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李善君:加快巴中市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4:21:52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1号文件精神,坚持“围绕农业办工业、建设园区促农业”的发展思路,按照“一园一业、一园一特、集团经营、规模发展”的要求,以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为载体,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升农业发展水平,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2009年,全市重点围绕优质粮油、畜产品、特色农产品、林产品、水产品,规划农业产业园区24个,目前已启动建设9个。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坚持以科学规划为先导,制订完善园区规划。围绕“发展通道经济,建设产业园区”的发展定位,按照“综合、集中、连片、连续连年推进”的原则,坚持规划先行、科学决策,立足于高起点、高标准科学制订完善农业产业园区规划。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园区规划建设工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组织开展专题调研,4月份召开了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研讨会;市人大、市政协组织调研组深入各县区专题调研指导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有力的促进和推动了园区建设规划和发展。为科学制定产业园区建设规划, 8月份,市委、市政府特邀省社科院、农科院专家组到我市对全市农业产业园区规划进行评审、修编;在专家组的指导下,市政府编制出台了《农业产业园区建设规划编制技术导则》,定位发展绿色、生态、特色农业,突出产业园区的生态文明示范作用、特色优势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城乡统筹发展推动的作用,把产业园区建设成为民富村美、文明和谐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全市力争通过三至五年的努力,建成10个左右的高标准示范农业产业园区。今年全市共规划建设农业产业园区10个,已经启动建设9个产业园区,园区内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培育有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和社会事业逐步改善,园区建设已初具雏形。
    (二)坚持以特色产业为支撑,培育园区主导产业。依托我市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培育产业支撑,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坚持一村一品、一园一特,按照专业化、区域化、集约化的要求,南江县规划建设以大叶茶为特色的元顶子富硒茶叶产业园区,字库—回龙环线食用菌产业园区;通江县规划建设以通江银耳为特色的周子坪、碧山食用菌产业园区;平昌县规划建设江口镇太平—光辉优质果蔬和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园区,驷马镇天生—创举优质畜禽和蔬菜产业园区,以生态养殖为特色的泥池—龙泉优质畜禽养殖园区;巴州区规划建设曾口生态农业产业园区,清江特色农业产业园区,恩阳—下八庙立体农业产业园区。坚持做亮特色、打造品牌,充分利用全市43个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17个无公害农产品以及无公害猪、牛、羊生产基地的品牌优势,积极实施品牌战略,以品牌占领市场、主导市场、引领市场。坚持狠抓园区龙头企业培育,注重发挥农民专合组织的带动作用,增强辐射带动能力,截止目前,全市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中,培育省级重点龙头企业8家,市级龙头企业20家,各类专合组织102个,园区内产业链条逐步延伸,农业产业经营步伐加快。
    (三)坚持以城乡统筹为目标,夯实园区发展基础。以统筹城乡发展为目标,把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同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产业培育、人居环境改善、社会事业发展相结合,坚持产业发展到哪里、基础设施就配套到哪里,有效整合各类涉农项目,全面推进园区内水、路、电、气、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统筹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同步发展,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按照新农村建设规划要求,结合我市盆周丘陵山区的地貌特点,突出村落特色,优化民居设计,每个园区内提供5套以上的现代民居图纸供当地村民选择,依托产业园区建设建成各具特色、错落有致的新型村落,统筹城乡加快发展。目前全市已启动建的农业产业园区村道公路硬化率达到90%以上,部分园区率先实现了农村自来水的安装,园区农居规划建设稳步推进。平昌县驷马镇产业园区今年硬化村道路17.5公里,新建村社道路18.5公里、耕作13.6公里,整治塘库14口,建集中供水点9处,打机压井361口,新建民居点1处,建川北特色民居86户,五改三建370户,庭院改土530亩,建沼气1247口。
    (四)坚持以机制创新为保障,确保园区建设有序推进。强化产业园区建的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成立由市长任组长的农业产业园区建设领导小组,各县(区)相应成立领导机构,加强对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的统筹协调,确保园区建设有领导、有机构、有保障,形成党政重视、上下联动、部门协作、有序推进的良好工作格局。建立产业园区建设考评激励机制,制订农业产业园区建设考评办法,将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纳入各级农业农村工作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实行奖惩,有力地推动产业园区建设。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业主带动、农户参与,创新产业园区建设机制。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探索推进“龙头企业经营型、农机大户带动型、科技人员承租型”等土地流转模式,加快土地流转,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9个产业园区已流转土地1.3万亩。建立多元投入机制,政府采取整合项目实行以奖代补,培育产业引进业主投入,利益联结引导农户投入,最大限度发挥政府投入资金的乘数效应。平昌县今年财政预算园区建设奖补资金500万元,整合各类项目资金4250万元,协调银行贷款2650万元,带动业主投入1.75亿元,投入比达到1:5。把群众满意度作为检验园区建设成败的重要指标,在建设前由群众自已议、自已定、自已干,建成后接受群众满意度测评,已启动建设的9个产业园区群众满意度达到95%以上,真正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尽管我市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有了起步,园区建设已初显雏形,但仍然面临诸多问题。一是群众参与积极性不强,由于农民思想传统保守,加之园区效益没有完全显现,部分农民对产业园区建设仍持观望态度,群众参与积极性不高。二是土地流转机制不完善,土地流转的随意性比较大,部分流转土地未签订流转合同,有书面流转合同的,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概念不清、约定不明、双方权利义务不具体、流转期满处理办法不明确等问题,导致土地流转平台没有有效建立,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三是风险防范机制不完善,一方面园区经营业主与农户利益联结比较松散,缺乏完善的风险保障机制和“共同利益”意识;另一方面我市是自然灾害频发地区,农业基础条件差,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产业发展面临市场和自然双重风险。四是园区建设缺乏融资平台,金融机构现行的信贷担保政策使经营业主难以有效资源进行抵押贷款,园区建设融资困难,投入不足。五是产业园区现代化程度较低,由于现代农业的体系还没有形成,园区的科技含量不高。特色农产品缺乏精深加工,农产品仍然以原产品供给为主,农产品的附加值不高。六是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低,龙头企业规模小,总体发展水平不高,对农户的带动能力较弱。
 
   三、对策及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把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建立专门工作机构,落实专门人员,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协调联动、各级分工负责”的管理体制,建立完善政府主导、农民自主、金融支持、龙头带动、协会参与的“五方合一”工作机制,形成推动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的工作合力。要建立农业产业园区建设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听取和研究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工作。要建立和完善农业产业产业园区建设目标责任制和奖惩制度,把发展农业产业园区纳入各级政府工作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分工负责、狠抓落实。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协调,齐心协力,形成加快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的合力。
    (二)立足科学定位,完善园区规划。 坚持“慢决策、快执行”,树立规划先行意识,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按照“连点成线、连线成片、连片成面”的原则,打破区域界限,强化区域联动,加强产业协作,集中连片连年建设。立足资源优势,抢抓政策机遇,强化要素保障,科学确立园区发展思路,整体谋划园区发展布局,准确研判园区发展定位,坚持规划基础性、主导性、前瞻性、综合性,确保“科学建园、特色立园、产业兴园”。注重示范带动与辐射扩面规模经营相结合,基础设施先行与产业培育相结合,项目捆绑与建立健全激励机制相结合,因地制宜、科学布局,着力做好产业园区规划。坚持“一园一品”的原则,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因地制宜,确立园区主导产业,摒弃大而全、多而杂的传统思想,体现产业园区的特色和规模。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并进行讨论,进一步提升规划的科学性、严肃性和可操作性。
    (三)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承载能力。坚持围绕园区申报项目,利用项目建园区,积极向上争取特色农业发展的优势项目,增加园区建设的投入,尤其是要加大对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对国家、省、市的产业投资项目,优先安排产业园区建设。科学调度土地、能源、资金等生产要素,有效整合新村建设、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农村公路建设等涉农项目,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增强园区发展后劲。引导鼓励企业、业主参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园区接口道路、园区主干道路等骨干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园区基本道路框架体系形成。积极整合各类涉农项目,切实解决以人畜饮水为重点的安全饮水工程,搞好集雨节灌等小水利工程,加强对渠道、病险塘库的整治,加快打井建池和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加强园区农居规划建设,突出川东北民居特色,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建设环境优美新农村。
    (四)壮大龙头企业,构建市场主体。坚持把培育龙头企业作为推进园区建设的关键来抓,培育壮大一批经济实力强、辐射范围大、以加工型和外向型为重点的龙头企业。把农业产业园区作为连接市场和农民的桥梁,围绕特色主导产业,提升龙头企业的辐射和带动能力。同时,大力开拓农产品市场,加快建设和培育产地农产品批发市场,树立品牌意识,打造特色优势品牌,扩大知名度,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引导企业确立战略式目标和品牌化方向,依靠技术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依托基地农户形成紧密产业链,通过自创品牌扩大市场占有率,促进企业、园区、农户多方合作、共赢发展。
    (五)发展专合组织,增强带动能力。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农业经营体制的创新,对于促进农业产业园区健康发展、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带动农民增收具有重大意义。要积极做好引导兴办、扶持发展、保护权益等方面的工作,努力优化环境,搞好服务,促进“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专业市场、专业场园、专业大户”为特色的“五专”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按照“扶持而不干预,参与而不包办”的方针,采取龙头企业领办、技术部门协办、能人牵头兴办、农户自愿联办等形式,促进专合组织的健康发展。引导专合组织健全内部管理体制,规范运行机制,强化自我服务。
    (六)突出机制创新,稳步有序推进。创新激励机制,研究制定培育大企业、大集团的扶持政策、培育产业园区的优惠政策,重点从税收优惠、项目扶持、金融贷款、“四荒”开发等方面鼓励支持业主到农村租用农用地,促进投资农业开发。创新投入机制,紧紧抓住国家加大对革命老区支持以及扩大内需和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重大机遇,积极申报产业园区建设项目,有效整合农业综合开发、农发水保、以工代赈、土地整理、扶贫重点村等涉农项目,集中投入产业园区建设。创新利益联结机制,按照“企业+协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经营机制,实现企业、协会、农户多方共赢。引导龙头企业进一步完善委托生产、订单农业、入股分红、利润返还等利益分配方式,建立企业与农民专合组织、基地、农户的合作关系,形成利益共同体,稳步有序推进农业产业园区加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