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暨市枫桥电焊机厂:《积善云有报》,讨论的是报应问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5:47:06
 积善云有报,夷、叔在西山。
善恶苟不应,何事空立言!
九十行带索,饥寒况当年。
不赖固穷节,百世当谁传。

“积善云有报,夷叔在西山。善恶苟不应,何事立空言”。积善如果有好报,那么,伯夷叔齐这么高洁的人,为什么饿死在首阳山下了?假如没有报应,那么,古圣先贤劝人为善的话不就成了空话头、大忽悠了么? 司马迁《伯夷列传》也谈过这个问题。他说,“(夷齐)积仁洁行而饿死……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 夷、叔:夷:伯夷。叔:叔齐。西汉司马迁《史记·伯夷列传》载:伯夷、叔齐,商朝孤竹君的两个儿子。孤竹君死后,兄弟二人因都不肯继位为君而一起出逃。周灭商后,二人耻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指野草)而食,最后饿死。夷、叔:伯夷、叔齐的并称。东汉应劭《风俗通·正失·彭城相袁元服》:“伯楚名彭,清拟夷叔,政则冉季,歷典三郡,致位上列。”南朝宋鲍照《拟古》(其五):“空谤齐景非,徒称夷叔贤。”西山:即首阳山。)

佛教解决这个“报应不对等”问题,使用的是“三生”说。你们只看到这辈子的报应不对等,没看到上辈子和下辈子呀!坏蛋享天年,是因为他上辈子做了好事;但因为他今生不学好,下辈子要受苦的! 但儒家是不妄谈虚无缥缈的来生前世的。陶渊明做出了自己的解答: “九十行带索,饥寒况当年。不赖固穷节,百世当谁传?” 这是用了《列子》中荣启期的典故。荣启期是和孔子一个时期的隐士,九十岁了连根腰带都没有,拿绳子那么一捆就凑合了。年轻时候的贫困状况就更不用说了。但他还在路边鼓琴而歌,挺高兴。孔子问他:又老又穷,您乐啥呢?他说,贫穷是士之常,死亡是士之终,我处常得终,为啥不高兴呢?(孔子游于太山,见荣启期行乎郕之野,鹿裘带索,鼓琴而歌。曰:「先生所以乐,何也?」对曰:「吾乐甚多:天生万物,唯人为贵。而吾得为人,是一乐也。男女之别,男尊女卑,故以男为贵;吾既得为男矣,是二乐也。人生有不见日月、不免襁褓者,吾既己行年九十矣,是三乐也。贫者士之常也,死者人之终也,处常得终,当何忧哉?」孔子曰:「善乎!能自宽者也。」) 你看,儒家的回答是:不管报不报应,我要持守我心目中的道德律令。不因有善报去行善,不因有恶报而不做恶,而是该做啥做啥,跟它报不报的没关系。 这才是“君子固穷”的真义,侧重点在“固”,在固守节操,不在“穷”。 中学时候学《孟子》,有几句话很大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之谓大丈夫。”其实,这话的意思是“富贵不能淫之,贫贱不能移之,威武不能屈之”。孟子并不是要跟威武、贫贱、富贵对着干,而是说,这三种力量都不能压倒、转移、扰乱君子的心志、德操。 孔子说富贵如果可以求,我愿意当个执鞭之士。他并不仇视富贵,只不过不把富贵(利害报应)当作终极价值罢了。如果富贵跟理想产生了矛盾,那就舍弃富贵,“富贵于我如浮云”。有人问孔子,伯夷叔齐善而饿死,他们怨恨么?孔子说,求仁得仁,又何怨? 在现实生活中,用心做事得不到正反馈的情况有没有?再英明的领导治下,恐怕也难以杜绝。这个时候,心中的坚守就很重要了。有好的反馈当然好,但我们不是为了正反馈而创业、敬业、乐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