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马里奥世界视频:徐达内:“真的死了”(FT中文网 2011-5-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8:15:22
2011年05月03日 15:53 PM

“真的死了”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 徐达内 【作者微博】 字号最大 较大 默认 较小 最小 背景                    评论[81条] 打印 电邮 收藏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2011年5月3日)

国际新闻是三天假期里持续的新闻热点。英国王子威廉大婚可以令中国媒体连篇累牍地报道,对此的感叹尚未散去,从僵持的利比亚战事中,又传来卡扎菲小儿子被炸死的消息,及至昨日,真正的大新闻到来:本•拉登死了。

午前11时许,新浪向新闻短信订户发出快讯,称美国早前获知这位“国家公敌”居住于巴基斯坦首都外一幢住宅内,便出动无人机将其击毙,且已通过DNA确认其身份。单条外电很快扩大为专题,一步登天,直上五大门户网站头条。

前方消息潮水般涌来,现场细节一一历数。在9•11恐怖袭击即将十周年之际,在这位“基地”组织头目多次打破丧命传闻后,这次,他终于没能逃过美国人的追击。奥巴马的讲话得到编译刊发,这位接过布什反恐使命的美国总统宣布“正义终于得到了伸张”,“本•拉登之死是我们在打击‘基地’组织的努力中,迄今为止取得的最为重要的成就……我们再次印证只要美国下定决心,这个国家想做的事情就一定能够实现。"

这桩新闻如此重大,以至于午间出版的三家老牌晚报——《北京晚报》、《羊城晚报》和《新民晚报》都临时调换版面,将拉登之死放在最醒目的位置。央视新闻频道亦于午时开始集中直播。“本•拉登住所自行焚烧垃圾以致暴露”、“本•拉登劫持人质最后反抗”、“美军已对尸体海葬”、“死亡消息影响全球股市”,诸如此类的消息不断得到公布。

接近子夜,焦急的日报编辑们终于等来了外交部口径。外交部在网站上称:“这是国际反恐斗争的重要事件和积极进展……中方认为,反恐应标本兼治,努力消除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此时,央视已经用《新闻联播》中的两条视频播报了拉登之死,并更改《焦点访谈》原定选题,由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曲星出面分析:“本•拉登之死并不意味着反恐的结束,因为恐怖主义产生的根源及土壤没有解决,反恐还任重而道远。恐怖主义的土壤主要指的是国际社会的贫困和发展不均衡,国际社会中一些公正并没有得到真正的保证;还有在国际社会中过度使用武力,造成基础设施的破坏,人民生活没有得到保障,由此导致了很多仇恨,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的话,打死一个本•拉登,解决不了真正的国际安宁问题。所以,反恐要治标,但更重要的是要治本,就是解决国际社会存在 的不公正现象和问题。”

新华社下属的《新华每日电讯》除了刊出纽约夜晚的庆祝画面外,亦反问道:“本•拉丹毙命,世界从此更安全?”。新华社评论称,“本•拉登之死难解‘越反越恐’怪圈”。

在今晨出版的《人民日报》上,《美国宣布击毙本•拉登》获得了头版右下角位置(这与该报2001年9月12日的版面相契合)。该报在第三版提供了大半个版面,描述“世界各国热评拉登之死”,包括“美国民众挥舞国旗高歌欢呼”、“多国政要呼吁加强反恐合作”、“中东地区各方力量反应谨慎”等。在“美巴加强警戒不敢松懈”的小标题下,中共中央机关报分析其“深远影响”:这是美国“反恐战争”取得的重大胜利;这可能导致美巴关系更加紧绷;有分析认为这对美国从阿富汗尽早抽身有所帮助;这是奥巴马总统生涯中的历史性一刻,但对其连任可能并无决定性影响。 

在阐释中国政府官方立场方面,《环球时报》比它的母报更努力。其封面报道标题为《西方社会一片欢呼,中东民众反应复杂,拉登被击毙轰动世界》, 其社评讽刺说,“重大胜利”本应容易得多:“这的确是世界反恐领域的一个里程碑,但如果把它看成是‘转折点’,大概就过了……在现代技术条件下,找到并击毙本•拉登,应当是比较容易的事情,美国倾西方之力,竟花十年时间,恰恰是反常的。”文末强调:“一个国家内部消除仇恨,要从社会公平认真做起。在国际上恐怕也必须做同样的事情。美国切不可因为击毙了本•拉登,就对自己的硬实力产生新的‘自恋’,一不留神为更多本•拉登的出现提供了土壤。所以,高兴一下就收收心吧,去做那些难做、却应当做的事。”

在今晨中国大江南北出版的市民报纸中,拉登大幅头像自然随处可见。《东方早报》一共使用了17个整版。编辑们动用各种手法技巧,用富有冲击力的版式设计凸显这条等待了足足十年的死讯。比起“拉登死了”或者“拉登被毙”这样的典型标题,《江淮晨报》独树一帜,称作“拉倒”;《东方卫报》放上一则模拟通缉令,上书拉登“已故”;《城市商报》和《武汉晨报》心有灵犀,在“拉登死了”当中加上“真的”二字;《云南信息报》在世贸中心十年前浓烟滚滚的画面上加上“Game over?”的问号。

专家学者的言论在媒体上汇聚,众说纷纭,有的肯定反恐战争标志性胜利,有的预测美国短期内面临更大风险,有的评点“后拉登”时代中东乃至世界格局的走向。新浪推荐《新京报》社论《拉登被毙,恐怖主义未死》:“拉登之死,可以令‘9•11’走向完结,却并不会让被‘9•11’改变的世界再变回去。也就是说,美国可以独自行动击毙本•拉登,却不可能重回孤立主义外交的轨道。未来世界的和平与安宁,需要国际社会的齐心协力,而消除恐怖主义的道路,注定还会漫长和艰难。”

《南方都市报》社论分析“后拉登时代”的全球恐怖主义,强调尽管“基地”组织不是没有可能在短期内发动复仇袭击,但“长期来看……这个武装组织必将逐步瓦解直至销声匿迹,目前这种形态的恐怖主义也将随之逐步陷入低潮。”文章亦认为,“全球恐怖主义的精神和现实土壤并未被铲除,因此,当下一个拥有乌萨马•本•拉登这样精神感召力的新领袖诞生并脱颖而出,新形态的恐怖主义又将卷土重来……只有实现更有效的经济增长和文化融合(尤其是宽容与多元文化氛围的形成),才能从根本上消除伊斯兰极端主义以及根植其上的当代全球恐怖主义。”

凤凰网推荐《北京青年报》评论,强调“拉登之死仅仅是反恐的逗号”,“因为有比拉登更具威胁的‘接班人’早已对美国虎视眈眈,并很可能会在9•11十周年之际采取行动”。不过,网易专题做出的相应预测是“拉登之后,难有拉登”,“基地组织过去10年做不到的,不会因为拉登死了就能做到…一个本•拉登倒下去,千万个本•拉登未必站的起来。”

过去24小时里,互联网上人声鼎沸,本•拉登已成第一热门话题。在那些或庆祝、或调侃的声浪中,央视国防军事频道总监张欣因自己“特立独行”的公开表态而遭到围剿。微博记录显示,这位媒体人在获悉“基地”组织头目的死讯后,称其“以一人之力与世界第一强国美国对抗,单从此角度说,拉登不愧为‘世界第一汉子’……是阿拉伯世界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民族英雄”。这些言论很快招致围观斥责,张欣被迫于昨晚道歉,并删除相关微博。

其实,张欣或许只是“过于公开”地表达了对本•拉登的赞赏而已。在新闻跟帖、论坛、微博等平台上,惋惜“反帝英雄”之死的人绝非罕见,他们普遍预测美国将遭到更大报复。

腾讯《今日话题》编辑发现“在中文互联网上,有不少‘含泪悼念伟大的反美帝战士拉登’之类的帖子”,他们于是在今晨推出特别策划《本•拉登是反美英雄吗》,明确宣告“本•拉登根本不是什么英雄”,“世界上只有不择手段的邪恶,从来没有什么‘不择手段的正义’”,并在结语中问道:“以后谁再缅怀拉登,请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美国人也在互联网上缅怀日本人东条英机和谷寿夫(南京大屠杀首犯),觉得他们‘真汉子,真给力’,你又会做何感想?”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38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