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故事在线听:成都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动态第二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7:07:39
成都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动态第二期
(总第2期)

作者:信息中心    文章来源:成都市社科联(院)    点击数:240    更新时间:2009-12-15

       

        成都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

    试验区建设动态

                        第二期(总第2期)

 

 

              成都市社会科学院信息中心               2009年10月8日

          ———————————————————————————

 

政策举措

 

今年是落实成都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促进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向城镇居民转变的意见》行动之年,这是配套改革,推进城市化进程,畅通农村人口流动的重要一环,对该项工作的进展情况介绍如下:

促进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向城镇居民转变

一、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稳定就业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

(一)、积极促进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充分就业

1、落实就业扶持政策。积极健全市、区(市)县、乡镇(街道)、行政区(社区)四级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制定下发了《关于促进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稳定就业的实施办法》,将成都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按常住地纳入城镇就业登记和失业登记管理,并对其中自愿放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或流转其承包土地签定了3年以上流转合同的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发放《再就业优惠证》,凭证享受就业扶持优惠政策。

2、鼓励农村劳动者进城自主创业。一是将小额担保贷款扶持范围扩大到在城镇创业就业的农村劳动者和其他有创业愿望和创业能力的城镇失业人员,并提出了《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意见》。二是建立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自主创业小额贷款担保工作机制。

(二).积极加强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

1、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供培训2.57万人,就业2.56万人。

2、加大对技能培训补贴。投入10488万元,惠及40万人。

(三).切实维护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建立完善建筑企业联络员、建筑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权益工资卡及从业人员信用卡、企业工资拖欠信息披露等进城务工农村者维权工作机制;建立用人单位劳动用工信息数据库,实施对用人单位动态监督。

二、积极促进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进城定居。

(一).鼓励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在城镇购房居住。下发了《关于我市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购房进行补助有关问题的通知》,制订了《关于促进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进城定居的实施办法》、《关于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申购经济适用房的有关具体问题的通知》,鼓励通过建设集体宿舍、集体公寓、实施新居工程、建设政策性安居住房、支持购买经济适用房、限价商品房以及普通商品房等。

(二).建立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住房公积金制度。制订了《成都市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住房公积金管理暂行办法》。

三、积极推进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社保覆盖与对接。

(一).完善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社会保险制度。一是出台了《成都市非城镇户籍从业人员综合保险失业补贴实施细则》,在不增加用人单位和个人缴费的前提下,新增加综合保险人员失业补贴待遇;调整报销政策,事先住院医疗费报销办法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办法一致。二是对用人单位新招用我市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并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实行社保补贴。

(二).推进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社会保险对接

1、推进城乡医疗保险制度对接

2、研究推进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转接

四、提供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务。

1.为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提供医疗卫生服务。从去年以来各级财政按照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每人每年15-20元的标准安排公共卫生服务经费713.5元,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免费为其服务。

2.保障进城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2008年我市新(改扩)建学校7所,对城区农民工子女学校实行专项补助。

3.保障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的民主政治权利。成都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的意见》、《关于构建新型村级治理机制的指导意见》。

五、积极推进配套改革

(一)调整成都市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租房入户政策。率先在全国副省级城市实行了本市行政区域范围内居民的全域迁移。

(二)深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一是开展农村集体土地和房屋确权登记。截至2009年7月,全市共有253个乡镇、2485个村(涉农社区)开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二是推动农村产权流转。截至2009年7月,全市在确权颁证后实现农村产权流转共计46228宗。

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仍然较大。一是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就业数量与就业质量未实现同步增长。二是2008年底成都市接到省上通知暂停《失业证》和《再就业优惠证》两证的发放,对促进再就业带来一定的影响。三是部分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社会保障有待完善。

(二)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定居城镇促进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一是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申购保障性住房积极性不高。二是保障性住房供给量有待进一步增加。

(三)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向城镇迁移积极性不高。由于原有的与户籍为前置条件的部分福利制度和政策并未及时进行与之相适应的改革,没有与户籍相剥离,仍以户籍为办理依据,加之我市缺乏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益保障机制,因此向城镇迁移的积极性并不高。

(四)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在城镇社区民主政治权利需予以制度保障。我市缺乏对保障这一类人群参与实际居住地民主政治生活的配套文件,导致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难以行使民主政治权利。

配套改革

农村公共服务在延伸

有学者提出,农村公共服务的短缺无异于增加农民不应有的支出负担,比起单纯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城乡公共服务的差距更关乎社会公平,更需要加快弥补。成都在推进城乡一体化中,把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的均衡作为战略重点。

去年岁末,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深化城乡统筹进一步提高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的意见(试行)》,第一次明确界定了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责任,第一次将村级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第一次提出要让农民进行民主评议、民主决策、民主监督……这些大胆的创新与探索,被专家学者们归纳为“六个第一”。

  就是在这份文件中,提出了“到2020年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制度,基本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举措和目标。为农民提供基本公共产品,就是为农民“减负”;缩小城乡公共服务水平的差距,就是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生活水平差距。

基层管理

崇州市桤泉镇创新村级治理

“123”村级治理新模式下的新天地

如何有效地组织农民参与城乡统筹,如何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崇州市桤泉镇构建了一种权利构架较为科学、职责分工较为明确、运转有序的“村党组织为导向,村级自治组织、村集体经济组织两轮驱动,村民议事会、村民委员会、村民监事会合力治村”(即“一轮导向、两轮驱动、三会合治”村级治理模式)的村级治理机制。

  一轮导向 转变村级党组织领导方式,增强引导力

  桤泉镇群安村在发展“红提”经济中,不是由党支部“说了算”,而是采取“协会”运作模式,把生产决策权交给市场,交给集体经济组织,交给农民。生产什么,怎样生产,完全由他们自己决定。这些做法,转变了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干部通过行政命令来要求群众种什么、怎样种的传统做法,取而代之的是通过不同农产品之间的效益比较,由群众自己作出选择,引导群众实现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的目的,由“要我干”变成“我要干”。

两轮驱动 社会职能与经济职能分离,增强推动力

在村党组织的领导下,村民议事会、村民委员会、村民监事会等公共管理服务组织履行社会职能;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本集体所有资产管理,通过成立专合组织、股份合作社等,对集体资产进行有效经营。

  三会合治让农民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增强自治力

  村民议事会是决策机构,进行民主议事。议事会成员从村民代表中民主推举产生,设会长、副会长各1人。实行“三步”民主管理,即:民意调查“提”事、公开透明“亮”事、村民表决“定”事。

  通过实行“三会合治”,畅通了村民自治渠道,规范了决策、执行、监督运行机制。生建村在实施土地整理中,新增加了620亩耕地,该确权给谁,群众意见很大。后来交给议事会一议,决定确给集体,大家都不闹了。生建新型社区房屋交付工作矛盾突出,为解决好“分房难”的问题,议事会成员采取了“民情恳谈”“村民说事”等方式充分征求了群众意见,科学制定了分房方案和物管方案,议事会最后商议决定:同等情况下按照户型采取“抓阄”的办法确定,全程由村民监事会实施监督。

专家观点

成都的改革要走上一条什么路?

陆学艺

成都最大的出路是把这几百万农民中的大部分转为二、三产业的工人。靠农村的产业,毕竟力量有限。要靠工业化、城市化解决农民的问题。全国现在的统计,产业工人的比例是45.6%,那里面有两亿是农民工。

  成都如果能做到真正的产业工人占到70%,二、三产业能占70%,农民只剩20%、30%,它的城乡一体化就成功了。最后是走的这条路。法国有一个大学者,叫孟得拉斯,有一本书,《农民的终结》,他说农民的终结并不是说没有农业了也没有农民了,是说中世纪的农民,也就是中国小农经济没有了,都转到二三产业了,剩下的农业都是农业企业,规模经营。只有那个时候,现代化才算实现了,农民只是一种职业分工,而不是一种身份。我觉得中国最后要走的就是这样一条路。

 

胡鞍钢谈成都的城乡一体化

谈统筹城乡——农村厕所见城乡一体化成果

“我所看到的成都农村家庭,连厕所都是冲水式,这让人十分惊讶。”从成都农村住户的日常生活就可以看出城乡一体化的成果已深入人心。成都的“三个集中”与国家正在制定的国家主题功能区规划思路是一致的,即通过城市化让农村人口向城市聚集。成都在统筹城乡中所实行的土地改革,正是为解决这一难题作了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谈灾后重建——成灌快速铁路值得我们自豪

通过此次地震灾害后的恢复重建工作,也进一步加速了成都城乡一体化的趋势,如今都江堰的基础设施建设比震前水平整整上了一个台阶,已经超过了国家的标准,正在修建的成灌快速铁路是值得我们自豪的,要知道,连发达国家都很难做到这一点。”

谈绿色城市——绿色产业带将现身成都平原

在产业和区域定位上,胡鞍钢将成都与北京进行了各项指标的对比,发现二者发展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因此他建议,成都应向北京学习,加快服务业的发展步伐,努力构建多种要素聚集、多种功能、多种服务的特大城市群。成都要建成“绿色城市”,关键在于产业的转变。

责任编辑 葛 锐

成都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动态第二期 成都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动态第一期 成都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动态第三期 成都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动态第四期 成都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动态第五期 成都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动态第6期 成都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动态第7期 成都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动态第8期 成都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动态第9期 成都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动态第10期 成都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动态第12期 成都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动态第13期 成都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动态第14期 成都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动态第16期 成都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 赴成都考察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报告 人民日报肯定成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 还权赋能:奠定长期发展的可靠基础-成都市统筹城乡综合改革的调查研究 人民日报头版肯定成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 成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调研与思考 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实践——成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调研与思考 浙江义乌成首个县级市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成都与重庆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比较研究—《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10年第... 推进舟山群岛海洋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