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点军校情商训练课:徐达内:避风港里的波浪(FT中文网 2011-3-28)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1:42:25
2011年03月28日 16:11 PM

避风港里的波浪

作者: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 徐达内 字号最大 较大 默认 较小 最小 背景                    收藏 电邮 打印 评论[22条]  

(2011年3月28日)

两会落幕次日正值“3.15”,贾平凹、韩寒、李承鹏等50名作家联名声讨百度文库侵犯版权。上周,事件直入高潮,代表作家与百度接触的路金波等24日紧急宣布谈判破裂,拥有巨大影响力的韩寒继早前发表《为了食油,声讨百度》后,又于26日凌晨在自己的博客上增加了一封《给李彦宏先生的一封信》。

在这篇被广泛认为有异于其平时不羁风格的文章中,韩寒将出版人的真实生存状态与IT界人士进行了一番对比,感叹差距过大,并向刚率领百度超越腾讯成为中国市值最大互联网企业的李彦宏喊话:“倘若百度文库始终不肯退一步,那我可以多走几步,也许在不远的某天,在您北京的办公室里往楼下望去,您可以看见我”,并且“祝您的女儿为她的父亲感到骄傲。”

舆论哗然,从25日晨间开始,中国大江南北的报章杂志,当然,还有那些正与百度有各类竞争关系的互联网媒体,发布大量指责百度“流氓”、“窃贼”的檄文,作家一方的维护版权理由得到了充分阐述,王小峰那句“李彦宏:我爸是李刚”在纸面和微博上四方流传。根据《第一财经日报》今天发表的报道,正是韩寒那篇撰文风格曾“与一些团队沟通”、以求“打动人心”的博文发表后,百度感受到了压力。

腾讯网26日在新闻首页推荐专题,向那些因为享受互联网免费便利而支持“侵权”的民众发问:“挺百度文库?常识先归位。”《今日话题》的编辑先列举了相关讨论的两极分化(几乎所有的媒体评论都表示支持作家们的维权行为;可绝大部分网友却表示,支持百度,互联网的精神就是共享和免费),然后一一驳斥了六项对维权方不利的指控,包括“作家们的私利应该为公共利益让步”、“维权方是为了炒作”等,并以作家陈村的一段话作为结语:只有一种情况下的侵权盗版是可以理解的,那就是当大家没办法通过“畅通”渠道去接触世界其他地方的优秀文化时。“如果我们能畅通自由地在自己国家的片库里,通过付费欣赏到世界最优秀的文化,还要去盗版,那就是没有良心了。”

《人民日报》也是由海外版在26日发表报道,将这场高调上阵的维权风波形容为“作家与网络:十年恩怨一声叹息”,其属下《京华时报》刊出作者评论,呼吁“作家与百度的谈判大门不能关上”:“首场谈判的不欢而散,并不意味着双方在短时间内会走上法庭。接下来,版权行政管理部门的调停作用就显得分外重要。”

根据《第一财经日报》事后描述,版权行政管理部门此时已经介入,而这“也被认为是百度态度转变的一个原因”——3月22日,在《中国新闻出版报》上,国家版权局版权管理司副司长王志成宣告,今年2月底,版权管理司已经正式与百度进行约谈,3月初,百度提交了整改报告,版权管理司已委托北京市版权局进一步调查。这位副司长在报道中重申,坚决支持包括作家在内的权利人依法维权,呼吁作品使用人不能滥用“避风港”原则。

3月26日下午,百度发布声明称,将在三天内彻底处理百度文库中文学作品类未获授权文档,并对被伤害感情的作家表示“抱歉”,同时表示,百度文库此前没有任何广告或盈利,今后将通过用户付费阅读和广告分成等模式获取收益,把大部分收益回馈版权方。

然而,这项声明似乎并未缓解这场激烈争执,除了维权方立即通过媒体指责百度道歉之举“毫无诚意”、“无法接受”外,双方也都有足够数量的围观支持者(或者公关雇员):如果仅以人数计,似乎站在百度一方摇旗呐喊者更众,他们以互联网免费共享精神作为重要武器,坚称数字版权“避风港原则”,要求作家跟上时代潮流;而站在百度对面的代表人物则更多为知识精英,他们本身就是版权保护的潜在受益者,除了要普及知识产权的重要意义外,还可以暗贬百度过往的“作恶”,并怀念谷歌退出中国前的“数字图书馆”计划。前者的阵地主要盘踞在新闻跟帖、论坛、微博中,后者则拥有正规媒体里编辑朋友提供的版面和时段。

果然,“道歉”之后得到中国媒体发表的评论和报道,肯定不能让身价刚刚晋升至600亿的内地首富李彦宏满意,至少在媒体上,百度仍然以一个“负面形象”出现在被告席上。

几家电子商务企业的“半路杀出”,更提升了维权阵营的的勇气。中国媒体接连报道称,阿里巴巴、当当网、敦煌网等等纷纷表示,将停止在百度投放广告,以应对其“肆意操控搜索结果、不尊重知识产权等垄断行为”。

《南方都市报》于27日发表社论,呼吁“网络分享应以尊重版权为前提”:“百度公司的态度有所软化,但在最基本的是否侵权问题上绝不退让。这一方面说明随着越来越多的作家加入抗议队伍,百度感到了道义上的压力;但另一方面也显示,即使如此,百度仍在观望舆情,避免留下侵权口实而招致对方的法律攻击。这种首鼠两端的做法将本次版权之争带入更加复杂的境地。”文章批评那些拥护百度带来足够多免费书籍的舆情“不问是非”,指责百度“有意识地嫁接侵权有理的民意基础,实质上维护的是变异的网民利益,掩盖的是管理缺陷”:“作家有生存模式,商业公司有营利模式,用户也有汲取资讯和思想的模式。理想状态是彼此珍重,前提就是认同且尊重版权,这样才会衍生出互惠、有教养的互联网分享模式。假如一种模式要求生存,却以另外一种模式的死亡为代价,那将是莫大的悲哀。作家挑战网络公司,重申权利法案,大众有责任把握这次机会,合力把事态推向文明解决的轨道。”

伴随着周一这个工作日的到来,指责的声浪更大了。《钱江晚报》、《武汉晚报》、《长江日报》、《东方早报》等均在今天再发评论,或引用作家评语,斥百度为“做戏”、“掩耳盗铃”,感叹在中国互联网上,“‘打倒’一个百度不难,但想谋求实质性的版权保护恐怕仍长路漫漫。”网易刊出《另一面》专题,分析百度文库何以成“贼”:“百度文库不愿对“作恶”自律,版权保护在数字时代的尴尬则提供了诱因……百度文库今天作恶是因为互联网发展超过了法律所能规制的程度,而知识创新与产权保护之间的长久平衡,则需要法律及利益相关方共同努力。”而另一家门户搜狐今天则使用《第一文化观察》栏目推荐《南方周末》上周报道,描述“盗书贼”的那座避风港:“侵权的是网民,不是我”。

只是,搜狐无法推荐《南方都市报》发表的新评论。在评论中,作者南桥把这家掌门人正陷入擅拍大S汪小菲婚礼纠纷的门户网站,也列为了百度的同道中人。这篇得到腾讯评论频道推荐的文章,质疑“免费共享真是互联网精神吗”:“百度文库和作家之间的冲突,也反映了中国互联网发展的一些畸形。很多网络公司,拿人家东西的时候,你若跟它讲法律,它跟你讲共享。你要拿它的东西,你要跟它讲共享,它立马跟你讲法律。”在以搜狐为点名对象批评“一干内容门户网站”后,作者赞赏了财新网维护版权的作风,“希望时报广场上的‘中国形象代表’之一李彦宏,多向谭娟(财新编辑)学学。”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37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