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体育学院怎么样:网上教学大家谈(16):网络教学要情理兼容并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5 08:49:09

郑州电大 王运涛( 2006年09月04日)

  在市场经济大潮此起彼伏的今天,在研究生习惯称呼导师为老板的时日,基于网络教学的虚拟环境下,如何做一名优秀的课程导师,怎样建构融洽的师生关系? 王守仁在《传习录》中尝言:“顺导其意志,调理其性情,潜消其鄙吝,莫化其粗顽,日使之渐于礼义而不苦其难,入于中和而不知其故。是故先王立教之微意也。”网上任何有意义的事情都发生在人身上,网络环境不应该是“非人间”,我们光有理性的精神是不够的,还要有与之联系的情感交流。我们要认识到理性的局限,在理性之外还要有人性的东西,有了这两点,网络教学才是成功的。作为基层电大的一名青年教师,我只能说:非曰能之,愿学焉。

  网络以其灵活便捷连通的特点和高度的互动性成为实现互动双向交流的代表性媒体,网络教学一改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空间,让学生体会作为学习的主人的乐趣,具有突破时空限制、资源丰富多样和个别化交互便利等优势。这种学习方式的巨大改变给了学生莫大的鼓舞,在大的学习空间中,学生充分地自主学习,教师则相应地把自己定位为学习的诱导者、引导者、指导者、辅助者、合作者、激励者……在重新定位师生角色的过程中,如何做到教师、学生、信息技术三者的和谐统一,取得教学的最优化,是我在网络教学过程中时常想到的一个问题。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忽视了学生主体作用的体现,而且教师越主导,学生就越被动,但这样更容易赢得人们对老师的敬重。人们源于个人对老师人格和学问的敬仰的感情,基于尊师传统的道德意识,二者融合往往可以构建出非常融洽的师生关系。网络教学是一种完全开放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自由地进出,其他网上用户也有可能通过非法方式进入,网络教学过程中的课程导师跟学生的互动交流特别是情感交流的机会不是很多,这从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网络教学中尊师的传统日渐淡化,师生关系越来越淡漠。这是现代远程教育教学分离的特点决定的,在网络教学的虚拟环境中,导师就像医生出门诊,解答完问题就匆匆下线,很少有情感和思想的交流,师生之间自然也就很难建立起深厚的感情。

  构建网络教学环境下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是课程导师。网络教学中存在的“导师不导”的情况比较严重,这有多方面的原因。既有导师的不负责,也有实践上的客观难题,诸如网上答疑很多是业余时间的,在酬劳和评价方面缺少相应的配套措施,基本上是无偿的,导师作用的发挥完全是导师责任心和奉献精神的强弱决定的;也有学生的不主动,网络导师很忙,要兼顾很多事,作为课程导师网络答疑只是其工作之一,所以学生得主动求“导”。学生主动请求、在线积极提问而导师不“导”不答,那就是导师的失职。如果导师不导,而学生乐得自在逍遥,在网上毫无目的地浏览或在讨论答疑室“潜水”,那就不能全怪导师。师生都需要相互理解,互相尊重。

  “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网络教学中的网络只是一个平台,我们面临的问题并不是说借助了网络媒体就可以了,关键的问题是要按照自己的学习计划进行适当的理性的选择和情感的交流。现实情况是相当一部分网络教学实践探索,始终在网络技术应用的初级阶段徘徊,往往停留在“是否引入了技术”这个层面,没有更多地从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的角度出发,阻碍了实践探索的深入。考虑到网络环境教学存在着情感交流的缺失,个体与群体的隔离,导致教育的人文质量下降,为此,网络课程导师要情理兼容并重,紧扣远程教育学生学习的特点与心理需求,为广大求学者提供更为个性化的服务,体现对学习者的人文关怀。

  为此,我在网络教学实践中始终不忘学习者是活生生且有着丰富的情感需求的人,主动将“教学相长”的深情期待融入到对学习者“导学-助学-促学”的每一个环节。“导学”是指为学习者自主学习提供的指导,倾向于对学习者学习过程、学习方法的指导,含有温情引领的意味;“助学”是指为学习者自主学习过程上提供的帮助,倾向于解决学习者在学习中的困难和疑问,包含协作攻关克难的情谊;“促学”是指对学习者自主学习过程进行的监控和评价,倾向于学习者学习动力的调控和学习过程的监控,多有爱之深责之细的体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