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炎手术要做多久:养生大道(第二部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12:55:17
《黄帝内经》虽然没有把"精气神"三个字连在一起说,但"精气"和"精神"的概念随处可见,说明三者有密切关系,养生要重视"精气神",比如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又说:"呼吸精气,独立守神。" 

第18节:人身三宝---精气神(1)



  第三章人身三宝---精气神

  生命物质起源于精;

  生命能量有赖于气;

  生命活力表现为神。

  我们经常说:"这个人精气神真足!"很有意思,在我们的双音节的语言习惯中,"精气神"这个三音节词使用的频率却很高。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知道"精气神"。

  精气神究竟是什么?精气神三者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究竟应该怎样炼养精气神?

  上药三品,精与气神

  《黄帝内经》虽然没有把"精气神"三个字连在一起说,但"精气"和"精神"的概念随处可见,说明三者有密切关系,养生要重视"精气神",比如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又说:"呼吸精气,独立守神。"

  在春秋战国甚至更早的时候,我们的古圣先贤就十分重视"精""气""神"。《周易·系辞传》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说明物体是由精气凝聚而成的,事物的变化是由魂(神)的游散造成的。在《管子》《庄子》等经典中都使用了"精神""精气"的术语。

  后世道家把它归纳为"精气神"。道家说:"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又说:"上药三品,神与气精。"

  生命有三个要素,那就是精气神;养生有三大法宝,那就是养精、养气、养神。

  黄帝问岐伯,怎样呼吸精气,怎样"独立守神"?黄帝问的问题,后人做了一个总结:怎样炼精、气、神?也就是怎样养精,怎样养气,怎样养神?几千年来,中国人积累了丰富的养生经验,摸索出各种各样的养生方法,如果把它归纳起来,不外乎这三个方面。

第19节:人身三宝---精气神(2)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来养生有"四大基石"---合理膳食、心理平衡、适量运动、戒烟限酒。这四大基石是西方国家提出的。而我们中国人把它归结为养生的三大法宝---养精、养气、养神。

  其实精气神三方面的炼养不是分裂的,而是结合在一起的。古人说形神合一、精神合一、神气合一、动静合一,就是这个意思。在古代,凡是著名的养生专家都能达到这一点。比如唐代之后,在五代到宋代初年的时候有一个人,这个人在历史上非常有名,希夷先生陈抟,后来人称他为睡仙,他一睡下去就可以睡几个月。实际上他是在练功、炼精气神,别看他睡在那里好像是一种消极的举动,实际上他是内在养练精气神,只是普通人没看到。

  陈抟老祖留下了睡功秘诀三十二字:"龙归元海,阳潜于阴。人曰蛰龙,我却蛰心。默藏其用,息之深深。白云上卧,世无知音。"就是说看上去睡的时候像龙一样盘曲环绕。俗话说:"学道不学道,学个狗睡觉。"就是说练睡功时,要侧着身体,好像狗一样蜷着身子,像狗像龙是一样的。要一只手屈臂枕头,一只手直抚于脐眼(丹田)。一只脚伸展,一只脚弯曲。这就是炼形。睡功要求先睡心,后睡眼。也就是先要收心入静,然后才闭目入睡。首先要使心神不外驰,就是不能老想着外面的事情,要把心神收敛起来。这是炼神。呼吸要调匀、调细,气机自然、安定、平和。这是炼气。精、气、神和合凝聚,结成内丹。哪有精气神分开来炼的?

  古代所有善于养生的人都能做到精气神三者结合,都能做到《黄帝内经》所说的"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呼吸精气,独立守神"。我们现在很多人在养生时都学了很多方法,各种各样的方法,有的是偏于炼形的,有的是偏于炼精的,有的是偏于炼气的,有的是偏于炼神的。我们要学会怎样把精气神或者形气神结合起来。这才是真正的养生之道啊!

  为了达到精气神三者合炼的目的,我们要首先搞清楚什么是精?什么是气?什么是神?

第20节:人身三宝---精气神(3)



  精,构成生命最基本的物质

  什么叫精?

  "精"这个字,大家都会写,米字旁加一个青。米字就是粮食,稻谷;青是代表声音,所以念精。这里的米实际上指的是精微的物质。也就是说人体有一种非常细微的物质,这种物质就叫做精。也就是构成人体生命的精华,也就是构成人体形态、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素问·金匮真言论》上说,精是身体的根本。没有这种最基本的精微物质,就不可能有人的身体。

  《灵枢·决气》中说,我们的父母亲---"两神"相互结合以后,然后生下了我们人。而构成我们人体的就是"精"。"精"在我们人这个形体出生之前就有了,是从父母那里遗传下来的。拿现在的话来说"精"就是维持我们生命活力和身体健康的一种最基本的精微物质。

  这里说的"精"主要是藏于人的肾中,所以叫肾精。肾精又叫做先天的根本,是父母亲留下来的,是一种遗传,是先天之精。

  《黄帝内经》将"精"分为两类。一类是广义的,只要是维持人的生命健康、生命活力的最基本的物质都叫做精,包括精、血、津液,等等。第二类是狭义的,更具体一些,主要是指肾精,特指主管人的生殖、生长发育的精微物质。一般所说的精是指人体的真阴(又称元阴),不但具有生殖功能,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而且能够抵抗外界各种不良因素影响而免于发生疾病。因此阴精充实不仅生长发育正常,而且抗病能力也强。

  "精"的来源有两个,一个是先天的,是从父母亲那里遗传下来的,是秉承于父母的,它在整个生命活动中起到了"生命之根"的作用;一个是后天的,也就是人出生以后吃的食物,喝的水,叫水谷精微,这是一种营养物质。先天之精需要不断地有营养物质补充才能保证人的精不亏,才能发挥其功能,才能维持人体生命活动,这种物质就是后天之精。此外,还有呼吸大自然的精气。这两个方面就形成了人的后天之精。

  "先天之精",是与生俱来的,所以道家又把它叫做"元精",它是生命的本原性精华;"后天之精",有人把它看成是在性交时所射出的精液,是不对的。

第21节:人身三宝---精气神(4)



  "精"是非常重要的,有了精,才有形体。所以精气神三宝,最早又称为"形气神",比如汉代初年《淮南子》这本书就是"形气神"三者并称的。一个人要健康、长寿,最最关键的就是要养精,既要保住先天的肾精,又要调养后天的水谷之精。

  肾精,生命的原动力

  在《黄帝内经》里面,把精看成水,肾精就好比是水一样,像水一样地流动。在《周易》八卦里面有一个卦叫坎卦,坎卦上下是阴,中间是阳。肾精就好像是坎卦,是水,是液体,外边是柔的,里边是刚的。

  坎卦这个符号非常形象,它的上下是柔弱的,是虚的,像水,就是肾精。水当中有一个阳爻,有一个非常刚强的东西,这个东西就是肾中的真阳,真阳之火,是生命的原动力。

  我举个例子。大家都知道现在的能源危机,所以要找能源。现在世界科学界已经开始在大海里面去找能源。海洋能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资源,包括海水能、海面能、海底能和海洋生物能等。其中海水能就有潮汐能、波浪能、海洋温差能、海洋盐差能等。在这个能源危机的时代,海洋能真是人类的福音啊,海洋能才是最根本的能源。这就好比我们的肾精,看上去是水,是液体的,实际这里面有一个非常强大的能源,这才是生命的最根本的原动力,就是这个动力维持着我们生命的健康。我们明白了这个生命的原动力,就一定要把它护养好。养精是养生的根本啊。

  养精的三个方面:节欲保精、经络按摩、合理饮食

  我们应该怎样养精?养精的方法很多,我看最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节欲保精,切记"色字头上一把刀"

  养精首先要节欲,这是最关键的一种做法。《黄帝内经》里面经常提到的,人要有节制,尤其是"行房事",男女交合一定要节制,这样能保住精,因为这个精主要是肾精。房事太多会泄精,会泄掉了人的精气。按《黄帝内经》的话来说叫"积精全神",要把精蓄积在那里,就像人体里有一个水库一样。"水库"里面有水,这个水不能随便地泄了,要把它积攒在那里,否则水就干了,水干了,这个水库还有什么用?

第22节:人身三宝---精气神(5)



  大家想一想,历代的皇帝为什么大多都短命,很少有长寿的?有人做了个统计,中国历代皇帝加起来有402位,他们的平均寿命只有30多岁。这里面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皇帝嫔妃太多了,精消耗得太多了。"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这么多嫔妃,房事太过度了,精怎么能保得住?

  有一句话叫做"色字头上一把刀"。这是把什么刀?古书说:"淫声美色,破骨之斧锯也。"这是一把砍伐我们骨头的刀。因为房事太多了以后,必然就耗散了精气。这个精藏在肾里,肾有"生髓主骨"的作用,肾主管骨头,肾精丧失了,我们骨头也就受到损伤。所以人如果房事太多,无节制,那就像一把斧子一样,是在砍伐我们自己的骨头。

  第二,经络按摩,不让精外泄

  养精要经常进行经络的按摩,肾精是在人体的下部,这个地方后来称为丹田---下丹田。保精、养精要按摩下丹田。

  下丹田在哪里呢?一般人都知道下丹田就在肚脐下面的位置,准确的位置是肚脐下1.5寸。肚脐下面3寸有一个穴位叫关元穴,在关元穴和肚脐连线的中点就是下丹田。下丹田就是肾精所藏的地方。在下丹田的位置我们可以两手交叠,用手掌心的劳宫穴按揉下腹,按揉下丹田的位置。把手掌劳宫穴对准下丹田,整个手掌覆盖肚脐(神阙穴)和脐下3寸关元穴之间,整体按摩120次,顺时针按摩60次,逆时针按摩60次。

  为什么要120次?这是取人体的"天年"数,就是正常的寿限。一般按120次,就会温暖、发热。肾精最怕寒冷。

  同时,还要按揉命门穴,命门穴和肚脐相对应,在人体的后背上,肚脐相对的正后方。方法同按揉丹田,也是两手交叠,用手掌心劳宫穴按揉命门。

  命门,这个名字取得非常好,命门就是生命的大门,是主管生命开阖的。我们要把这个门给它守住了,不要让精外泄,所以这个部位也要经常按摩。同样也是按摩120次,顺时针按摩60次,逆时针按摩60次。

  每天早晨和晚上各按揉一次,每次按揉120次以后,下丹田和命门会发热、温暖。按揉丹田属于练功的一种方法,练功的最好时间在一天中是四个时辰:子午卯酉。子时是半夜11点到凌晨1点,午时是中午11点到1点,卯时是上午5点到7点,酉时是下午5点到7点。我们可以在上午卯时和下午酉时来按揉下丹田。

第23节:人身三宝---精气神(6)



  经常地按摩下丹田和命门可以温精,可以保精,不让肾精外泄。

  第三,合理饮食,维持生命的健康

  在我们的饮食当中,要多吃养精的东西。比如黑芝麻、黑豆、山药、核桃、芡实、莲子,还有地黄,地黄熬汤很好喝的。平常多吃这些食物不仅有利于延年益寿、强身健体,而且有助于治疗遗精、早泄。

  中医有一句名言:"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人脾胃功能的强健,是保养精气的关键,"得谷者昌,失谷者亡",尤其是体弱之人,真气耗竭,五脏衰弱,全要依靠饮食营养来充实气血。所以全面均衡营养的饮食,是保精的重要手段。饮食时还要注意定时、定量、不偏、不嗜。只有在饮食得宜的基础上,才能考虑药物滋补的问题。服用补益药物时,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辨证施补",不然可能会适得其反。

  从以上三个方面来做,我们就可以对肾精有所保养,就能"积精全神"。

  气,维持生命活力的能量

  人的生命在于精气神,"精"已经讲了,现在来说什么是"气",怎么养气?

  "气"字,在我们中国人的话语当中,几乎是无处不在的。甚至可以说,中国人离开这个"气"字就说不成话了。比如说我们说一个人生气了,叫"怒气冲天";高兴了叫"喜气洋洋";如果萎靡不振,叫"泄气了";如果精神抖擞,叫"神气十足",等等。中国人有一句话叫"人活一口气",人就是有了这个"气"才活着的。

  "气"字在《黄帝内经》当中,出现了3000多次,是出现最多的一个词,整个《黄帝内经》都在讲这个"气"。

  "气"字怎么写?我们今天看见的是简体字,繁体字是"氣"。

  精字也有米字,气字也有一个米字,米是一种物质,一种精微的物质。说明气也是一种精微物质。"气"字的写法在甲骨文里面,实际上就写成三横,它代表自然界的云气、雾气、露气,是一种能看得见的,但又不是很清楚的一种状态,叫气态。后来这个"气"渐渐地越来越抽象了,慢慢变成了一种无形的东西。"气"实际上是介于精和神之间的这么一个状态,是介于有形和无形之间的东西。

第24节:人身三宝---精气神(7)



  我带了有二十几个博士生,我曾经让几个博士生专门研究"气",结果都遇到很大的困难,所做出来的结果总难以令人满意。"气"字人人都在说,可是真正要把它搞清楚,要说出它就是什么东西的确不容易。我们现在通行的说法是,气是维持我们生命的活力的一种精微的物质。可是它和"精"这种精微的物质又不完全一样。精是能看得见的,基本上呈液体,而气是一种气体的东西,是看不见的。气既是维持人的生命活力的物质,又是人体各脏腑器官活动的能力。既是物质,又是功能,是能量,也是一种信息。

  气的运行通道就是经络。虽然"气"是什么、经络是什么,我们目前还说不清楚,但有一点很重要,就是我们可以通过修炼在身体上体会到、感觉到。

  气有五大作用

  人体的呼吸吐纳、水谷代谢、营养敷布、血液运行、津流濡润、抵御外邪等一切生命活动,都是通过气的作用来实现和维持的。总结一下,气有五大作用。

  第一,推动作用。气可以推动经气的运行、血液的循行,以及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促进人体生长发育,激发各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

  第二,温煦作用。气维持并调节着人体的正常体温,是人体热量的来源。保证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及经络的生理活动,并使血液和津液能够始终正常运行而不致凝滞、停聚。

  第三,防御作用。气具有抵御邪气的作用。既可以护卫肌表,防止外邪入侵,又可以与入侵的邪气作斗争,把邪气驱除出去。

  第四,固摄作用。气可以保持脏腑器官位置的相对稳定,并可统摄血液防止其溢于脉外,控制和调节汗液、尿液、唾液的分泌和排泄,防止体液流失,固藏精液以防遗精滑泄。

  第五,气化作用。气化作用即通过气的运动可使人体产生各种正常的变化,包括精、气、血、津液等物质的新陈代谢及相互转化。实际上,气化过程就是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的过程。

  人体各种各样的气人体身上到处都有"气",人一旦没有气,就"断气"了。

第25节:情志养生(1)



  第四章情志养生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喜怒哀乐,都有七情六欲。有各种各样的情绪,这是外界客观刺激所引起的精神上的反应。我们的感情、情绪,我们的心理活动本来就是多方面的。有不良情绪并不可怕,关键是要善于控制它、调节它,要及时地排解它,而不能让它任意发展,否则就会受不良情绪的刺激和危害,而产生身体上的各种疾病。

  七情六欲究竟指什么?究竟应该怎样调节七情六欲,调节人的情志呢?《黄帝内经》里面有着非常精彩的论述。

  调节情志法---防治"七情"内伤

  我们谁都在说"七情六欲",可是要说出具体内容,恐怕比较困难。这也难怪,因为本来就有各种说法。

  七情就是人的七种感情、七种情绪。七情的说法,各家差别不太大。

  佛家:喜、怒、忧、惧、爱、憎、欲。

  儒家:喜、怒、哀、惧、爱、恶、欲。

  佛教是从古印度传来的,所以它的名词术语都是翻译过来的,翻译的译文是不可能完全相同的,七情中的"忧"另一种译法就是"哀","憎"另一种译法就是"恶"。所以两家说法其实是一样。

  《黄帝内经》的说法有一点区别,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中医学没有把"欲"列入七情之中。

  什么是"六欲"?六欲就是人的六种欲望、六种需求。人要生存,生怕死亡,要活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于是嘴要吃,舌要尝,眼要观,耳要听,鼻要闻,这些欲望与生俱来,不用人教就会。

  人究竟有多少种欲望?战国时期杂家的代表作《吕氏春秋》在《贵生》这一篇中首先提出"六欲"的概念,人的"全生状态",就是"六欲"都得到合理的满足,但没有说出哪六种欲。东汉哲人高诱作了解释,六欲,就是生、死、耳、目、口、鼻。后来有人把它概括为"见欲(视觉)、听欲(听觉)、香欲(嗅觉)、味欲(味觉)、触欲(触觉)、意欲"。这跟佛家的说法有很大的区别,佛家说的六欲是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音声欲、细滑欲、人想欲。

第26节:情志养生(2)



  我们现代人常说"情欲"这个词,其实在现代汉语里,情与欲还不完全是一回事。情主要是指人的情感表现,属于人的心理活动范畴;而欲主要是指人的生存和享受的需要,属于生理活动的范畴。情太切伤心,欲太烈伤身,说明情与欲一个属于"心"一个属于"身"。当然情与欲是不能分开的,是互动的,还可以互相转化。七情六欲是人类基本的心理情绪和生理要求,也是人间生活的最基本色调。

  但七情六欲却容易出问题。怎么来对治这些问题,《黄帝内经》给我们作了很好的回答。七种情志激动过度,就可能导致阴阳失调、气血不和而引发各种疾病。所以七种情志一定要调理掌握适当。如果掌握不当,例如大喜大悲、过分惊恐等等,就会使阴阳失调、气血不周,首先是精神上的错乱,然后就会影响到身体上,形成各种疾病。

  《黄帝内经》将我们通常说的七情六欲做了一个分类。将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归结为五类。那就是怒、喜、思、忧、恐,这叫五志。这个五志分别对应的是五行,也就分别影响到人的五脏,那就是肝、心、脾、肺、肾。

  五行木火土金水

  五脏肝心脾肺肾

  五志怒喜思忧恐

  怒伤肝

  怒伤肝,怒气直接影响着肝。一个人发怒的时候,气往上冲。大家可能都有过一些经验,如果遇到一些非常愤怒事情,这个时候就会觉得血往上涌。所以如果有心脑血管方面疾病的人就一定要注意,千万不要发怒。因为怒的时候,一下子气血往上冲,那就会导致一些不良的后果。《黄帝内经》上讲,肝脏是藏血的,发怒的时候直接影响到肝脏,肝血、气血往上冲往上涌,这时人非常危险,有的就会脑出血。

  "三气周瑜"是《三国演义》里面的一个故事。周瑜是吴国的大将军,才华横溢。而蜀国有一位诸葛亮,更是足智多谋。周瑜心胸狭窄,经常生气,他有句名言:"既生瑜,何生亮?"意思是既然生了我周瑜,何必再生诸葛亮?久而久之周瑜就积劳成疾。最后一次他生气的时候,血往上涌,一命呜呼了。所以怒则伤肝、伤气血,这一点大家一定要注意。保持遇事不怒、不生气的心态非常重要。这里向大家介绍一首《不气歌》:

  他人气我我不气,我本无心他来气;

  倘若生病中他计,气下病来无人替;

  请来医生把病治,反说气病治非易;

  气之为害大可惧,诚恐因病将命弃;

  我今尝过气中味,不气不气真不气。

  喜伤心

  《黄帝内经》上说,喜则伤心。要说起来七种情绪里面喜是一种好的情绪,怎么会伤心呢?这里的喜其实说的是大喜,过分的高兴、兴奋,而大喜过望就会影响到我们的心,损伤心气。因为"喜则气缓",大喜之后这个气就缓,缓意思是涣,表示水一下子涣散开来。太高兴、太兴奋了,往往气就散掉了,而产生喜笑不休、心悸、失眠等症,严重的甚至发疯。

  《儒林外史》里面有一个故事《范进中举》。范进考举人老考不取,到五十多岁还考不取,屡考屡败。最后一次在他自己都不抱任何希望的时候,却突然接到通知考中举人了,这时候他是大喜过望,结果没想到,大喜之后就疯了。为什么疯了呢?就是伤心了。因为心藏神,心主神明,心是管思维意识、神志活动的。正常的喜乐,使精神愉快,心气舒畅。可是狂喜极乐,会使心气弛缓,精神涣散,所以人也就迷失了,丧失神志,所以人千万不要大喜过望。

  我想起陶渊明的一首诗:"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人生在天地大化中,不过呼吸之间,多么渺小,多么短暂,何必为自己的事一会儿大喜一会儿大悲呢?海那么阔,天那么广,我们应该放下的就放下吧,应该尽的责任就尽掉吧,何必总要去计较个人的得失成败呢?

  防止"乐极生悲"

  加拿大一位贫穷的鞋匠,在确知自己中了百万元的巨彩后,竟"因乐暴亡",直到入殓之时,仍面带笑容。这种因过度兴奋造成的猝死,时常发生在中老年人中间。人过中年,全身的动脉均会发生程度不同的硬化,营养心肌的冠状动脉当然不会例外。如若心脏剧烈地跳动,必然增加能耗,心肌将会发生相对的供血不足,从而出现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或心搏骤停。这是"乐极生悲"的一个原因。此外"乐极生悲"还可致血压骤然升高,健康的人尚可代偿,若已患高血压病,过度兴奋就会导致"高血压危象",表现为突然头晕目眩、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烦躁不安。"高血压危象"尽管可能持续几个小时,却可由此引起脑血管破裂发生猝死。

  可见,"乐极"亦不可取,为了健康长寿,任何情绪的过分激动都是不可取的,应采取"冷处理"的方法,对于喜事与悲事、兴奋与气愤、顺境与逆境、快乐与痛苦等,都应一视同仁,善于自我调节情感,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一定注意不要超过正常的生理限度。

  

  思伤脾

  《黄帝内经》说:"思则伤脾。"思虑过度会影响到脾脏,会影响脾胃,一个人多愁善感,老是在考虑问题,考虑得太多往往不思饮食,或者饮食不和,这就影响到脾胃。脾是主运化的,饮食水谷精微到了脾胃的时候,就要靠脾胃的运化。运化就是运输、运送和消化、变化的意思。脾胃把吃进去的水谷消化成有营养作用的精微物质和无用的糟粕,并把其中的精微物质运送到全身。脾的运化功能,除了运化水谷之外,还能运化水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