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买什么基金好:我的知青生涯之: 《疾病猛于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05:19:07
《疾病猛于虎》
夏季,西双版纳的天气是:梅雨,霉雨,每每雨,闷热,酷热,闷酷热。1974年,勐腊县团结桥水管所。午饭后,我们一帮男生,上山砍柴火。
傍晚时分,驱赶着一大堆柴火返回,个个筋疲力尽,汗流浃背,浑身的汗毛孔努力的撑开到最大程度仍然酷热难当。终于到了山下,到了大沟边上(这是我们二团战友数年的成果,1973年5月1日建成通水,清清的水正源源不断的流向勐棒坝子),这时候的水是免费劳动力,大家把柴火全部扔进大沟,顺水漂流而下,再到驻地捞起即可。我们带着工具,押俘虏一般的跟着行进,这时沿着大沟走,能吹到习习凉风,很是惬意。走着走着,俘虏中有不听话的了,抵住大沟边沿不想走了,后面的柴火也就被堵住了。没事,我们有两个人跳到大沟里,在水中赶着柴火行进,其余的人到前面驻地等着打捞。
水很凉,我跳进水中便是一个激灵(这个词似乎用冷颤更合适,但没到冷颤的程度),感觉到浑身的汗毛孔已经全部收缩关闭。在水中赶着柴火很快就到了驻地,打捞完毕。
吃晚饭时还好好的,当晚黄昏,我发烧了,吃了退烧药,一夜基本无事。第二天,人只是没精神,胃口没有,只想睡觉。黄昏时分,又发烧了,并且有呕吐,照例吃药,药性到了,人也睡了。再次天亮了,人醒了,高烧又跟着来了,呕吐也来凑热闹了,折腾了半天,烧退,人也迷迷糊糊的睡了,黄昏开始,又一个高烧呕吐的循环,打针吃药挂盐水,把当时的卫生员佟建萍也折腾坏了。得知消息,原先在团部卫生所的姚永根携其女友吴红娣也来水管所帮忙照顾我。连续数天的高烧,连续数天的呕吐,吃啥吐啥,到后来连吃药也不行了,连药带水尽往外呕,甚至听到“吃”字就会条件反射的呕。
水管所领导马振清安排人用担架抬我到勐哈十字路口的农场医院,当时担架放在病房前的场地上,没有医生前来过问,惹急了抬担架的同事,在医院里吵了起来,最后被安排进了病房。后来才知,我躺上的这病床,十分钟前刚刚死了一个人,也没有消毒,下一个病人就直接躺了上去。这时的我,仍然呕吐不已,止吐药刚服下立马就吐,医生感到了病情的严重性,后来给我的臂膀上打了一针,数秒钟就止住了呕吐。
医生数度会诊,研究治疗方案。住院两天后,病情得到了控制,高烧呕吐都没有了,只是人是极其虚弱,只能躺着,不能坐,不能站,更不能走。当时虚弱到如下程度,厕所离开病房有20多米的距离,每次上厕所,要中途休息4~5次,每次只能走5米左右,走了5米,眼冒金花,大口喘气,必须停下,紧闭双眼,慢慢的下蹲,扶着边上的东西休息几分钟,再缓缓站起,艰难的前移,如此,上一趟厕所至少三刻钟。
后来得知我的病是“湿瘟”,现代医学称之为“副伤寒”,是极其凶险的一种疾病,在医学不发达的边疆地区,死亡率极高。医生告诉我,如果当时送到勐腊县人民医院,他们没有这个能力治疗这个病。送进农场医院,算是送对了地方。我虽保住了命,却是在阎王殿前走了一遭,险啊!
对于版纳这种以前的“瘴疠之区”,古人韩愈曾悲叹道:“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云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
我生生挣脱阎王爷的挽留,大病一场,重返人间,当额手相庆。感谢农场医院的医生尽心治疗,感谢很多朋友兄弟姐妹的精心照料。半个月后,我出院了。回到水管所,休息一段时间以后,我申请回上海探亲。
这是我知青时代最重的一场病,铭心难忘。
张一需 [2011-02-19 12:24:53 AM]
“医生告诉我,如果当时送到勐腊县人民医院,他们没有这个能力治疗这个病。送进农场医院,算是送对了地方。”庆幸林平患病被送对了地方,八连有位知青名庄菊芳,因患副伤寒送勐腊医院,结果不治,长眠团结桥头。我在连队时她视如妹妹,至今耳目畔常有她的音容笑貌。我也曾泡在水里跟着“俘虏”行进,不过不是柴火,而是粗粗长长的毛竹。文中的佟建萍、姚荣根、吴红娣都曾是与我并肩战斗的战友,读来倍加亲切。林平不仅是十六连才子,也是团机关的骄子,以后甭再被挤牙膏哦,盼您佳作连连!
删除
徐林平 [2011-02-19 11:10:03 11:10:03 AM]
不能算佳作,只是对当时印象深一些的事件做个记载。比起长眠南腊河畔的战友,真值得额手相庆。
chengyonglu [2011-02-19 08:05:00 PM]
生命途中,一场大病,会让人想到人生的“生死存亡”,这也算是一种体验式的生命教育吧。那时,人的思绪,天马行空般的,往往会巡视到人生尽头的边界。虽然这种问题是谁也无法想通透的,但是有过这种实践,有过认真的思考,才会对平安健康的生活“额手相庆”。这样的题材,让人有思考。好!
回复 删除
龚韬英 [2011-02-19 11:19:28 PM]
读文章庆幸林平吉人自有天相的同时也产生了严重的后怕,万一当时送错了医院……,那年代知青的命丢失的毫无意义却被标榜为“为建设边疆贡献年轻的生命”。文章写的是一段生死线上的经历,留给我们的是对知青历史的思考。
回复 删除
月下竹影 [2011-02-21 07:39:48 PM]
韬英说的对,吉人自有天相。才让我们今天有幸欣赏徐林平一篇又一篇的佳作。
回复 删除
唐勤梅 [2011-03-30 01:34:00 PM]
是的,当年好多知青就长眠在我们连队对岸,其中还有我老乡,想到了真心酸,活蹦乱跳的离家,静悄悄地留在那里,本不是大病,但一个眈误就会送命.你是幸运的,幸亏了你的幸运,让我今天能读到这么多精彩文章,并回忆起己有些遗忘的当年点点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