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出地狱门和人口贩卖:对中国食品安全危机的经济解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6:40:15

民以食为天,关于食物,中国人有着惨痛的族群记忆,吃过观音土、养过小球藻、掰指头数过粮票和肉票。这些匮乏造成的记忆,已随着时间慢慢淡去。但近年来,中国人再一次被“吃”困扰,毒奶粉、毒馒头、地沟油和瘦肉精充斥于饭桌。为什么中国人在20世纪80年代摆脱匮乏,又经过了20年的经济飞速发展,反而迎头撞上有毒和伪劣?

食品也是一种商品,任何有关商品的社会现象,其本质都是经济现象。所以,不能仅仅着眼于道德和监管,而应该分析其中的深层经济动因,否则四个“大盖帽”仍旧会管不了一棵豆芽菜。

如果从经济角度着眼剖析这个问题,还得从源头谈起。和以谷物为代表的淀粉类食物相比,以蛋奶肉为代表的高蛋白食物需要消耗更多粮食和劳动,因此价格也更贵,只有随着生产的发达和收入的提高,有剩余粮食去生产蛋白,居民的食物结构才能逐层由谷物、向蛋奶肉迈进,也就是说,生产力和收入决定食物结构。这个关于食品的最基本的热力学原理,即使在工业技术发达的今天,也没有太大改变。

需求——拖拽效应

决定市场利润分配的是各要素议价能力,这很大程度上又和其政治权利的强弱有关;另一方面,食品安全监管是政府供给的公共品,其供给的多少也取决于公民权利的强弱。所以,不管是市场利润分配还是食品监管,最终都是内生于系统中的因变量,想依赖系统内生因素的相互作用去解决封闭系统内的问题,是不太可能的。

所以,如果说道德是头顶上遥不可及的星空,仅能聊以自慰,乱世峻法是治标的虎狼之药,仅能解一时之痛,那么减小贫富分化、提高基层小生产者的权利则是长久的治本之策。但如果作为系统最终推动力的各要素的政治权利发展陷入“路径依赖”而不能自拔,那么,悲观而言,食品安全问题将在中国长期存在,并继续恶化。

同一片田野

中国人摆脱了食物匮乏后的这30年里,中国各阶层在市场经济中议价能力因政治权利不同而出现差异,这造成了收入的分化,并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而加深。中国一部分人在享受经济发展的果实时,却把另一部分人远远甩在身后,并不断压榨、“拖拽”他们而毫不自知,仿佛和自己毫不相关。但是,正如本文所述,在食品安全问题上,一国的所有人群,包括高收入人群都不能独善其身,所有人都是穷人!

有这么一则小故事:一位果农买来了昂贵的良种种子,但在第二年,却把这些种子免费分发给邻居,他妻子不解,这位农夫回答说,采我们花蜜的蜜蜂也会去采他们的花蜜,如果品种不一样,最终也会带坏我们的果实。归根到底,我们都在同一片田野上。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作者为管理学硕士,《思想库报告》、《数字通讯》等特约撰稿人,联系邮箱为liuyj2000@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