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 新城区 花店:【读史札记】人性三题:风流·恬静·宽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1:21:36






  1.风流 魏晋时期的名士阮籍,喜欢喝酒,“酣饮为常”(《晋书》卷四十九《阮籍传》)。他邻居家卖酒的少妇长的很美,他就经常去她那买酒喝,醉了,就睡倒在那个少妇的身边,但并没有别的什么意思,纯然是以审美的眼光去欣赏邻居那个少妇的。少妇的丈夫很了解阮籍的为人,对阮籍的这种行为一点儿也不疑心。 
  应当说,阮籍的这个酒喝的确实挺有特色,喝酒的地点以及“下酒菜儿”的选择都很独具匠心。单凭这一点,说阮籍是个风流的人,应当是很多人一致的看法。但是,要和阮籍比起来,我以为那个卖酒的少妇以及他的丈夫,似乎更风流,更懂得风流,更会欣赏风流。可以试想,如果没有他们两口子的“配合”和理解,阮籍何谈风流?恐怕想风流也无法风流,即使风流了也是被人误解的风流,甚至还可能被认为是下流。风流是内在的体现,并不是形式的张扬。
  2.恬静 明朝兵部尚书吴琳,请求辞职退休回到了家乡,朱元璋对此很不理解,于是派使者前去暗查实情。使者悄悄来到吴琳的老家湖北黄冈,看到一位老农坐着小凳子,在稻田里插秧,“貌甚端谨”(《明史》卷一百三十八《吴琳传》),样子十分细微认真。使者上前问道:“此地有个当过尚书的吴琳,他住在何处?” 拔秧苗的老农停下手里的活计说:“我就是吴琳。” 使者回去把见到的情况告诉了朱元璋,朱元璋对此赞叹不已。
  人活着活的就是一种心态,好心态就是好人生。在大明王朝三百来年的历史里,吴琳算不上一个很起眼的人物,虽说兵部尚书一职很有实权,也不乏油水,但吴琳的为人处事一直很低调:为官,尽忠于职,不以“进”为喜;卸职,颐养天年,不以“退”为忧。这种恬静的心态,瞅着很容易做到,做起来其实很难。
  3.宽容 北宋名臣吕蒙正刚任宰相时,有一天上朝,有一个官员在背地里指着他轻蔑地说道:“这小子也能当参知政事?” 吕蒙正“阳为不闻而过之”(《宋史》卷二百六十五《吕蒙正传》),假装没听见,头也不回的走了过去。同僚们为吕蒙正抱不平,要去追问这个官员的姓名,吕蒙正制止说:“要是一旦知道了姓名,就会终生耿耿于怀,不如不知道的好。”
  吕蒙正为什么这么做呢?吕蒙正也是人,也有普通人的情感,他要是知道了那个人的姓名,心里也会不舒服,也会犯别扭。所以眼不见心不烦,知道了不如不知道的好。显然,吕蒙正这么做,于己,固然是一种理性的忍让;于人,则无疑是一种善意的宽容。这既是处事的智慧,更是做人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