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女生超短裤:长春老建筑物语-沙俄兵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05:44:58

长春老建筑物语—沙俄兵营

     沙俄兵营遗址,位于现长春宽城区铁北凯旋路与一心街交汇的三角地以东,现长盛小学一带,1902年左右陆续修建。当初,这里也分北大营和南大营,这里属南大营部分,有兵营、将校营等建筑。目前,尚有部分老建筑残留。

 

        沙俄1898年取得中东铁路的修建权后,起初并没有多少军队跟随。1900年爆发“义和团运动”,沙俄在“保护俄国中东铁路侨民及财产”的名义下出兵东北,驻扎在铁路沿线的主要站点,长春自然不例外。当时,铁北二道沟的沙俄附属地尚未建成规模,俄军的主要驻扎地位于长春老城西门外一带,就是现在平阳街和树勋街一带,当初驻长的兵员主要是彪悍的哥萨克兵。当时的西门外,是俄国人的聚集地,最初的沙俄领事馆也在这里,后来才在长通路修建了新的沙俄领事馆,而其后的中俄合资的华俄道胜道胜银行也建于西门内(现西三道街西端,现二人转剧场南边,这家银行的主要目的就是修建中东铁路及支线)。


   (此图为1912年长春地图,图中绿框内为沙俄早期领事馆和兵营,那条街叫“西岭大街”,现在的平阳街)

        随着二道沟沙俄中东铁路附属地的建设完善,兵营成为不可或缺的建筑之一。就在前文介绍过的宽城子车站和铁路俱乐部的东南方向的附近处,建设了士兵大营和军官使用的将校营。1904年日俄战争中,长春并没有大规模的战斗。1905年日俄战争结束后,长春是双方势力的重要分界点,按协议,各自的大部队陆续撤离后都留下一部分的铁路守备队,日本人主要住宅在孟家屯车站附近,而俄国人集中于二道沟宽城子站附近。战争后,双方的军队堂而皇之地驻扎在中国的土地上。就像两个强盗邻居,不但在炕头上打仗,打够了还不走了呢!留了俩哨兵,炕头炕尾地呼呼大睡,夹在中间的中国人何等的滋味!沙俄的大部队撤离后,一部分营房用来开办了学校。在现在长盛小学处的老兵营,就被改建成“沙俄铁路子弟小学”。

        到了1924年中苏签订协议中东铁路共管协议,沙俄附属地的行政权力被中国政府收回,沙俄的这所小学也变成“东省特别区立第十二小学”。随后,这里的兵营都被中国军队接管。当时,这里并不被中国和日本双方重视,日本人的精力在附属地,中国人则在商埠地上不甘落后地与日本人竞争,而当初雄心勃勃的俄国人,经过十月革命的混乱后,仅存一部分铁路员工在遥远的东方一隅享受着自得其乐的悠闲。

      (这是当初沙俄附属地内街道的状况,根据这个路宽,不是一匡街就是二酉街了,瞎猜的,嘻嘻)

        1931年9月19日凌晨五点,就在奉天的北大营发生震惊中外的“九一八”后的六个多小时后。驻扎在满铁附属地内的日本关东军铁路守备队,向驻扎在这里兵营内的东北军发起偷袭。当初攻击这里的日军是铁路守备队第四联队的三个中队(450人左右),而守备的中国军队是东北军23旅663团的一个营(600人左右)。日军的偷袭战术被东北军发现,据说东北军营长傅冠军就是在问答口令过程中被日军枪击重伤而亡(传说有很多版本,此说为其中之一)。随即双方进入激烈交战,因为沙俄建造的的军营十分牢固且周围地形空旷,日军攻击了三个多小时后,仍然不能进入。直至上午十点多钟,日军调来三门山炮,才得以攻陷整个兵营。此战中,日方中尉小队长阵亡,付出了战死24人,伤33人的代价;而中方营长傅冠军战亡,600人中380人被缴械,其余人员从北部撤离。这场战斗,成为九一八事变中中国军人打响主动还击的第一仗。战后,在现一心街和长盛街交汇处的东南角,日本关东军建了一个“宽城子战迹纪念碑”,用于纪念九一八事变中的阵亡人员。

                                 (这是被日本山炮击中的兵营屋顶)

                   (这是从属日本关东军的铁路守备队战后入住原沙俄兵营的场景)

 

            (这是战后在兵营南部修建的“宽城子战迹纪念碑”,图中后边就是整齐的兵营建筑)

 

        1932年“满洲国”成立,尤其是1935年苏联将中东铁路支线出售给“满洲国”政府后,因为这里并非长春城市建设的重点而渐渐进入荒芜。原来的沙俄兵营改为日本铁路守备队的驻地,长盛小学所在的“东省十二小学”变成了“宽城子国民学校”。在此地再往东南,是长春著名的一个叫“张泮屯”的“三不管”地带,中、日、俄三方没人愿管,是个杂乱不堪、匪盗聚集之处。1939年后,在长春第二期国都建设计划中,将此地居民全部迁出,重新改造,这才将原沙俄附属地与新建的城区基本连接成片。

    解放以后,长春铁北地区逐步变成传统上的“工业区”,在这一带陆续建设了许多工厂,当时的兵营也被移作他用,“宽城子国民学校”也逐步变成了今日的“长盛小学”,而那些老兵营、将校营宿舍,不是成了小工厂、仓库,就是被若干家居民挤进一栋将校营的建筑,在老建筑外暂设林立,呈常见的那种“小棚子围城老建筑”的景致。倒是有一栋建筑保护的好,就是当初宽城子附属地邮局,一栋普通的小二层建筑,因为是“中共在长春的第一个通讯站”而得以完好保存并修葺一新。还有一张据称是在1929年画在学校院内兵营老墙上的《还我河山》的宣传画(现画为2006年重制,隔几年就要重画一遍),两者都成了“红色教育景点”而被完好保存着……

 

               (这是现长盛小学院内的沙俄老兵营的山墙及其上的《还我河山》宣传画)

 

   (这是被各种小棚子“围城”的沙俄将校营的老建筑,现其中居住的是吵嚷着“快趴了住新楼”的居民)

 

                     (这是2009年被修葺一新的“中共地下联络站”,红色教育基地)

        从开始建设中东铁路附属地至今,已经一百多年了,建筑老去、物是人非是很正常的,更何况这里在不同阶段曾发生过那么多翻来覆去的事变,再加上解放后三十年间的维修欠账和现代人的疯狂拆旧建新,大部分老建筑们的消失毫不足奇。不过,现在在一匡街一带,仍会时不时看见一些青砖、红砖的老建筑物件,驻足那里仔细观瞧,对感兴趣的人们来说,还是有点味道的……

  (这是一匡街边的老建筑,尽管已经破败得摇摇欲坠了,可女儿墙上的红砖小造型,看上一眼、仍很难忘)

 

        目前的铁北,已经从“企业退城改造”和“棚户区改造”开始陆续进入新一轮的开发,最大的成绩就是引进了“东北最大一个万达商城”吧?!原来的各企业大院,纷纷建起了许多新的居民小区,宽城区政府北迁后,也相应带动了此地的进一步发展。很遗憾,从历史到今天,这里几乎从来不是建设的重点,在大部分人的心目中,并不是个十分让人向往的地方,就是同等质量的房价,也比其他区域低一截,任重道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