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男用刀劫持女官员:【媒体专访】中国糖业协会胡志江:谈全球糖业、价格走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3:43:11
【媒体专访】中国糖业协会胡志江:谈全球糖业、价格走势
中国食糖网(gsec.com.cn)
 就在油价、金价和房价持续走高的同时,被忽略已久的糖也开始了涨价。
据悉,2005/2006制糖期以来,国内食糖供应一直趋紧,食糖价格从去年的每吨3600元,涨至每吨5000多元。糖虽然不是重要的战略物资,却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和食品生产原料。

为了满足市场供应,抑制糖价虚高、过快增长,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改委等三部委紧急启动市场调控机制,投放国家储备糖对市场进行调控,使国内的食糖供应紧张程度得到一定缓解。像这种动用国家储备平抑物价的举措,近年来少见。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糖价一路飙升呢?我们带着问题采访了中国糖业协会副理事长胡志江

糖价走高的动因很多
记者:糖价持续走高,您认为是什么原因?



  胡志江:应该说是很多因素作用下的结果,但最根本原因是由供求关系决定。



  200511月,欧盟同意改革食糖配额体制,同意在4年内将补贴削减36%;按照欧盟的糖业改革一揽子方案,欧盟每年的食糖出口量逐渐减少,最终降到130万吨的水平。作为世界第二大食糖出口地区,欧盟的糖业改革将使该地区从净出口改变为净进口地区,造成供需的大逆转。在香港WTO会议上,各国承诺在2013年以前逐步取消农业补贴。上述两个事件对国际食糖市场影响深远,因出口补贴,国内保护造成的长期扭曲,将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国际食糖市场价格将在新的价格区间运行。



  原油价格上涨是糖价上涨的又一重要因素。原油价格持续不断上涨,导致市场对燃料乙醇的强劲需求。200 5/2006制糖期巴西中南部地区已把用于生产酒精的甘蔗比例从2004/2005制糖期的约49%提升到了52% 的水平,这也导致了国际糖价的大幅攀升。



  另外,我们国家种植面积的缩小和主产糖区干旱的影响,以及食糖产量减少也对食糖市场产生一定的影响。



  记者:我们注意到,国际大量游资追逐商品期货,商品期货普遍出现大幅上涨,也是糖价上涨不可遏制的因素之一。



  胡志江:是的。今年国内恢复了食糖的期货交易,应该说期货市场对供求关系有很大的放大效应,目前的国内食糖市场是一个高度开放的单向市场(进口量大,关税税率低),国际食糖期货市场受到投资基金的影响会比较大,同时必然会影响到国内食糖市场。



  糖价上涨符合市场规律记者:您怎么看糖价的上涨?胡志江:由于制糖行业的特殊性,食糖价格波动有一定的规律性,目前的糖价是一种价格向价值的合理回归。如果放在一个全球的范围内,应该说是一个正常的经济现象。



  低糖价并不是好现象。中国的低糖价已经持续了很多年。这对于行业发展不见得就是好事情。长期以来,低糖价是在剥夺糖农的利益基础上获得的。如果种植甘蔗、甜菜还不如打工赚钱,那么很多农民肯定会放弃种田。事实上,在糖料收获的季节,农村劳动力短缺已经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



  2004/2005制糖期,甘蔗价格比上个榨季普遍提高15元~20元/吨,糖厂兑付农民糖料款190 亿元,同比增长近20亿元。今年的数据还没有统计出来,农民收入增加幅度可能超过上制糖期。这样农民种植才有积极性,制糖企业的效益才会提高。



  当然,业内人士也都认为,这次的涨幅是有点过大,速度过快,可能会对终端的消费市场有一定的影响,对行业持续稳定发展会带来负面影响。



  记者:我们注意到,以前其实糖价也曾经出现过这么高的价格,并且出现几次反复。



  胡志江:是的。在1994年前后,糖价也曾经达到过每吨4800元以上的价位,随后就逐渐走低。200 0/2001制糖期,也曾达到每吨4500元,然后开始回落,这两年又开始回升。所以说,目前的价格波动从十年间 的历史来看,是基本正常的。



  调控手段已经显效



      记者:627日,发改委、商务部、财政部三部委将开始再次向市场投放50余万吨国储糖。这无疑令仍处于下滑趋势的糖市价格再次震荡。该消息公布后,国内期货市场的郑州白糖价格一度全线跌停。据商务部公布的最新信息显示,国内糖价最高跌幅达到400 元/吨。近期糖价是否会有下跌趋势?



  胡志江:剩余部分还将有望在未来的三个时间内择机入市,由于此次食糖拍卖将一直延续到2006/200 7新制糖期,因此,这可能是年内国家采取的最后市场调控措施。有数据显示,在6月中旬,全国食糖价格综合指数为1 81.44,比前一周下跌2.76点,产区价格下跌幅度在60元~ 110元/吨,主销区价格下跌幅度在40元~40 0元/吨。国储糖的大幅投放缓解了国内市场的供求缺口,对糖价起到了有效的抑制作用。



  记者:糖价上涨会不会拉动食糖产量的增加,最终达到供需平衡?



  胡志江:这个拉动是很明显的,2005/2006制糖期,全国累计产糖 881.5万吨(上制糖期产糖9 17.4万吨)。其中,甘蔗糖800.8万吨(上制糖期为85.1万吨),甜菜糖80.7万吨(上制糖期为60.3 万吨)。伴随着国内糖价的不断上扬,农民种植糖料热情很高。据中国糖业协会预计, 2006/2007制糖期我国食糖产量将超过1000万吨,而需求量大致为1100 万吨左右。如果考虑进口因素,2005/2006制糖期国内食糖市场供求基本平衡。



  记者:您认为中国糖业发展的瓶颈在哪里?



  胡志江:我认为还是在糖料生产环节。目前,糖料种植区里农户分散,规模小,效益低,不利于规模种植,更不利于良种良法的推广。



  地方政府和制糖企业在加大对糖料种植的支持力度的同时,也加快了对良种良法推广和实现规模种植的有益探索。如何能建立一个稳定的农村合作组织模式,在制糖企业和分散的农户之间当好桥梁和纽带,切实提高农民在行业中的话语权,保护农民利益,同时,共同抵御市场风险,把握市场动向,还是需要我们继续努力。



  相关产品无需盲目跟涨



  记者:日前有媒体报道,在刚刚召开的2006 中国糖果论坛年会上,大小规模的糖果生产企业正在酝酿一场集体涨价行动,集体涨价的幅度会在10%~30%。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胡志江:糖价上涨对用糖的下游行业有一定影响。但是这种影响到底有多大,需要实事求是来进行评价。



  糖果用糖量比较大,但还有很多使用食糖的食品、饮料,含糖量基本都在13%左右,如果产品价格的涨幅都在30%,我认为是不合理的。



  食糖在某些食品中所占成本很少,几分钱的成本完全可以通过其他方面给予消化,没有必要非要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记者:原本一直是配角的替代糖,近期也开始高调扩产,今年上半年投产的就有两大项目。其中,国内最大的山东鲁洲集团,在河南驻马店的年产20万吨淀粉糖项目已经建成。而河南财鑫集团的5万吨超高麦芽糖项目也将于下月投产。



  胡志江: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年产规模超出3万吨的淀粉糖生产企业已有近50家,淀粉糖产业一直以近40 %的年增长率快速发展。目前行业前列的鲁洲生物科技、西王集团去年起分别在新加坡、香港地区上市,通过融资扩张,现达到年产80万~100万吨生产规模。据有关方面数据显示,2005年全国淀粉糖产量增幅达22%,增产达94.6万吨,仅这些增产的淀粉糖就约挤占了70万吨的食糖份额。而国家农业部在近日发布的20063月糖料市场监测信息也显示,预计2006年淀粉糖产量达到520万吨,将替代食糖消费量50万吨左右。目前,国内淀粉糖产业的整体规模在全球排名跃升第二位,仅次于美国。



  记者:您怎么看待替代品?是否如有些人所说,糖价上涨,使得替代糖的春天开始渐行渐近?



  胡志江:淀粉糖在甜味剂市场的消费比重增大是不争的事实,也符合国际发展规律,我认为,食糖的应用在未来一段时间还会比较稳定。(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