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动漫论坛:徐达内:房子就在那里(FT中文网 2011-1-1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3:36:03
房子就在那里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 徐达内 字号最大 较大 默认 较小 最小 背景                    收藏 电邮 打印 评论[38条]  

2011年1月10日

虽然上一轮楼市调控又已经被讥为“空调”,但中共执政者又开始了新一轮尝试。他们似乎吸取了“轰轰烈烈”的教训,转而大力呼吁购房者转变观念,并让传说已久的政策在一个“唱红打黑”的城市里悄然试点。

《人民日报》继续向民众倡导理性住房消费观,刊出“量力而行话买房”上篇。这份以严肃面目示人的报纸甚至比都市报更能追赶新潮,不仅使用了“神马”“浮云”,还改写了因电影《非诚勿扰2》而走红的“仓央嘉措”体情诗(你买,或者不买房,房子就在那里,不来不去……),作为引语。在把网络流行语放进主标题“房价上涨,他们为何淡定?”后,这组得到头版导读、占据社会版近乎整版篇幅的文章,举出三个实例,来劝告苦于房价高耸的年轻人们:人的发展最重要,“先租后买、先小后大”,未尝不是一个好选择。

中共中央机关报的“神马”举动都不能被当作“浮云”。腾讯不仅在要闻区大声告诉网民“党报”有此言行,还立刻通过自家微博平台展示网民反应:“连称‘被淡定’”。

立足中南海训诫地方诸侯的工作也在加紧进行。根据国土资源部数据,2010年中国各地出让金总额达2.7万亿元,同比增幅达70.4%,在“最严调控年”里创下新高。新华社出面发文,依据国土部部长“利益分配不合理”之论,透视“土地盛宴”,“三问土地出让金大涨”,呼吁为城市发展土地依赖症“戒瘾”。

《广州日报》称,房地产业内人士其实很“淡定”,虽然房产税的“靴子”终于落地了。新华社昨日援引来自重庆“两会”现场的消息,称市长黄奇帆在工作报告中透露,经财政部原则同意,该地将在今年一季度出台文件,开征高档商品房房产税。《新京报》刊登消息称,黄奇帆此前曾透露,所谓“高档商品房”,系指价格高于市场均价三倍,而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解释说,面对1%的税率,“不能只看对房价的抑制作用,现在的重点是调节市场结构。”为此,这份北京市民报纸还发表社论,呼吁“开征房产税别误伤中产”。

在正在或即将召开地方“两会”的省市中,重庆无疑是招来最多聚光灯的那个。自政治局委员薄熙来主政该地以来,其“特立独行”的强人执政风格即成为中国舆论持续焦点,其间既有盛赞其回归共产党人本色者,也有批其仿效文革逆历史潮流而动者。如今,在这个被异议者讽为“红都”的西南山城里,薄熙来的副手们还宣布了另一项雄心勃勃的“民生”计划:重庆作为全国率先将基尼系数写入“十二五”规划的地方政府,明确提出将衡量社会贫富差距的指标基尼系数由0.42降到0.35。根据《重庆时报》头版大标题所言,此谓“重庆强,人民富”。

不过,比起黄奇帆的楼市表态,广州市长万庆良的两会发言带来的“灾祸”更多。此前,据《南方日报》报道,万市长在两会发言论及房价时举出自身之例,倡导“转变观念”:“我工作了20多年,还没买房,现在住的是市政府的宿舍,在珠江帝景130多平方米,每月交租600元,当然,政府会补贴一部分房租。”此言一出,即成为坊间窃窃私语对象。五岳散人在上海的报纸上找到了公开发表渠道,《东方早报》刊其讽刺之作--《“何不去租房”离人间烟火有多远》:“要是真的如万市长这样的价钱能够租到这种水准的房子,买房还真是挺傻的。市长不知道自己治下的城市房租到底几何,并且能够拿出自己作为例子来证明租房的合理性,未免就过于生猛,也过于不食人间烟火了”。

“600元”,“77元”,这种月租总能招来骂声一片,异议者相信这一定不是中国普通人可以遇上的好事。经过《南方都市报》、《京华时报》等接力报道,那位曾与胡锦涛对谈的贫困户郭春平出面否认自己是生活富裕的“公务员”,对其非议之声渐次平息。今日,人民网发表评论,以此为例,呼吁“警醒网络良知与真实”:“网络舆论监督在让公众体验现场感和行使话语权的同时,却一不小心就会被操控摆布,甚至在糊里糊涂中被绑架成为网络审判的代言者或扬声筒”。作者批评“人肉搜索”和网络传播中的恣意自恋“俨然成为网络社会的魔草疯舞”,并向郭春平提出建议:“再勇敢一点,对那些恶炒之徒拿起法律的武器。”此文得到腾讯大力推荐,成为评论首页头条。

“怀疑一切”是一些人行走网络江湖的护身法宝。凤凰网评论频道今日重点是来自《广州日报》的文章,作者正依据河南逯军“复出”一事感叹:问题官员“静悄悄”复出,似乎已成了一种官场潜规则。不过,根据搜狐专题显示,那个在年底《河南日报》公告中获得任命的逯军,并非当年质问记者“替党说话还是替老百姓说话”的前郑州市规划局原副局长,问题是:“即便官方澄清不是同一个人也难消质疑。虽然叫逯军的不止一个,可我们已习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揣测。”这家商业门户网站的编辑们整理了一系列民众“有罪推断”的例证,呼吁“靠证据说话”,“不冤枉一个好人”和“不放过一个坏人”同样重要。

首善北京治堵新政实行以来,“外地车禁入市区”成为各地跟进的方案,广州公布的治堵方案虽不涉及“限制私家车上牌”,但亦提出将研究推行禁止非本市籍机动车在市区行驶的政策。《辽沈晚报》就此发表评论,认为“泛滥的‘外地车禁入’是假治堵真歧视”:“以治堵为名排斥甚至剥夺外地号牌车辆的通行权利,是一种非常恶劣的、与市场精神完全背道而驰的新型地方保护主义。”《新京报》亦刊评论《“限禁外地车”,下个城市是哪个》,批评以地域歧视换取一个城市的“畅行”,代价实在是高昂:“如果每个城市都设置门槛,实行地方‘割据’,那么,我们的车辆岂不‘固步自封’,只能封闭在自己所在的城市打转悠吗?”《中国青年报》则针对“交通拥堵费”一事发难,批评政府此举有欠公平:“政府没有给市民提供一个便捷的交通环境,本就不应该,却还要试图收取交通拥堵费,这算不算从自己的错误中获益?”

作为广州当地媒体中的旗帜,《南方都市报》以语气缓和的社论议此话题,在题为“纾解‘堵城’困境,需要更深入的讨论”的文章中,强调城市拥堵不光是私家车造成的,在权利限制时更不能有明显的区别对待和执行盲区。针对官方公布出来的治堵方案,这份畅销报纸认为“略显宽泛”,需要向公众提供“更加具体、可操作性强的细则。”

那英昨晚给正在承受治堵不力指责的警方捅了个纰漏。这位歌星在微博上发出信息,称参加交管局春晚演出时,因发现未带演出服,而由警车开道取衣,“交警这时不用啥时用啊!”此语一出,即成为转发焦点,更引来全国各地的娱记和时评家,斥其骄横,批交管局公权私用。在上海,《新闻晨报》编辑们想起了古代昏君滥权的典故,以“警车开道那英笑,无人知是戏服来”讥讽此事,《新民晚报》作者更是从那英泄露的“天机”里,看出许多人对于滥用特权的态度:“有权不用,过期作废”。

央视网所刊评论则将矛头指向了“不满足于由CCTV和地方电视台主办春晚”的中央部委甚至地方机构:“作为办公经费纯粹从财政开支的地方政府机构,这笔钱从何而来?那英为代表的参加交管局春晚的艺人们,以后在北京的马路上若有违章行驶行为,交警和交管局领导是铁面无私无情执法,还是碍于情面网开一面高抬贵手呢?”

晚间,从新浪、腾讯到凤凰、环球,所有知名的新闻门户都把头条留给了来访的美国防长盖茨。除了那些由新华社发出的习近平、梁光烈会见通稿外,《环球时报》总能多给一些新闻标题着力点。据其头版报道,这位低调抵京的美军指挥官“在飞机上留下不少惊人语”,包括警告世人,“无论是在美国国内还是国外,那些认为美国衰落并低估美国韧性和活力的人终将被丢进历史的垃圾堆”。《人民日报》下属的这份子报当即发布社评,《中美在西太平洋谁也别挑战谁》:“中国军力确实在增长,但再怎么长,离美国的水平都差很远……美国总说不安,好意思吗……美国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通过热战和冷战搞垮了很多大中小国家,中国社会警惕‘美国阴谋’并不值得奇怪。”

根据环球网下午重点推荐的策略,“对美斗争,要确保‘破脸’不破裂”。这篇由相蓝欣署名的评论员文章,为胡锦涛与奥巴马的峰会暖身:“我们必须随时丢掉中美‘斗而不破’的幻想准备斗争。目前来看,斗争主要是外交手段,中美发生军事冲突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通过外交手段能维持破脸而不破裂,但在任何时候我们都不可能百分之百排除军事冲突的可能。”

央视四套《中国新闻》则请来马晓霖,评论称:盖茨应邀访问二炮,这是中方对美国军事首脑的一种礼遇,特别是在战略威慑力量领域,中方此举表明对美国完全敞开胸怀,是一种坦诚的表现。

新华社曾在本月6日发文《如何防止网络推手“玩弄”舆论?》,今日再播《“水军”网站的牟利之道》,称其记者亲身经历了“水军”网站业务操作的全流程:接单收钱——发动“水军”——支付报酬——赚取价格剪刀差。根据文中提供的“删帖”价码:一家中央级新闻网站的帖子删除要2800元,三家知名商业网的各2200元到2000元不等,两个BBS论坛的帖子分别是1100元和800元。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36417?pag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