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好玩吗:我国低碳农业的提出、实践与建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6 11:46:21
                        
                            第一篇:低碳经济与低碳农业的提出



   伴随着人类经济发展,温室气体排放量也在逐年增加。因温室气体过量排放导致的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异常,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自人类开始进入工业社会,全球气温就呈现出走高趋势。1860-2000年全球地表温度上升了0.4 -0.8℃(平均0.6℃)。近百年间最暖的10年均出现在1990年以后,1998年成为20世纪以来最暖的一年。

 全球温室气体中,90.3%由人为排放,其中56.6%来自燃烧产生的CO2,19.4%来自毁林、生物腐殖质、泥炭产生的CO2,14.3%来自农业、废弃物和能源产生的CH4

 低碳经济的提出与推广

 2003年,英国政府发布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首次明确提出发展“低碳经济”,也就是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新经济发展模式。

 2006年,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做出的《斯特恩报告》指出,全球以每年GDP1%的投入,可以避免将来每年GDP5%—20%的损失,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

 2007年2月,欧盟委员会将“低碳经济”作为其影响成员国经济政策的重点之一;同年7月,美国参议院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表明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有望成为美国未来的重要战略选择。

 1997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在日本京都召开。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通过了《京都议定书》。此后,伴随着人们对低碳经济认识的加深,一系列相关国际会议的举办也有利地推进了低碳经济的发展。尤其是2009年,G8峰会7月召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哥本哈根会议12月 召开,由此进入了所谓的“后京都议定书”时代。

 2007年9月8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就曾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15次领导人会议上,本着对人类、对未来的高度负责态度,对事关中国人民、亚太地区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福祉的大事,郑重提出了四项建议,明确主张“发展低碳经济”。此后,中国在哥本哈根会议上还做出了三条自愿承诺:一是单位GDP碳排放量到2020年下降40%-45%;二是2020年非化石能源比重达到15%左右;三是造林 4000万公顷,增加森林蓄积量13亿立方米。

什么是低碳经济与低碳农业

 随着全球能源及经济结构逐步迈向生态文明,人类将摈弃20世纪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改善全球气候,节约能源,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低碳经济”已成为全球热点,被誉为人类第四次“低碳革命”。低碳经济是以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其实质是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

 联合国粮农组织新近指出,耕地释放出大量的温室气体,超过全球人为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百分之三十,相当于150亿吨的二氧化碳。低碳农业作为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低耗能、低污染、低排放的“三低”农业;是在农业投入、生产、经营中排放最少的温室气体,同时获得整个社会最大收益的模式;其本质是节约型、效益型、安全型农业。

发展低碳农业有助于解决三农问题

考察低碳农业不仅应该关注能源节约层面,还应该关注生态、环保层面,关注到低碳能将农业、工业、服务业(三次产业)联系起来的特殊地位。

由于能源的特殊性质,各国都属于战略产业或自然垄断产业。农业在新时代在新能源及其对化石能源产品的替代方面上的利用,将改变在产业结构中农业的不利博弈地位,农业的基础产业地位将上升为战略产业地位。能源农业的生产者农民也将因此而得以改变在整个社会生产中的不利地位,从而为解决三农地位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

因此,发展低碳农业,是一个直扣三农、能源和环境三大主题,并起着全局性和实质性推动作用的战略产业,随着能源农业的发展,中国的农业将转变为粮、经、饲、能的四元农业。


第二篇:低碳农业的类型与实践

 低碳农业的实施有八种类型,即减少有害投入型、立体种养型、节水节能型、“三品”基地型、清洁能源型、废弃物再利用型、区域产业循环型以及农业观光休闲型。减少有害投入型是指减少化肥、农药、农用薄膜的使用量,使用有机肥、生物农药、可降解农膜等替代品;立体种养型是采用立体种植、养殖,充分利用土地、阳光、空气、水,从而拓展了生物生长空间,增加了农产品产量,提高了产出效益;节水节能型是指发展节水农业,推广节能技术,从耕作制度、农业机械、养殖等方面减少能源消耗,利用太阳能和地热资源调节作物、畜禽舍温度等;“三品”是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这三种农产品因其品质好、无农药残留或微农药残留,深受消费者欢迎;清洁能源则包括风力发电、秸秆发电、沼气、太阳能利用等。近几年,各地也在积极实施“一池(沼气池)三改(改厕、改厨、改圈)”生态富民工程;废弃物再利用的典型方式有:秸秆还田培肥地力,秸秆氨化后喂畜,秸秆替代木材生产复合板材,利用桑树修剪下的枝条种植食用菌,利用畜禽粪便生产微生物有机肥;区域产业循环是指在一个区域内,产业与市场构建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流通业之间的产业大循环,形成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农业观光休闲则是依托或建设农村天然景观、历史人文遗址、休闲农庄、农业高新技术园区、特色农业产区、特色产品专业市场、知名度高的乡镇等。

 综合低碳农业不同类型的特点,建设生态产业园是典型的低碳农业与循环经济的实践,是可持续发展概念的一个可操作的内涵,是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大势所趋,是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之后的第三代园区构建模式。而事实上,工业生态学也很早就留意到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能量平衡。经济学史研究表明,公元900多年我国唐代珠三角洲就形成了生态农业的“桑基鱼塘”模式。

 目前,提到与农业产业化有关的生态产业园区,人们多引用广西贵港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但是这样的产业园区是一个大型企业对其产品进行综合利用,固然交易成本低,但是并不具备灵活性,对于广大规模有限的农业企业而言,难以复制和模仿。而其他生态工业园区,则有相当的灵活性,是许多不同的企业相互有意识地组合在一起,寻求最大限度地利用物质和能量,实现系统利益最大化。而目前生态农业园区由于需要平衡生态的环境效益和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效益有限。此外,目前有很多生态农业园区的案例证明,只有生态之名,其产业结构在内部物质和能量循环上缺乏关联关系和依存关系,根本就形不成产业群落,抵御政策、市场和资源风险的能力很低。园区内企业的耦合程度低,无法充分利用副产品的综合效益,建立的生态循环效益只局限于园区内部的一个企业,不具备对周边产业起带动、辐射作用的特点。当然这也可能与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有关,农业生态系统复杂,系统内的物质和能量收益计算不清楚,最终环境效益也计算不清楚,因此难以用经济指标来衡量。

 而近年来兴起的观光农业多将视角定位于旅游,对农业生产与农业技术的扩散重视不够,无关宏旨,对于远离城市的农业来说,根本没有复制性。部分地区领导存在着利用观光农业来解决农业问题的思想,但是其效果是值得怀疑的。

 此外,在目前进行的农业能源建设中,不少地区已经建立了以沼气利用为纽带的生态农业,但是这样的建设是由政府财政支持,商品化、标准化不足,虽然已经建立了生态循环,但是由于经济效益有限,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薄弱,整个产业循环链条很容易断裂。例如,沼气由于建设完毕后,一般没有专门的人员进行维护,所以这样的农村能源建设是极为粗放的,对于农业产业化的催进作用有限。

 因此,以能源农业为纽带,发展生物质产业,遵循循环经济理念,建立能源农业园区,是实现低碳农业的可行之路,可以带动农业工业化、产业化,解决三农问题。我们试图以能源农业为纽带,设计一个循环经济理念下的能源农业园区。园区包括能源生产企业,如秸秆发电企业、有机复合肥厂、饲料企业、大型蔬菜种植大鹏基地和畜牧养殖企业、沼气专业化运营公司。通过这样的设计,基本上可以保证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养分平衡。此外,还可以加入其他农产品企业,如蔬菜、肉奶制品的深加工和高新技术企业。

 通过能源农业园区的建设,将农民转变成为能源农业产业工人,将农民从土地上解脱出来,在当地就业,在园区附近建设新型的农村社区,低密度城镇化,减少住房占地面积,集约使用土地、水、电等资源,发展大型的蔬菜种植、畜牧养殖,居民生活污水、养殖垃圾集中发展沼气,沼气或用于生活用气或发电,减少居民用电、气成本,减少对城市电网的依赖。沼气发电争取能够上网,秸秆发电之后的灰分和沼气发酵残留的沼渣用于生产高质量的肥料,恢复土壤肥力,减少农药化肥投入成本,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从而提高农业收益。继而再发展其他产业,使整个社区产业结构得到平衡和优化,实现生态、经济效益的共赢。最终,我们试图建立新的农业产业化模式,寻找我国农村城市化的新路径,使我国城市的布局局部集中,总体均衡分布,缩小地区社会经济差距。 

第四篇:能源农业园区之能源生产企业建设

 能源生产企业通常以秸秆发电站或气化站为代表,是整个能源农业园区的核心企业,也可以由制蔗糖的企业联产,玉米、小麦陈化粮、甜高粱制酒精的企业替代,同时生产饲料等产品。

 我国各类农作物秸秆资源的合理回收加工,可归纳为“4F”路线:即Fodder(饲料),Fuel(燃料),Fertilizer(肥料),Feed Stock(工业原料),研究人员称其为“四料”。在“四料”转换利用中,饲料、燃料利用及其转换技术是主要领域。

 目前在国际上,丹麦在秸秆发电技术上较为先进,并且得到了广泛应用。2004年11月,我国首个秸秆生物燃烧发电厂在河北省晋州市开工建设。该秸秆发电厂占地80亩,总投资达2.4亿-2.8亿,引进丹麦的秸秆发电设备,建成后年烧秸秆20万吨,发电量为1.2亿度,每年可节约煤炭16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60多吨,减少烟尘排放量400吨。此外,该厂消耗秸秆全部从农民手中收购而来。按照每吨秸秆100元的收购价计算,该厂通过收购秸秆,每年就可使当地农民增收2000万元。

 我们建议,可以由各地政府出面,在秸秆禁烧工作费用中拨出专用款项,根据自己的情况,在各地设立适当的秸秆收购站,在收割结束后,参照市场价格,统一收购,统一贮存,统一加工。至于存储和均衡供应的问题,通过建立和完善秸秆综合利用和流通管理机制可加以解决。

 农村区域可以就地改造为居民区、高新产业密集区,用电量较大,环境质量要求高,秸秆发电厂的建立可谓一举两得。

 我们设想,在积极引进外资和技术的同时,可用现有火力发电设备实现秸秆发电以减少资金投入。具体方法如下:

 秸秆回收结束后,可先在收购站用粉碎机、搅拌机、挤压机这三种工业生产的常用机器对秸秆进行处理:先把秸秆粉碎,再加入煤灰等物品放入搅拌机,搅拌均匀后,用挤压机把这些混合物挤压成块状以便于运输,最后把挤压成型的块状物以铁路、公路或水路运至相对最近的火力发电厂,以块状物为燃料代替煤块发电。

 用这种方法处理秸秆比在各地投资兴建沼气发生装备更有效快捷。此法不用过多地投资,用火力发电厂的设备就足够,而且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快速处理掉所有的秸秆。处理完毕,火电厂可恢复正常运行,而不受秸秆供应量的影响。

 这种方法还有一个潜在优点:在我国,农民参与工业建设上的数量相当大。在农忙季节,大部分农民要返乡;这时,上述搅拌机、挤压机之类的机器就闲置了。秸秆收购站就可以适当地利用这些机器,而不用专门购买。

 火力发电厂可用秸秆发的电收回收购投资,这样一来相当于政府不用花钱,秸秆的问题也得到了处理,农民亦可增收,一举多得。如果小火电厂经改造后掺烧秸秆,按使用量计算,电厂半径 20公里以内的秸秆均可回收利用,基本上可解决大半个县的秸秆问题,由此也对增加农民收入,进一步调动农民种植农作物的积极性带来长远影响。通过技术改进和发电规模的提高,气化发电的单位投资可控制在3500元/Kw以下,发电成本在0.2~0.3元/Kwh左右,具有理想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第五篇:能源农业园区之沼气专业化运营公司建设

 成立沼气专业化运营公司可以克服大型企业配套的沼气工程不够灵活的特点,使得沼气工程能够和其他小规模的农业企业更低成本地组合,发挥沼气工程的能源、肥料和环保效益。

 目前农村的沼气应用很普遍,但是存在很多问题。每当夏季气温高于 25°C时,普通沼气池就会大量产生沼气,其产量是冬季的几倍或者几十倍,温度越高产量越大,一般4-6立方米的池子冬季每天产0.4-0.6立方米沼气,夏季每天可以产4-6立方米沼气,每天每户一般最多只能用掉1-1.5立方米沼气,其余就必须排掉,否则沼气池会因为压力太大而受损失。因此以农户小规模的应用方式,很难克服季节的温度差异引起的冬天产气少,夏天又用不完的缺点。

 并且,随着城镇化程度的提高,农村生活垃圾也会大量增加,由于经济等原因,只能就地解决。沼气化处理的成本不高,是可以接受的。但是现在沼气的服务体系建设滞后。一些农户反映,村里缺少沼气技术服务人员,一些易损件维修难、更换难,特别是沼气池要定期出渣,个人清渣又脏又麻烦,反而不如花点钱用液化气。即使是沼气发展较好的乡镇,农民也难以找到专门的服务机构。

 此外,综合利用率不高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农户往往只注重沼气的能源效益,而忽视沼液、沼渣的综合利用,综合利用效益不明显,影响了农户建池积极性。由于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很强,将沼液、沼渣作为肥料直接利用也受到季节性的限制,因此,将沼液、沼渣通过一定的处理加工成可储存的终年可以利用的叶面肥、固体肥料等沼肥产品,对延长产业链,实现产品的增效具有重要的意义。腐化粪渣和化肥组配成的有机复合肥料,附加值很高,可以应用在经济作物上,还可以用在花园和高尔夫球场草坪等高端产品上。加上近来国人食品安全意识提高,如果将沼渣有机复合肥料应用于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生产,商机也一定很大。

 由于农村沼气规模的局限性,商品化程度低,效益低。在大型的蔬菜大棚、养殖厂建立起来之后,和居民所产生的有机垃圾,为集中发展沼气提供了条件。由于沼气发电上电网的实施细则仍然不明朗,所产生的沼气只能供园区内的工厂和居民使用。目前一般的沼气企业只负责设备的销售、安装,而沼气工程运行没有专业机构来收购其产品所需要的原料,因此我们可以成立沼气专业化运营公司专门收集养殖、工厂、农村秸秆的废弃物。沼气专业化运营公司的成立可以实现专业化经营,以规模化降低成本,以集中化处理降低生态环境分风险。 

 沼气专业化运营公司的核心竞争能力体现在如下四点:

 (1)专业化

 专注于沼气事业发展,以沼气工程为纽带,以沼气上下游产业为利润中心,通过专业化和市场化的运营,形成沼气产业的自身持续经营能力,最终实现沼气市场化的经营模式。在专业化基础上,提高沼气工程的科技含量,立足于沼气工程的上下游产业链,引进或自己研究先进的沼气生产技术和设备,在区域发展和扩张时,严格控制技术和设备标准,实现沼气工程高效、低成本的运转。

 (2)标准化

 该运营模式及其技术和设备均建立在标准化基础上,标准化有利于解决由于管理混乱与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而导致的产业链断裂问题。标准化要求采用统一的技术和设备(根据当地条件适当调整),还有利于降低成本,例如采购成本。标准化还包括对沼气和生态肥进行统购统销,统一加工,申请商标,建立企业标准,形成沼气和生态肥的品牌。

 (3)规模化

 统一收集工业和养殖场的肥料,统一发酵,沼气和沼渣统一加工、包装、销售。规模化最大的好处就是产生规模经济,降低单家单户处理沼气和沼渣深加工的成本。规模化也有利于形成市场开拓能力,提高竞争水平和市场上讨价还价的能力,以及降低风险等。

 (4)产业化

 从产业链角度来看沼气,沼气的产业链从上游的原材料市场(养殖场和工厂)到下游的沼渣、沼气综合应用以及无公害蔬菜种植,每一个环节都蕴藏着巨大的利润。沼气工程附加值很高,但目前还没有充分挖掘的技术。因其附加值建立在沼气的上下游产业链上,所以推广沼气工程,必须以更开阔的眼光盯住上下游产业链和外部市场链,通过与外部的市场链结合来创造更大的利润。

 公司在启动阶段可以利用政府专项基金和“星火”计划,在发展阶段可利用政府的贷款支持,并利用特许经营将公司发展壮大。公司可以通过设计、安装沼气并收集农业废弃物和园区内的农产品加工的有机废弃物,来生产沼气,并和有机复合肥厂联营,减少有机肥料厂的经营成本。

 为提高建设沼气的经济性,可采用夜间把沼气储存在气包里,白天用它发高峰电的方式,由于电网缺乏的是高峰电量,这样可使经济效益更好。在使用沼气作为内燃机燃料方面,国外已可以做到1m³沼气发2.3kw·h时的电。内燃机排出的废弃温度在500°C左右,可回收余热(国内已有成熟技术),一方面用来加热沼气池,使其能够保持在60°C工作;另一方面可以生产热水供农民使用。不少农村居住分散,建供气管网投资大,又不安全。最好在农村就地发电,鼓励农民直接用电来做饭、取暖和制冷。农民用电,多是在供电末端,利用沼气就地发电可减少大电网的供电量,相应地减少线损,节约能源。
第六篇:能源农业园区之其他设施建设

 1 有机复合肥厂

 建立有机复合肥厂力图减少农业生产对化肥的依赖,通过对农业废弃物,特别是园区内畜牧养殖的有机垃圾进行利用,就地处理、就近消费,可以促进食品安全提高。

 秸秆发电和气化与秸秆直接还田相比,充分利用了秸秆的能量,所剩下的灰份除了N损失掉之外,其他的必需元素都保留在灰份中,而灰份可以制成有机复合肥料。丹麦发展秸秆发电的经验是将灰份返回给农户。由于有机肥料可以减少农户肥料的投入,这一环节已经开始对农业产生正反馈。另外在沼气生产中所得到的沼渣,也用于生产高级有机复合肥。

  2 饲料厂

 针对广大农村养殖效益低下的事实,生产适合农村地区小规模饲养的饲料,特别是秸秆饲料等新型饲料,可以减少养殖成本。

 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推动了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为饲料加工行业提供了强大动力。但我国的养殖水平整体不高,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采用以粮食为主配置的全价饲料虽然养殖效果好,但价格高,除了一些大型养殖厂全程采用外,大部分小型散养户不得不望而却步。这就造成了我国一方面缺乏优质价廉的饲料,一方面又面临大量的粮食饲料生产企业倒闭的现状。目前我国饲料行业基本上已经处于微利阶段。采用以粗饲料(如茶叶、泔水等)为主的低品质饲料主要是小型散户,虽然饲料价格低廉,但养殖时间过长,反而造成了养殖利润降低,无利可图。而国际上,畜牧业发达国家早已利用秸秆饲料进行养殖,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许多农作物秸秆均可生产块状饲料。营养较好的如大豆秸秆、花生蔓、谷草、玉米秆、小麦秸、甘蔗渣等。秸秆饲料由于收集半径局限在 30公里以内,所以很适合在当地生产,就近消费,也可降低养殖的饲料成本。

此外,在当地可以配合三元农业的开展,改变农业种植制度,增加饲料的原料稳定供应。

 3 大型蔬菜种植大棚基地、养殖场

 秸秆发电站、肥料厂的建立为新型农村社区的建立提供了初步的基础。能源工人需要优质的蔬菜和肉蛋等产品,另外城市居民也需要蔬菜和肉蛋。肥料可从园区内的有机肥料厂购买,因为运输距离短,可以降低成本。此外,大棚面积比常规的农户种植面积大,可以集约化经营。北方地区可以充分利用太阳能大棚的传统优势,提高效益。

 养殖则可以利用规模化所带来的技术和信息优势,在园区内就近采购饲料,减少饲料和运输成本,增加利润,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由于农户的散养效益低下,养殖技术低,防疫成本高,养殖粪便处理成本高,因此需要适度的规模化以利用先进的技术,加强防疫,所以国家鼓励养殖小区的建设以实现规模效益,提高生态综合效益。另外,蔬菜和畜牧养殖所产生的有机废弃物也可以为沼气企业提供原料。

 4 新型农村社区的建立

 有了以上的能源农业相关产业,新型的农村社区可以逐步建立。另外,《可再生能源法》中强制性地规定了太阳能在新建设住房上的应用,农村在生物质资源和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资源状况上是优于城市的,如果再发掘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农村地区的收益将会逐步得到提高,和城市之间的社会差距将会逐渐缩小,使农村居民过上清洁、舒适、文明的现代生活。在此基础上,再发展其他科技含量高的产业,其基础也会改善很多。

 5 城乡之间的良性互动——新型农村城市化

 由于农村可再生能源的优势,农民可以利用可再生能源提高在市场经济中的谈判地位,而通过能源农业相关产业的构建,农民可以当地就业,不必蜂拥进入城市,这将有助于我国城市的均衡布局、和谐发展。

 我们可以先选择处于郊区交通比较方便的地区,配合城市的开发进行试点。在商业化模式成功之后再向其他地区推广、复制。相信以能源农业为纽带,设计建设的能源农业园区,将为我国农业及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个全新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