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功夫馆:长春老建筑物语—日本关东军航空队司令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8:09:16
长春老建筑物语— 日本关东军航空队司令部      日本关东军航空司令部,位于新京兴安大路兴安桥西(现长春西安大路西安桥西,原七航校大院内)。成立年代不详、建筑年代不详、管辖范围不详!(一问三不知,也来凑数了!)不过,关东军航空队是属关东军直辖的空军部队,当时属关东军下辖的有第2航空军和第5航空军。1942年10月,日本将关东军司令部升格为关东军总司令部,同时增设了两个方面军司令部、装甲军司令部、防卫军司令部和第二航空军司令部(尚未弄清长春的这个航空队司令部到底是哪个?!)

 



    不谈航空队来龙去脉了,谈点关于空军航校的历史(因为老糊涂当年大学毕业的时候,差一点入伍到航校当老师,对此话题多少有点感情)。说起新中国的航校,必然要谈林弥一郎率日本航空大队300余人投降,成为新中国空军的创建功臣的事。

    1945年9月底,当时日本关东军第2航空军第101教育飞行团第4练成飞行队被共军包围,经多方动员工作,大队长林弥一郎率领全大队的300余人,连同46架飞机、130台发动机和6个机械实习室投奔中共的东北民主联军(司令员林彪,后成为赫赫威名的“四野”)。经过整合后,这里不光有原日军的飞机教练员,还有国民党的飞行教官。1946年3月,中共在通化成立了归属于东北民主联军总部的“航空学校”(史称“东北老航校”),从此孕育了新中国一代代的航空骨干和精英。

            (这个马车拉的不像日本的战机,似乎是国民党的“中”字号,但拉车的是东联军)

    说起日军在共产党军队中作用,这是这几年才被公开提及的话题。当年投降于国民党的日本及“满洲国”军人,因为国民党的种种歧视,大部分都投奔了共产党,据称在林彪的“四野”中,有不下10万人的日满老军人。他们大部分居于技术和后勤岗位,也有部分直接上了前线,在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都有他们的影子。牺牲的人被安葬于各地的“国际友人”墓地,天津的烈士纪念碑上就有日本人的名字。而活着的,1954年后返回日本。因为走前销毁了当年的各种勋章,80年代改革开放后,很多老兵回来时,军方热情接待并补授“解放勋章”等相应的功勋荣誉,他们也是新中国的功臣!而这些人中最著名的林弥一郎,1954年回国后,虽然境遇并不好,但还是组建了民间组织“航七会”,会员有1000多人,终身致力于中日友好事业,1999年去世后,被军方尊称为“新中国空军之父”。

 

            (这是空军司令员王海陪同林弥一郎参观东北老航校展览馆,王海当年就是林弥一郎的学生)

    1949年10月,中央军委批准组建了六所新航校:一航校在哈尔滨、二航校在长春、三行校在锦州、四航校在沈阳、五航校在济南、六航校在北京,而东北老航校被改建为第七航校,设在牡丹江。而这些新设航校的校长,全部来自东北老航校。在抗美援朝和后来的空军战斗中,当年的空战英雄、后来的空军领导王海(空军司令员)、林虎(空军副司令员)、刘玉堤(北京军区空军司令员)等都出自于这些航校。

    解放以后,在长春的这所当年的日本关东军航空队司令部的大院里,先入住的是老东北航校的“第二飞行大队”和“混合大队”。1950年,“第二飞行大队”随着老东北航校成为第七航校(设在牡丹江),也成为了“七航校第二飞行大队”;1968年,第七航校从牡丹江迁至长春,这里就成了七航校的校部;1986年更名为“空军第七飞行学院”,这所学校的培养重点是歼击机飞行员。而当年的“混合大队”,1950年成为“空军航空学员预科总队”;1954年成为“空军第一预备学校”;1986年更名为“空军第一飞行基础学校”,1988年升格为“空军长春飞行学院”。咱们国家杨利伟等所有的航天英雄,均被上述两所学校所培养过。

 

         (这是这个大院2005年开始培养的第八批空军女飞行员,现早已英姿飒爽的飞向蓝天了!)

 

         (第一代女航天员不一定是第八批的,但未来的第一位女航天员一定是从这个大院出来的!)

       2004年后,上述两所学院,连同南湖广场的“空军第二航空学院”一道,共同组建了“空军航空大学”,这所大院也成为了“空军航空大学飞行训练基地”,其它的老称号都撤销了。对于这所大院的历史尽管尚很模糊,但这个大院今天的辉煌可是相当牛气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