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璇生孩子了吗:心理辅导课的实践与探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0 06:50:25
开设中学心理辅导课的实践与探索
上海市南洋中学  曹钊俊
学校心理活动辅导课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我校自1993年12月成为上海市心理辅导协会实验校以来,心理辅导活动课的经历了从点到面、不断深化和完善,逐步向着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发展的过程。多年的实践使我们在心理辅导课目标的把握、心理辅导课内容的选择、心理辅导课干预方法的运用、心理辅导课类型和辅导方式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一、心 理 辅 导 课 目 标 的 把 握
学校开设心理辅导课首先要把握好心理辅导的目标,心理辅导目标的确定应遵循方向性原则、阶段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和和谐性原则。
把握心理辅导的目标的方向性,就是要认识到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心理品质是时代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为此,学校心理辅导既要充分发掘学生自身的潜力,又要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既要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又要培养学生的良好人格。培养有爱心、会学习、善合作、能创新一代新人应该成为中学生心理辅导的目标。
各年龄阶段的学生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是不同的,成长中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在把握心理辅导目标时要考虑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性。“年龄上未成熟的心理健康叫做健康成长。”(马斯洛)上海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大纲对心理健康教育对分阶段目标作了的具体的规定。因此,在实践中我们不能用成人的心理健康标准来衡量和要求学生,对不同年级的学生的心理辅导应把握不同程度的辅导目标。
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可以分为不同等级,同一年龄的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也有层次上差别,心理辅导应注意辅导目标上的层次性。“把消除心理障碍与开发心理潜能结合起来”(马建青),《上海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规划》提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既要面向全体向,开展预防性和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又要帮助有心理困惑或心理障碍的学生。因此,心理辅导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把握好解除困扰、帮助适应和开发潜能三个目标层次,使全体学生的心理水平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心理辅导目标的和谐性是指学生心理因素内部结构和心理品质外部表现的和谐性。心理辅导就是要调整学生心理结构上的偏差,使认知、情感和行为三方面获得和谐的发展;同时,心理辅导要通过优化学生心理结构来促进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学生身心健康和个性的和谐发展是学校心理辅导的基本目标。
二、心 理 辅 导 内 容 的 选 择
心理辅导课的内容是指在辅导过程中学生活动所涉及到的具体问题,即辅导活动的主题,它是为实现心理辅导目标服务的。我校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内容主要包括学习心理、社会交往、自我意识、青春期心理、消费休闲等方面。在确定心理辅导课内容时要切忌盲目性、随意性和同一性,而要强调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
根据开设心理辅导课实践经验,选择心理辅导内容时须做到四个考虑。
1、考虑学生成长过程中必然遇到的问题,即以学生心理发展中问题为主线。如:为了帮助起点班新生提高适应新的学习环境的能力,进行以“新环境——新变化——新对策” 为主题的辅导;为了让学生学会学习进行“掌握学习策略”等专题辅导;对学生的情绪问题进行 “心情不妙觅良方”的辅导;在考试前夕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考前心理调节”方面的辅导。
2、考虑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即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有不同的辅导重点。如:在青春期心理辅导中,对初中生以“我所喜爱的少男少女”等为题;对高中生则以“异性交往与友谊”等为题;在自我意识的辅导中,一般初中学生以“认识自我,悦纳自我”主,高中生以“驾驭自我,发展自我”为主。
3、考虑学校对学生教育的整体规划的需要,即要结合学校德育工作来安排。如:为配合行为规范教育,进行“学会倾听和赞扬”、“学会理解和关心”、“寻找身边的榜样”等辅导;为配合文明礼貌教育,进行“礼仪与心理”“仪表、角色与行为”的辅导。
4、考虑学生所处的环境和他们的实际需要,即对根据学生的生活环境和他们所关心的热点问题来安排。如在圣诞节前一周,进行以“赠送圣诞卡的心理”为主题的辅导;针对学生的“追星”现象,组织学生开展关于“追星族的讨论”;对乱花钱和攀比现象进行“怎样使用零花钱”的辅导,针对学生爱上网的特点开展“高中生上网心理研究”的研究性学习,等等。
我们在安排辅导进度时采取正确的策略是:多种途径调查,全面分析综合,适当灵活调整。
多种途径调查就是在开课前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心理测试或开座谈会,向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并征询班主任和年级组老师的意见,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和他们需要帮助解决的心理问题。全面分析综合是在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在心理发展的规律和以往的经验进行综合判断,安排一学期心理辅导课的主要内容,并以此来确定辅导内容的主题和进度,制定一学期的辅导计划。适当灵活调整。是指在实施辅导计划过程中注意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听取学生和教师对心理辅导课的意见,并根据实际需要和变化来调整心理辅导的主题。
三、心 理 辅 导 课 的 基 本 干 预 方 法
心理辅导课的目标与一般学科教学落实双基不同,心理辅导具有独特的心理干预的方法。心理辅导学家林孟平对心理辅导有一个精辟的论述,她认为:心理辅导不是说教和忠告,不是同情和安慰,不是逻辑知识的传授,更不是批评指责和下命令,也不单纯是为了解决具体问题,而是辅导员“协助对方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进而欣赏自己,以致可以克服成长的障碍,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使人生有统合并丰富的发展,迈向自我实现”的过程。这一论述阐明了心理辅导的目标、内容和实施方式与一般的教育教学的区别。
我校心理辅导课上常用的基本干预方法有三种。
⑴人本主义的辅导方法。人本主义的方法是一种通过教师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释放来干预学生心理的方法。教师在辅导中要把每个学生都平等地看成是正在发展的、潜能末充分开发的人。要求辅导教师的角色是学生的“伙伴”和心理健康的“促进者”,强调对的学生“信任”、“真诚”和“尊重”,给学生以“无条件积极关注”(罗杰斯语),使学生在辅导活动中无顾虑地、真实直率表达情感和想法,并互相尊重、互相学习和探讨,并能灵活地运用“倾听”、“理解”、“情感反应”和“鼓励”等技巧去引导学生,避免盲目地对学生进行个人评判。惟有这样学生才能以积极的态度对待自己、对待他人和环境,解决各种心理问题,乃至发挥内在的潜能。人本主义的方法不仅适用于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或心理困扰,而且适用于预防性和发展性的辅导。
⑵认知调整辅导方法。根据我们的经验适用于学校心理辅导课认知调整方法主要是认知领悟辅导与理性情绪辅导相结合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要求辅导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开展讨论、质疑、辩论等活动,来引导他们领悟和确信不合理的信念和认知模式的荒谬性和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从不合理的思维方式中走出来,寻找合理的信念和认知模式,从而使学生将消极的情绪体验向积极的方面转化,纠正不良的行为方式,发展积极的行为方式,并进而促进学生人格的完美和发展。这种辅导方法对有一定逻辑思维能力的学生比较适合,常常用于帮助学生克服在学习和人际交往中的焦虑情绪。
⑶行为调整辅导法。这是通过各种新的行为学习和训练去消除、改变不适应的行为塑造新的行为的一种辅导方法。这就要求辅导教师事先了解学生行为问题的表现和原因,分析和辨别问题行为的性质,通过与学生协商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激励学生付注行动,或通过行为训练掌握新的行为方式培养新的行为习惯。为此辅导教师要在组织学生协商的过程中,用模仿学习和强化的原理引导学生选择新的行为方式,制定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促使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行为调整辅导还常常运用呼吸、暗示和和系统脱敏训练的方法,这种辅导方法用于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克服考试紧张有比较好的效果。
⑷角色体验辅导法。这是通过扮演生活场景中的某个角色,来体验特定角色的情感,并由此得到感悟来取得辅导效果的一种方法,一般用演心理小品和心理剧的方式来进行。学生扮演的角色,可以是与自己相处关系密切的人(如:父母、同学、教师等),也可以是自己,或者先后进行两种角色的扮演。辅导教师的任务首先是引导学生提出与心理问题产生的生活情境,并以此创作“剧本”;其次是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进入角色”,尽可能“演”得象角色,并努力体验角色的思想感情;然后通过角色转换的扮演和揭示所演角色的内心世界来感悟角色之间的相互关系;最后启发学生认识和揭示并改善自己的心理世界和行为方式。所演的心理小品一般是即兴“创作”,也可以有计划地进行事先排练较长的心理剧。这种辅导方法对于改善人际关系和青春期的异性交往有良好的效果。
经验证明,根据辅导的实际需要灵活变换和交叉使用不同的干预方法,才能收到最大的辅导效果。基本干预方法的有效运用关键在于教师要有正确的学生观和教育观,以及对心理辅导基本原理基本技能的理解。
四、心理辅导课的类型、辅导过程和辅导方式
心理辅导课根据的不同的辅导对象、辅导内容分为不同类型。我校的心理辅导课大致包括三种类型:起始年级的心理辅导课、心理辅导晨会课和专题心理辅导课活动。
我校高一年级每周集中开设一节心理辅导课,辅导内容以学习问题和交往问题为主线,也涉及其他方面的问题,系统性比较强。辅导方式比较灵活,辅导课以学生活动为主要形式,同时也根据需要在学生活动中介绍一些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
心理辅导晨会课每两周一次,面向学校全体学生。心理辅导晨会课以学生在学习和生活遇到的问题为主要内容,辅导方式有学生座谈、师生对话、观看录象等。目的是以启发学生讨论,促进学生联系实际进行思考。
专题心理辅导活动课的辅导对象是有同类问题的部分学生,参加训练的学生由自愿报名,各年级每周一次。主要是以心理训练来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提高自控能力和消除学习焦虑紧张等。
心理辅导课过程与一般学科教学有很大不同,根据我们的经验,心理辅导课一般包括互相交叉、互相渗透四个阶段。
1、“提出问题、激发动机”阶段。通过热点分析、启发讨论、故事引导、模拟情境等手段来显示或引出辅导要解决的问题,尽可能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和动机。这是辅导得以进行的基础。
2、“探讨问题、尝试解决”阶段。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或训练,来寻找和探讨解决问题的合理的方法与技能。这是学生和老师共同探讨的阶段,注重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这是辅导活动的关键步骤。
3、“活动训练、感受领悟”阶段。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在活动中运用合理的方法和技能,努力促使学生有所感受、有所领悟、有所掌握,促进学生形成认知、情感与行为方式的新的统一。这是辅导干预主体部分,也是辅导活动中最困难的阶段。
4、“联系实际、强化动机”阶段。启发学生进行归纳小结,交流体会,并用通过暗示、激励和期望来强化学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动机。推动学生将辅导活动感知或感受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模式迁移到今后的生活实践中去。
心理辅导课在师生活动方式上与学科教学不同,根据我们的经验和对学生的问卷调查的显示,最受学生欢迎的心理辅导方式是“引导鼓励—积极活动”。
“引导鼓励”是一种非教导式和非灌输式的辅导手段,它既体现教师在辅导中的主导作用、又体现了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能比较充分地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所谓引导就是教师通过启发、暗示和创设情境等手段使学生发现问题,产生动机和兴趣,正视问题,体验感受,或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式。所谓鼓励就是教师表达自己对学生活动的欣赏、理解、谅解、认可、肯定、期望,并以此来营造集体气氛,鼓励学生积极活动,激发学生自信心,强化学生的进取愿望,为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创造了条件。
“积极活动”则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态度的要求。心理发展过程“主要地是一个社会的过程,一个参与的过程”(杜威)。因此,积极活动的要求每个同学都要投入辅导活动;在活动中要努力做到直率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情感;要积极参与角色扮演和和小品表演,并努力去理解、体验其情境和角色;要认真倾听和观察别人的活动,并给予适当的鼓励。引导学生积极活动的具体方法有:小组活动,全班交流;小品演出,分析讨论;相互咨询,寻找对策;分享欣赏,心理沟通;平等对话,专题辩论;角色替换,交流感受;组织游戏,开展竞赛;心理体操,集体训练等。
“引导鼓励——积极活动”的辅导形式受到了学生的极大欢迎。在问卷调查中学生们普遍反映:(1)心理辅导课气氛宽松,没有心理压力,可以吐露自己的心声而丝毫不用担心;(2)老师是朋友,师生之间是心理沟通的;(3)可以大家参与,做课堂的主人。正如有的学生所说的:“心理课上人人都有发言权,大家高谈阔论,各抒己见,气氛格外活跃,而且可以说自己想说的话,不必随大流。”“心理老师风趣、稳健的课风让我深深折服。他时而为我们精辟地分析一些心理上的问题,时而说一些幽默小故事调动课堂气氛。一节心理课往往在同学们的笑声中结束。”
可见,“引导鼓励——积极活动”的辅导形式能使最大限度地使学生以主动的态度投入各种形式的集体活动,使学生在积极的讨论中、在自我的表现中、在情感的宣泄中、在爽朗的笑声中,不知不觉地提高了认知水平,丰富了情感体验,产生了新的需要,以达到辅导的目的。
五、开设心理辅导课的效果
心理辅导课使学生在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认识自我、提高自我调节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等方面有取得了一定效果。下面是从一些学生心理辅导课体会中所反映的辅导效果。
1、学会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和学习能力方面
掌握学习方法:“我学到了如何提高上课效率,如何在课外作好复习工作,这些都有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利用谐音法或是联想法我就能在短时间内记住大量单词或英语课文,节省大量时间花在其他学习上,成绩有了一定的提高。”
运用学习策略:“我认为这个学习计划是定得很成功的,计划中明确考试成绩在30-40名。在实现目标的进军途中,我以积极的态度攻克了各种各样的难关,达到了目标。而且制定了作息时间表后,在学习和生活上有了较乐观的改善,我的边做作业边听音乐的习惯也基本改掉了”。
增强学习毅力、自信心:“挫折教育也给了我很深的印象,我学会了遇到挫折要总结经验教训,……它使我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活动中去”。“欣赏自我的方法,能使我在遭受挫折之后重新振作起来,通过回忆过去时期的辉煌,使我感到精神很愉快,一扫受挫后的灰心丧气,使我明白:我是一个聪明的人,我能战胜一切困难,从而再次爬起来,继续前进”。
克服焦虑紧张:“以前我遇到考试常常回感到紧张不安,并有一些焦虑情绪,心理老师给我们作了适当分析,从此我在考试浅用了心理暗示方法,并在考前认真复习,这样在考试时一点都不觉得紧张,成绩也有了显著提高”。
2、学会交往,改善了人际关系方面
尊重、理解、关心他人:“感触和印象最深的是人的交往。例如安慰别人得表示理解,……决不能因对方的偶尔失败就嘲讽对方,揭对方的短”。“我的一个朋友的心情十分消沉,……我用了心理课上的知识,循循善诱,让他把心中的事说出来,再站在他的立场上去理解他,再安慰他,果然效果比以前好多了”。
努力做到倾听、欣赏、接纳:“我知道应该大大方方地与他人交谈,而且说话时,应该正视对方,不可东张西望,这样才会给对方留下一个好印象”。“心理课启发了我主动与他人交往,学会关心、理解、爱他人,并教会我听取他人意见,给他人留下良好印象。赞扬、欣赏别人,消除嫉妒心等技巧”。
提高了交际能力:“我把这些落实到实际行动中,果然获得了良好的效果,我的交际能力比初中有了很大的飞跃,身边的朋友越来越多,我是学校外联部的一名成员,与外校联谊是常有的事,学会了交际,对我来说帮助很大”。
改善了人际关系:“通过实践,改善了我和几个并不合得来的同学的关系,促进了我们的友谊。……我原来容易激动的情绪得到了改善,平时觉得母亲很罗嗦的心理,现在认为这都是为了我好,使我和别人的关系也更融洽”。
3、学会认识自我,培养调节情绪和自我发展的能力方面
认识自我、调节情绪:“以前只要我一有不开心的事或心情不好时,总喜欢扔东西、踢桌椅,或者就是暴饮暴食,有时也会什么也不吃,同学说我有明显的自虐症,……但是自从我上了心理课以后,我一改以往的恶习,遇到不顺心的事要心平气和,静静地想整件事有没有我做错的地方,尽量把坏事变好事……。心情不好时,听听轻音乐……。为此我的胃病也不再时常发作了,这多亏心理课的辅导”。
提高自我发展的能力: “我将在每个学期开学时刻制定一个学习计划,甚至将来踏上工作岗位后,每个阶段都作工作计划,以更好地改善、完善自我”。“我想心理课所给予我的启示远远多于这些,它帮助了我们在人生旅途上健康成长,是我们人生旅途的良师益友。希望下学期能继续心理教育这门神圣的科目”。
学生对心理辅导课的反馈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心理辅导课的效果。由于是心理辅导的效果往往具有滞后性、隐蔽性和广泛性,对心理辅导课的效果评估远非此一种手段。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不承认心理辅导课对学生成长发展的积极作用。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倡导教育创新的今天,我们应更加重视学校心理辅导工作,加强心理辅导教师队伍的建设,探索心理辅导的规律,充分发挥心理辅导对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作用。
参考文献:
林孟平:《心理辅导与治疗》  商务印书馆
A·H·马斯洛:《存在心理学探索》  云南人民出版社
马建青:《心理卫生学》  浙江大学出版社
约翰·杜威:《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中央教科所编译:《人的发展》  教育科学出版社
心情不妙觅良方
辅导目的:
1、认知方面:认识消极情绪对学习、生活所带来的危害,懂得消极情绪是可以克服的,了解调节情绪的几种方法。
2、情感方面:激发和强化调节自己消极情绪的动机。
3、行为方面:寻找并初步掌握适合自己的情绪调节方法。
辅导形式:
小品表演和评析、讨论交流、师生对话。
重点难点:
1、重点:使学生掌握用“改变认识”来调节情绪的方法,即“理性—情绪”自我调节方法。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用合理的认识和想法来代替不合理的认识和想法。
活动准备:
1、指导学生排练小品:“他落入了情绪的深渊”。
2、准备录音机和音乐磁带“内心和平曲”、歌曲磁带“幸福拍手歌”。
辅导活动过程(本课宜用2课时)
1、引入课题
同学们,我们希望自己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但是不愉快的情绪总是难免的,如果不愉快的情绪频繁出现或延续下去好不好呢?下面我们先来看一个小品,请同学们边看边思考两个问题:
(1)小品中人物表现的是什么情绪?
(2)这种情绪给他的学习和生活(行为)带来什么影响?
2、认识消极情绪的危害:
(1)小品表演:“他落入了情绪的深渊”
发下的数学考卷。A:“唉,这下完了,79分,比上次下降了10分,爸爸妈妈一定会对我很失望。……这道题怎么多扣我2分,老师从来没对我有过好感。”然后就趴在课桌上闷闷不乐。B叫A:“放学了,我们一起走吧。”A不理。B上前看A的考卷说“啊呀,第三道你不是复习过了吗?怎么做错了,真可惜。”A冷冷地回答:“是呀,阿拉脑子笨,有啥可惜,有的人开心也来不及呢?”B安慰说:“你不要难过了,我上次测验也只有75分。”A回答:“猫哭老鼠,假慈悲。”
旁白:第二天,A的考卷没有让家长签名,看见数学老师总是避开,数学课没精打采,作业也越来越不认真,还常常迟交。……
(2)学生讨论以上两个问题,教师启发引导,并板书
教师启发学生认识小品中人物的消极情绪,并把消极情绪比喻为落入了深渊。伴随这种消极情绪的行为往往是不良行为,不良行为必然导致不良后果,并将学生的发言归纳成板书A。
板书:(有*的暂不写)
事  情
想  法
情  绪
行  为
数学测验 成绩比上次下 降了10分
成绩不可以下降*
难过、伤心
上课没精神
是我太笨了*
悲观、自责
作业马虎,拖拉
同学都幸灾乐祸*
讨厌、恼怒
不理同学、尖刻
老师对我没好感*
害怕、紧张
躲避老师
父母会对我失望*
内疚、不安
不敢告诉父母
(3)归纳:
这个小品告诉我们,消极情绪往往会使一个人的行为发生种种不良的偏差。结果不仅阻碍了学习潜力的发挥,影响了与同学的关系,形成对师长的消极态度,甚至还会使一个人的性格发生扭曲。
(4)启发提问
①教师:同学们,你们愿意因落入消极情绪的深渊而产生这样的结果吗?──当然不愿意。我们不能像那位同学一样受消极情绪的摆布,也不愿意做消极情绪的奴
隶,我们要做自己情绪的主人。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板书:知道在适当的时候自动管制自己的人就是聪明人。 [法国]雨果:《悲惨世界》)
雨果的这句话对我们有什么启发吗?──我们要学会缓解和消除消极情绪的方法,使自己走出消极情绪的深渊,登上积极情绪的顶峰,做一个能自我调节的、能战胜自己的聪明人。
3、走出深渊,登上顶峰
(1)说明活动方法:
回忆──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归纳方法──联系实际
(2)学生回忆情绪深渊并小组讨论:
①在音乐声(“内心和平曲”)中静心回忆:引起消极情绪的事情──情绪表现是什么──你怎么想的──带来什么影响。
②小组讨论题:
A、当你落入情绪深渊时,是用什么办法缓解和消除不良情绪的?
B、请同学们提出自己在学习、交往和生活中难以克服的不良情绪,其他同学帮助。
③教师在小组讨论时巡回了解。
(3)教师引导全班讨论,并用板书把发言归纳出来。
板书:
调节情绪常用的方法:
1、强制压抑:强压怒火,克制,自我提示,延迟发作。
2、转移回避:听音乐,做别的事。
3、合理宣泄:打枕头,写日记,找人倾诉。
4、幽默解嘲:“刚才我的音量调得太高了。”
5、自我安慰:把丢钱当作是捐款。
6、宽容理解:“他这是为了我好。”
7、激励进取:发奋学习,努力工作,争取成功。
8、调整目标:“按我目前水平,先要争取达到70分。”
9、改变认识:“我并不笨,只是潜力还没有发挥出来。”
10、助人奉献:为他人、集体和社会做好事。)
(4)用改变认识的方法来转变消极情绪,让我们再来分析一下刚才的小品。 讨论以下问题:
①教师:小品中同学消极情绪和不良行为与他的想法有什么关系?他有那些想法?  (将学生的回答写成板书 *部分)
启发并归纳: 这个小品告诉我们, 消极情绪的产生虽然同数学测验成绩下降10分这件事有关,但这件事并不必然导致消极情绪和不良行为。引起消极情绪和不良行为的根本原因并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不合理的想法。由于不合理的想法才使人产生了消极情绪和不良行为,并导致了不良的后果。
②如果我们让小品中同学不合理的想法改变一下,用合理的想法来代替,能不能使消极情绪和不良行为改变呢?消极情绪和不良行为会发生什么转变呢?
(启发学生回答,并写成板书。)
事  情
想 法
情 绪
行 为
数学测验成绩比上次下降了10分。
成绩总会有升有降。
自  信

愉  快
上课专心听。
我还有潜力没发挥。
作业主动,认真。
同学们没有恶意。
尊重同学。
老师是公平的。
主动问老师问题。
父母还是爱我的。
主动与父母沟通。
③谁来试试用改变认识的方法来解决刚才同学们提出的情绪困难?
结合学生提出的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改变认识的方法来调节情绪。归纳学生发言中的不合理想法,并找到相应的合理的想法。并板书。
(板书:
1、不合理:没被选上中队长,太丢面子了。
合理:没当中队长的人不一定比当上的差。
2、不合理:学习成绩落后,会被别人看不起。
合理:学习成绩落后是暂时的,别人未必看不起,何况我有许多其他长处。
3、不合理:我必须在各方面都表现得能干。
合理:世界上没有样样都能干的人,我只能争取干得好些。
4、不合理:我一回答问题就心跳地厉害,我真没用。
合理:大胆回答问题是可以锻炼的,只要有恒心,完全可以做到。
5、不合理:承认错误是一件痛苦的、不光采的事。
合理:勇敢地承认错误,改正错误是好事,这是一种好品质。)
(4)归纳:
从以上讨论分析可以知道,当我们生活中因为一些事引起消极情绪时,如果我们能理智地用合理的想法来代替不合理的想法,那么消极情绪就会转变为积极情绪,不良行为也会转变为积极行为。因此,我们要走出情绪的深渊,登上情绪的顶峰,关键往往就在于改变一下自己不合理的、错误的想法。
4、掌握适合自己的情绪调节方法
(1)提问:根据自己的情绪特点,你觉得自己应该经常运用哪些情绪调节方法?
(2)在回答中教师引导学生正确地把握情绪调节方法, 并鼓励和暗示学生一定能通过自我调节,以积极情绪战胜消极情绪,成为一个能战胜自己的人。
5、小结:
通过这堂课的活动,同学们了解了许多调节情绪的方法,尤其是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调节情绪的方法。我相信大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一定会自觉地运用这些方法,从情绪的深渊登上情绪的顶峰。有一句名言说“天空虽有云,但乌云的上面,永远会有太阳在照耀。”([日]三浦绫子)让我们大家一起来攀登情绪的顶峰,让阳光永远照耀着我们的心灵,愉快地去迎接新的生活。
放音乐:“幸福拍手歌”
(曹钊俊96.4)
怎 样 对 待 父 母 的 批 评
辅导目标
使学生学会用“理解接纳,直率表达、商量目标、明确行动”的方法来对待父母的批评,预防心理障碍,培养在别人批评面前正视现实,积极沟通,自我改变的态度。
辅导流程
活动:
↑↓            ↑↓            ↑↓            ↑↓            ↑↓           ↑↓
目的:
辅导方法
1、辅导模式:“引导鼓励——探讨训练”的模式。教师引导鼓励学生积极活动,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指导学生进行训练。
2、活动形式:讨论交流,师生对话,角色扮演。
辅导课时
一般用2课时,也可视情况而定。
辅导准备
1、本辅导活动前要进行“表达困惑”,“理解关心”的心理沟通练习。
2、请几个学生准备以“父母简单粗暴地批评孩子,孩子不能正确对待批评”为内容的小品。
辅导活动过程
一、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小品表演、引起兴趣]
a、父亲因孩子贪玩成绩不好而打骂孩子,孩子则责怪父亲没有帮助自己复习。
b、孩子考试不及格,母亲一味责备孩子“这么笨”“没出息”,孩子默默忍受,哭泣。
[启发分析讨论]
(1)父母的批评方式好不好?——简单粗暴、一味责备并损害孩子自尊,不好。
(2)孩子对待批评的态度对不对?——采取了闹对立和消极忍受的态度,不对。
(3)对父母与孩子双方有什么不良后果?
——父母与孩子双方情绪不愉快,关系越来越对立,没有心理沟通,家庭缺乏和谐的气氛。
——孩子不能从父母那里得到有益帮助,故步自封,学习上仍没有进步。
——父母会更着急,对孩子更严厉地批评责备,反过来又使孩子更逆反,不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甚至会导致心理障碍。
[引入课题]
我们愿意这种对立的、消极的情况存在下去吗?——发生了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我们应该寻找并学会正确对待父母批评的态度和方法。
二、我也有过不愉快[回忆和体验]
1、在音乐声中指导学生回忆一次受父母批评的情景。
2、请2-3位学生宣泄烦恼:说说当时你的心情和感受,你当时的想法。(鼓励学生说出来)
3、启发探讨:
(1)你觉得父母理解你吗?父母批评有什么不妥呢?
——烦躁、讨厌、狠不得走开、心中怒火燃烧;伤心、失望;倒霉、没劲……
——他(她)不理解我、太主观、不讲道理、态度凶狠,要求高得不切实际……
(2)你是否赞成“理解万岁”?你自己能理解父母吗?你对待批评的态度有没有不妥呢?
三、体验父母的心情[“角色转换”练习]
1、角色转换示范:请2位学生示范一次批评的过程,努力用表情、口气、动作表现出来。
⑴ 学生A介绍自己一次被批评的情景。
⑵ 学生A扮演自己的父(母)模拟批评他的子女B。学生2扮演子女,努力表现被批评的反应。
⑶ 由A说说父(母)批评孩子的心情,并解释一下父(母)这样批评的原因是什么。
2、角色转换练习
⑴ 两人一组,轮流扮演自己的父(母)亲,请另一同学扮演你自己,模仿父(母)亲对扮演“你自己”的同学进行批评。教师了解练习中出现的问题。
⑵ 请2-3组学生在全班表演。教师用“同感”“质疑”等方法给予鼓励和引导:
A.爸爸发火是这个样子吗?
B.你觉得他对你什么不满意?
C.他为什么用这种态度批评你?
D.通过你扮演爸爸,现在你对爸爸的批评有了什么新的认识?你能原谅他批评你时的态度吗?
⑶ 教师引导归纳:
A.看来我们往往责怪父母不理解我们,其实我们也并没有理解父母。理解应该是双方互相理解。
B.父母批评我们时的态度虽然使我们不好受,但父母对我们批评目的是为了我们能学会做人、学习知识和身体健康,是为了我们的成长进步,这和我们自己的愿望是一致的。
C.我们用对立的、自我压抑的、回避的等消极态度来对待父母的批评,会使事情闹得更僵。
⑷ 深入探讨:
A.父母生活中有哪些烦恼呢?他们的心里常想些什么呢?——为我们的学习、成长、前途担心,想在我们身上实现他们年轻时没能实现的愿望;为工作下岗而烦恼;因生活琐事而烦躁……看来父母在生活中烦恼并不比我们少。做孩子的也应该理解父母的烦恼。
B.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烦恼,是努力改变父母,还是立足于改变自己呢?为什么?从年龄上看是他们容易改变还是我们容易改变呢?——可以设法改变父母,但是年轻人更具有可塑性,改变自己的态度,有利于我们的成长。
教师引导:为与父母进行沟通,积极的、正确方式应该怎么做呢?。
四、学会用积极的方式与父母沟通[探讨积极的方式]
1、请两位学生表演:在父母严厉批评孩子时,孩子努力用积极的方式对待批评。请其他学生评价。
2、提出练习积极发生的要求,两个同学一组进行练习。教师在学生练习时进行巡回指导,发现问题。要求如下:
(1)理解接纳父母:设身处地的说出父母的的心情(情绪)和想法(批评的事)。
常用句型:“我知道你……,是因为我……。”“你对我……,一定感到……。”“我……,使你……。”
(2)直率表达自己:直率地说出自己因这件事情而产生的心情,并说出对事情的看法或原因。
常用句型:“我因为……,现在我心里……。”“由于我……,我感到……。”
(3)商量努力目标:与父母共同商量,确定一个经过自己努力能够达到的、父母也希望的目标和要求。
常用句型:“我觉得,经过努力我能够做到……”“目前,我想先做到……可以吗?”
(4)明确行动要求:制定改变旧习惯的具体的行动标准,规定保证落实行动的自我(或他人)勉励和自我(或他人)监督措施。
常用句型:“从今天起,我的新的行动是……,而不再……,我用……的办法自我约束”“今后,我要……,做到了请爸爸妈妈表扬或奖励,我不再……,做不到请爸爸妈妈批评或惩罚。”
3、然后请部分同学扮演孩子与父母的角色来表演。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注意以下原则:
⑴ 对学生的表演不要求十全十美,要肯定和鼓励符合要求的地方。
⑵ 可结合学生的表演,按四个步骤的要求逐个进行分析和解释,使学生理解和掌握。
⑶ 对表演中不符合要求的地方,用“质疑”或请同学出注意的方法给予引导。
⑷ 学生表演完后,教师可视情况请观看的学生依照练习要求肯定表演中的长处。
4、小结:    肯定学生在练习中表现出来的积极性。指出在练习中会有一些困难,掌握正确对待父母批评的方式需要一个过程。我们要相信我们坚持练习,并努力在生活实践中运用,我们就会在父母批评时产生积极的态度,而避免出现不必要的烦恼,使自己愉快地学习和生活。
五、结合实际探讨
⑴ 在练习中的四个步骤中,哪些容易做到,哪些比较难做到?——(其中“理解接纳”和“明确行动”比较难做到,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困难的原因,寻找对策。)
⑵ 请同学们提出自己在父母批评时感到困惑的、至今还难以对待的问题。
⑶ 教师启发引导该学生找到正确的方法;并适时地请学生出注意想办法。
六、交流体会和收获
请同学们谈谈今天的心理训练你最大的收获和体会是什么?——(学生发言)
板书:(也可根据学生的发言归纳)
a.父母也有自己的烦恼,理解接纳父母是积极对待父母批评的基础。
b.心理沟通须经常练习,并在今后的生活实际中有意识地去运用。
                            提高我们自己的心理素质
c.通过改变自己就能                             使自己健康成长。
改善我们与父母的关系
3、归纳小结:
通过今天的心理辅导活动,我们首先了解和体会到父母也有自己的烦恼,他们常常为我们做子女的成长和前途操心,因此我们应该也能够理解父母批评我们时的态度。我们通过“角色扮演”练习,初步学会了用“理解接纳”“直率表达”“商量目标”“明确行动”的方式来对待父母的批评。
要熟练地掌握这些行为方式,还需要经常练习并在今后的生活实际中有意识地去运用。相信同学们只要坚持练习和实践,一定能通过改变自己来提高我们自己的心理素质,同时也一定会使自己与父母的关系向着互相理解、和谐温馨的方向发展,从而使我们更健康地成长进步。
(曹钊俊 1997,4,14)
难以接受的批评方式
辅导目的:
1、使学生认识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受到老师的批评是难免的,老师有不当的批评方式也是难免的。
2、辩认难以接受的批评方式,学习正确对待“难以接受的批评”。
辅导形式:
讨论交流,师生对话,角色扮演。
重点难点:
1、重点:让学生理解老师批评学生时的目的和心情。
2、难点:引导学生掌握对待老师批评的正确态度和方法。
活动准备:
1、请学生回忆自己曾遇到过的、或见到的,老师的批评方式使你(她)感到难以接受的情景。并努力用小品将它表现出来。
2、本辅导活动最好能在四十三课“假如我是老师”,四十四课“老师的烦恼”辅导的基础上进行。
活动过程:
1、引入课题
(1)教师: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要被别人批评, 老师批评我们的方式有时确实也令人难以接受。你们有没有遇到过老师用不当的方式来批评你,使你难以接受呢?当我们遇到难以接受的批评方式时,是与教师闹对立,还是默默忍受呢?用怎样的态度和方法对待老师的批评才是积极的、正确的呢?
(2)板书:
课题:难以接受的批评方式
活动目的:正确认识老师的批评,学习用积极的方式来对待老师的批评。
2、认识不当的批评方式
(1)问题讨论,教师引导:
①你讨厌的批评有哪些?
②你为什么讨厌这种批评方式?
(2)板书归纳:
难以接受的批评方式:
简单粗暴、不给面子、场合不当、调整挖苦──有损于自尊
一味责备──使人厌烦
不合实际──感到冤枉
3、角色扮演,情感体验活动
(1)小品表演:
①教师:请同学们回忆自己曾遇到的,老师批评你时使感到难以接受的情景。请别的同学扮演老师,用小品将它表演出来。
②小品表演:老师叫学生家长来学校,在教室里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你的儿子老是玩游戏机,学生作业都做得一塌糊涂,你们家长怎么教育孩子的?”被批评的学生也大声说:“玩游戏机的又不是我一个人,作业做得好的你就没看到。”
(2)师生对话:学生表演完后,教师与“被批评的同学”对话。
你对老师的批评有什么感受?──我很气愤,老师不给我面子,对我不公平。
你愿意接受老师的批评吗?──我是不想听他的批评。
你认为老师批评你的方式不好,有反感,是吗?──是的。
但他的批评是为了你好,你也不接受吗──我承认老师为了学生好,但他这样批评确实令人难以接受。
如果你因此而与老师情绪对立,对你的进步会有好处吗?──反正他不能用这种方式来批评人。
你知道老师批评你时的心情和目的吗?──我不知道。
(3)讨论
教师:请同学们猜猜老师批评同学时的心情和目的。
学生:老师为学生贪玩、学习马虎而着急;老师担心学生学习落后,希望学生学习进步;教师“有恨铁不成钢”的心情……
教师:既然教师是为了学生好,那么为什么不用正确的方式来批评同学呢?
学生:老师有时候心情不好;老师有时候身体不好;老师也有不顺心的事;有的老师性子急,老师也会有缺点……
教师:看来同学们也能理解老师的心情。
(2)角色互换,情感体验
①为了体验老师批评同学时的心情和愿望,请刚才“被批评的同学”扮演老师,再为大家表演一下。在扮演老师时要努力体验老师心情和愿望,要把自己当作老师一样,努力扮得象一些。
②教师引导角色互换学生表演。
③请扮演老师的同学谈谈对老师批评同学时的心情和愿望的体验。
(3)板书并解释:
①虽然老师批评同学方式难以接受,但如果因此而不接受老师的批评,那会妨碍自己进步的。
②老师也是有缺点的人,我们应该谅解;为了自己的成长进步,我们不应强调老师的批评方式。
③老师的批评是为了我们的进步,这和我们自己的愿望是一致的,我们应该用积极、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对待老师的批评。
4、练习用积极的、正确的方式对待批评
(1)指导学生练习和演:
①活动过程和要求:两个同学一组,先后扮演老师和学生的角色,按以上步骤进行练习。然后请部分同学扮演来为大家表演。
②板书并解释练习要求
板书:积极正确对待批评的四个步骤:
A、理解接纳:设身处地的说出老师的心情(情绪)和想法(批评的事)。
常用句型:“我知道你……,是因为……。”“你对我……,一定感到……。”“我……,使你……。”
B、直率表达:直率地说出自己因这件事情而产生的心情,并说出对事情的看法或原因。
常用句型:“我因为……,现在我心里……。”“由于我……,我感到……。”
“你的批评使我……,希望老师批评我时……。”
C、互相商量:与老师共同商量,确定一个经过自己努力能够达到的、父母也希望的目标和要求。
常用句型:“我觉得,经过努力我能够做到……”“目前,我想做到……可以吗?”
D、明确要求:制定改变旧习惯的具体的行动标准,规定保证落实行动的自我勉励和自我监督的措施。
常用句型:“从今天起,我的新的行动是……,不再……,我用……的办法自我约束。”“今后,我要……,做到了请老师表扬或奖励,我不再……,做不到请教师批评或惩罚。”
③教师在同学练习时进行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引导扮演学生的同学努力进入角色进行表演,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对学生的表演不要求十全十美,要肯定和鼓励学生表演的积极性。对表演中不妥的地方,用“质疑”或请同学出注意的方法给予引导。
④学生练习完后,教师请两个同学为大家表演,肯定表演中的优点、长处,帮助学生对照四个步骤要求逐个进行分析和解释,使学生理解和掌握。
(2)结合实际探讨
①请同学们提出自己在教师批评时感到困惑的、至今还难以对待的问题。
②教师启发引导该学生掌握对待批评的正确的方法;并适时地请其他学生出注意想办法。
5、小结:
通过今天的心理辅导活动,我们首先了解和体会到老师批评我们是为了我们的成长进步,但他们也会有缺点,因此我们也能够理解老师批评我们时,难免也会有错误的批评方式。我们通过“角色扮演”练习,初步体会和学习了用积极的、正确的态度和方式来对待老师的批评。用这种方法对待老师的批评,即使本来是难以接受的批评方式,也变得容易接受了。
要熟练地掌握这些行为方式还需要经常练习,并在今后的生活实际中有意识地去运用。为了使师生关系向着互相理解、和谐温馨的方向发展,也为了提高我们自己的心理素质,使我们更健康地成长进步,相信同学们一定会去试试,直到取得成功。
(曹钊俊1998)
认识自我 超越自我
辅导目标:
认识自己在学习中、与父母沟通中的的表现来分析和认识自己的个性,探讨战胜自我的行动和办法。
重点难点
重点是联系实际认识自我,难点是寻找超越自我的办法。
课前准备
事先熟悉学生16PF个性测验结果,选择有典型意义的学生向班主任了解气实际表现。为课上的分析引导作准备。
辅导流程:
联系实际
认识自我
的活动:
1.个性心理特征
2.与父母关系的特点
3.学习中心理特点

寻找超越
自我的办法

激发超越
自我的动机
引入课题

辅导方法:
1、利用原有的自我评价、个性测试报告和他人评价来分析自我。
2、教师的提问引导和鼓励,同学对话和小组讨论。
辅导过程:
一、引入课题:
1、通过个别提问引出——客观地认识自我,积极地超越自我
⑴ 你能认识自己吗?
——启发:行为习惯、情绪情感、思想观念、需要愿望等
⑵ 今天的你与过去的你相比有变化吗?
——点拨:你已经超越了自我。
⑶ 你是否希望自己有所改变?
——引申:我们总是想不断地超越自我。
2、交代本堂课的辅导目的:
分析和认识自己的个性——探讨战胜自我的行动和办法——以达到超越自我的目的。
二、认识个性特点,探索自我超越
(一)交代活动程序和方法:
活动程序:审阅并读懂16PF个性测验结果——努力认识自己的个性特征——联系实际探讨优化和改善个性。
活动方法:按讨论题进行小组讨论和各组交流。
(二)引导学生讨论交流,与学生对话。
1、分析自己的个性中的长处和短处
⑴ 阅读自己的16PF个性测验结果,努力联系实际进行理解。并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教师帮助提出问题的学生解释16PF个性测验结果的意义。
⑵ 小组交流自己个性特点的长处和短处
学生讨论题:
① 16PF个性测验结果中显示的突出的个性特点是如何描述的?这些特点表现为长处还是短处(优点还是缺点)?有没有相反的表现?
② 测验结果中的个性特点是否与你的实际情况相符?
③ 这些个性特点在学习和生活中有哪些表现?
④ 你打算如何使你的个性特点(在不同场合)表现出其长处?改善你的短处?即你如何使自己的个性通过“扬长补短”得到改善和优化?
2、“扬长补短(一)”——认识和改善自己在与父母关系
学生小组讨论题:
⑴ 你对目前与父母的关系有什么特点?你感到满意吗?
你在改善与父母关系方面有哪些新的变化?举例说明。
⑵ 你希望如何改善目前与父母的关系?
⑶ 你要改善与父母的关系,你自己应该在与他们交往中作哪些改变?
⑷ 在个性的完善和发展方面你打算朝什么方向努力?
请2个学生分别就意识问题进行交流——教师进行澄清、引导、质疑、鼓励。
3、“扬长补短(二)”——认识和改善自己的学习习惯
学生小组讨论题:
⑴ 你目前在学习上有哪些特点?有哪些是值得肯定的?哪些是需要改进的?
你原先制定的学习打算实现了没有?举例说明。
⑵ 你希望自己的学习在哪些方面取得进步?
⑶ 要取得这些进步,在学习习惯上要不要进行改善?应该培养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
⑷ 在个性的完善和发展方面你打算朝什么方向努力?
请2个学生分别就意识问题进行交流——教师进行澄清、引导、质疑、鼓励。
三、激发超越自我的动机
1、学生谈体会和收获
2、教师引导激励
⑴ 认识自己的个性在行为习惯中的表现——应该正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接纳自我是超越自我的前提和准备。
⑵ 你们并不满足于今天的自我——你们在成长的道路上能够反思自我——你们正在寻找完善自我的办法。
⑶ 相信你——能勇敢地挑战和战胜自我,——你一定能超越自我走向新的彼岸,一个新的自我将会诞生。
(曹钊俊2001年5月29日)
成 长 的 烦 恼
(详案)
辅导活动思路设计
一、辅导目的:
认识青春期心理特点,体验异性交往的心理烦恼,学会积极选择,战胜烦恼,超越自我。
二、课前准备:
在学生座谈的基础上,根据男女生交往中常见的心理困惑编写小品,指导学生创造性彩排。
三、辅导模式:
采用“设情境,促互动,引探究,重体验”的辅导模式。
四、辅导流程:
辅导程序:创设情境→引导发现→引导选择→引导领悟
学生活动:热身活动→剖析烦恼→尝试选择→交流体会
期望效果:激发兴趣→发现问题→积极选择→领悟青春
五、主要辅导原则:
1、要给学生宽松的心理环境。目的是尽最大的可能让学生心理感受和看法表现出来即把问题暴露出来,体验和认清问题的实质是什么,为解决问题作准备。
2、要引导学生互相交流,积极反思。将不同的观念和看法进行比较和思考,目的是让学生自主地学会分析烦恼等心理现象,自主地选择积极的态度和行为。
六、辅导方法:
采用人本主义和认知领悟相结合的基本辅导方法:即积极关注学生的心理需要和烦恼,启发学生对自己的烦恼进行反思,以发现和领悟问题的实质,从而产生解决问题,改变自我,超越自我的愿望,探讨对待烦恼的积极态度和方法。
具体的方法有:情境投射技术,同感接纳技术,澄清表达技术,质疑引导技术等。
辅导活动过程(宜2课时)
一、热身活动:
1、拍手游戏:(由课代表带领全班男女生一起做拍手游戏。要求拍到5下,完成5下就停止。)
问:玩游戏开心不开心?要不要再玩一会儿好?为什么?——引:……“我们不能一开心了就忘记了规则”。
问:你拍到5下了么?为什么不拍下去?——引:应该做、能够做的为什么不努力去做?
问:有没有不好意思做这游戏的?是不是不喜欢愿意与男(女)生一起活动?——引:既没有不好意思,又喜欢与异性同学交往,岂不矛盾吗?你们在儿童时有没有有这种烦恼?
2、放“成长的烦恼”片头
问:电视剧里主要人物麦克、凯乐的年龄和我们相仿,美国孩子的成长有烦恼,我们中国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就没有烦恼吗?处于花季年龄的少男少女们能不能战胜成长中的烦恼呢?
板书:成长的烦恼
一、他们有烦恼吗?[目的:体会和剖析烦恼(疑惑)]
1、小品表演:“快乐?烦恼?”
王成绩不好,父母责备“这样的成绩还想靠交大?”,王“放心,我会努力的”——教室里刘帮助王学习,成绩上升——雨天相遇,犹豫,共伞——刘邀王买书,肯德基——学习无心思,发呆,写纸条——王递条邀刘看“F4”,愉快接受——[旁白]以后常常约会——王成绩下降,烦恼。
2、引导讨论:品头论足[从不同角度剖析烦恼产生的过程]
⑴ 小品中发生的事在今天的高中生中有没有可能发生?为什么?
很可能发生——因为青春期心理特点——“发呆”时想什么?(音容笑貌,心理矛盾)——爱慕心理、外界信息刺激。
⑵ 他们在交往中快活还是烦恼?
与异性交往常会感到快活——这是青春期对异性爱慕心理的表现
⑶ 他们有没有烦恼?成绩下降——会不会烦恼?
无所谓?感到压力?引起重视、反思?
——烦恼往往难以避免,战胜烦恼,就能超越自我。
⑷  请给小品选择命题:“追求快乐”“自寻烦恼”“难以自拔”“爱慕→爱情”。并谈谈命题的理由。(不同答案的同学可以提问)
A、关于“追求快乐”
问:我们现在应该追求知识,怎么可以把与异性交往的快乐当作追求呢?快乐应该在正常交往中获得,怎么可以追求呢?
——“追求快乐”是青春期心理的特点,是正常的。
——人的需要:生存的需要、归属的需要、得到尊重的需要、爱(爱慕、爱情)的需要、求知发展的需要、奉献的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需要。
——刻意追求“爱慕”的快乐,会影响其他正常的更重要的需要,分散精力,就会影响学习。
B、关于“自寻烦恼”
问:他们在交往中的哪些变化使他们产生烦恼?
偶尔→频繁,无心(被动)→有心(主动)。
问:难道为了避免烦恼就拒绝与异性交往吗?我们不需要提高战胜烦恼的能力吗?
——男女同学关系过分的发展必然会分散精力,影响学习,产生烦恼。
——一般异性交往中也会有烦恼,但没有必要自寻过多的烦恼。
——异性之间正常交往-→愉悦快乐      异性之间过分亲密-→引起烦恼
C、关于“难以自拔”
问:男女同学一旦互相喜欢,就不可能回到一般同学关系了吗?他们能不能通过自我调节和他人的帮助来走出烦恼呢?他们两个在交往中的“升级”反映了他们的一种什么心理特点?
——一旦产生烦恼,甚至麻烦,应该设法尽快摆脱。
——但往往情绪易冲动,自我控制力较弱、理智往往被情感俘虏——青春期另一个心理特点。
爱慕心理←-心理发展必然阶段。  缺乏自制←-心理发展不够成熟。  进入感情世界难以自拔。
D、关于“爱慕→爱情”
问:他们的感情有没有发展到爱情?异性同学间的爱慕心理与爱情有何区别?
——爱慕:正常交往、对象广泛、朦胧眷恋、藏在心里、为了学习成长
——爱情:频繁交往、对象专一、感情亲密、表达出来、为了建立家庭……
那一组回答的最好?举手表决。
小结提问:从刚才对小品讨论中你受到什么启示?
板书:青春期心理的矛盾:“对异性的爱慕”与“自我控制力弱” 的矛盾
“好奇心”与“不成熟” 的矛盾
问:发展下去还可能发生什么事?
二、他们遇到了什么麻烦?
1、小品2:“遇到麻烦”“倒霉”“担惊受怕”
老师找王谈话“你辜负了希望”,王求老师别告诉家长——刘得知,闷头,哭,跑出教室——“老师,她出校门了!”。
2、引导讨论:
⑴ 他们遇到了什么麻烦?⑵ 王为什么极力阻止老师告诉父母?⑶ 刘为什么会哭着跑出校门?⑷ 老师、家长、同学都怎么看?⑸ 他们“早恋”了吗?为什么?⑹ 高中生有没有能力建立爱情?⑺ 高中生有爱慕的心理需要,还有别的心理需要吗?
“恋爱”:男女双方建立爱情,“早恋”:过早建立爱情。
爱情(恋爱)是以寻觅终身伴侣、建立家庭为目的。需要心理成熟,经济条件……。
问:一旦这种烦恼已经产生怎办呢?
四、学会积极的选择
1、小品3: “藕断丝连”(纠缠不休)
王打电话问题目,刘“不会做”;邀刘吃午饭,刘“影响不好”;王邀刘约会,说有事;王写信,无回音;王“我有什么对不起她?!”“我就不相信……”。
2、尝试选择:
⑴ 刘是否回绝了王?
⑵ 王如何“挣脱烦恼”?请你为他出主意。比较:“今天我没有空”“这题目我不会”“你去应该问课代表”“让我们各自都冷静下来”“我们不可能保持原来关系”“我不想让人说三道四” “我们只是同学关系”“请你不要勉强我”用哪种回答比较好?
——明白地表明不可能保持原来关系,避免有留恋的表示。——内心:快刀斩乱麻,超越自我。
——其他办法:冷静反思,合理宣泄,转移兴趣,积极升华,求助咨询。
⑶ 作为同学应该怎么对待他们?
——不要消极鼓动,要积极帮助他们摆脱冲动、摆脱消沉。
五、交流体会
引导交流:今天的活动给你最大的感受和启示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概括几点]
板书:哪个青年男子不善钟情?哪个妙龄少女不善怀春?这是人性中的至真至纯。——歌  德
如果爱情应该用巨大的牺牲做代价,那也应当把这种牺牲掩盖起来,把它埋葬在沉默里。
——巴尔扎克
树上的果子是熟的好吃,还是生的好吃?人也象果子,要是长得熟,有了学问,会做工作,又
有养育孩子的能力,就好比果子熟了……    要是书还没有学习好,工作能力没有培养好,谈恋爱
会有好处吗?                                                —— 陶 行 知
学生总结:人们说青春是美丽的,青春期是朝气蓬勃的,青春期有追求,青春期是多梦的季节。心理学家说青春期是危险期,是从儿童向成人过度的转折点,青春期将面临着脱胎换骨。我们的父母说青春期的孩子最令人操心,我们的老师希望我们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勤学好问、珍惜大好时光。我们自己感到青春期常常被烦恼絮绕,但是我们要说我们不会辜负长者的呵护和期望,我们要学会积极地选择,战胜烦恼,超越自我。
(曹钊俊2002.5)
面 对 挫 折
主题:
应付挫折与危机的辅导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到挫折及其所导致的反应遍及人们的现实生活;
2、初步了解挫折产生的原因和不同的反应方式;
3、在活动中,让学生形成对挫折的正确态度,并掌握应对挫折的一些技巧。
活动形式:
听歌曲;案例分析;集体讨论等。
重点与难点:
1、重点:教会学生应对挫折的一般方法。
2、难点:这些方法能被学生所真正接受,并自觉运用于现实生活。
活动准备:
1、制作多媒体软件;
2、布置全班同学写一篇关于自己受挫折经历的文章,要求写出当时的想法和解决的措施。布置时,教师可做适当提示,如考试成绩不理想,家庭遭遇不幸,与同学闹矛盾,师生关系紧张,自己被他人误解等。从中挑选出有代表性的个案,并请这些学生熟悉文章,以便在上课时讲述。
活动过程:
1、 引入课题
(1)听歌曲:成龙演唱的《向着阳光走》
有些事在我心中想对你说,只是我找不到机会开口,今夜我有一种从来没有的感动,                       现在说也许正是时候。
记得失败它曾经老是跟着我走,挫折它想尽办法要我低头,自卑它曾经是我多年的朋友,在人生的路上将我左右。
可是我想人总要向着阳光走,下定决心怎么苦也不要回头,人生的路总归要自己走,                       自己走,鼓起勇气承受,我想人总要向着希望走,下定决心怎么痛也不要低头。人生的路  总归要自己走,幸福他会向你伸出温暖的双手
——由此,引入本节课的主题“面对挫折”。
(2)贝多芬的故事
学生在贝多芬所做的乐曲《命运》中进行演讲。
世界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一生创作出大量流传千古的交响乐,被后人夸为“交响乐之王”。然而,贝多芬的一生充满了痛苦:父亲的酗酒和母亲的早逝,使他从小失去了童年的幸福。还在别的孩子无忧无虑地享受欢乐和爱抚的时候,他却得象成人一样承担起整个家庭的重任,并且成功地维持了这个差点陷入破灭的家庭。
正当贝多芬处于青春年华时,他失意孤独;正当贝多芬步入创造力鼎盛的中年时,他又患耳疾,双耳失聪。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还有比突然耳聋的打击更沉重的吗?贝多芬一生中几次濒于崩溃的境地,他在三十二岁时就写下了令人心碎的遗嘱。然而,他顽强地战胜了命运的打击,他大声呼喊:“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把我完全打倒。”即便是在困难重重最痛苦的时候,他还是凭着自己的坚强斗志完成了清明恬静但又激昂奋斗的《第二交响曲》。
贝多芬一生历经无数挫折磨难,但是,每一次痛苦和哀伤在经过他的搏击和战斗后,都化为欢乐的音符,谱写成壮丽的乐章。一个饱经沧桑和不幸的人,却终生讴歌欢乐,鼓舞人们勇敢向上,这是何等超人的勇气,何等坚毅的精神,何等伟大的人格!在贝多芬的日记里,永远记着一句话,那就是:“谁想收获欢乐,那就得播种眼泪。”的确,贝多芬的一生,本身就是一部同世界、同命运、同自己的灵魂进行不懈斗争的雄浑宏伟的交响曲。
教师提问:从贝多芬的故事中体会到什么?
贝多芬的传奇经历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其中有两点是十分明显的,这也正是歌曲中所唱到的:①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有困难和挫折;②只有抱着积极的态度,才能战胜挫折。
2、 讲解挫折产生的原因
案例:小A是高一年级的学生。在初中时,尽管父母很少顾及小A的学习状况,可她自觉努力,成绩总是名列班级前茅,并且因为她工作能力强,工作热情高,一直担任班长。进入高中后,班级同学和老师又一致推选她做班长。同学和老师这么信任她,她工作的热情更高了,学习上也毫不放松,争取期末能被评上“三好”学生。但是,期中考试后,小A的成绩只名列班级18名。这下,一向自信好强的她觉得对不起老师的期待、同学的信任,更害怕父母知道成绩后责怪于她,她吃不下饭,睡不好觉,班长工作也不象以前那样积极自信了。
请学生结合这个事例,分析挫折产生的原因,教师逐步引导,使学生能概括出挫折产生的4个条件。
挫折的产生,必须包括以下条件:①具有必要的动机和目标;②要有满足动机和达到目标的行为;③必须有阻碍存在且无法克服和超越;④主体对此有所知觉并产生紧张状态与情绪反应。
出现示意图:

主体
3、 大家谈:谈谈自己印象最深的一次挫折经历。
先四人一组,在小组内成员交流自己印象最深的一次挫折经历;再请5—6位学生向全班讲述。由此,引入对待挫折的消极反应方式和积极方式:
(1)消极反应方式
①逃避。
不敢正视现实,放弃了原来追求的目标。如在工作、学习中受挫后,便意志消沉,萎靡不振,甚至厌世轻生。如大学生的自杀缘于电脑的失误。
②攻击。
受挫后,把强烈的愤怒的情绪,以动作、表情、语言、文字等方式导向他人或物品,如怒目而视、破口大骂、动手打人等。
③压抑。
将不被意识所接受的念头、情感排除于意识之外,压抑到潜意识之中,痛苦似乎被遗忘了,但它一旦活动起来,就会影响人的行为,如失言、笔误、记忆错误、动作错误等。美国的一位生物学家说:“强忍着自己的眼泪,就等于慢性自杀”。长久造成精神崩溃,对身心健康不利。
④酸葡萄心理和甜柠檬心理。
当个体受挫后,给自己杜撰一些有利的理由来解释,虽然这些理由并不是主要原因或者是不正确的、不合逻辑的,但本人却以这些理由来安慰、说服自己,从而避免心理上的苦恼。如,伊索寓言中,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狐狸以酸柠檬充饥,却说:“柠檬味甜,正中下怀!”
偶尔使用是可以的,如果经常用,会让人不思进取,越来越差。
上述方式不可取。
(2)教师对学生的发言做适当评析,并加以补充,归纳出战胜挫折的方法:
①合理宣泄;
②正确分析挫折产生的原因;
③确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如多次高考未取,可去报考高职、电大等。
④增强自身的努力;
⑤调整行为。俗话说:“大路不通小路通,旱路不通水路通”。
3、小结
每个人在生活当中,都会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挫折困难。对此,我们决不能低头,而应以一种积极的心态,理智、客观地分析挫折产生的原因,并采取恰当的方法来克服挫折。感谢挫折,生活因此而丰富,人生的体验依次而深刻,生命也因此而更趋完美。最后,我想对同学们说,让我们一起“向着阳光走”。
4、全班重听并跟唱歌曲《向着阳光走》。
(宋志虹2000)
笔 记 技 术
辅导目的:
1、使学生明白笔记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2、使学生了解常用的笔记技术,用以指导和调整自己的笔记。
辅导方法:
启发、讨论、交流。
辅导准备:各科课代表收集4本较好的笔记,供上课时给同学们传阅。
辅导课时:1课时。
辅导过程:
[故事引入]
故事:心理学家请三组大学生听1800单词的美国公路史录音。A组边听,边做笔记摘出要
点。B组听时,能看到列好的要点。C组只单纯听讲。然后,三组学生进行回忆测验。
提问:测验结果怎样?
动手记的A组成绩最好。 看要点的B组成绩次之。 只听讲的C组成绩最差。
提问:这以实验说明了什么?
分析:
A组在记的时候,虽没看,但用耳听、用手写。B组际的时候,用耳听、用眼看,但不写。C组记的时候,只用耳听,但不看、也不写。
归纳:
记忆效果与学习时的活动方式有关,在感知记忆内容的时候,多种感觉器官协同运用记忆效果比单一感觉器官越好,用手记笔记能提高记忆效果。
[启发思考]
在上课时有的同学没有记笔记的习惯,在听了以上的故事后是否受到一点启发?你们是否过分依赖于自己的大脑,而浪费了自己的双手呢?
[提问启发]
问1:笔记除了有助于记忆,它对学习还有什么好处呢?
启发:笔记的意义
1、 记忆的储存器
避免丢失,帮助回忆。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2、 思考的激发器
集中注意,促进思考,理清线索,加深印象。  “眼过千遍,不如手抄一遍”
3、 资料的好仓库
有序储存,用时查找。复习时用,创作时用。
鲁迅为写“中国小说史略”做了5000张卡片;马克思为著“资本论”读1400种书,用了100个笔记本。
4、 创造的发源地
触发灵感,导致创造。(产生创造性思维,经过加工整理……)
恩格斯研究“自然辩证法”写170篇札记,10篇论文。
问2:笔记有哪几种类型?
启发:笔记的类型:1、听课笔记(课堂学习笔记) 2、自学笔记(课外学习笔记)
问3:常用的笔记方法有那些呢?
启发:笔记的形式
1、 眉批:(记在书上)
a.符号:根据不同要点                        帮助分析,引导作用
b.概括语:用自己的话表述                    加深理解,促进内化
c.心得,评语:                              有感而发,练习运用
d.疑问:
2、摘录:(笔记本、卡片)
a.原文:观点、警句、资料、典故、数据。           目的:积累资料
b.缩记:(较长的、不直接引用的资料)
c.卡片:书名、作者、页码、出版社、版本(出版年月)。12·7.5
3、提纲:(一般记在笔记本上)
注意: 按逻辑结构排列观点,    效果比重读一遍好,理清思路,加深理解
重点、难点、疑点                发现知识内在联系,整体把握,有利复习
4、 心得:
写成短文、随笔、札记、随感卡片
[提问讨论]
启发学生问或老师提问:
在记笔记时常常会遇到什么问题?有没有笔记方法?
问题1:笔记来不及记怎么办?是先努力记下来,还是先注意听讲?
小组讨论、学生发言并引导归纳:
(1)在课堂上有必要记下老师讲的每句话吗?(笔记内容)
——应该记要点、重点(中心思想、基本原理)、思路、方法,以及自己的理解。
(2)怎样才能记得快?(笔记方法)
——记关键词、主干词、缩写,记理解后的概要、主题。
(3)“只顾记详细,而没听懂”与“着重理解,而略记”相比,哪一种对学习更有利?听懂重要还是记下重要?(笔记方法)
——没记下,但理解了,课后还可以补记;可是,没有理解,虽然记下了,还是不懂。
所以,一般来说,在有较多内容来不及记,记和听发生矛盾时以听和理解为主,边听边理解,理清思路,把握重点,形成框架;并努力记下要点、重点或概要。
问题2:如何整理笔记?(笔记方法)
小组讨论、学生发言并引导归纳:
1、补充未记全的内容,并努力理解。
2、理出要点、重点和难点,并根据重点、难点充实有关内容,理清思路,加深理解。
3、按一定逻辑和结构排列要点,可列表,画知识结构图,整体把握知识结构和框架。
4、将笔记与课本内容联系思考,并在笔记或书上作相应的引导记号。
5、对需要巩固复习的和还未弄懂的地方标明记号(如页码),以便以后复习和研究。
[交流对照]
将各组挑选出来比较好的各科笔记在小组里轮流传阅,并要求同学们对笔记进行评价。
1、他们的笔记有那些长处值得我学习?
2、他们的笔记在那些方面有所不足,怎样进行改进?
学生评价发言。
[小结归纳]
1、   充分利用记笔记这种学习手段对理解、记忆、复习巩固有极大的好处。
2、   在不同的学习活动中需要掌握不同的笔记形式。
3、   在听和记发生矛盾时以听为主,着重理解。
4、   要充分利用笔记就要认真整理笔记。
5、每个人都有自己记笔记的独特方法,不必强求统一,在学习中要不断总结记笔记的方法。
(曹钊俊1999)
如 何 提 高 听 课 效 率
活动目的:
1、使学生认识到上课认真听讲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2、为上课中的不良现象诊断并提出对策性建议。
3、了解笔记的作用和做笔记的方法。
活动方式:
小品表演、集体讨论
活动过程:
一、引入
请班级中学习成绩最优异的学生谈一谈他的学习经验。
我想,如果我问大家“学习成功的因素有哪些?”大部分同学都会把上课认真听讲归入其中。但是,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却抓不住上课这一环节,存在着一些不良现象,导致听课效率低下。所以,这堂课要和同学们共同探讨的主题就是“如何提高听课效率?”
二、小品表演
要求:学生在观看的同时,注意找出其中的不妥之处,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1、两个学生对照
A:上课认真听,课后做作业顺利,成绩良好
B:上课不认真听,课后补学,得不偿失
2、  小品中表现出上课的不良现象及对照,包括
(1)厌学:上课不停地看表,盼望着下课;   (2)打瞌睡;
(3)思想开小差,做小动作;               (4)听天书;
(5)冷眼旁观;                           (6)积极讨论,认真听讲。
三、对小品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性建议
1、第一个小品说明了什么?
我们必须重视上课这个环节。因为(1)上课时间长:一年12个月中有9个月都在上课,课堂学习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2)上课有老师的指导和帮助。教师知道如何高效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并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
2、找出各种不良现象的原因,并提出对策(分别进行)
(1)厌学 △学科的基础差
△曾有过失败的经历,自信心不足
△对学科不感兴趣
△学习动力不足
所以必须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机。
强烈的学习动机、求知欲望有助于提高听课效率。
(2)打瞌睡   △睡眠不足,不会合理的安排时间,不会抓紧时间。
(3)思想开小差 △自控能力差
△学习兴趣不浓厚
(4)听天书      △基础差,在某门学科或某个知识点上有缺陷
(5)冷眼旁观
这样的听课方法好不好?有什么弊端?不利于发现问题,培养创新精神
中西方教育思想之差别:中国父母问孩子考了几个A,而美国父母问孩子向老师提了几个问题。
学习是个主动的过程,而非被动的过程。人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被点燃的火。
多参与讨论,多提问可以锻炼心理素质,培养自信心,提高表达能力。
不良现象                                                 对策
打瞌睡           (1)合理安排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2)行为主义的厌恶疗法:站立,掐大腿,弹橡皮筋
(3)外物刺激:咖啡(应急可以,但长时不可取)
思想开小差 (1)增强自控力
(2)在文具盒里贴上格言警句
(3)课间休息适当
听天书   (1)课前预习
(2)课后复习,查漏补缺
冷眼旁观  (1)增强自信心:课后多与同学讨论
(2)在意识上强迫自己,转变观念
四、笔记
1、在听课的过程当中,有一个不可避免的活动就是做笔记。中国有句俗话:“好
记性不如烂笔头。”到底笔记对学习起到什么作用呢?美国学者曾做了一个实验。
1981年,心理学家以大学生为测试对象。他们把大学生分为三组,同时听一段含1800个词的美国公路史的录音。A组一边听,一边做笔记,摘出要点;B组在听时能看到已列好的要点,但自己不动手写;C组单纯听讲。听完后进行回忆测验,结果自己动手写摘要的A组成绩最好,看摘要而自己不动手的B组成绩次之,单纯听讲C组成绩最差。
这个实验说明做笔记对学习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笔记的好处都有哪些呢?请看书15页。

概括出:①思考的激发器
②记忆的存储器
2、由学生说出自己在做笔记时所遇到的困难,一一列出,分组讨论解决办法并回答。
(1)听和记的关系
以听为主,辅之以适当的记录。
原因:听是为了理解。若当时课上只顾着记,而不听,不理解,课后由于没有老师的指导,没有当时的情境,自己理解起来较困难;若以记为主,则囫囵吞枣,无法提出,发现问题。
(2)笔记都记什么?
记关键词、要点、例题。书上有的概念,定义可以不记。
(3)记不下来怎么办?
A、课后补记
B、 速记:自己创造出一些速记符号
如:问题
文中的主人公 姓
(4)注意课后对笔记进行整理
五、小结
为了提高听课效率,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办法,归纳如下:
1、做好课前准备
(1)心理准备――强烈的学习动机
(2)知识准备――预习
(3)身体准备――保证充分的睡眠和休息
2、课堂上: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热心讨论,适当笔记。
(宋志虹2001)
科 学 使 用 大 脑

学习活动中的低潮
请用“是”或“否”回答下面的问题:
1、多数情况下我总是兴致盎然地学习。………………(  )
2、下决心学习的事我总是自始至终。…………………(  )
3、我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有信心。………………………(  )
4、只要做功课,我随时都能集中注意力。……………(  )
5、学过的内容我都能记得牢。…………………………(  )
你的回答的是“是”多,还是“否”多?如果“否”的回答有三个以上,表示你已经陷入了学习的低潮。“低潮”就是“一时的下降”、“一时不振”,处于学习低潮的同学,在主观上感到自己缺乏学习动力,在客观学习效率很低。发生低潮就是学习上亮起红灯,应该及时进行调整。
不过,也别把低潮看得过于严重。发现低潮也是好事,如果你懒得出奇或成绩极差,就不会感到有低潮的存在。只有发现了低潮,才能好好反省采取相应对策,及时消除。
学习处于低潮由各种原因造成,它同一个人的学习动机、学习习惯、学习任务、学习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有时候,学习处于“高原状态”也会有处于低潮的感觉。而通过调整学习习惯,讲究用脑卫生和注意大脑的保健,往往可以改变这种状态,从而走出低谷,登上高峰。
∽∽∽∽∽∽∽∽∽∽∽∽∽∽∽∽∽∽∽∽∽∽∽∽∽∽∽∽∽∽∽∽∽∽∽∽∽∽
调整饮食和环境
1.重视早餐,保证学习:有些同学常因为起床晚时间紧,早餐随便吃一点,或干脆不吃,导致体内血糖低于3.9mmol/L,影响大脑功能,上课时不仅饥饿乏力,且思维迟钝,学习效率下降,久之会影响健康和学习成绩。这种情况必须及早改变,不仅早餐要吃饱,还应吃一些肉类和蛋类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
2.注意营养,不要偏食:在学习繁忙和复习迎考阶段,可适当增加一些益脑的食物,荤菜中要多食牛羊肉。硬壳植物也能起到补脑的作用,如核桃、芝麻、花生、瓜子等,我们应该多吃。另外我们要切记不要偏食,不要吃太多的零食。
3.整理书桌,排除干扰:在家学习要有固定的书桌,书桌整理干净,尽量少放东西。会引起分心的东西一定要拿开,必须的学习用品也要放整齐。不要开着电视机学习,如有家里人看电视,要和他们商量一下,把音量放低。
调整心态  讲究方法
    1.进入状态,集中注意:一坐到书桌前就开始学习,不在书桌前做别的事。以形成一个一坐到书桌前就投入学习状态的条件反射。学习时一般不要听音乐,容易分心的同学,在开始学习时可以用有节奏感的、起伏不大的音乐坐为背景引导一下,但在思考难题的时候尤其要保持安静。
2.合理计划,自我监督:做作业前,先把学习任务计划一下,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各用多少时间。做完多少休息一下,不要安排连续几个小时学习。规定必须在几点钟全部完成,并在学习中自我监督,迫使自己务必做到。学习次序的安排,一般是先易后难,文理交替,先回顾、后作业,复习完、再预习。
3.视听读写,充分感知:在思考问题或背书的时候,可以来回走动,如将思考的过程说出声来,或背书的时候读出声来,做到声情并茂,效果会更好些。出来看书以外,动手整理笔记,找出重点和关键之处写一写,画一画知识结构图,对理解和记忆都是非常有益的。
调整活动  保持精力

1.文体活动,贵在坚持:每天适当的体育锻炼(有效体锻的脉搏应达到120次/分)不仅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增强体质,而且可以提高大脑皮层活动能力,改善大脑血液循环,使大脑反应的灵活性和精确性都得到较快的发展,还能增强学习时抗疲劳的耐受力。
2.文娱活动,开发智力:平时积极参加文娱活动能益智健脑。如下棋是一种娱乐性、智力性俱全的活动,它能起到调畅情志、养心益智的作用;猜谜语、对对联能锻炼理解分析能力、想象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听音乐、奏乐器能锻炼形象思维能力,有利于右脑功能的开发。……有的同学爱玩电子游戏机,适当地玩一玩电子游戏机也能提高眼、手、脑的灵活性和协调能力,但必须严格控制,一旦着了迷就会影响正常学习,以至影响听力和视力。
调整时间  恢复疲劳
1.一张一弛,劳逸结合:如果不让大脑得到充分地休息,它就不会为你好好地工作,近则降低学习效率,远则影响智力发展。有的同学课间埋头做作业,上课时却提不起精神来,即使听进去了,也未必能理解和记住。为了做到课堂上思维敏捷、理解深刻,记忆清晰,提高听课效率,就必须劳逸结合,使大脑在课间得到充分休息。
2.保证睡眠: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时期,每天需要7—8小时的睡眠,才能保证第二天精力旺盛地学习。至于是早睡早起还是晚睡晚起,则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加以选择。但上学路远的同学宜早睡早起。
⌒⌒⌒⌒⌒⌒⌒⌒⌒⌒⌒⌒⌒⌒⌒⌒⌒⌒⌒⌒⌒⌒⌒⌒⌒⌒⌒⌒⌒⌒⌒⌒⌒⌒⌒⌒⌒⌒⌒⌒⌒⌒⌒⌒⌒⌒⌒⌒⌒⌒⌒⌒⌒⌒⌒⌒⌒⌒
按摩调整  健脑益智
穴位按摩是大脑保健方法之一,只要认真去做持之以恒,一定会有好的效果。
1.提耳法。右手举起绕过头顶拉左耳,左手举起绕过头顶拉右耳,每次拉耳朵十四次。
2.按太阳穴和百会穴。
3.用手掌按住耳朵,此刻手指指向脑后,然后用中指和食指敲击后耳部位,要求自己能听得见声音。
4.干梳法。手张开,手指当梳子,从发际向下梳,直梳到尾,次数越多越好。
5.意守天目。闭眼,集中思想,让自己的意念到天目,每次做十五分钟。
∽∽∽∽∽∽∽∽∽∽∽∽∽∽∽∽∽∽∽∽∽∽∽∽∽∽∽∽∽∽∽∽∽∽∽∽∽∽
科学用脑 增强动力
以下是讲究科学用脑,增强学习动力的口诀供同学们参考:
身体条件:
加强体锻,增强体质;
饮食合理,保证营养;
早餐吃好,午餐吃饱;
注意冷暖,防病治病。
环境条件:
商量调整,排除干扰;
明亮柔和,室温偏凉;
基本安静,音乐背景;
固定地点,整理书桌。
心理状态:
抛开杂念,愉快自信;
明确任务,规定时间;
先易后难,立即开始;
认识意义,培养兴趣。
用脑技巧:
文理交替,相互促进;
分散记忆,有分有合;
利用早晚,利用高峰;
一张一弛,保持精力。
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
掌握问题解决策略
A表征问题(审题)阶段:


→                 →

B解答问题阶段:

→              →             →              →
→              →             →              →
C运算总结阶段:

→                    →

→                    →
掌握记忆策略
增 强 动 力
讲 究 方 法
身体条件
环境条件
心理状态
巧用大脑
充分感知
有效识记
努力保持
准确再现
加强体锻,
商量调整,
抛开杂念,
文理交替,
视听读写,
理解意义,
重复练习,
积极自信,
增强体质。
排除干扰。
愉快自信。
相互促进。
综合运用。
吃透本质。
加倍强化。
沉着冷静。
饮食合理,
明亮柔和,
明确任务,
分散记忆,
扬长补短,
谐音联想,
及时复习,
利用中介,
保证营养。
室温偏凉。
规定时间。
有分有合。
扬长避短。
编码赋意。
先密后疏。
运用联想。
早餐吃好,
基本安静,
先易后难,
利用早晚,
情境想象,
多向思维,
举一反三,
连锁思考,
午餐吃饱。
音乐背景。
立即开始。
利用高峰。
情感体验。
联系比较。
变式练习。
触类旁通。
注意冷暖,
固定地点,
认识意义,
一张一弛,
复习预习,
抓住重点,
系统复习,
情景回忆,
防病治病。
整理书桌。
培养兴趣。
保持精力。
打好基础。
整体理解。
整体把握。
情感激发。
掌握笔记方法
格式规范
笔记内容
笔记方法
课后整理
书本笔记
阅读摘记
心得笔记
复习笔记
各科笔记,
重点要点,
以听为主,
纠错补漏,
看书动笔,
书报杂志,
奇思妙想,
阶段复习,
随课携带,
必记无疑;
边听边记;
当日完毕;
读记相随;
广揽博记;
立即捕获;
查看笔记;
字迹清楚,
主题主线,
要点要义,
对照课本,
字里行间,
择其精华,
体会体验,
系统整理,
条理清晰,
认真梳理;
概要速记。
理解分析;
划线圈点;
不断累积;
有感而记;
结构完整;
有序分类,
方法思路,
关键词语,
整理结构,
符号序号,
警句妙语,
评述评价,
全面理解,
层次分明;
不可忘记;
准确记录;
明白清晰;
各显其意;
原文照记;
观点明晰;
融会贯通;
留下空白,
疑点难点,
概念原理,
掌握重点,
眉批注解,
重要观点,
趁热打铁,
解疑解难,
以备补记。
作好标记。
图表整理。
排除难疑。
当记则记。
综述概记。
读罢即记。
对照练习。
南洋中学心理指导站编  2000 年10月
艾宾浩斯曲线
——从遗忘规律看记忆规律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发现并绘制的遗忘曲线。从图中可知道记忆的信息随着时间的推移是递减的,这种递减在记忆后的短时间内特别迅速,以后逐渐变慢。即遗忘进程是先快后慢。
不同时间间隔后的记忆成绩
回忆
次序
识 记 后
回忆时间
保持量的
百 分 比
遗忘量的
百 分 比
1
20分钟
5 8. 2
4 1. 8
2
1小时
4 4. 2
5 5. 8
3
8小时
3 5. 8
6 4. 2
4
1天
3 3. 7
6 6. 3
5
2天
2 7. 8
7 2. 2
6
6天
2 5. 4
7 4. 6
7
31天
2 1. 1
7 8. 9

根据遗忘规律,遗忘的特点是“先快后慢”,那么为了减少遗忘,就要在所学知识还未遗忘的时候就进行复习,尽最大可能地避免遗忘。针对遗忘规律的特点,复习就应该遵循“先密后疏”的规律,“先密后疏”应该成为我们提高记忆效果的复习策略,所以说高效的复习应该是及时复习,即学习之后立即复习,经常复习。以后复习的间隔时间可以逐步延长。因此,我们采取日、周、月复习法。具体操作如下:
当天学习某知识后,适当休息立即进行第一遍复习;第二遍复习放在第一天之后;第三遍复习放在第二遍复习的一周后;第四遍复习放在第三遍复习的一个月之后。以后的复习时间只需用第一次复习时间的十分之一,比如第一次复习用了二十分钟,则以后各次复习只需要用两分钟。注意:对这种复习方法保持适当的灵活性是必要的。比如,你复习时发现原先学过的东西已遗忘了大部分,这时有必要提前复习;或者,你复习时发现原先学过的东西记得很清楚,也可以推迟复习,没有必要浪费时间。
根据遗忘规律,我们还可以采取短而频的零散复习法。具体操作如下:你可以抓紧一切可能的短暂时间(等车、等人、睡觉之前、睡醒之后)进行“过电影”式的复习,帮助你巩固记住的东西,发现缺失的无法忆起的部分,加工、改造、应用学过的知识。就象擦亮一件心爱的物品一样,常擦常新。
根据遗忘规律得出的复习策略有多种表述,以下是常见的几种:
1、趁热打铁,才能如意打铸。
2、当天的知识及时巩固,一周的知识及时复习。
3、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4、平时细水长流,考时胸有成竹。
应 考 心 理 调 节
做好考前准备
·知识准备
有的同学到考试前才 “临时抱佛脚”,加班加点开夜车,这种复习往往收效甚微。只有扎扎实实地复习,才能“有备而无患”,考出应有的水平。因此:
☆订好复习计划,根据自己的强项和弱项科目,合理安排好复习时间,并严格执行。
☆不要有侥幸心理,不要去瞎猜题,碰运气,而是严格地按照教学大纲要求, 攻克重点和难点,有条不紊地进行全面复习。
☆从当前考试的趋势来看,考察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 因此,既要重视基础题、概念题的复习,又要努力举一反三,在灵活应用上下工夫。
·心理准备
一提到考试,许多同学就会心神不安,害怕考不好会挨批评,会在班中没面子,被别的同学瞧不起等,这样一来,很容易产生紧张焦虑的心情,对考试带来不利。那么如何才能减轻考前的心理压力,做好良好的心理准备呢?
☆临考前,不要想考试成败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后果,更不夸大考试成败的影响。
☆对考试期望值要合理,实事求是,期望值过高往往产生考试的焦虑。
☆正确对待来自外界的各种压力,有时侯老师的殷切希望,家长的威逼利诱,都可能成为你走进考场的压力,这时候要学会用平常心态对待之。.
·身体准备
有人视“考场如战场”,进考场就象上战场一样,也需要休息好,注意用脑卫生。
☆           充足的睡眠。每人每天所需的睡眠时间长短不一,但一天8小时足够了。有的同学考前过度用脑,睡眠不足,不考砸才怪呢!当然,睡眠过多也是过犹不及也。
☆           注意劳逸结合。科学实验表明:积极的休息方式是用一种活动取代另外一种活动。在紧张的复习之后,可以适当充分地休息,但活动不可过于激烈和刺激惊险,不宜选择太用脑思考的活动,如下棋等。
☆           保证身体营养。复习和考试都是十分繁重的脑力劳动,要消耗大量的体内营养。如果能量和营养不足的话,就可能会出现头昏,精神紧张,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从而影响复习与考试。所以考前应多吃蛋白类食物,各种新鲜水果和蔬菜。
·物质准备
在考前要备齐考试用品,考试前由于紧张而经常有学生出现丢三落四的现象,甚至有的同学进了考场才发现准考证未带,至于忘带三角板、钢笔、无墨水等现象更是屡见不鲜,这样势必要直接影响到考试的效果。
考试焦虑中使用的积极正向自我语言
今天的精神真好,我一定可以考好。
我已经准备很充实,面对这项挑战,一定可以好好表现一番。
我觉得有能力去解答这些问题,我有信心。
上课时,我很用心,考试一定没有问题。
只管现在考试,不要想得太多,不必担心其他事务。
不要担心考试的结果,只要尽自己的最大能力。
头脑要冷静,题目要看清楚,一定没问题。
这是什么类型的数学问题?
我要打起精神,要把握题目上的每个要素。
现在,我必须从哪一部分下手?这个问题的重点在哪里?
想一想这个问题要我做什么?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运用?
虽然题目难了一点,但我准备很充足,难不倒我。
一步一步来,我一定可以做完它。
太棒了,我又做完一题了! 我的能力还不错嘛!
这题不会没关系,还有别的题,先做会的,回过头来再做这题。
做错了,没有关系,可以从头再来。
有点紧张是正常的,没关系,做个深呼吸,放松!
记住!心情放松,慢慢的,仔细地做。
他(监考老师)看他的,我又没有作弊,不必害怕。
胡思乱想只会浪费时间,把握每一段时间,做完后再检查一遍。
还有时间,再检查一遍,我要很小心地核对。
不要紧,按时交卷就可以了。
考试是了解自己学会了多少,哪些还没学会,以便弥补自己的不足。
成绩好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会它”而不是“得几分”。
重要的是我努力了,尽力而为就可以了,一次考得不好不能代表全部。
还有时间,要冷静、沉着。
不要神经兮兮,假如其他人能做,我也会做。
没关系,无论考试结果如何,那将不会是最后一次。
假如我不知道如何做,其他人也不会知道,不用担心。
让过去的成为过去,最重要的是做好这一次。
假如这次失败了,你仍然有下一次的机会。
学 会 倾 听 和 理 解
听的技巧
一位哲学家说过:“二人合作——一个人说,一个人听,才能表达出真理。”
听需要一定的技巧。有些听的方法是可以看得见的,例如目光接触和手势的利用。其他方法则不太明显,这就是我们对讲话者的态度、理解、称赞、感情移入等等。这一切技能和方法可以按其特征分为以下几组。
1.注意:稳定的注意 (分心的最小限度);有方向的注意;目光接触;积极的姿势语言和手势语言。
2.无反射地听:听(“认真地”沉默不语);最小限度的回答(不干预);限制问题的数目。
3.有反射地听:进一步核实;套用讲话者的话;表达情感;归纳。
4.主要态度:称赞;自我称赞;感情移入。
5.非口头语言:面部表情;目光与目光接触;嗓音和语调的变化;姿势和手势;个人空间。
6.记忆:聚精会神;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如何领会对方内心的意图
有时,从非口头表达方式也可以领会对方内心的意图。例如,一个人想要说出的许多话,都可以根据他的面部表情、姿势或动作来判断。在这种情况下,使用以下类型的话是有益的:
“看样子你有什么值得高兴的事。”
“你有什么烦恼事?”
“你有什么挂心的事?”
“发生了什么事?”
研究证明,最简单的、中性的答话或表示肯定的点头能使对方受到鼓舞,并使他产生继续说话(主要是继续交往)的愿望。最常用的最低限度的问答有以下几种:
“是吗?”
“说下去,说下去,这很有意思。”
“我明白。”
“我很愿意听。”
“能说得详细些吗?”
这些插话是中性的,它能使说话者振奋精神,降低由于害怕不被理解或受到对方默然拒绝而产生的紧张度。因为任何沉默往往都不能被正确理解:要么被理解为自己的话不被对方重视,要么被理解为对方不同意。
但是,有些简短的插话可能被理解为逼迫对方说话,这也会妨碍交往。例如:
“这到底为什么?”
“那么请你说说原因。”
“为什么不行?”
“得啦,不可能这么差劲。”
“恩,你说下去呀!”
这些话很可能导致对方停止说话,或者迫使对方说出他不想说的话,所以,它属于交往的障碍。
听出对方的心情
请你拿出一张纸,在右栏空白处用几个字或简单的一句话写上左栏里每句话所表达的情感。最后,你还要对自己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对方想对我说些什么?”并且自己回答这个问题。
对 方 说 的 话
猜 猜 对 方 的 心 情
1.我对你请求原谅的话已经听腻了。
2.好吧,我向你道歉!你还叫我怎么办?
3.在当时,就算我竭尽全力,也无法完成这项任务。
4.你想考验我一下?
5.我并没有那样对待她呀!
6.你是否把我们的讨论延期到下周?星期五我还有考试。
7.尽管他象我一样没有那种经验,但他还干得还不错。
8.我简直不能理解这些人,也许阿谀奉承已经成为他们的习惯了!
9.我再也不会标准他了,我为她干了那么多事,她连一个“谢”字都不说。
10.我们是可以再试一试的,但是,说老实话,我认为这是不值得的。
如何表达对对方的情感
听他人说些什么固然重要,理解他人的情感也不容忽视。例如:
“我觉得,你感到……”、“大概你感到……”、“你是否感到有点……”
在对说话者的情绪状态报以问答时,应该考虑到他的情感强度,在自己的答话中使用合适的副词,例如:
“你有点(十分、非常、极端)心绪不佳……”
有时,当你理解了对方话里的含义时,你会发现对方很希望得到你的同情和支持。这时,你可以插入这样一些话来表示赞同和鼓励对方:
“是的,是这样”、“你说得对”、“你的想法完全正确”等等。有时还可以用“这确实使人生气”、“这样下去非出问题不可”、“这简直不像话”等来表示你和对方有同感。
理解对方的情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
第一,应该注意他所使用的反映情感的词,例如“忧愁”、“生气”、“愤怒”、“高兴”、“愉快”等等。这类词是很关键的词。
第二,应该注意非口头交往的工具,即说话者的面部表情、姿势、手势、位移情况(即说话者是远离还是移近地方),以及说话的音量、音调,等等。
第三,应该设身处地地思考一番,如果你处在对方的情况下有何感想。
第四,应该想办法了解交往的来龙去脉、对方来找你的原因,这往往有助于判定对方所表达的情感。
当然,人们有时并不是直接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而是在一定程度上隐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尤其是在害怕别人评价或批评的情况下,更要隐蔽自己的真实情感。但是,只要留心观察,认真总结经验,掌握了一定规律,就能准确地体察对方未表露于外的情感。
倾听要领
倾听,不仅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文明礼貌行为,也是表达对他人的欣赏和帮助他人建立自信的重要方式。所谓“倾听”对方的谈话,不仅仅是听听而已,还要借助言语的引导,真正听出对方所讲述的事实,所体验的情感,所持有的观念等。一名合格的倾听者应当掌握下列要点:
目光接触,距离恰当,不做他事,注意姿势。
点头微笑,保持专注,不抢话题,适时应答。
尊重情感,归纳重述,不加评判,引深话题。
家 庭 沟 通 方 式
家庭是爱的发源地和起始点。
——《家庭如何塑造》萨提亚
一幅家庭沟通图
曾有一个生活一起已经二十多年的小家庭——包括爸爸、妈妈、女儿和儿子,他们形成固定的沟通形态。有一次,我和这个家庭的成员聚在一起约十分钟的时间,使我觉得身体越缩越小,心里的温度降到零下,肩膀逐渐发酸。
爸爸已经五十几岁了,他一直有个愿望,孩子必须是出类拔萃的,最重要的是他怕别人批评孩子。偏偏女儿未婚怀孕,儿子大学联考失败。他尤其不能面对女儿的病纠缠七、八年,他觉得疲惫。爸爸内心的失望、生气和无力化为在生活中的责备,出口常有不耐烦和攻击,但紧接着又夹杂歉疚和爱惜。妈妈的感觉与爸爸相似,也是失望和无力,但妈妈的表现却是否认和不理睬,为了减少家庭充满责备,偶而讲些风马牛不相及的话。爸爸骂女儿时,妈妈觉得骂得不必要,但爸爸若在生气,妈妈的插入就无丝毫用处,只好表示冷漠及无可奈何。弟弟也有自身的挫折,面对家庭气氛的压力,有时会站在爸爸这边来责怪姐姐行为的不是。
这时我的脑海中呈现了一幅景象,是由他们四个人雕塑而成的:爸爸的姿势是责备,妈妈的姿势像部冷漠的电脑,女儿乞求爱护的样子,儿子站在父亲旁边也是一付责备的姿态,
结果,女儿先不由自主地哭了出来,说:“我在家里常常感觉这个样子!”他们各自猛然地意识到七、八年来,都处在这样的情况。这是他们想要的吗?他们再度坐下来,第一次互相交谈和倾听彼此的感受。
爸爸说:“我不想成天骂人,我这样做心里很不舒服。”(我们看到的爸爸是把自己武装起来的强者。)
妈妈说:“我真的无能为力,我也不希望家人变成这样,但是我觉得我夹在中间,也没有什么作用。”
女儿说:“我实在是希望有人支持我,因为我无法自拔。”
儿子说:“我最近因为联考没考上,心中忐忑不安,为了保护自己不被责骂,便与爸爸站在同一线上,同时,我觉得当时没考上,多少也应归罪于姐姐生病。”
从这个家庭可以让我们观察到,人们沟通时,会有几个不同的固定形态,尤其对威胁或压力产生反应时,常常因为要保护自尊而采取四种方式,分别是讨好型、责备型、电脑型和打岔型。此外,有一种最直接而真诚的沟通方式——一致型,则是可供我们学习的。在此,我们将一一澄清这五种沟通形态在生活舞台下的运作情形。
五 种 沟 通 方 式
类 型
言  语
情  感
行  为
讨好型
(无自我)
是的,我同意。
都是我的错。
我这样行吗?
我惹你生气了。
说话声轻,胆怯,惶恐,自卑自责,觉得自己没价值。
让步,服从,怕得罪人,贬低自己,恳求,请求宽恕。
指责型
(无他人)
你是怎么搞的?
都是你的错!
为什么你总是……
你从来不听我的。
愤怒,涨红脸大声,权威,自我中心,至高无上的。
武断,不容辩解,不顾他人情感,吹毛求疵,挖苦,攻击。
电脑型
(无自我和他人)
我认为这是……
这是因为…所以…
这事说明了……
这其中的道理……
冷冰,沉着,不慌不忙,无表情,与环境不相吻合。
空洞说教,讲大道理,固板,总认为自己有理,显示智慧。
打岔型
(无自我,他人和环境)
说话不切题,无意义,抓不到重点,东拉西扯,转移话题。
心不在焉,不自然,内心混乱。觉得“没人关心我”
插嘴,喋喋不休,东张西望,身体、手脚好动。
一致型
(自我,他人,环境三者相一致)
我知道你…
你的意思是…
我觉得……
能不能这样…
尊重他人。
自尊自信。
理智的、现实的。
表达对他人的理解,表达自己的想法、情感。  依据实际情况交流讨论商量。
根据我们的经验,各种人际的沟通形态在人群中的比例如下:
5.讨好型——占50%,不管他们感觉什么或想什么,都说“是”。
2.责备型——30%的人,不管他们感觉什么或想什么,都说“不是”。
3.电脑型——15%的人,不说“是”,也不说 “不是”。对别人的感觉毫无反应。
4.打岔型——0.5%的人,其行为表现似乎“是”、“否”或“感觉”都不存在。
5.一致型——4.5%的人,是真实的。
五种沟通方式的表现
让我们用个具体而简短的例子,来区分以上五种形态的沟通方式。假设我撞到了你,则反应分别如下:
1、讨好型(会看着地上双手扭紧):“请原谅我,我是一个笨拙的粗人。”
2.责备型:“天啊!我怎会碰到你,下次你自己要站好。”
3.电脑型:“我希望提出道歉,刚刚走路时,我不是故意碰到你,如果有任何伤害,请和我的律师联络。”
4.打岔型(看着别人):“啊!是那个没长眼睛?一定被撞到了!”
5.一致型(直接看着对方):“我撞到你,对不起,有没有伤到你?”
可见讨好型、责备型、电脑型和打岔型,是破坏人际间真实坦诚相处的沟通型态,不利于矛盾的解决和事情的处理。

讨好型           责备型            电脑型           打岔型
尝试改变你的家庭图
咨询师在了解了家庭情况以后,依照一定的程序进行咨询活动。家里的人以前怕人知道女儿有病,而不敢让女儿就医,通过咨询,开始倾听女儿的需要是什么,并开始和咨询师合作,学习如何讲话,转变讲话的态度,一起看些有关家庭沟通的书籍。
一旦警觉到家庭被某些阴影侵犯而淹没了爱,只要愿意尝试学习不同的沟通方法,家庭仍然是可以启发和改变的。那就是“一致型”的沟通方法。
“一致型”交往方式的特点
一致型沟通型态的人发出的每一个信息的部分都朝同一方向走,所说的话却和脸上表情、身体姿势及声调都是一致的。这种沟通令双方感觉舒服、自由且诚实,极少威胁彼此的自尊。唯有此方式可使人与人之间的破裂复合,建立人与人之间的真诚接触。一致型的沟通,当他说:“我喜欢你”时,声音是温暖的,且会看着你说话:他的身体、意识、想法和感觉都做同一讯息反应,不是只有一部分做反应。因此,他会令人觉得活生生、开放且完整。
一致型是自尊而坦诚的沟通型态:交往中既有自我、又有他人。
1、“有他人”的表现:
(1)倾听:
目光适当接触,不到处看,但也不是盯着对方看。
身体姿势稍前倾,与对方距离适当。
恰当应答:嗯、噢、对、好、是的、是吗、我明白、有意思、后来呢?
(2)接纳:
情感反应:表情与对方情感一致。语言表达,如:你心里一定……、你感到……、你是否觉得……、我也感到……、真不象话。
理解概括:你是说……,你的意思是……,你认为……。
2、“有自我”的表现:
(1)表达自我的想法、观点:我认为……、我的看法是……。
(2)表达自我的愿望、要求:我期望……、如果你愿意的话,你是否能……。
(3)表达自我的情感、心情:我觉得……、我感到……、我心里很……。