所称“维修的方案和资金由建委论证”;建委说得最全面“需要文保所拿计划、房地局安置居民、规划局批准计划、相关部门拨款……后,才能进行维修”。

还好,时至今日这些过程看起来都结束了,长通路北侧的大规模改造已经开始,旧房屋基本拆除殆尽,清真寺和沙俄领事馆的周边清爽多了。而沙俄领事馆的维修去年下半年开始,已经看到屋顶、外墙正在施工,那个哥特式的尖顶放在地下重造呢……

 各位说了算和现场施工的爷爷们,千万别再凭自己的感觉瞎整啊,2008年以前修复的的东西,设计师的审美观远不如当年的,真的!不信看看春谊宾馆!不过,维修沙俄领事馆的各位应该不是那样滴!于是乎求求你们,一定要把当年此楼的精美和精气神给整出来!拜托哈!!!

 (感谢老赵的摄影照片,另谢《中国记忆网》的苏州人、良师益友等网友的网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